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最低工資不可取,為什麼許多國家仍然採用?
不少與本題類似的問題對經濟學的理解都存在誤區:
第一,經濟學是分派系的。經濟學家們在幾乎所有的問題上都存在大量的爭議,不同派系的經濟學家看待相同的問題經常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懷疑這一點的童鞋可以去翻閱一下《經濟思想史》。就本題而言,並非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最低工資是不可取的,至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們就不會這麼想,其實題主說的「大多數」,一般是以曼昆為主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及科普讀物上給出的一個例子而已。
第二,經濟學不能代表一切。經濟學首要是一門解釋科學,就像物理學是為了解釋自然規律一樣,經濟學的本質是為了解釋人的行為。就以曼昆的教材為例,經濟學十大原理的前四條都是在闡述經濟學在解釋人的行為時候的基本假設,甚至你去看所有的經濟學教材,基本上都是要有基本原理、基本模型和理論推演的,在手法上和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十分相似。我認為這是經濟學所能走到的最遠的地方了。至於所有的「應該/不應該如何如何」、「怎樣怎樣是好的/壞的」,都是先有一個「要什麼」的目標,比如「要公平還是要效率?」、「要起點公平、過程公平還是結果公平?」等等,有了這個目標之後,再結合經濟學原理對人的行為的基本認識,得到給出怎樣的激勵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答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濟學只是一門工具,只是一個運演算法則。
第三,即便是對待同樣的現象和問題,運用同樣的經濟學思維方式,由於對現象的觀察角度和尺度不同,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比如 @劉鵬程Sai.L在政府為何打擊符合經濟學常識正常現象的黑車? - 社會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就可以看到,用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去看待黑車這一現象,就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結論,用劉的話說就是:很多事看似有理有據,你去挖一下細節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
我想補充的是,這不是經濟學的供需定律出了差錯,而是運用經濟學的人太不接地氣。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要有最低工資法,直接百度百科就可以了:是各國政府保護勞動者的一項重要法律,其中心目的是以法律形式來保證工薪勞動者,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最低工資能夠滿足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存需要。
最低工資法在經濟學意義上的利弊及討論,在這個問題中寫的很明確了,從討論中也可以看到經濟學家們在這個問題上存在的爭議:美國最低工資是否應該提高?如果提高是否真的有效果? - 美國經濟,以及參考數據帝@chenqin在該問題的評論中給出的綜述文獻。
我的理解,最低工資法的意義並不在於提高或降低社會總體效率,其要義在於保護弱者,尤其是在工會力量比較薄弱的國家和地區(如我國),通過立法的方式來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以上。因為經濟學的目標是成交量最大,放在勞動市場上就是就業人數最多。除此之外,其他因素,比如工人的收入能不能維持生計能不能買得起產品,是不考慮的。如果把這些因素也拿來一起考慮,制定最低工資肯定是合理的。當然這可能會造成部分人的失業,於是政府還要為這些人提供失業救濟金。
經濟學家是理智的,但社會大眾不是。
這個問題不涉及任何高深的理論,也不是什麼經濟學不完善造成的,原因很簡單,把問題反過來看,為什麼沒有那個國家敢廢止最低工資保障
曼昆《經濟選原理》中有統計,79%的經濟學家認為「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年輕人和不熟練工的失業率」。
表面上,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收入,但實際上失業率也提高了,失業不是提高收入,是沒有了收入。這是一個很好的經濟學問題,政治學問題,甚至是哲學問題。但一排答案看下來,太多流於情緒的表達的答案,而問題的核心卻被迴避了。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人類歷史發展軌跡的中心線,效率與公平。
首先,最低工資保護的是誰的利益?
低收入水平者,缺乏熟練技術的工人,初入社會的大學狗(答主:汪~汪~)最低工資損害的是誰的利益?
私企老闆,工廠主(他們過去在中國被稱為「萬惡的資本家」,現在是人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站在低收入者(like me )的角度,自然是希望最低工資的標準越高越好,每個月的工資除了房租伙食搭地鐵外就沒剩下什麼啊!再不漲工資我下個月只能白飯就老乾媽啦魂淡!
但是老闆們不這麼想,從他的角度出發,自然是希望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越少越好。「請你們這些打工仔來就是看你們便宜,給你們加工資還不如把你們炒掉,生產線升級成自動化來得划算。」於是最低工資的標準提高了,失業人數卻增加了。而且大多數失業者還是低收入者,這就很蛋疼了......
