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意別人的感受」和「在意別人的看法」有什麼區別?如何去做?

在為什麼有一種人,很多時候都在考慮著別人的感受做事?這個問題上

引用@劉念的答案

做人,應該「不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但是要「在意你所帶給別人的感受」。

他們不懂,一個真正有魅力的人,必須是一個很在乎別人感受的人。

我之前的教學也犯過這樣的無心之失,誤導了學生。所以我現在會特別把這兩點分開強調。

在下仍是迷惑

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能否舉出例子說明?

這種心態該如何區建設並且實踐?


【在意別人的感受】關心的是別人。

【在意別人的看法】關心的是自己。

【在意別人的感受】有激勵作用,讓人產生補償他人的親社會行為。

【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抑制作用,讓人產生退縮迴避的行為。

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會讓人常感到內疚。

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會讓人常感到羞恥。

過度的內疚和羞恥都是不健康的,但是過度的羞恥更經常導致心理問題。

類似的問題我回答過,你可以參考內疚的心理機制是什麼?怎樣理性地分析內疚並採取補償措施?怎樣不被內疚的情緒控制做出衝動的事情?


一個是體諒,一個是糾結。

一個是事前的考慮周到,一個是事後的不安揣測。

一個是有禮貌,一個是沒決斷。


生活有時候就是這麼複雜,

細微的差別也能被分出對與錯。

生活中可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觀念讓你獲得無數的贊。

你讓我走吧!

我可以讓你走,不過在這之前你要親我一下。

我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夕陽武士,你叫我親我就親,那我的形象不是全毀了?

他不願意留,因為他已經有了心愛的女子,造化弄人。

他不願意親,因為他是夕陽武士。

他在乎別人所謂夕陽武士的評價,無視紫霞嚴重醞釀著的痛,悟空幫他在看法和感受中選了。

可誰能在生活中幫我們選?選了,又怎麼知道是正確?

或許悟空這一任性的選擇,讓一個單純樸素的女子化為瞭望夫石(這位夕陽武士之前說到已經有了心愛的女子,可能是假的,誰又敢肯定是假的?)。

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句話不是什麼時候都通用的。

這是在安慰一個人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把自己弄的憔悴不堪的人,這其實是一個選擇。

拖著無比疲憊的身軀,一下攤到在地鐵的座椅上,在下一站時一位老人站在你的旁邊,讓還是不讓?

可能你現在比老人還脆弱,可誰又知道?別人看到的只是一個成年男子,裝作看不見身邊的老人。

這時候,你可以安慰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如果換一個場景,你一身輕鬆,旁邊一位孕婦,但是因為你懶,不願讓座,這時候用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來去除內心的內疚和不安,是不是就太自我了?

年輕時,我們都想快意恩仇,逍遙自在。

慢慢長大,有了愛人,有了孩子,才發覺生活不容易,繼續逍遙只能被看做幼稚。

堅持自我,追求夢想和幼稚固執之間並沒有區別,不同的只是結果,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結果是什麼。

看法和感受肯定是有區別的,可是我們真的分得清區別是什麼嗎?我們真的需要分清楚嗎?

打麻將3缺1,讓你圓個場子,其中還有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這時離開,他們都只能掃興的回家。

通過看法和感受去區分,真的能幫你做出選擇嗎?

這個選擇裡面同時夾雜著感受和看法,這時候你到底把這個歸結為感受還是看法?

怎麼可能用一句

做人,應該「不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但是要「在意你所帶給別人的感受」。

指導你的生活,就能讓你一勞永逸的學會生活?

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夾雜著無奈和取捨的,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分辨,然後選擇,然後負責。

只有一個人不懂對方時才會用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來安慰,

因為不懂,這種不選擇,裡面夾雜著多少的矛盾。

做自己之所以難,在於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

別人的感受與看法,都是一面照射自己的鏡子,我們需要以此正衣冠,

可人生不是只有正衣冠這一件事情。

與其在這裡玄奧的弄懂看法與感受的區別,不如在每一次的選擇中做到問心無愧,承擔責任。


鑒於知友的建議,修改一下回答。

我們注意到,平時生活中最在意別人看法的那類人,往往都是「別人看法」的奴隸,也就是說是失去自我的。

歐美髮達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已經證明了人「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是一種科學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人必須在重視自我之後才能明白一個人最看重自己什麼,才能明白自己最需要別人怎樣去尊重,之後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而如果「以他人意志為中心」的話,必然會導致雙方都失去自我。

而題主舉的例子,按我的理解就是描述了這兩種心態的區別。你是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還是以他人的意志為中心。

「別人對你的看法」,代表以他人意志為中心,結果會讓你迷失自己。

「你帶給別人的感受」,代表以自我意志為中心,這會讓你越來越強大,同時你越了解自己之後,才知道別人真正需要什麼,從而抓住他人的需求,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擁有更大的力量,更可能成功。

