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所謂的「城市規劃無用論」?

城市規劃不是真的無用?城市問題日益湧現,如何回應社會公眾對城市規劃的批評與指責?如果您是城市規劃專業或行業相關的人士,您的回應是什麼;如果不是,您是如何看待城市規劃的?


這種論調也不新鮮,只有在真空中窒息而死時才意識到空氣的重要性之人並非這個時代所獨有。

在「大躍進」中,由於「左」的思想的錯誤指導,城市規劃暴露大量問題。自「文化大革命」開始,在城市建設和規劃領域,中央政府主管城市建設與規劃的部門停止了工作,許多相關機構被撤銷,工作人員被下放,大量城市規劃圖紙資料被銷毀。城市規劃受到毀滅性打擊。
...
1958~1959年全國進入「大躍進」時期,這個時期的全民辦鋼鐵,全民辦工業的做法,導致了城市布局混亂,污染四起的情況,並且影響至今
1960~1962年國家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在1960年全國計劃會議上宣布三年不進行城市規劃,形成不談規劃工作的錯誤看法,以至許多城市陷入無規劃的混亂建設狀況。
1966~1976年十年內亂,是我國城市規劃和建設遭受破壞最嚴重時期。

以史為鑒,不要犯重複的錯誤。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是古希臘數學家希羅發明的,但真正意義上具有工業價值的蒸汽機卻是瓦特於18世紀中葉至後半葉不斷改良前人科技成果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後者對於工業革命的推動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早期的工業革命對於城市的最大影響,恐怕就是更多的人居住到城市裡來。而現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工作自這個時期誕生以來也是圍繞這個命題展開的。更多得人意味著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包括飲食、衛生以及居住都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對於窮人來說,改變這個不良現狀的最好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變成富人。而對於富人來說,如何消除這個城市的骯髒似乎是件更頭痛的事情。即使一個貴族他是生活在足夠舒適和華麗的宮殿里,但當他看到窮人骯髒的住所時也會覺得猶如吃了一顆耳屎,畢竟他的衣服、食物以及住所都是來自於這些窮苦人。

1817年,歐文在給「解放製造業窮人委員會」中提出了「新協和村」的理念,我們姑且不去探討這一想法是源於他自身悲天憫人的聖人情懷還是富人希望想要消除骯髒和疾病的恐懼感,我只需要注意一點,這件事情,大家開始關注了。當然,他的誕生也註定了他的失敗,那個時候似乎沒有學者真正意義上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到城市裡來。這恐怕是富人們想不出來的,在他們的眼裡,生活在環境優美的郊外是多麼愜意的事情,這裡有美麗的田園、濃密的森林、巍峨的群山,他們可能還會怪罪窮人真的不懂得生活。

無數窮人之所以到城市裡來只有一個殘酷的原因——「生存」,當土地因為災年或是別的什麼原因不得不賣給貴族時,對於飢餓的恐懼使得他們不得不來到城市尋找出路,而這卻是富人們永遠體會不到的。烏托邦式的理想模式似乎並不關注於這一點,這就勢必造成它的生命力必定不如後來的公司城,至少後者給了一個生存的機會,前者只是富人的理想。

早期的規劃工作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一個是法律,一個則是建設改造。這就是為什麼在1948年英國頒布世界上第一部和城市規劃有關的法案《公共衛生法》之後緊緊5年的時間奧斯曼先生就開始了他改造巴黎的征途。在這個時候,人們是通過實際的行動開始了真正的規劃工作,而此時第一部城市規劃理論「田園城市」在半個世紀之後才出世。而無論是這部法案還是巴黎的改造,似乎都是在這樣一個困惑大家的命題下展開的,那就是「這麼多人擠在城市裡該怎麼辦」。這裡我們似乎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的學科都是理論先於實踐,而城市規劃這個學科卻是實踐先於理論。幾乎所有的城市規劃理論都是結合著一個又一個生動的實際案例展開的,所以不要批判核心期刊總是登一些沒有價值的項目案例,這真的是這個行業的獨特之處。

