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推薦的閱讀量是多少,一般都閱讀什麼?


這個問題取決於讀什麼專業。

像我讀歷史專業的學生,閱讀量大得要死。一門課一周要求均一本書,而且書閱讀難度很高,充滿難理解的理論和術語。一周一次小班談論,很多同學很明顯地沒讀完本周所要求的閱讀作業。

除了書以外,很多課也要求讀學刊的文章。我讀書的時候,電子學刊還不發達,每門課要求學生買收集不同學刊文章的書冊。現在學生都可以免費入電子學刊庫下載,比以前好很多。


取決於你的專業。

一般美國大學會要求學生在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實驗科學等,每個分支至少要上特定的數目(一般為1)的課程。理科忽視reading,intro級別的社會科學課一般相對簡單,可能會讀一些介紹性的文本,閱讀量就那樣,因教授而異。人文類的課程,平均來說是一周一本書,

如果你是一個作死少年,不幸選了很多人文,而且選到了Seminar級別的課程...我只能說少年加油:)

作為一個宗教研究系的學生,我這學期每周讀3本書,寫6頁paper,經常遇到要在一周內讀完大家爭了幾個世紀也理解不同的文本,還要對其寫paper。而教授對paper的打分包括內容,結構,思想 。平均而言,一張闡述清晰,體現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對內容的掌握,結構合理,並且幾乎沒有語法錯誤的paper能拿A。

至於閱讀內容,也是因學科而異。我以前念哲學,所以大概讀過樓主所有知道名字和不知道名字的哲學家(假設樓主是高中生,在哲學領域的知識範圍不超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在宗教研究的課上讀過聖經,古蘭經,所有你聽說過和沒聽說過的佛經(假設樓主是並不篤信佛教的高中生)。數學和計算機讀過什麼大概你不會感興趣....

然後在寫research paper的時候你大概會讀一些過幾天便會忘記名字的書的一些段落。

從我的經歷來說,大概是這樣:)


前面回答的人都說得正確,每一個專業的閱讀量都不一樣,必須想到專業的內容是哪一種累得的。而且,除了專業以外,學位也不一樣,比如一個B.A. 學生,無論他在學什麼專業,閱讀量通常比B.S. 或者B.M.多。


@David Rand 說得沒錯,閱讀量因專業而異。我是紐約大學的大一新生,Liberal Arts Program, 即所謂的博雅教育,算是比較純粹的文科,閱讀量相對大。

以下是自開學到現在,兩個月的書單:

1. 《吉爾伽美什史詩》(全本)

2. 《奧德賽》(全本)

3. 《聖經》(創世紀)

4. 歐里庇得斯的 The Bacchae (全本)

譯名似乎是《酒神的女信徒》

5. 《摩訶婆羅多》(選段)

6. 《蛙戲》(全本)

7. 《孫子兵法》(全本)

是的,用英文讀這個非常酸爽。老師一邊講,一邊向中國學生確認發音。

8. 《理想國》(選段,近全本)

9.《伯羅奔尼撒戰爭》(選段)

10.《尼各馬可倫理學》(全本)

11. 《政治學》(全本)

12. 《漢穆拉比法典》(全文)

13. 《法句經》(選段)

14. Another Bullshit Night in Suck City(全本)

此外,英語課上還讀了十篇左右的短文。這個學年才過去四分之一,看著有點嚇人,是不是?不過這僅對文科生有參考性。

提問者問到推薦閱讀量是多少,我覺得閱讀水平只要能支持學業,學懂老師發的講義和作業,文筆流暢地寫論文即可。

閱讀文科書目是個逼死完美主義者的過程,因為時間緊迫,不可能逐字逐句地研究全文,最多詳讀重點段落,大多內容都要略讀和概括。我有很多同學甚至都不看原著,僅在Sparknotes和Shmoop等網站上看一遍簡介,如果方法得力,應付考試也沒問題,但這樣不免有點遺憾,因為有些段落很值得詳讀,摘抄,甚至背誦。但像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這樣的文本語言晦澀,重點分散,折磨得讀者欲仙欲死,此時就不如上網查查簡介,來得還更有效率些。

可能是翻譯版本的原因,我總覺得亞里士多德這個老頭不如他師父寫東西有意思。


推薦閱讀:

美國大學中是否應用「正態分布」來評定成績?是否引起過爭議?
我收到一個叫卡塞爾的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我該去嗎?這學校好么?
求告知,現在GPA3.67的我還有希望上美帝這些學校嗎?
作為留學黨,給你啟發最大的文章是哪篇?
求請教申請美國大學的文書怎麼寫?

TAG:閱讀 | 大學 | 美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