同時還有主導和被動的成分在裡面,「別人對你的看法」是別人左右你,而「你給別人感受」則是你左右別人,自己掌握主動自然是更好的。

順便吐槽一下,其實題主舉的這個例子,本身並不如何的好,因為描述不準確、很模糊,可以有幾種歧義方向的理解,所以題主也是自找麻煩啊。


深夜,在家裡,想唱歌,轉念一想,會不會影響隔壁休息,算了。

這叫在意別人的感受。

同學聚會,在KTV,想吼一首《死了都要愛》,怕同學覺得自己品味太 low,又怕唱破音了引人笑話,想來想去,還是算了。

這叫在意別人看法。


「在意別人的感受」:自己有獨立的主見,但為了考慮別人的利益或者感受,自己會做出一定的犧牲。

「在意別人的看法」:把自己的價值觀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沒有自己的主見。


【在意別人的感受】是同理心,是換位思考;

【在意別人的看法】會活的太累,因為人不可能讓別人都滿意;


操你媽!

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感受:

他是不是生氣了。——這是「在意他人的感受」。

媽的,我沒招他惹他,他罵我幹什麼?——這是「在意他人的看法」


考慮別人的感受:

1、我這麼說話會不會讓他傷心?

2、我這麼做會不會讓他有其他想法?

3、我今天穿著名牌會不會讓他覺得自卑?

4、我在宿舍夜晚煲電話粥會不會打擾到他休息?

5、我在這裡吸煙會不會讓他不舒服?

6、我開的玩笑會不會傷他自尊心?

7、....

考慮別人的看法:

1、我這麼說話他會不會覺得我很沒素質?

2、我這麼做他會不會覺得我很LOW?

3、我今天穿名牌他會不會覺得我是那種愛炫耀的人?

4、我在宿舍夜晚煲電話粥他會不會覺得我是個自私的人?

5、我在這裡吸煙他會不會(同上)?

6、我開的玩笑他會不會(同1??)?

一個是向外看,一個是向內看。


在意別人的感受是,我這麼逗比是不是把你嚇到了,在意別人的看法是,我逗比模式開啟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傻比……


我的感覺,兩者核心區別在於,感性和理性的區別,潛意識和意識的區別。

什麼是感受?

開心,快樂,委屈,痛苦,這些是感受。

什麼是看法?

人品,相貌,成就,財富,這些是看法。

所以說,

感受,是感性範疇,屬於潛意識。

看法,是理性範疇,屬於意識。

在乎別人感受,是在用心為別人付出情感。

在乎別人看法,是在用腦接收別人反饋信息。

在乎別人感受的人,是有愛的人,重視的,是別人心中的他。

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是缺乏自信的人,重視的,是別人眼中的你。

當你在乎別人感受,同時也在乎自己感受,並努力在兩者中平衡,是一個很不錯的狀態。

過分在乎別人感受,會沒有了自己。

過分在乎自己感受,會傷害了別人。

當別人對你的看法,對你不產生直接影響(例如工作晉陞,團隊協作等),個人認為可以無需介意太多,除非你自信心不足,非常需要得到別人對你正面的看法來增加自信心。

但當別人對你的看法,是會對你產生直接影響,實在有改變的必要,再去介意也不遲。


哎,如果詳細寫出來可能又得花一個小時了,可是我工作了一天剛回來累的不能動了啊!劉念說的挺對的,盡量用最簡短的話來回答,如果不是太明白下面討論。

成功或者有魅力的人一定不能總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那樣你會沒有主見沒有自我。舉個例子;你有個問題,你的朋友給你各種各樣的答案,但是無論你選擇什麼答案,只要你錯了,總會有人跳出來訓你,說你當初如果聽我的怎麼怎麼。關鍵是你不可能一輩子都依賴別人,關鍵是沒有一個人會永遠對,只要你聽錯了一次,就會有其他人出來說你。

他們不懂,一個真正有魅力的人,必須是一個很在乎別人感受的人。

我在乎別人的感受,說白了就是看出他的需求,然後儘力去滿足他的需求去影響他,或者更粗暴的說去控制他。

歡迎討論


區別在於:

在意他人看法是性格,在意他人感受是品德。前者關注的主體是自己,後者關注的主體是別人。


著重點不同。

在意別人的感受,是為他人著想;在意別人的看法,是為自己著想。譬如跟別人道歉,在乎感受的,能認識到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做的不對,能感受到別人因此受到的傷害,道歉必然真誠;在於看法的,主要是自己做錯了事,丟人了,想通過道歉找回點自尊和顏面。其實二者沒有絕對的界限,很多時候是偏重不同。

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我覺得沒有什麼好的實踐方法,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遇事,問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害怕,或者擔心,然後去在意,如果是,那隻不過是「不失德」,而並非真正的德。如果你在意,是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是一種自信和責任,德就自然而來,而不用去害怕什麼,擔心什麼


一個為人…一個為己…


【在意別人的感受】是指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種選擇,容易受傷的選擇,為了懂你,我不得不碰觸心中可以明白你那種感覺的部分」。【在意別人的看法】是指自我認知。

昨晚給一老友打電話聊天,說到她今年4月車禍鎖骨斷裂的事情:

我:留疤了沒?

