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潘安(潘岳,安仁)人品差,他干過什麼壞事?

史書上都是他人品差,為什麼講的都是他的風流韻事?


評價任何一個人物都不能脫離他所在的時代。

他弱冠被司空太尉荀勖賞識,荀勖是誰呢。可以去翻一下《三國志》里的荀彧的族譜,當然,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太學讀罷,舉秀才,受賞識,他只有十七歲。

潘岳童稚時被稱為神童,世人說他有「賈儔之才」,十餘歲在洛陽引起一股潮流,有說是彈弓,也有說是弓箭,少年時與夏侯湛駕車出街,被人稱之為「連壁」,青年時美姿儀名冠洛陽城,上街時牛車常常被婦女圍住,向裡面丟水果,以表喜愛,成就了「擲果盈車」的佳話。

後世里,古詩里常常出現「檀郎」二字,來稱呼自己的情郎。這個檀郎,就是潘岳,潘岳字安仁,乳名檀奴。女子幾千年里以檀郎稱呼愛郎,卻是把他的名字念的唇齒生香。

潘岳可能不完美,但絕對是古往今來綜合指數最高的。從皮相才華聲譽到乳名檀奴,統統十分童話十分美好。

而這個男人,絕對是為了童話而生的。

他二十歲寫《籍田賦》,少年豪情,意氣風發,對國家和自己都充滿了希望。他的賦脫穎而出,受晉武帝稱讚,卻因木秀與林而飽受摧折。此後,滯官十年不遷。

他此生結髮一妻,十二歲定親,二十八歲娶妻,其間遙隔千里外的琅琊寫過《顧內詩》,寫時十九歲。此後餘生,只攜手一人,因其恩愛,世人創有一詞「潘楊之好」,比喻夫妻恩愛。

妻子四十八歲去世,潘岳為其守喪一年,寫了名垂千古的《悼亡賦》,開創悼亡的先河,可謂鼻祖,此後並未續娶,這些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潘岳膝下無子還不續娶。

潘岳與岳父感情極好,與妻子楊容姬家中感情深厚,曾為楊家寫過不少悼亡賦,包括楊家大哥岳父的也寫過。潘岳為岳父寫的悼亡,大氣磅礴,感人至深,令人動容。又讓我聯想到,他到底應該有多喜歡自己的妻子,以至於他的許多賦里都有明顯的愛屋及烏。

他落魄在河陽做縣令,廣種桃花,桃花樹下種長生(花生),改善民生。被世人稱為「桃花縣令」「一縣花」,此後河陽桃花歷經百年,在杜甫的筆下一舉成名。李白也曾在詩中寫過。潘岳是個帶童話光環的人物,哪怕是政治童話。

他對九品制度一直做著積極抗爭,但是卻動搖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受到反對,晉武帝未能許可。潘岳性格有過分率真的一面,在皇宮的柱子上寫了《道閣謠》。大致就是說皇帝被幾個臣子像牛一樣,捆綁驅趕著執政。

大實話,於是被貶到離都城洛陽又遠了一點的懷縣。然而在懷縣又是頗有政績。

晉武帝病微,外戚楊駿暫管朝政,升遷潘岳在其手下謀事。不久,楊駿被誅殺,連累潘岳,因潘岳在河陽曾有恩與少年公孫宏,少年日後為官,報恩潘岳,救下潘岳性命。可見潘岳的為人有愛才之心。

(公孫宏在救下潘岳不久後,因又一波政治原因被斬首,十分可嘆。第二年,潘岳去往長安,為長安令。)

