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建築大師學生時的作品都被判不及格?而之後會成為大師?
01-15
他們為什麼學生時會不及格?而又是什麼因素讓他後來成為了大師?
瀉藥。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建築師的問題,各行各業都有學生時代不及格後來成為大師的例子。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點,學生時代的評判並不能完全評判一個人的設計能力,更不要說成為大師還要有天賦、機遇、時代,甚至合伙人等等複雜的因素,這些更不是學生時代作品能評判出來的。
如果要具體一點說,可以拆分成兩個方面:1、學生時代的作業的評分不代表個人能力。- 評分很可能無法評價個人能力。因為學生作業的評分通常是以一個或幾個老師的喜好、或者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為標準的。老師的喜好顯然不可能保證慧眼識珠,設計要求也顯然不能評價超越時代美學或者獨具天賦的設計。
- 作業本身並不能代表個人能力。人本來就是發展的,一個已經成為時間中靜止點的作業如何能完全語言人以後的發展呢?也許某些機緣和行萬里路的經歷,在短短几年時間中就能再造一名建築師呢。
2、成為大師的因素
無論在哪個行業成為大師,天賦都是絕對必要的條件,尤其是與藝術相關的行業。除此之外就是老生常談的機遇與堅持,耐得住寂寞又經得起蹂躪。這三個要素說起來實在是沒有什麼意思吧……
於是這個問題就演變成「什麼樣的天賦才能成為建築大師呢?」以我的拙見也許有以下幾點吧:- 敏銳:這一點我認為是所有學科大師的必備特點,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十分敏感的領悟已有的成果並發現新的問題。因為大師必然是把握突破所在之人,開拓道路必須先要找到方向之所在;比如柯布西耶敏銳地發現了古典建築的特徵並將其顛覆,形成現代建築的五要素「自由平面、底層架空、橫向長窗、屋頂花園、自由立面」。
- 美感:這一點是所有設計領域大師的必備特點,當然「美感」的種類其實很寬泛,不同類型、不同尺度、不同方法都可以產生美。比如斯卡帕創造的是工藝細節和歷史感之美,扎哈創造出流線形態的未來感之美;
- 邏輯: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是極其複雜的系統,而建築師本質上是這個系統最重要的控制者,所以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協調各種設計需求和相關專業,最終將建築實現的必要素質;
- 行動力:這一點其實是成功人士們都必須具有的特點,不多說。
可能不是很全面,但這問題我覺得也沒辦法回答的很全面。
畢竟每個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仔細了解就能發現,也許成功之路還勉強可以複製,但是到了大師的級別上,事實上並不存在可以總結出規律的大師之路。因為如果大師有了規律,便也不能稱其為大師了。大師成績差會當作趣事來聊,成績好就不提了。所以聽到的都是成績差的成了大師。
學生時期作業的好壞和工作以後事業上的成功,兩者之間完全沒有邏輯上的關聯點。典型案例:韓寒、唐駿。
我只知道rogers留過級 不過人家是有聽寫障礙還是什麼大部分大師在學生時代就是「大師」級別的選手了吧
使用的評判系統不一樣。
【學生時的作品都被判不及格】是在學院、教育的背景下的事件。使用的是學院的標準,而混在學院里的講師、教授,自己都不是大師,又怎麼能欣賞大師的作品呢?這些講師、教授的權利只限於學院這個小圈子裡,欺負欺負學生,宣揚一下他們自己狹隘的觀點,是他們最大的樂趣,凡是不符合他們口味的,都算不及格。【之後會成為大師】是因為有天賦的人,沒有被學院洗腦,沒有接受講師、教授們失敗的理念(如果他們的理念是成功的,他們自己就是大師了,還會甘於在學院里混嗎?),而是堅持自我的理念,並且與時代緊密的結合,最終被另一個評價體系所認可!這個評價體系是全社會的自發認同。而不是學院里幾個人的人為操縱!如果假設一種可能,抽百分之一的畢業生不計成本的把他學生時期的三個好方案建成,這世界上會多出一堆新的明星建築師。
而現實卻總得讓年輕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為年長的庸人服務。所以建築圈的真正意義無非是拿到項目,打敗老人們。
題目挺籠統的,不及格的科目都是專業相關么,選了門動物學不及格日後也能成為建築大師吧。其次,更可能他們不是因為基本計算概念而被判不及格,而是因為設計理念。好像成為作家的人不可能次次作文都滿分,但也絕不可能連常用字都不會寫。
時代不同,每個人都需要有欣賞自己的伯樂。有許多人或許比現在的大師還牛,可是依然默默無聞。
推薦閱讀:
※一座建築具備哪些條件才有資格被稱為「地標」?
※天津大學的建築學現在發展如何?
※如何評價「周榕:過去二三十年,國外都是最笨的人去學建築」?
※為什麼把建築設計得具象化是一種很 low 的行為?
※哪位建築師最令你佩服,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