無論是「公園運動」還是西特的「以藝術原則建設城市」似乎都無法真正受到人們所重視,即使他們是對的。因為更棘手的問題仍然是這個可怕的悖論,那就是「要想賺更多的錢必須更多得人,更多的人聚在城市裡卻很糟糕。」無論是有錢人和執政者都對此無比苦惱。但是美化運動這種方法還是被人們採納了,因為至少城市的面貌可以不用那麼糟。但是類似這種活動,歐洲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恐怕並不適宜,遙遠的美洲卻成了它的溫床。

1860年內燃機的發明導致一樣我們痛恨又不得不使用的東西產生了——汽車。雖然當時的汽車並不普及,至20世紀初巴黎作為世界級大都會也只有4000輛左右。雖然當時的亨納德對於巴里的汽車問題曾做過一定的研究,並提出很多設想,可誰也沒有太多關注他的想法,因為大家都還沒有車。但是之後的情況似乎出乎所有人的預測,汽車真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的城市。一方面城市可以變得更大,另一方面更多人可以到這裡來。面對這些問題,學者們陷入一種情緒,夾雜著恐慌和狂喜。一部分學者認為,之前困擾了人類一百年的問題終於解決了,既然汽車可以讓人在單位時間走的更遠,城市就可以無限地擴大,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怎麼讓汽車可以跑得更快,我不知道有多少學者曾經這麼認為過,但賴特一定是這麼想的,也許那個時候人真的是還不夠多,或者土地真的是足夠大,人們無法預料到土地——這一資源也會是稀缺的。之前的混雜造成的混亂似乎可以利用疏解的方式解決,把不同屬性的區域分開,至少人住的地方沒有工業的污染和嘈雜應該是件不錯的事情。大家不要質疑為什麼加尼耶出版《工業城市》這部專著如此得晚,把不同的功能分開這樣如此簡單地設想之前卻沒有人想到,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無法做到,如果沒有快捷的交通工具,這種設想永遠只是紙上談兵,想又有什麼用。於是,對於所有規劃師來講,一個更加棘手而令人困惑的問題誕生了,城市變得更大了,到底該怎麼做?我認為1909年波納姆發表「芝加哥總體城市規劃」是一個重要開端。「區域」這個一直以來沒有被過多關注的名詞開始走進規劃界的事業,1915年,蓋迪斯出版《進化中的城市:城市規劃運動和文明之研究導論》蓋迪斯闡述了他從區域看待城市的城市規劃思想。1923年紐約區域規劃委員會開始編製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相對完整的區域規劃。至1944年,大倫敦規劃把這整體層面的規劃控制掀入一個高潮。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的一切的一切,伴隨著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步步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有時候我總在想,我們的生活總是會被一些看似很小的改變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就好像在初中的時候還要學習怎麼寫電報,但是現在的孩子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了。城市規劃本身就是一門沒有太多核心理論系統的學科,任何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可能使得這個行業本身的價值觀發生巨大的轉變。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把房子蓋在天上,真不知道這個行業會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https://wk.baidu.com/view/c56663c5195f312b3169a58b

城市規劃不能承受之重by孫施文


謝邀,

很想分享觀點,但學識尚淺,一時難以做出邏輯性很強的回答,跟一位科班出身的學規劃的哥們剛探討了下。稍微總結下我們的感覺吧:

首先,我感覺這個無用論比較適合於國內的現狀,「規劃不如計劃,計劃不如領導一句話」的現象屢見不鮮。似乎可以理解為規劃的實施性不是很強,會出現「牆上掛掛」的情況。

其次,就是建設的太快,還沒到規劃期末,規劃就被突破了。例如,比如北京總規2020年規劃1800萬人,但是現在就有2000萬人了。接踵而至地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水資源不夠啊神馬的,因為1800萬人是根據水資源算出來的。

還有,就是城市增長邊界的問題了。建設用地突破了原來設定的增長邊界,會蔓延啊,大餅越來越大啊,衛星城什麼的不得不出現了。

而且有時候覺得總規管的內容太多了,太細緻了,難免有時候造成實現不了。

謝謝,期待有更專業成體系的回答,再次謝邀!