政府要考慮的就多了,最低工資是那些貧困家庭的收入保障,而提高最低工資的同時,整個社會的中低收入者的工資水平也會水漲船高,這就提高的用人單位的成本,影響企業的利潤。
三十年來,中國正是依靠著那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將自身打造成「世界工廠」,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而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機器逐漸替代人力(富士康的機器人生產線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需要廉價勞動力的產業就轉移到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比如東南亞),那些失業的工人只好另謀生路了。
雖然最低工資會提高失業率,但其存在作為低收入者保障生活基本需求的基準線是完全有必要的,同時也是為系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砝碼。經濟學家也不是傻逼,主流經濟學並不反對最低工資的存在,而是希望制定一個合理的最低工資水平,兼顧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與企業的效益。
好消息是:在任何一個經濟正常發展的國家,最低工資標準都是逐漸提高的。我現在是不是該鬆一口氣了呢工人的工資除了日常用度外就沒了,怎麼保證消費?靠外貿對吧?你一輩子靠外貿,發達國家對你廉價傾銷沒意見?現在的tg就是最好的例子,習慣了廉價勞力血汗工廠,結果用人成本上漲後老外搞了tpp,立馬廢了
反對以上的觀點。經濟學家的推理沒錯,但是現實永遠比簡單的經濟學模型複雜得多。底層的工人面臨著博弈,是大家都接受一個較低的市場工資但是失業率較低大家都有活干還是接受一個有最低工資政策保護但是可能會有更多人失業的政策?工人們更願意選擇後者,因為後者有可能通過犧牲少部分人利益提高自己的收益,只要自己有辦法能在招聘過程中用明規則潛規則把別的應聘者幹掉就行了。每個人只會在乎自己的利益,整個社會的失業率水平與我何干?而且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政府,不設最低工資是件很不體面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默許工資極低近乎奴役的工作存在,這是政治不正確的,還不如發福利養著因為有最低工資而失業的那幫人。更何況,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資還沒有高到真能影響就業率的水平
數量多又不見得正確。
看看人家企業家是怎麼說:尼克?漢諾爾:注意了,富豪夥伴們,乾草叉正向我們襲來視頻
經濟學家追求的是效率而政客必須兼顧公平
當政者的無奈吧。
很多理論,當政者自己是相信的,也是正確的,但是完全實行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時間。整個社會全面的認識的進步需要漫長的時間。
舉個栗子:
100年前很多中國人就無法接受沒有皇帝的國家是什麼要。 作為先知先覺者,只能忍受這種滯後,並且滿懷希望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同理,很多理論是錯誤的, 當政者也相信是錯誤的,同樣需要很多年,整個社會意識才能扭轉。和主流意識形態直覺抵觸,會斷送任何一個政治人物的生涯。
再舉個栗子:
你以為76年抓了四人幫文革就結束了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黨內才對文革錯誤有個基本共識。全社會都認識到這個錯誤時,時間又推後了幾年。結論:
即便帝制,文革 這種今天看上去直覺的錯誤,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改變。對於最低工資法案錯誤這種反直覺的知識,需要多少時間呢?因為現實不是理想中的完美市場經濟
一個農民工去某企業求職,他的期望工資是800,但最低工資法規定了,必須1000。於是該企業決定讓原有員工每天多加一小時班,而不去僱傭新員工了。
不只是最低工資,勞動法的核心宗旨就是為了保護勞工權益。
公平和效率總是顧此失彼,自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基於不同經濟利益的勞資矛盾就一直存在。如果不設立最低工資這一硬性標準,以效益最大化作為研究目標的經濟學家肯定會把勞工工資壓低到可怕的程度來實現邊際效益的最大化。
而勞動者作為維權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弱的群體,他們總是以從屬者的狀態依附於企業。在現行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畢竟供大於求,如果沒有了最低工資這一規定,企業就會不斷壓榨勞動力的單位成本,即使部分勞動者因為無法接受低薪而離職還是會有為了生活奔命的勞動者接替崗位。(突然想到確實有慘無人道的黑心企業會收邊遠山區的童工做一些臟活累活,而且每個月只給他們幾百塊反正遠遠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但這些孩子還不願意被遣返,因為在家裡吃不上飯而且沒有經濟來源一家人會被餓死...心酸!所以說無論工資定多低,在我天朝還是會讓無良商人牟取暴利的)
而且很多學者通過國際比較,認為我國最低工資偏低。但我覺得再提高最低工資可能會造成更多人失業,而且利用勞務派遣和臨時工政策的會多起來。
最後再說一下這個題...不同經濟學家研究課題時對人性的假設前提也不一樣嘛!針對這個問題,部分經濟學家對這個產生質疑是很正常的。比如斯蒂格勒認為這將導致勞動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失業增加,最低工資不僅不能減少貧困還扭曲了資源配置。
