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公司擁有自己的設計部門,自己旗下產品還需要與其他獨立設計公司(工作室)合作?

比如小米公司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 ,但 MIUI V5 就是與 Rigo design 合作的結果。


這個問題很好。感謝邀請。

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既然公司養了那麼多設計師幹嘛不自己做設計,還要請外邊的設計公司來解決問題。

首先界定一下,都是誰在僱傭設計公司或者是工作室,甚至是獨立設計師在做設計。通常是資金雄厚的公司,這些公司願意為設計付錢並且信賴這些專業公司會給自己一個好的結果。而且由於設計外包得費用不菲,所以能決定這個事情的人一定是公司高層,他們認可這種外包工作的形式。如果你的公司設計人手不足,或者乾脆沒有專門的設計崗位,那麼這是一個很順利成章的解決方案。

但問題是有些大公司是有自己的設計團隊的,並且團隊人數不少,有的甚至幾十人,上百人,那麼為什麼不自己來做呢。

幾點原因:

1.公司內的設計師,通常是為公司產品服務的,當牽扯到產品設計以外的東西,比如VIS(企業形象系統),電視廣告等通常會找專業的設計公司來做,而不是內部的設計團隊來做。

外部專業的公司由於在這方面有更多的跨行業服務經驗,反而能做的更好。通常一個公司也不具備,所有的設計職位,對於一些細分的設計需求,比如視頻剪輯,動畫製作,紀念品設計等。這些都不得不找更專業的設計公司來做。

2.公司內設計師人數眾多,但是並不是都集中在做某個東西,而是分布在公司多個產品線或者產品項目組內。也就是說其實解決某個具體問題的設計師,其實也就一兩個。例如一個項目組會有一個界面,一個交互,一個用研,幾個實習生。

如果某個產品線面臨大的更新或者升級,那麼引入一個更強大的設計力量是很必要的,曾經經歷在Yahoo!工作的階段,有產品現需要大升級,公司找到了FrogDesign來幫助進行界面和交互的設計。公司內部的設計師負責進行溝通,質量監控,保持公司過往設計規範的延續或者創新,尤其是品牌層面的東西。

3.還有一種情況,公司僱傭的設計師能力是不足的,其實是很常見的,公司人員的招聘,更替和流動,很難保證某條產品線的團隊始終保持一流的設計水準,而設計公司和工作室在這方面有優勢。

曾經了解某知名國際公司的設計團隊,養了一幫只能扯淡不能幹活的人,遇到問題就只能想各種理由向公司申請預算,找外包,甚至是設計兼職來做公司項目,自己卻領著高工資。設計圈子很小,實際上設計師們也都幾乎認識,所以也不排除一些拿回扣,攀交情的案例,儘管設計公司沒有做的很好,但是總是喜歡找某個公司來做。

4.從公司成本方面考慮,常年僱用一個大規模,高水準的設計團隊是不合算的,所以短暫的採用外包的形式是更合適的。例如,一個設計項目,3個月需要投入10個設計師,但大公司不會短時間僱傭這些人,在項目結束後又解僱他們。而且通常設計公司的報價是根據自己的人力成本來算的,所以即便大公司短暫的僱傭同樣多的人,所付出的額外成本,例如保險,硬體,管理成本加起來一定會比設計公司的報價高。當然,如果設計公司的報價高的離譜,這就另當別論了。

問題中的小米這類的公司,顯然也是處於上面幾點考慮。但國內的設計工作室或者是專業設計公司其實真的不多,造成你能說得出名字的也就那麼幾個,所以企業不是那麼多選擇。希望更多的設計公司在國內出現,提高整體的設計行業水準。


1.忙不過來,有設計部門,設計師人手不足。

2.時間成本上,划不來

3.不是很專業,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經驗


就像自己家有廚房還要出去吃


談談親身經歷的感受吧:

我們先預設一個前提條件,這裡說的設計公司應該是具備一定規模,活的夠長,代表行業水準的設計公司;

乙方公司的特點,就是長期專註於一個領域,不隨甲方的業務變化而變化。乙方的能力特點長期看是穩定和一致的,客戶按需使用:

1、穩定的、一定水準之上的設計能力:從平均而言,乙方設計公司的平均能力,肯定要優於甲方的平均能力;當然我說的是整個甲方平均而言,當然有設計牛逼哄哄的甲方,也有水貨乙方;對於階段性有設計需求的甲方來說,選擇一個乙方公司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2、人手多:尤其對互聯網企業而言,有一個時間窗口的問題。相比設計成本的投入,抓住時間窗口的需求更大。自己的團隊可能3個月能完成,但錯過窗口了,那選擇乙方公司補充進來,在一個月內完成需求,也是理性選擇;

3、經驗和專業:以VI為例,一般的甲方公司,3-5年做一次算正常。5年的時間,乙方可能做了500套VI,這背後是500個各種各樣的客戶,無數的具體問題。500周目搞下來,基本上低級錯誤的概率小多了,KNOWHOW也積累了不少;