我在另一個問題上發現了一個很適合回答提主問題的答案,由 leo提供,我也邀請了他回答此問題。


我只能說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與規劃的作用無關。好的城市發展都是以高質量的城市規劃和政策法規作為保證的。所以,深圳發展建設的水平在國內是第一的。其他的非規劃問題,就讓時間去解決吧。


這個問題表述有誤。

1、城市規劃是有用的。有城市規劃顯然比沒有城市規劃要好。任何事情,做過前期研究總比沒有前期研究要好,這點毫無疑問。

2、公眾對城市規劃的指責是因為對城市規劃缺乏了解,對城市規劃的期望過高。城市規劃的作用是為各個業主,包括政府開發商等提供決策,至於是否按期實施,這是下一階段的問題,不是城市規劃本身能夠解決。當然,很多規劃在編製時期,會考慮實施方面的因素,但僅僅是考慮而已。

3、因此,樓主的提問應該表述為——公眾真正關心的,是城市規劃編製審批完成後能否按規劃實施,並且實施後的結果是否符合公眾的利益。這可以分解成兩個問題:1)城市規劃編製的技術如何?能滿足公眾的利益需求嗎?2)城市規劃的實施如何面對公眾的批評和指責?

這就需要另開帖子討論了。


有時候有比沒有好,有時候沒有比有好,但不管如何,肯定沒有規劃吹的那麼好。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代表了許多人的看法,概括起來就是,城市規劃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分成兩個方面來討論。一是城市規劃的作用與能力,二是城市規劃的手段與方法

從作用與能力上看,城市規劃工作始終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這點可以從城市規劃產生的歷史過程中得到驗證。《規劃師》雜誌主編雷翔有一次談到,我們不能只看到規劃造成的消極後果,要看到因為規劃才得以避免的潛在危害,即機會成本。最簡單的例子:你也不想住在化工廠和醬菜廠的下風向吧。在一些人為規劃的因素非常之少的城鎮中,讓你參觀一下恐怕感覺還好,但置身其中呢?正是因為工業化的滯後和社會主義的環境,才使我們在切身感受「自由的工業經濟」造成的強大破壞力之前就被「計劃」的思想醍醐灌頂,所以我們才不能深刻地體會城市規劃存在的歷史價值,在一些人看來,城市天經地義就是農業社會中那麼溫暖安逸的,規劃工作實在是多此一舉。而如今市場經濟體制還在不斷深化,暴露出以前不曾遇到過的許多新問題,適逢此時,城市規劃正有用武之地。

從手段與方法上看,「規劃無用」有一定道理。當人們普遍接受了陽光、清新的空氣和潔凈的水是最基本的權利之一的時候,確實不需要那麼多人來反覆的給他講日照間距和功能分區了。傳統的手段肯定產生了問題。但應當承認,刻板的規範和劃一的手段對一個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向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城市規劃的人解釋他所必須面臨的一切,非這種教科書式的描述不可。繪畫夠自由、夠美了吧,但美術界的清規戒律一點都不少,什麼材質用什麼筆觸、如何用光、如何構圖都有經典的規定。當初印象派的離經叛道就被傳統畫派貶得一錢不值。但這種權威和學霸並沒有阻止繪畫藝術的發展。城市規劃規範和標準絕對不是萬惡之源!要保有老的學科基礎,關鍵是老樹發新枝,用新的思維去補充和演繹它。事實上,就字面上的「城市規劃」而言,我們現在管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要規劃一個城市真是那麼手到拈來嗎?我們的專業能力和專業領域還遠不足以承擔這一切。

單一的規則,肯定會影響城市的特色,但不足以致命。城鄉規劃法並沒有規定每個城市都使用混凝土蓋房子,都使用方格網道路,都建成統一南北朝向的住宅。反而是整個建築、交通技術手段和氣候因素使這些成為約定俗成。從來沒有哪條法規規定住宅都要6層、11層和18層,只是從開發的經濟角度去考慮,這樣最省成本,是經濟利益驅使城市變得千城一面。

在「規劃無用論」甚囂塵上的時候,這裡提出幾個意見:

1、有用和無用是比較而言的,如果將實踐中出現的突破規劃的現象作為規劃無用論的論據,好象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規劃是有用的。也沒有一門社會學科是有用的。無論經濟學,語言學,還是還是社會學。