他壯年喪女,喪子,喪妻。有人說他對妻子悼亡不夠真情,有辭藻堆砌之嫌疑。但賦文非常有畫面感,也能強烈感覺到故人已去,抓不住的空寂。

他做朋友仗義,朋友有石崇之輩,也有虞摯,夏候湛之輩。包括為官後期,虞摯寫文以相勸,只是他政治心意已決。若按物以類聚來說,他的朋友都偏向品格高尚的。

八王之亂里一個很重要的反面人物,孫秀,在他父親手下做事。因為人品不好,受過少年岳的呵斥。懷恨在心,才有了後面的夷三族。可見他正義與身。

他的孝順。如果不是他連累母親被斬首,他還在「中華二十四孝」里,未被除名。

關於文采「潘江陸海」,我就不綴述了。就我個人感覺,陸機他勝在身份,他父親是陸抗,而潘安父親不過五品,說起來還是寒門。而文采上陸機多清流,用辭之深不如岳,但多詬病岳詞藻堆砌,用情不足。吾不以為然,各自感受吧。此外,承包晉朝文學半壁江山的「金谷二十四友」以潘岳為首,哪怕它更偏向政治團體。

他的美我就不想說了,他的皮相已經遮蓋了他的所有。簡直是個累贅。

他好看,風神秀澈,有才學,為人正直,專情,耿直,孝順,仁義,有政績。

但是沒人在意,那個時代根本不在意。

這個時代不在意,可他在意。他在那個時代努力的想要為家族走出一條路來(如果你願意耐心的去了解他,你發現他是一個多有家族感的人),在那個時代,每個人的人生莫不是於他的家族相連。

他人品不差,晉朝的滅亡,不會因為他的不模仿太子的字跡就可以改變的。

在那樣一個時代,不肯清流而死的人,都不過是貪戀紅塵,而貪戀紅塵並不是錯。

嵇康之流固然偉大,而潘岳之流卻是在人間偎依紅塵的凡人。

他或許不那麼精神巍峨,只是困於人間的細小情誼的凡人。

權做未曾相逢先一笑吧。


之前寫過一篇潘安的文章,看過了就知道潘安的人品到底如何了。

貌比天高,命比紙薄——那個史上最著名美男的悲劇人生

人物名片: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超一流美男、一流文學家、三流政治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

多年以後,當潘安走上刑場的時候,那些遙遠的往事像海浪那樣一浪接著一浪不斷湧現在他的腦海里。

年少的時候,他喜歡拿著彈弓在洛陽大街上打鳥,卻由於長得太美,每每都造成交通堵塞——無數女粉絲把他圍在當中,一邊尖叫不已,一邊還伸出她們羞羞的鐵拳——不,是羞羞的玉手,企圖與他來個親密接觸。

最後他不得不求助警察,出動大批警力才能把他從波濤洶湧的美女海洋中解救出來。

後來,他不敢再步行出門了,每次都是坐車代步,但依然被那些狂熱的粉絲認了出來,她們紛紛用各種水果往他的車裡扔,很快就裝滿了車子——「擲果盈車」的成語就來自於此。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潘安卻偏偏要靠才華。

他學富五車,文采極為出色,是當時著名的大才子,有人評價他寫的文章是:爛若披錦,無處不善——燦爛得像披掛的錦繡一樣,沒有一處不好。

後人則把他和同時代的陸機並稱為西晉文壇兩大超級巨星,所謂:陸才如海,潘才如江——陸機的才華像大海,潘安的才華像長江。

潘長江的大名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明明可以夜夜新歡,潘安卻偏偏一生只愛一個人。

十二歲的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父親的朋友——時任揚州刺史的楊肇,楊肇對他驚為天人,當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婚後潘安和楊氏兩情相悅,恩愛無比。

雖然喜歡他的女子不計其數,但他喜歡的女子卻始終只有楊氏一人,從來沒有和任何別的女人傳出過任何緋聞。

後來楊氏不幸早死,潘安便終生沒有再娶,還作了三首著名的《悼亡詩》以紀念自己的愛人,這幾首詩寫得情真意切,極為感人,從此,《悼亡詩》便成為了丈夫哀悼亡妻的專用詩名。