她:留了,好長的一條疤。

我:哦,沒事,我想去紋身把疤痕遮蓋掉,但是目前條件不允許,到時我們一起去紋唄(我小時候被燙傷,雙手臂跟右手留了大面積的疤痕且右手小指無名指彎曲變型)。

她:好滴。我明天還要進行一次手術,然後就可以進行傷殘鑒定,據說我這個傷可以判個4級殘廢,可以拿到4萬塊錢哦!

我:這麼爽!有沒有覺得自己還挺有用的?啊哈哈哈哈。

她:哈哈,是的,這樣我就可以給鄉下老家的爸媽,現在家裡建房缺錢。不過……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不要用這種方式給家裡寄錢啊。

我:嗯,沒事,歡迎加入傷殘人士協會!嘻嘻。

她:會長,客氣。

我覺得,我們都做到了,在意別人的感受。

其實,我們兩的傷沒有造成身體器官性能缺失,我的右手可以正常使用,跟健全的左手一樣,只是樣子難看,手臂上的傷疤沒有影響我修長的線條,啊哈哈哈哈。她只是鎖骨里加了一條鋼筋而已。

小時候我常被同學嘲笑,長大後經常遇到別人好奇的眼光,但是我基本沒有在乎過。我的父母常覺得對我愧疚,讓我去整形修復,我都笑笑說,沒事啊,只是不太好看而已。我長得丑,但是我想得美啊,嘻嘻。

我想,我應該也做到了,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嗯,至少在這點上,某些程度上是的。


凡事,都得有個度。

在意別人的感受,

太在意,是「軟弱」;不在意,是「冷漠」。

在意別人的看法,

太在意是「沒有主見」;不在意是「固執己見」。

把握好在意的度就可以了,不用苛求完美。


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打著「在意別人的感受」的幌子,其實是「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兩個的區別最高贊已經說明了。

我一直覺得,絕大多數的解釋,除非是爆炸性真相,就是難以猜測的,或理論上真實存在晦澀難懂的,那些解釋都是打著在意你的感受的幌子。

因為我們都是人,你能說的話,做的解釋,不就是那麼幾個原因,真以為別人是250,不會用腦子?

可能我把人性看得太冰冷了,但是我還是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每個人都有它自己想要的東西,錢?權?愛?名?利?等等,沒有什麼是絕對無私的。

包括父愛母愛,別和我扯什麼願意為你死就是無私的,我們看歷史,願意為你死,還是為了欲殺死你,哪個比例高。父母的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是無私的。這句話,我完全認同,當然這句話我自己寫的,本來就是我的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不要在意女人對你的看法,但要在乎你帶給女人的感受」下午把這句話想了半天,問了自己這樣 兩個問題:

1.我為什麼要在意女人對我的看法?

2.如果我在乎的是我帶給女人的感受,那與我現在帶給女人的是什麼?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是我潛意識裡認為如果是一個我有意發展的女生我為了表示我是認真的,我當然應當在意她對我看法。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仔細問了問自己我現在能帶給女人的是什麼,我發現我給的都是我能給的,但是我給的卻不一定是她們要的,甚至是她們不想要的。

問完這兩個問題後我又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通過在意她的想法來表示我是認真的,真的是一個好的方法嗎? 這個方法所想告訴她我是認真的,有「在乎你帶給女人的感受」這個方法所做到的效果好嗎,更能告訴她我是在意她的嗎 ?

而我個人覺得如果有一個人能在乎帶給我的感受我一定很難不喜歡這個人。

但是如果是一個自我還不完整的人,這其實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知易行難,我覺得這是一個思維方式的轉變真正做到將其固化為自己內在的邏輯估計最少也要一年的時間吧。


一個是為了別人有更好的舒適度,一個是為了自己更好的裝X下去,走什麼樣的人生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但是在過於自我感覺全天下都在注視著自己的前提下,請注意身邊人的舒適度,算是功德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領導就是不願意自己接水?
你有哪些難忘的表白或被表白的經歷?
做人總是小心翼翼,想得太多,不夠豁達該怎麼呢?
為什麼有些男性以「不想靠父母」為由占別人的便宜?
學生時的好朋友,很久沒聯繫或者愛好差異而形同陌路,哪怕你主動跟他講話他還是愛理不理,這種情況很多嗎?你是怎麼看待的?

TAG: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