2、由於經濟支柱還主要掌握在國家和政府手中,我國的學術和科研工作還具有著強烈的主觀傾向性,尤其是以我們這類的學科為甚。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外科研機構對中國的研究往往得到與國內研究機構的觀點完全不同的結果的原因。所以,不能強求規劃一個專業成為真的勇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3、受改革所惠,政府的權威開始受到質疑,這是一件好事。但是長期依賴於政府的權威才得以推行的城市規劃工作也受到了不小的阻力。對此,規劃工作者不應該抱怨和指責,國外的規劃局很少有我們的這麼威風八面的,改革是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規劃必然會從自上而下的模式向自下而上的模式發生轉變,最終達到兩者的平衡。

4、現在的規劃技術體系,編製制度是過時的。不管是08年頒布的城鄉規劃法還是11年頒布的最新用地標準,都遠遠落後於時代。法律和制度永遠是等到問題出現,才會慢慢改善,這不等同於規劃就是無用的。問題在於規划過程中缺乏真正的制衡機制,使城市規劃在動態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可能越來越渺茫。其實在學術界,這種制衡早就存在,比如建設派和土地派之間的口角、發展派和保護派之間的鬥爭,這些都保證了規劃的學術不失於偏頗。但是在規劃作為政策這個層面,是誰和誰在制衡?他們之間在力量與資源上是對等的嗎?他們能否代表絕大多數人的聲音?不解決這個問題,單純改變規劃的編製方法沒有任何意義。

5、就目前來看,一些問題還沒有廓清,或者說一些學科基礎還沒有打好。例如:規劃的基本價值取向何在?經濟發展還是田園夢想;什麼是以人為本?是長遠看的人類還是貪圖享受的新新一族;什麼是最科學的研究城市的方法?田野工作還是數學統計;怎麼樣才能真實的反映一個人的需求,一個群體的需求。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嚴肅地說,不是我們不想研究,也不是我們嫌研究沒錢賺,而是我們真的不會研究!哈佛設計學院的第一篇教材是米歇爾?福柯的《知識的考古學》,看一下就知道我們在思想層次上的落後。

6、在市場經濟面前,城市規劃並不是無能為力的,恰恰相反,城市規劃正是政府應對市場失靈的一種手段。的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很多項目不是按照規劃編製去實施,而是規劃跟著項目去編製,這種本末倒置使規劃喪失了本來的意義。但我們應該看到,越來越多的決策者開始意識到規劃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規劃從業人員更加嚴肅、認真、專業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從無到有總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有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還是顯而易見的,也有一些問題正在解決。各個研究機構、規劃司和設計院也薈萃了全中國的人才,應該相信他們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也應該相信我們的對未來的影響力。

在我剛讀大學的時候,關於規劃是否有用這類問題,在當時的abbs論壇上已經開始有了很熱烈的討論,以至於在相當一段長的時期內,使我很迷茫於自己的選擇。時隔13年,再次在知乎上看到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於是整理了一下那時論壇上討論的成果,答案很多觀點不是我提出的,在這裡對yuhong等前輩表示感謝,希望這個回答能夠讓更多不了解這個行業的人明白城市規劃的意義所在。


城市規劃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對土地的控制吧。如果說城市規劃沒有作用,題主試試去郊區找一塊保護農田蓋棟房子試試,保證還未打完樁就被遷拆了。

國內最菜的控制規劃都好過沒有吧。城市總體規劃最重要的是控制,留出綠化帶和未來發展空間。從這個方面來說,城市規劃的作用不可唯不大。

其實沒有城市規劃的話,城市也能發展。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香港的九龍城寨。在這個完全沒有政府機構的烏托邦中,居民們共同形成了某種不成文的規定,留出了道路的地面空間,樓層高度也被港府以機場安全為由限制住。三合會充當了暴力執法機構,維持著城寨的秩序。我們可以發現,城寨也是一個繁榮發達有生機的地方。有幾個數據很驚人:城寨是全球居住密度最高的地方;城寨居民的出行方式中步行,騎車和公共交通佔比超90%。只不過,陽光權,活動場地這些奢侈的需求就無法滿足了。


