標籤:

為什麼一戰各國能造大艦巨炮,坦克也應用到了實戰中,到了二戰初期,卻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

結束的時候坦克出現2年了都 為什麼除了德國其他各國連反坦克步槍都沒有 即使德國也沒有裝備

為什麼各國的反坦克炮發展史上都有37mm火炮? - 軍事

這裡面無論37mm炮還是反坦克槍都沒能裝備部隊


坦克出現在一戰是16年,而且數量極少。17年才大致有值得一提的數量。早期坦克沒有防禦火炮的能力,哪怕是最小型的火炮都沒戲。所以當時只要防禦火力布置適當就問題不大。

那時候步槍子彈與重機槍子彈是通用的,步槍威力很大,所以可以通過增加子彈裝藥量的方式改造出反坦克子彈。

一戰已經有類似我們今天反器材步槍的重型步槍了,發射大口徑子彈,改造後也能打穿裝甲。

「Musee-de-lArmee-IMG 1006」作者Rama - 自己的作品。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 File:Musee-de-lArmee-IMG 1006.jpg根據CC BY-SA 2.0 fr授權


實際上反坦克手段並不少,反坦克槍,戰防炮也有,也有不少的野戰炮

這些都能對二戰初期的坦克構成很大威脅

但這僅僅是針對武器本身來說的。

主要問題還是在於戰術上的問題,可以說就算你把二戰末期的反坦克武器按照那樣的方式用了,還是不能有效反坦克。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是配屬問題,簡單的諸如反坦克槍,原來大多數都認為是在固定陣地上用的,很重而且需要射擊陣位,敵人坦克也一般從可預測的方向出現(反坦克槍彈頭很小,對入射角度要求比較高)。

而二戰初期,德國佬的敵人還停留在一戰陣地戰的思想上,所以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裝甲集群的攻擊的時候並無準備,也來不及準備那樣的工事。

更麻煩的是,原本的反坦克武器因為需要照顧很長的陣地,而對方坦克也是分散運用的,因此反坦克武器的密度也相當的低。

很顯然,這樣的配置方式在面對大量的坦克集群的時候,就算是百發百中也會被敵人坦克的數量嗆死,而且坦克很快就能把這些武器摧毀,或者根本就等不到用上坦克就已經近在咫尺了。

其實說白了,那個時候並不是缺乏反坦克武器,還是比較多的,坦克也有反坦克的類型和反步兵的類型,武器本身已經具備了反坦克能力,但是軍事思想上沒有。

二戰過程中大家都逐漸學到了,所以防線的縱深開始變大,偽裝也更加重要。反坦克武器的布置有更多梯次可以發揮更長時間的作用,一般的部隊里簡單的反坦克武器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即便不考慮後來新出的火箭筒一類的,反坦克槍和反坦克手雷數量也大大增加了,戰防炮也是(儘管使用條件沒有和一戰構想的那麼理想,但是數量多了總能亂拳打死——德國坦克手:尼瑪,鬼知道側面會不會來個什麼東西鑽個小窟窿!)

同時37mm炮對於當時的絕大多數坦克還是足夠了的。


說實在的,坦克剛出那會,不僅反坦克方不知道怎麼辦,就連使用坦克的也有點蒙圈。

派出去十輛,陷進溝里三輛,機械故障爬窩三輛,被火炮蒙准幹掉兩輛,剩下兩輛衝破防守了,但是一會沒油了。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用不著開發專門的反坦克武器。


我覺得題主應該明確問題吧,這問題基本怎麼回答都合理,太開放了(雖然可以當做科普,但百度一下不就全都有了……

首先是坦克自己才是反自己的最好的武器,同戰艦才是戰艦的終結者

其次是步兵的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壕、反坦克地雷和各種反坦克單兵裝備,受制於「小型化」的製作工藝,所以步兵在二戰以及二戰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什麼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以至於出現集束手雷、莫洛托夫雞尾酒以及戰狗隊,至於反坦克步槍,你知道一戰的時候某國給每個步兵發放5顆鎢芯子彈的故事么?還是受制於技術啊。

接下來是炮兵的反坦克武器,肯定是火炮,但炮彈穿甲能力吧……坦克都那樣,你還指望火炮成哪樣?受制於技術啊

然後是空軍的反坦克武器,炸彈妥妥的,所以並不缺啊!

最後是海軍,你就不要湊熱鬧了好么!!!!

