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無哲學家庭教師?

哲學家庭教師的定義:

為學生制定學習教育計劃,進行一對一哲學教育並收取費用


有的。

很多很多年前,我還在香港的時候,教過一門theory of knowledge(TOK)。那是早春的時節,香港已經是燥熱。那個孩子住在中環的山上,從港大坐公車去,繞幾個山坳就到了。推開門,透過他家的客廳的巨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整個維多利亞灣。遠處,似有一艘小艦正在緩緩進港。還沒來得及分辨,一個穿得花枝招展的菲佣便問我要哪種拖鞋、要不要擦擦汗,又一個圍著圍裙的,問我要不要喝這個茶、那個湯。我說,我有水。

繞過客廳,去到那個孩子的書房。依然是巨大的窗,窗外是並不十分開闊的海,平靜得可以調練曹操的水師。那個孩子和我說,她現在要開始上TOK了;TOK是她們國際高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的一門核心課程,她真的需要獲得一個好分數,這樣,她就可以直接進入牛津或劍橋,她爸爸媽媽會很高興。至今,我對IB的了解僅限於此。

TOK是一門很奇怪的課。教學上,TOK要求學生了解不同的獲得知識的方式(WOK),以及不同領域知識(AOK)的特點。大綱如下:

Ways of knowing(WOK):

(1) Sense perception; (2) Reasoning; (3) Language; (4) Emotion; (5) Intuition*; (6) Imagination*; (7) Faith*; (8) Memory*.

Areas of knowledge (AOK):

(1) Natural sciences; (2) Human sciences; (3) Arts; (4) Mathematics; (5) Ethics; (6) History; (7) Religious Knowledge Systems*; (8) 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s*.

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笑了——emotion也算獲得知識的方式。中學的時候,我學過一種說明文的方法叫「講道理」——那時我想,難道還有一種方法叫「發脾氣」么?竟然真有。直到很多年後聽到這般愚蠢的想法,我還是忍不住要笑出來,不免得罪許多人。但事實上,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要完成一篇「策問」,題目比較像法國哲學高考,也像美國GRE issue,比如:

When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 all problems begin to resemble nails」 (Abraham Maslow). How might this apply to ways of knowing, as tools,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又如:

「Knowledge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systematic organisation of facts.」 Discuss this statement in relation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請見May 2014 TOK essay titles)

我固然有興趣講一些培根笛卡爾之方法,康德庫恩之革命,也確實有一攬子計劃。她普通話竟然很好,有時和我說一些學校里的事,一度合作得還不錯。她給我背杜詩,講學校里的事。我問她讀過浦起龍么?她說沒有,又小心地寫下來。但當時她的時間很緊,沒有時間坐而論道了。而就科目而言,寫作技巧決定一切。所以基本就是幫她寫。可我的寫作很糟,應試尤其糟糕。在之後的一年裡,我三試雅思寫作沒有過7;在之後的很多年裡,兩試GRE寫作沒有過4……我想,她對我的期待是幫她把範文寫好。有一次,她對我說,她給我準備了一份禮物,一本書,下次來的時候包好給我。但這個「下次」永遠沒有來。陰差陽錯,我固然遇到了一些個人的問題,又或許我早已經被解僱了。

想起來,依然有不少的愧疚,領著一小時兩百港幣的工資,沒有幫上什麼忙。那時,一個周末的晚上和一個周六的下午,就可以有兩千甚至兩千五。再路過金鐘,看到那些所謂天價的標價,我想,不過是我的這些小時而已。那個春天,我讀著盧梭、謝林,攢著這裡那裡的小錢,我想哲學家的生活大概就是這樣的吧——無知的年代抑或是新手的幸運的呢?

一年半以後,我在巴黎教過一個華裔的男生。他讀中學,要我講萊布尼茨與斯賓諾莎。他缺少學習哲學史的心境,不乏表現自己的智力的渴望。我只能把一些他感興趣的書送給他,希望他能讀好,就匆匆去了德國。之後,就再沒有做過哲學的家教。而今,我的哲學遠遠優於當時,寫作也應有一日之長;我領著每小時8磅的工資,做著不知所謂的零工,寫下了以上回答。


微信朋友圈的心靈雞湯


我一直在像是否可以做這樣的家教,或者教育。但苦於不知道受眾群體在哪裡


我可以做你的哲學家庭教師


我的哲學系室友Z君就進行過類似的哲學家教。

Z君本來去教一個高二學生語文英語,到了學生家裡後,同學家長告訴他學生成績不錯,但是極度內向;學生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哲學,希望能在補課之餘講一些哲學(我相信家長也是希望幫助孩子走出自閉)。

Z君告訴我,一開始他們一半時間講語文英語,一半時間講哲學。到了後來就兩個小時全講哲學了。這位學生在第一次談到哲學的時候拿出了一本藍公武翻譯的《純粹理性批判》把Z君嚇尿了,後來Z君建議他先放下這本「天書」,從古希臘開始讀起,從「什麼是哲學」開始講起。有趣的是,這位同學喜愛哲學,但同時這位學生極度相信課本上介紹的哲學觀,極度相信粗糙的唯物主義。Z君希望用蘇格拉底式的對話的方式來漸漸說服他,把他引導到真正的哲學問題上來。

我常常在宿舍里看到Z君在備課,一學期從柏拉圖講到了康德。我非常好奇這樣的哲學家教的效果,不知道會對那位同學產生了怎樣的幫助或影響。

最後學生進入高三了就停止這樣的哲學家教。學生應該已經參加過高考了,也沒有後文了。


希望未來市場上有此需求


中國古代有。如皇帝家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士大夫家裡的私塾先生。

這些人大都是由有學識的官員擔任。至少要通一經(六經之一)。

內容有大學、小學之分。小學即基本接待禮儀、識字識物識事。大學即哲學(天人之道、名分、治太平之術)。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偶性和十個範疇里的性質?
如果小孩問「殺人為什麼不對」怎麼回答?
這篇文章為證明唯心主義是對的,提到了一些物理學理論和物理學家的言論,大家能不能找到它的明顯漏洞?
犬儒主義者、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者三者有何區別?
分析哲學有什麼現實意義?

TAG:哲學 | 教育 | 家庭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