到目前,城市規劃基本是領導意識規劃,換了一個領導,規劃就會失效!許多地方領導不懂規劃,所以做完後效果不大


如果甲方都是有專業素養的

如果政府審批部門都是有專業素養的

如果能決定城市項目的「頭頭」都是有專業素養的

這世界會更美好


所謂「無用」這樣與「有用」二元對立的詞每次出現總感覺像個噱頭。不管怎樣的生活環境都會有問題,城市有,農村有,城鄉結合部更加有。也許是因為人口增加,也更相信是因為人們更加能表達自己的意願與觀點,尤其是在城市中,所以顯得城市問題越來越多。公眾對規劃有批評和指責,這當然是好事,至少說明大家開始關心了,或者說,更加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了。

城市規劃一開始確實是為解決城市問題而生的(如果沒記錯課上內容的話),但是從業也有那麼幾年了,越發覺得規劃師更像是「協調員」,大家把城市問題報給規劃師-&>規劃師制定方案-&>大家討論-&>修改方案-&>再討論-&>再修改-&>……如是循環,直到所有人都滿意,於是方案定稿。這就是理想的規划過程。但是現實生活中(國內)是「大家」一般是政府和開發商,民眾雖然是利益相關者,但是除非觸動到切身利益,很少發言,然後這個過程也不可能無休止下去,因為不管是設計院還是政府,都有目標期限,所以規劃的「最終稿」也必然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也不可能有什麼方案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因此總有遺留問題。解決了的問題更加不容易被看見,沒解決的卻是心頭刺,趕腳不管啥事兒都是這樣呀~而且時代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昨天不是問題的情況今天可能就影響頗大,所以就只能再做規劃啦~

當然是有用的。能夠引來討論,正是它有用的表現。只是大家盼望它更有用啦~不過規劃要更有用,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啦。


沒有絕對的事情 要看具體怎樣規劃的

簡單說「XX有用(或者無用)」和說「XX好(或者不好)」一樣簡單粗暴


怎麼會沒用??

只有作用的大小。

一個合理的規劃是綜合各方利益的考量,在這個綜合過程中做的越科學,那就越有用。

致力於解決城市問題,也是一個規劃師的本心。尋求解決方案,可能作用微小,至少,在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著。

以上


紙上畫畫牆上掛掛


其實大學同學以前也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當時簡單的回答是:

想像一下外灘,如果外灘這些地方的旁邊是菜市場,後果是怎樣的?當然這例子比較極端,可能也不貼切,但是意思就是,城市規劃也許不那麼有用,但至少不會沒用。


特殊政治制度下的為某些利益集團服務的特殊產物,當然有用,是某些集團斂財的工具。當然對人民也是有用的,畢竟養豬還得修個豬圈,養鳥還得修個鳥籠是不,修的好看點,老闆臉上也有光。


城市規劃有用,但是現在有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值那麼多錢。


很多人都是在瞎回答,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研究過城市規劃的效果,正好我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來試著給你答疑解惑。

城市規劃無用論在專業術語上,應該稱為「城市規劃是否失效了」,在全世界對於城市規劃效果的研究上,主要以英國,法國,美國、中國的一些研究者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當然很少,可以說是極少,因為絕大多數城市規劃專業人員根本不關心城市規劃是否有效或者失效,比如中國在城市規劃效果研究方面,你能找到的論文最多是學生論文,根本找不到高級別的學術論文。

關於城市規劃及其效果的研究,目前所能知道做的最好的研究是前幾年剛剛去世的英國學者彼得霍爾,此人在城市規划行業應該算是大牛級人物吧,他和他的研究小組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做過大概2年左右的一個研究,最後形成了一份很重要的論文(敲黑板,劃重點,真正愛學習的都記住):《英格蘭城市控制》(可以從牛津網上圖書館下載,只有英文版的),這篇論文詳細論述了他的研究團隊對英格蘭城市規劃方面差不多40年左右規劃效果的驗證和研究。論文可以自己去下載和尋找,我就直接說答案吧,城市規劃總體上是失效的,主要從三方面對城市規劃的效果進行了論述。

一、城市交通擁堵的治理

二、城市貧富差距的改善

三、城市發展規模的控制

我們一項一項來說,在這三方面中

第一,城市交通擁堵的治理在設計師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用地性質的均衡布置,來達到人們平時上下班時通勤時間的減少,但研究顯示,由於人們工作和居住的自由選擇,均衡的用地布置不但沒有緩解通勤時間的減少,反而因為均衡布置增加了人們上下班的通勤時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住在自己工作單位附近的房子,反之亦然。