更難得的是,潘安不僅對妻子用情至深,對母親也孝順至極。

他曾經在河陽(今洛陽市吉利區)擔任縣令,當時他父親已經過世,他便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侍奉。

儘管他在那裡幹得很順,但後來他得知母親染病,思歸故里,便當即決定辭職返鄉。

上司再三挽留,他卻說:我若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

上司為他的孝心所感動,不得不批准了他的辭呈。

回到家鄉後,他又親自種田養羊,給母親提供各種綠色無污染的有機食品。

在他的精心照顧下,母親的病很快就痊癒了。

這個「棄官奉親」的故事後來被載入唐宋時期開始流傳的《二十四孝》之中,還配了這樣一首詩來歌頌他這種行為: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籍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有才有貌有情有義的暖男潘安,在仕途上的經歷卻頗為坎坷。

他的祖父潘瑾曾任安平(今河北安平)太守,父親潘芘官居琅琊(今山東臨沂)內史,都是地市級的領導幹部,岳父楊肇更是省部級的高官,因此,作為一個官二代,他很早就出仕了,在太尉賈充的幕府中供職。

就職不久,正好碰上晉武帝司馬炎搞了一次親自下田耕種的活動——當然,這就和現在某些領導去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只是穿著高跟鞋拿個鐵鍬拍張照一樣,完全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潘安馬上以「初生牛犢不怕虎,初登官場不知天高地厚」的大無畏精神寫出了一篇被廣為傳頌的名作《藉田賦》,以極為華麗的辭藻、極為誇張的手法將晉武帝熱愛勞動的偉大精神大大地謳歌了一番。

應該說,文章寫得相當的出彩,因而效果也是相當的明顯——鋒芒畢露的潘安成功地引起了廣大官員們的一致嫉妒,導致他多年來一直在普通科員的位置上原地踏步,沒有得到任何升遷!

這也難怪,越級打報告至今仍然是職場之大忌,更何況是他這種震天響的越級大馬屁!

就這樣,在冷板凳上坐了整整十年後,三十多歲的潘安才總算得到了一官半職——被任命為河陽縣令。

河陽地區丘陵眾多,他因地制宜,倡導百姓在山中廣種桃李等果樹,以增加百姓收入。

每到春天,全縣漫山遍野都是桃花,煞是好看。

據說,《八生八世,百里桃花》等多部熱播電視劇都是在那裡取得景。

從此「河陽一縣花」的名聲不脛而走,潘安也得到了「花縣令」這一美名——後世的帥哥被稱為「花美男」就是由此而起的。

後人對此也廣為傳頌。

如庾信的「河陽一縣並是花」、李白的「河陽花作縣」、李商隱的「若無江氏五色筆,爭奈河陽一縣花」……

在河陽,潘安還留下了著名的「澆花息訟」的傳說。

有一次,兩個百姓產生了糾紛,到縣衙來找潘安告狀,沒想到潘安卻讓雙方當事人共同抬著一個裝滿水的尖底大木桶去澆花,而且要求保證不能把水灑出來。

兩人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經過半天的合作,雙方彼此都產生了認同,誤會也逐漸消除,官司當然也就不打了。

至今在洛陽市吉利區還存有據傳是潘安用以取水澆花的水井,人稱「潘安井」。

總而言之,潘安在河陽的政績頗佳,很受百姓擁護。

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前面講過,潘安因母病而辭職回家賦閑了。

這一期間,他寫下了一首名傳千古的《閑居賦》,其中有一句是: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著名的蘇州拙政園之名就出自於此。

不過,就像有些女人嘴上說「不要」並不代表她真的不要而只是一種撒嬌一樣,潘安寫《閑居賦》並不代表他真的想一直這樣閑居,其實也只是撒嬌而已。

事實上他心比天高,他一心想要證明自己優秀的不只是外貌,他的座右銘是: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活得漂亮就必須出將入相!