==============406一發入魂===================

坦克戰術在閃電戰開始之前其實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是那幫官僚真的是不屑一顧啊。這點不能忽視。第三帝國不是要跟你打陣地戰,他是要用坦克炮轟平你,所以他的研究方向也是坦克反坦克啊


以一戰時期的工業水準,專業的反坦克武器從研發到批量裝備兩年太短了

而且一戰時期的坦克少,性能差,對付坦克的方法很多,反坦克槍需求不是那麼迫切


事實上在西班牙內戰中,各干涉國已經實踐了一些反坦克作戰的思路,坦克也暴露了很多弱點。

是列強的誰都不傻,二戰初期大家還都是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的。

波蘭(這個不算列強)有Wz 35反坦克槍和博福斯的37mm反坦克炮,主要對付的是Pz I和Pz II倆脆皮。

法國有25mm,37mm,47mm反坦克炮,英國有伯伊斯反坦克槍和2磅反坦克炮,主要付對的是Pz III和Pz IV早期型,還是脆皮。

根據也許不準的wiki,德國在波蘭損失坦克200+,在法國戰役損失近800坦克。

德國有PzB39反坦克槍和Pak36反坦克炮,而且88高炮已經考慮了平射能力。對上法國厚皮車和英國厚皮車,但是戰略戰役和裝甲部隊組織建設的優勢下並未玩脫。

到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已有多種反坦克炮,並配備了PTR-41反坦克槍,擁有數量過剩的T-26和T-60系列輕型坦克。但是德國坦克部隊被大放血,還是要在歷次敗退和撤退,斯大林格勒被包圍,庫爾斯克強攻奪取主動權。

說白了,二戰沒開打前,大家根據一戰經驗,覺得這年頭火力密度這麼大了,機動兵力突破就是作死。(有趣的是,一戰以前,大家覺得汽車和鐵路的運用會帶來高機動作戰的時代,沒想到大家都陷入了無盡塹壕戰地獄。)二戰初期,大家對於坦克和坦克運用的估計都不足。英法低估了坦克集中運用的威力,德國也沒想到英法蘇怎麼就怒造了重型坦克。

----------------

有關門羅效應

聚能裝葯破甲的主要受益者是反坦克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反坦克集束炸彈,火箭炮的反坦克集束彈頭。

二戰後期坦克炮主要還是鎢合金次口徑穿甲彈來打重型坦克。

二戰結束後破甲彈和反坦克武器一度搞出的裝甲無用論,直到複合裝甲成熟。

現代主戰坦克依舊是動能硬來(英國的島嶼守備重坦克型決戰用突擊炮不算,對,我就是黑挑戰者2),破甲彈太容易被複合裝甲、間隔裝甲、爆炸反應裝甲給防住。

---------------------

二戰時期反坦克的主要的難度在於:

反坦克槍威力有限

反坦克火箭筒需要近距離伏擊

反坦克手雷、炸藥包、燃燒瓶基本肉搏距離使用了。

牽引式反坦克炮機動力低。

自行反坦克炮相對於坦克存在射界、防護等方面的弱點,仍然需要一個好的預設陣地。

固定反坦克公事需要時間來完成。

非主要攻防正面難以得到及時的近距離空中支援(CAS)。

如果動用坦克來反坦克,那麼等於被迫投入了高機動突破用的技術兵器打消耗。那麼這些坦克就不能用於其他方向的反擊了。

反之

掌握戰略主動權,擁有坦克和機動兵力優勢的一方,就可以讓坦克選擇敵方反坦克火力密度不夠的方向用坦克配合其他機械化、摩托化部隊突破了。在這種情況下,防守方的反坦克武器自然是不足的。


一戰的時候,好多坦克運用造成的突破與勝利,完全是敵方士氣崩潰送的。關鍵在於步兵部隊的針對訓練。

其實就那稀爛的坦克技術水平,弄點鋼芯機槍彈就搞定了。


坦克才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其餘的問題可以交給各類火炮和地雷。

反坦克步槍笨重、威力小、射程近,反坦克效率太低,只能用來應急,使用這玩意打坦克還不如用手雷或集束手榴彈呢,一戰後隨著坦克裝甲不斷加厚,連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只能越來越大(37,50,75,88)。直到鐵拳之類的火箭彈出現步兵才算有了基本的專用反坦克裝備。

至於一戰時期為什麼沒有大量裝備反坦克步槍,首先,協約國並未受到坦克攻擊,同盟國雖然德國受到了坦克攻擊,取得了不小戰果,但並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時的坦克性能較低,而且並未大量使用,因此有針對性地使用反坦克壕、火炮、地雷即可限制坦克的作用。


主要是 門羅效應 的應用

門羅效應_百度百科

因為裝甲越厚,子彈就要越大,武器就要越大

最後子彈的物理傷害已經趕不上裝甲厚度的增長了,所以這時要用化學的力量了

門羅效益雖然早早被發現了,但直到193x年才實驗出用內嵌金屬罩的方式作用於武器,這個技術才促成了 便攜反坦克武器的大規模使用~

這種效應會通過化學能產生的快速飛濺的熱金屬流可以輕鬆穿透裝甲

由此結束了用笨重的88炮和反坦克步槍這種物理硬碰硬的方式


推薦閱讀:

請問打開坦克炮閂能否通過炮管看見外面!?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用的是冷軋裝甲,T34是鑄鋼,為什麼沒有用熱軋呢?
為什麼坦克不能設計為連續開火?
59和t54的框架結構是完全相同的嗎?
請問印度最近採購的T90MS水平如何?

TAG: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