第二、城市貧富差距的改善是英國城市規劃中的核心內容之一,但是很遺憾,其結果依然是失敗的。究其原因,研究人員發現,因為通過城市規劃的嚴格區分,加重了居住區貧富等級的差距,隨後帶來的教育、醫療等保障體系完全形成了嚴格的分割,造成了很多貧窮的家庭兒童在受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後於富有家庭,設計人員的的初衷與結果依然是背道而馳。

第三、城市發展規模的控制,在這一點上,其實城市規劃是略微有效果的,研究發現,正是因為城市規劃的存在,使得大倫敦地區的城市邊界沒有無序的擴張,但也僅限於邊界的控制,在城市土地的開發利用和發展建設上,更多的是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而非政府的規劃設計。

--------------------------------------------------------------------------

繼續補充

通過之前的闡述,大家可以發現,其實「城市規劃失效」並非個案,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與國家體制無關,也與規劃設計人員的能力關係不大,那麼既然城市規劃是失效的,是否我們就不需要城市規划了?其實,在很長的一斷時間內,我一直都認為搞城市規劃研究完全是在浪費時間,並且我一直把城市規劃專業稱為垃圾專業(垃圾是指的學術上的低級且幼稚,現實世界中,城市規劃有其它作用),因為我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一直學的這個專業,感覺完全是一個浪費人生的專業,但是如果你認真的對城市規划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你就會發現一些其他的問題和效果,我就來談談我個人對城市規劃專業的一些看法吧。

毫無疑問,城市規劃專業目前來講,並不是一個科學的專業,有人會提到說,也沒有人說城市規劃是科學的專業呀?這樣回答如果在國外的話,也許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國,城市規劃專業本科和碩士畢業的要求都是科學技術類論文作為畢業答辯的要求,其真實含義是什麼?在中國,我們是把城市規劃專業當做一個科學的專業來對待和設計的。

在這裡提「科學的專業」是我想特別說明的,只有科學的,才是可靠的,你分不清楚科學與哲學,就如同小學生搞不懂事實與觀點,結果就是你無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最後只能隨波逐流。

其實很多人根本就沒發現一個基本的問題,城市規劃是不存在的。真正從事所謂城市規劃之人所做的工作,叫做「城市管理與城市發展計劃」,而談到城市問題,必不可少的是要談到政治問題的,不談政治直接談規劃,完全是耍流氓,但在中國有一個問題,政治不太方便在公共場合討論,而且政治問題一般都很複雜,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所以中國直接乾脆就一刀切,黨說了算,其他人,都是聽黨話,跟黨走,為黨服務。

很多人這時候會說什麼民主啊,自由啊,人權啊,不公平啊,在中國,尤其是在城市規劃領域,根本沒人和你討論這些問題,也不允許討論這些問題,這樣做的壞處就是限制了大家的言論自由,但好處是什麼?就是一心一意搞經濟,全心全意謀發展。

其實從本質上講,當前所謂的城市規劃,是一個政治問題(屬於哲學領域,非科學領域),而我黨已經定好了調,就是發展才是永恆的主題,不管你討論什麼,能發展的規劃才是好規劃,能發展的建議,才是好建議。如果你非要民主,自由,以及亂七八糟的政治權利,你可以去美國,去台灣,去哪裡深入的了解一下「泛政治化」對社會發展的拖累。

中國的城市規劃好嗎?比美國的,英國的都強嗎?說實話,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不是經濟增長的巨大成就就代表城市規劃的成功?這個問題就更複雜了,做一件事情,如果在結束之後對比期初設定的目標,做誠實認真的研究,很容易能夠得到答案,城市問題,絕對不是蓋蓋樓,修修路,種種花,養養草那麼簡單,因為我們生活在城市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前人的努力,使得今天的城市哺育了我們,而城市明天的發展,則需要在座的每一個人去思考,我能為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做些什麼?如何才能做出科學的城市規劃?

我知道只有選對了方向,我才能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向前走,並且絕不回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住建部:網友基本肯定街區制?
城市中的雨水是直接排入河道的嗎?
光輝城市到底可不可行?
建築規劃專業優秀的項目負責人是什麼樣子的?
杭州在城市規划上有哪些敗筆?

TAG: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