4、獨立:乙方和內部沒有既有聯繫,也沒有固有思維。甚至有些客戶用乙方的時候,故意少給信息,讓乙方自己去試,反而可能做出新的方向;乙方公司整個公司以設計師為主,理論上,對專業的氣氛更好,信息多,實踐交流多。

剩下就看甲方需要什麼能力了。設計公司基本算是一個相當市場化的領域,既然有這麼多甲方選擇乙方公司,有必然有其創造價值的部分。

當然所有的項目都存在失敗的風險,甲方乙方都可能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普遍存在,這個行業早被淘汰了。

------------------------------------------------------------

免死金牌時間:

1、我沒有在上班時間到知乎閑逛,「大胸到底有多大」這類問題完全沒看過;

2、我在知乎就是為了勾引設計師;

3、做廣告:

(1)我們的作品請至http://zhengbangzuopin.lofter.com/,歡迎指正;

(2)有興趣加入試試請訪問正邦在拉勾網招聘頁面,首頁搜索「正邦」或「正邦創意」即可;


因為專業設計師貴,而且一般公司不會需要每個設計都要這樣的水準,所以平時養批能應付基本設計的就行了。

1個字,窮。


自己的設計人專註本領域,可以吸收外部的設計經驗


我同樣也是很困惑為什麼要使用外包設計公司來做設計這件事。

明明公司本身也有著設計團隊。

為了省錢最大的節省成本,我們是採用外觀設計上聘請國外的設計團隊,結構設計(用於打樣)上使用國內的設計團隊。

先說一下國外的設計團隊,他們一般都會派幾個人到國內待上幾個月和我們進行溝通設計,國內一放假立馬回國。甚至回國之後還會說,沒有錢來中國了,所以就不來了,大家就視頻一下吧。做出來的東西說是設計,還不如說是拿著現有產品進行改造。費用高不說,只負責設計不給結構圖,永遠只提供草圖。

國內的設計團隊,在態度上沒有國外那麼高貴冷艷。永無止盡地拖拖拉拉讓人想哭,感覺自己就像車夫一樣,每天都要催一催,看一看進度,才可以在deadline前勉強完成。質量缺缺。

雖說抱怨多多,結果往往都帶來很多的問題,但是在經濟節約的前提下,我們還是不斷地選擇著讓人頭痛的外包公司。

對了,那我們自己的設計團隊在做些什麼,大概就是陪同一樣的工作吧。


認真來答一波。

這個問題反過來比較有意思,有自己的設計部門的公司不找外包設計公司會怎麼樣?

在公司內部,比如說在一家自行車公司,內部的設計師由於對自行車十分了解,所以他們一下筆就是前輪後輪加車架鏈條這樣的形式,變來變去也就是車架的造型和簡單車身塗裝的變化。這種形式往往會導致每次評審方案的時候看來看去都是車架的形狀無意義的變化來變化去,領導們審美疲勞了覺得下面的人沒什麼長進、沒什麼好想法。

所以企業內部才會傾向於尋找外部的設計公司來提供比較有新意的想法,內部的設計師在跟進項目跟外部設計公司的人打交道的時候也能藉此打開思路。所以找外包設計公司或者管理諮詢公司等類似的服務性外包機構,從他們那裡得到解決方案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藉助外力來更新企業內部的定勢思維,往大了說就是給企業換血。

還是以自行車為例外部的設計公司沒有那麼多資源去深入的了解自行車的生產工藝和成本所以他們做起方案來相對也就少了很多限制,另外他們接觸的行業比較多,可能會把設計溜冰鞋核電飯鍋時候得到的一些經驗用在自行車的設計上,最終會產生很多好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可能很多哦由於成本和量產的工藝問題等無法實現,但總有那麼一些好的點子可以用上,至少是開拓了家紡設計師和甲方管理層對於自行車的眼界,原來自行車還可以這麼做。至此甲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或者是部分達到了。

另外補充一些,對於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公司在尋找外包設計公司的時候往往會同時選擇多家設計公司同事合作,甚至會找很多小的沒什麼知名度的設計公司(這也會為什麼很多小公司的合作夥伴中有很多行業巨頭),他們往往只是想廣撒網而已。另外在國內找外包設計公司真的很便宜,對於一般難度和要求的產品同時找五家公司一起做費用也就在三十萬出頭(深圳的一般行情)。

對於這些大公司來說,花三十萬差不多也就是涉及部門一個月的工資預算來換取換取外包公司總計三個多月的時間(一般一個工業設計項目的周期大概在二十天,5*20=100天)和成果以及額外收益(比如刺激內部設計師的靈感)簡直太划算了。

對於小公司來說,做設計的可能就一兩個人,可能存在其他的答主們提到的內部設計能力不足或眼界不夠開闊的問題和養設計師成本太高的問題。


推薦閱讀:

由「IE6 must die」想到的問題:我們要用我們的產品主動引導客戶還是說我們去妥協我們用戶的不良習慣?
產品碰到這樣的設計師,怎麼辦?
產品的差異化如何實現?
「啟蒙教育」對嬰幼兒的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哪些益智產品是有效的?
國內有哪些類Product Hunt的產品?

TAG:設計 | 產品 | 設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