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莊子》有什麼閱讀建議么?

從何讀起?怎樣讀?有什麼推薦的版本么?


哪有那麼多從何讀起,要怎麼讀,什麼版本。你隨意找一個版本出來,開始讀就是了~ 最近剛抄閱完《莊子》,寫了點讀書筆記。

《莊子》又被叫做《南華經》,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我看的這個版本(分享鏈接密碼:qpzz)表示:

《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二篇,分為外篇,內篇,雜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以為,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內篇 逍遙遊第一

蜩,學鳩,這兩種小蟲笑大鵬:我每天這麼蹦躂跳跳跑跑,也就這般高了,那廝去那九萬里之外的南邊作甚?莊子反過來譏諷這些小蟲,或者類似它們的人類,小智慧難以理解大智慧。再則論及:「聖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位於許由,許由不肯接受。從前在語文課本上,有篇文章叫「論清高」(大概,記不得了),裡面就提了這個事情,說清高莫甚於許由了,堯要讓位於他,他跑去洗耳朵。這個故事在「假清高——莊子(三)」里再說。

惠子(莊子的小夥伴)說,魏王給我一種子,種下結的果子大得稀奇,剖開裝水,不夠結實;做瓢吧,又實在太大了,不知道拿來幹什麼好。莊子說,你就笨吧。你看,宋人有個賣凍手霜的,有客旅人知道了,想用一百金把方子買下來。宋人一家人商量說,好唉好唉,一輩子賣凍手霜都賣不了這麼多錢。這客旅人把這方子呈給吳王,吳越冬天作戰,吳國打勝了,不能說這裡面沒有這凍手霜的一份功勞。惠子你現在有個大瓢,依我莊周看,就把它當成船,浮游江湖之中,豈不是很妙。

惠子說,我有株大樹,樹榦歪歪扭扭,枝幹彎彎曲曲,幹什麼都不好,木匠也不理它。莊子說,「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 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這個翻成白話文倒不是很有意思,還是古文比較有韻味。

內篇 齊物論第二

「朝三暮四」的故事:有人養了群猴子,說,早上三顆橡子,晚上四個怎麼樣?猴子們大怒。那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呢?猴子們說,好吖好吖。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 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這篇里有廣為人知的莊周夢蝶。

這篇直接看上去有點暈暈乎乎,去百度了這篇的大意,再細看,這些文字就開始顯出意思了。前面那個「朝三暮四」的故事,這成語後來的意思是說「玩弄手法欺騙人」,在這文章里,是用來論證「齊物」的:世上很多東西就像這猴子分橡子,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本來是一樣的,可要說有區別,自然也是有的,而世人多像這故事裡的猴子,不能從迷濛之中看到世事本相通的這個「道」。懵懂迷濛,開闢鴻蒙,原本萬物與我一體;可自盤古開天闢地,「聖人」大起,民智漸起,萬物開始分化演變,而學說思想也開始分化,出現了各種爭辯。

再說這「齊論」,這段說得很有意思:夢裡不知自己在做夢,甚至可能還去占卜自己的夢,等到清醒了才知道是荒唐一場黃粱夢。但你如何知道自己就是身處清醒之中呢?我跟你說,世上這些東西,都是一場夢罷了。再說學說間的辯論,你辯過我,你就對,我便錯?豈知不是我對你錯,或者你我皆錯,甚至你我皆對?那麼,讓局外者來評判吧。但這局外者,倘若與你我某一方的觀點相同,豈能作出公正客觀的判斷?!倘若與你我觀點都不同,豈不是擴大了這爭辯,依舊得不到一個結果?任何一個觀點,都有它囊括不到的一面,爭來爭去有什麼意思呢?

倒是我昨日又做了個有意思的夢,夢裡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流連花叢雲彩間,恍恍惚惚醒來,還依然覺得自己在空中輕旋起舞。你倒來說說看,是我夢見了蝶,還是蝴蝶夢見我庄老頭了?

內篇 養生主第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生命有盡頭,而知識無盡頭,以有盡頭的東西追求無盡頭的東西,作死啊!知道這點如果還是去追求,死到臨頭了!生命就這麼點,平平靜靜地隨性度過也是很好。

這點上,姚老貓總是勸告我:要學會放下,let it go, 不要那麼執念,不要追求100%,不要那麼著急,不要那麼固執。很大程度上,我好多次是這句「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的寫照,但一方面是自己也自省,一方面也有老貓時不時提醒,腦子裡灌入很多對立的觀點思想,看到那麼多無窮無盡的讓人欣喜的東西可以去學去玩,還沒有瘋魔。

PS:老莊雖然覺得絕智棄聖很好,但是如今的社會環境並不是人人都像老莊希冀的那樣。倘若你生活在叢林社會裡,人畜無害只是讓你成為最早的腹中食,你真什麼都不學,等父母老去,你拿什麼養活自己?說這話的莊周,見識和生存技能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很厲害的。如今的普通人,學了知識技能,作為勞動力或者人力資本換來貨幣,再去換生存所需品或者精神生活品,你可以絕智棄聖,但是很多需要你學的,以及你學的東西,都只是當年莊周在田間勞作認識穀子一樣的東西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無涯之知」。這話當是勸人不要執念,倘若學的東西還沒兩三斤,這話還是少拎出來問為妙。