自視甚高的他深感鬱郁不得志,對朝堂上身居高位的那些大臣如尚書僕射山濤、領吏部王濟、裴楷等人都懷有一種「肉食者鄙」的鄙視之情,甚至還極為大膽地在閣道上寫了這麼一段話來諷刺這些人:閣道東,有大牛。王濟鞅,裴楷鞧,和嶠(時任中書令)刺促不得休。

所謂鞅,即套在牲口頸上的皮帶,鞧,套車時絡在牲口股後尾間的皮帶。

潘安在這裡把山濤比作大牛,王濟在前面牽著牛鞅,裴楷在後面扶著牛鞧,兩人鞍前馬後地侍奉著山濤卻根本不干事,只有和嶠一個人在累死累活地拚命吆喝——意思是山濤、王濟、裴楷三人全是廢物,只有和嶠還稍微有點用。

這樣明目張胆地譏諷大臣,當然會被人忌恨,因此這次潘安又是在家裡閑居了很久後才被重新起用,擔任懷縣(今河南武陟)令。

在那裡,潘安的政績依然不錯。

之後他又被調回京城洛陽,先後擔任尚書度支郎(主管財政的度支部屬官)、廷尉評(主管司法的廷尉府屬官)等一些不入流的小官。

心高氣傲的潘安對這樣的職務當然不會滿意,大概是因為口出怨言或者消極怠工吧,總之不久後他又被免職了。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以白痴聞名的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朝政則掌握在時任太傅的外戚楊駿手裡。

一朝天子一朝臣,楊駿掌權後,自然要提拔一批新人。

之前在晉武帝時期備受排擠且名聲又很大的潘安就此進入了楊駿的視線,被任命為太傅府的主簿,成為楊駿的首席秘書。

此時的潘安已經44歲了。

他本以為從此駛上了仕途的快速路,萬萬沒想到,這竟然是一條不歸路——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楊駿就被皇后賈南風、楚王司馬瑋等人聯手推翻誅殺了!

作為楊駿的親信下屬之一,潘安本來也應該被連坐處死,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有個熟人公孫宏在楚王司馬瑋的手下當長史,在公孫宏的大力幫助下,他才僥倖保住了性命。

也許這個時候,潘安對官場已經心灰意冷了——大概霉運就像女人每月來一次的東西一樣,在他成年後就會一直伴隨他了吧!

但命運就是這麼無常,很多時候,你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卻柳成蔭!

之前潘安努力了這麼多年卻在官場舉步維艱連連受挫,現在卻突然時來運轉連連高升!

從公元291年起,潘安幾乎是一年一個台階,從長安令、著作郎一直升到了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皇帝高級顧問,掌管起草詔令),進入了西晉朝廷的權力中樞!

他何以升遷得這麼快?

有人搶答:一定是他背後有人!

恭喜你,答對了。

的確如此。

潘安的靠山是皇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

由於晉惠帝智商幾乎等同於白痴,因此他最多只能算個被架空的名譽董事長,賈后才是當時真正的西晉帝國CEO。

而作為賈后唯一的侄子,賈謐雖然年紀不大,職位也並不是太高——秘書監,但實際上卻可以憑藉影響自己的姑媽而影響整個朝政,權傾天下,甚至達到了「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地步。

賈謐是個文學青年,對吟詩作賦特別熱衷,便利用自己的特權,專門延攬了二十四位海內知名的才子到自己的門下,號稱「二十四友」。

作為當時最富盛名的文壇領袖,潘安當然也在其中,其餘還有陸機、陸雲、石崇、劉琨、左思(就是洛陽紙貴的那個)等眾多名士。

在這二十四友中,論年紀,潘安最長;論名氣,潘安最大;論才情,潘安最高;論顏值,潘安最美;論人品,潘安最孝順……

因而他順理成章地被推舉為二十四人之首。

另一名成員石崇是當時的首富,在洛陽郊外有一處豪華度假別墅,名為「金谷園」,潘安等二十四人常在那裡聚會,飲酒賦詩,號稱「金谷宴集」,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學作品。

