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聲和假聲在發聲機制上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假聲可以比真聲唱出更高的音調,但是聽起來又好像沒什麼底氣,是因為聲帶的緊張度不同?還是咽喉部的肌肉發力不同?


發聲機制應該怎麼說好呢?

我只說自己知道的,常見的關於真假聲定義的解釋是:真聲是全聲帶振動,假聲是部分聲帶振動

這就是我們能百度出來的解釋,換個角度看就是使用聲帶的「長度」會影響我們發高音的難度

我經常用唱歌像跑步,說話像走路的例子來說明,同樣是對比走路跑步

我們走路的時候整個腳底接觸地面,但是要跑起來,則是要踮起腳尖,類似這種感覺

要快,要頻率高,使用的「面積」、「長度」就不能太多

所以這裡可以擺出結論了:為什麼假聲可以比真聲唱出更高的音調,因為使用的聲帶的部分更少了

這樣子的聲帶比較適合發出頻率更快的聲音也就是高音

而沒什麼底氣的聲音很有可能是純假聲,這是一種經過訓練獲得的,聲音聽起來更加虛弱的

應該被嚴謹地定義為狹義的假聲的一種聲音,這按照傳統的聲樂理論是錯誤的發聲方法

但是在風格更加自由的流行唱法里則不算,而且經常用於「縫補」一首歌里的一個短高音

因為純假聲不適合用來髮長音

那麼我們經常說的真假聲混合的混聲,其實就是開頭說的那種部分聲帶振動的正確打開方式

好了,還是別延伸那麼多了,反正已經解答問題了,畢竟題主都這麼問

我就講的比較像科普一點······


喉肌分為喉外肌群和喉內肌群。發聲這一過程就是喉外肌群和喉內肌群的相互協調作用而產生的。對於假聲的研究發現,發假聲時,喉內肌的活動減弱,而以環甲肌的收縮為主,同時伴隨其它肌肉的協同作用(如甲杓肌)。環甲肌起自環狀軟骨弓的側面,呈扇形,其纖維向後分為兩組,下組為斜纖維,向後從外面到甲狀軟骨下角的上緣和甲狀軟骨板的上緣; 上組為直纖維,升至甲狀軟骨下緣的後部。環甲肌收縮時,環狀軟骨弓向上與甲狀軟骨下緣靠近,環狀軟骨板向下向後傾斜,甲狀軟骨與杓狀軟骨之間的前後距離拉長,聲帶隨之被拉長,張力增加,音調升高。在甲杓肌收縮和聲帶肌較放鬆時,促使聲帶邊緣變薄振動,振動為縱向,聲帶振動的體積變小,兩側聲帶不能緊密相貼,出現聲門關閉不全,聲門的平均氣流率( mean ai rf low rate)增加。這些變化使喉內肌的活動降低


推薦閱讀:

擼多了真的可能導致記憶力衰退?反應力遲鈍?理解能力變差?
在什麼情況下,有兩隻手會害死自己,一隻手的人反而會躲過一劫?
少量喝酒,是有害,還是有益?
為什麼鼻子總是只有一邊通氣,而且會輪流換呢?
人是怎麼被撞死的?

TAG:人體 | 人體解剖學 | 人體構造 | 人因工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