內篇 人間世第四

為什麼要「無為」?且看這段話:

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 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勃然於是並生心厲。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

智巧相鬥,開始都擺在明面上,慢慢就開始耍花招,什麼陰險詭計都出來了。按照禮節來喝酒,一開始還客客氣氣,後來就稀里嘩啦了。萬事開始時,似乎一切都那麼順暢,開頭看似微小簡單,隨即進行下去,慢慢便出現各種繁複情況。太嚴苛了,亂七八糟的念頭就不知從哪生出了。所以說,法度不要輕易改變,也不要勸勉別人去成就什麼,過了頭就不好了。好事做起來費時又不容易,壞了事改起來就難,怎麼能不謹慎呢!到底怎麼做才好呢?——無為。並不說,因為費時不容易且易出錯便不做了,而是說,一切順心順應自然,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這篇里有螳臂當車的典故。還有一個養虎人和養馬者的對比:虎暴戾,養虎人不敢用活物餵食它,也不敢用大塊的肉類給它,怕激起它兇狠暴戾的一面,通曉老虎饑飽的習性,最終老虎也向之溫順乞憐。而愛馬者極其愛惜那馬匹,剛巧一牛虻叮在馬身上,愛馬人一掌拍上去,馬受驚掙扎弄傷了自己。 這兩個故事都是用來說,待人待己待物,須當順應天性,倘若這天性不合社稷,當順其性子慢慢引導,否則硬將所謂「美德」壓在「醜行」上,不過或者激起暴戾,或者受驚兩者受損。

後面有個故事經常在《讀者》之類的雜誌里出現,但是常常是分開的:前半部分是說,木匠帶著弟子尋找木材,路過看到一棵大樹,弟子說,砍它!木匠說,這樹看著好看,實則沒用了。於是這前半部分就可以拿來作為初高中學生語文作文閱讀材料。後半部分,是大樹託夢給木匠,說,你說我沒用,但虧得我沒用才能長這麼大,那你說這「沒用」實則是我最大的用處。好,後半部分又可以作為閱讀作文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內篇 德充符第五

上一篇里,孔子是作為莊子思想的代言者,這篇里就成了反面了。孔丘在大部分作品裡,都是作為聖人被朝拜。要是被狠狠罵過去也就算了,哪有像在《莊子》里出場次數跟莊子差不太多,幾乎每次出場都被狠狠調戲,簡直可憐。哈哈哈

「德」是什麼: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 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什麼意思呢?我覺得,這跟我之前看完《抱朴子》後寫的那篇日誌里描述的仙人形象是相近的:傳說中,仙人居高山,處深海,不食人間煙火,無欲求亦無所思,即有情感,也是清冷的如天山雪水春日融開流出的一溪清流,在陽光照射下雖有粼粼波光,看似溫暖但觸及冷冽。但這樣的無情卻又並不是凡人口中的冷漠或者殘忍,他們亦是善良的,偶遇人間不平,隨心情也許便順手救下了,但要去親近是萬萬不能的。也並不要僕從,踏清風飲霜露,潔凈。他並不是世事不通、單純如孩童,而是懂得也理解人類情感的,只是這些人類的情感不能引起他情緒的波動而已。

內篇 大宗師第六

「古之真人」的描述非常美好。不因活著開心,不因死去而悲痛,不因出世而欣喜,也不抗拒入世;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不帶走一片雲彩。不忘初心,無甚目標。睡覺便是睡覺,吃飯就是吃飯,幹活就是幹活,高興生氣便高興生氣。他的內心空空清明,臉上看著是淡漠恬靜的。神情冷漠不可接近卻又並不拒人千里之外;態度安閑自然、特立超群而不執著頑固,襟懷寬闊虛空而不浮華;怡然欣喜像是格外地高興,一舉一動又像是出自不得已!容顏和悅令人喜歡接近,與人交往德性寬和讓人樂于歸依;氣度博大像是寬廣的世界。自得不受束縛,綿邈深遠好像喜歡封閉自己,心不在焉的樣子又好像忘記了要說的話。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

相濡以沫成語出處在這篇中。後接的那句「不如相忘於江湖」似乎在某個電影還是電視劇里被推廣開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真真是個妙人!

這篇里,有兩次打啞謎,相視而笑,笑而不語的場景,借來表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孔子又友情客串了下,這裡倒是作為代言人,而不是被調戲對象。

內篇 應帝王第七

來,教大家一個句子:「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 意思是:走開,你這個蠢貨!怎麼一開口就惹人嫌!

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 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 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不要為名聲所累,不要為智謀所害,不要負擔太多世事,不要試圖主宰智慧。浪跡萍蹤,心境清明淡泊似明鏡,任來去,反映出事物,不去隱藏真意,這樣才不為勞心損神。何必開竅,渾懵啟智便死了。

其餘部分:QQ空間;QQ空間;QQ空間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張遠山的學術成就?
真的隨心所欲會遭天譴嗎?
「夏蟲不可以語冰」和「再大的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意思有相近之處嗎?區別在哪裡?
王弼解的《道德經》很有地位,為何才活了二十多歲就得病西去了?
閱讀道家的經文有沒有哪些禁忌?比如哪些是普通人不能看的?看了有盜法罪?

TAG:哲學 | 文學 | 中國哲學 | 莊子人物 | 莊子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