也正是因為加入了以賈謐為核心的這一集團,潘安才得以平步青雲,成為在朝中頗有影響的重臣。

和以前相比,現在的潘安完全像是換了一個人。

當初那些屢屢碰壁的不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春風得意。

當初那種捉襟見肘的生活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奢靡無度。

當初那個恃才傲物的憤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趨炎附勢。

他對自己在仕途上的恩人賈謐尤其諂媚,儘管賈謐比他要小二十多歲,但每次遠遠見到賈謐出入,他和石崇兩人都要望塵而拜。

潘安也由此備受賈謐和賈后的信任,成為他們的嫡系死黨,史載賈后陷害太子司馬遹的文稿就是潘安所寫的。

由於與賈氏集團走得過近,而賈后等人又很不得人心,潘安的母親看到了潛在的危險,便多次勸他急流勇退,不要貪戀權勢。

向來對母親極為孝順的潘安這回卻沒有聽她的話。

他當然知道,賈氏家族的名聲像大糞一樣臭。

但他更知道,正如蔬菜要長得好就離不開大糞的澆灌一樣,自己要想實現出將入相的理想也離不開賈氏家族的栽培!

不久,潘母的擔心果然變成了現實。

公元300年四月,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賈后、賈謐等人都被誅殺,作為賈氏集團的重要成員,潘安自然難脫干係。

而他碰到的麻煩還不止這個。

趙王司馬倫的謀主孫秀居然還是他幾十年前的仇人!

原來,孫秀當初曾在老家琅琊擔任小吏,那時潘安的父親潘芘擔任琅琊內史,是當地最高領導,潘安很看不慣孫秀的狡猾無恥,經常凌辱他。

現在孫秀當上了尚書令,大權在握,當然不大可能放過這種報復的好機會。

不過,就像在沒公布中獎結果前一般買彩票的人總會抱有一絲幻想一樣,在沒被宣布雙規前的潘安心中也還存有一絲幻想。

一次在朝堂上偶遇孫秀時,他幽幽地問道:孫令猶憶疇昔周旋不?——孫公你還記得當初的事嗎?

孫秀咬牙切齒地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直珍藏在心中,從來都沒有忘記!

這下,潘安知道自己一定是在劫難逃了。

果然,沒過幾天,潘安被孫秀誣以謀反的罪名逮捕入獄,隨即判為死刑,並夷滅三族。

在刑場上,潘安還意外地遇到了一個好友——二十四友之一的西晉首富石崇。

石崇也很意外:你怎麼也來了?

潘安苦笑著說道:咱們不是當初有過約定,白首同所歸么?

原來,當初在金谷園集會時,潘安在送給石崇的一首詩中有這麼兩句話: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寄語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我們到頭髮白了還能常同來同往。

沒想到一語成讖,現在他們真的白首同歸了——一起共赴黃泉了。

這一年,潘安54歲。

也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潘安是個失敗者。

他拼盡一生的努力,想要證明他自己不是花瓶——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活得漂亮,不僅有超凡的顏值,而且有超凡的才華、超凡的作為、超凡的成就!

但後世流傳下來的卻依然只是他的美,他的帥!

雖然「貌若潘安」這樣的成語表明他的美男形象已經登峰造極——達到了「永遠只能被模仿,絕不可能被超越」的地步,但我想,潘安若真的泉下有知,一定會是深感遺憾的吧!

M


宦海沉浮後,徹底趨炎附勢,陷害太子來著。以致後來被清算導致全家抄斬。



拜路塵。


世之妒忌。

陷害太子是有爭議的,根本不需要他來做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加里寧格勒沒改名?難道加里寧這個人人品好的原因?
有哪些歷史名人長得像動漫人物?
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什麼樣的人才是英雄?
為何德川幕府的大老職位只能由井伊、酒井、土井、堀田四家擔任?

TAG:歷史人物 | 晉朝兩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