不過任何一項決策在不同體制不同國家甚至不同經濟狀態下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支持者則認為它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有利於低收入者和其他收入者一起分享經濟增長成果,有利於保護缺乏談判能力的弱勢群體。反對者認為它會使低技能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處於更不利的地位,勞動成本增加促使僱傭方尋求勞動的替代品,用資本替代勞動。低技能勞動者失業的增加,使他們無力支付參加技能培訓而導致長期失業的傾向。
Whatever,我個人認為合理的最低工資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無論經濟學家持哪個派系,我可是要為了廣大勞動人民基本權益做保障的專業啊(嘛...最近人社部《綱要》出台,最低工資又要漲...寫完這個覺得反對者說得也有道理,所以現在細思極恐
最低工資法是指政府依法規定的商品或者是服務的最低價格限制。由政府這一看不見的手調控價格,設定價格上限或是下限,即政府干預市場。
並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反對最低工資法。
市場派(效率派)代表人物:貝克爾認為:提高最低工資相當於使低技能勞動者失業。舉個栗子:
一個母親她選擇在家裡帶孩子,是因為請保姆的錢需要3000元一月但是她如果出去工作的話一個月只能掙2000元。那麼在這個時候她會選擇自己在家裡帶孩子。但是如果此時提高了最低工資,這個母親出去工作能拿到3500元,那她會選擇出去工作。但是此時,看到了這條消息的許多低技能勞動者都會選擇出去工作。但是看到這條消息的企業認為,我本來僱傭一個人只要付2000元,現在卻要3500了。那企業會減少提供就業崗位。那麼此時就會導致低技能勞動者失業。也就是說,這個母親很可能找不到工作。以上是供需理論的一個例子圖沒有畫,如果有興趣的話,再過來補低技能勞動市場的圖實際工資不能小於勞動的邊際負效用,就是如果你的工資給的太低很多勞動力會選擇不就業
作者:VickiHuang鏈接:愛爾蘭最低工資該不該上漲? - VickiHuang的文章 - 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聚焦]
愛爾蘭最低工資自從2007上調以來一直停留在8.65歐元每小時,直到今年才有了新的調整。
根據國家最低工資法案,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最低工資標準如下:
2年工作經驗以上的成年員工(絕大多數)
9.15EUR/小時
工作經驗不滿2年,19歲以上員工
8.24EUR/小時
工作經驗不滿1年,18歲以上員工
7.32EUR/小時
18歲以下員工
6.41EUR/小時
實習和培訓生(Trainee)的最低工資另行規定。
很多人聽到最低工資上漲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抗拒的,因為不管是愛爾蘭還是西歐其他的很多國家,一直給人一種高福利,低效率的印象,是否存在過度保護或者干涉市場的嫌疑,往往為人所詬病。
好吧,最低工資該不該漲,我們大致做個評估-〉
1)關鍵詞:通貨膨脹/Inflation
通貨膨脹屬於一種貨幣效應,如果經濟總量不變,但超發了過多的貨幣,會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經濟處於上升通道的時候,都會伴隨輕微的通貨膨脹。相反,當經濟陷入蕭條,不但沒有通貨膨脹,相反會有通貨緊縮。因此,政府一般都不擔心小幅度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才更加令人頭疼。
2015年最低工資為8.65EUR/小時,2016年調整為9.15EUR/小時,上漲5.78%,但由於2008年到2015年8年間最低工資一直保持不變,那麼最低工資過去的年均漲幅實際上只有聊勝於無的0.7%。別的要求不高,工資漲幅至少要跑得贏通貨膨脹吧?否則,工資上漲了,但是財富實際上卻是縮水了,因為錢更不值錢。
2008年到2015年,通貨膨脹率08年至10年為負值,屬於通貨緊縮,經濟最不景氣。2010年到2015年,通貨膨脹率最高也不足3%,非常溫和。其實不僅僅是愛爾蘭,整個歐洲經濟狀況也不佳,基本上處於防禦或者抗擊通貨緊縮的階段。總的來說,8年間通貨膨脹累計漲幅為0.9%,小於最低工資的累計漲幅。從某種意義上說,工資還算是跑贏了通脹。
2)關鍵詞: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看上去著實有些奇葩,主要是2015年飛出了一隻幺蛾子--增長率達26%!聞所未聞,華爾街都嚇到了有沒有?主要原因是G30的各國財政政要又要聚會聲討跨國企業在離岸避稅天堂逃稅的那些事兒了,很多企業紛紛把知識產權等資產轉移到了愛爾蘭,以免受罰。
根據GDP年增長率的走勢,2008年到2010年,愛爾蘭經濟是負增長的;2010年到2013年下半年,經濟是停滯的;2013年末開始復甦;2014年到2015年持續復甦。雖然05年26%的增長率很大程度高估了實際經濟活動(參雜了跨國公司資產轉移等其他特殊因子),但是實際GDP增長率落在6%-8%的區間問題不大。這就解釋了為什麼2008年到2013年一直沒漲工資,因為經濟蕭條;2014年經濟剛開始復甦,最低工資按兵不動,繼續觀望;而2015年,復甦勢頭強勁,不得不對最低工資進行調整。生產總值GDP和國民收入,是一個硬幣的上下兩面,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只是演算法不一樣。經濟復甦了,生產總量提高了,國民收入也水漲船高。
3)關鍵詞: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
最後說說購買力的那些日常。購買力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發了工資以後可以「買買買」的能力。同樣的票子,要是通貨膨脹太厲害,貨幣貶值,那麼購買力就會下降。統計數據告訴吃瓜的群眾,通貨膨脹幾近於無,務必警惕通貨緊縮的風險。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感受分分鐘在打臉!就如同中國國內的物價水平都趕英超美了,但中央統計局的數據持續顯示沒有通貨膨脹。信也不好,不信也罷,自己的錢包,自己的感受最真實。
愛爾蘭的工作機會大多集中在都柏林,而都柏林這些年的房價和租金,戳到了多少人的痛點呢?
房價增速從2013年以來可以形容為「噌噌噌」,轉手已賣出,想買擠破頭,那場面就跟清倉大甩賣現場差不多。租金就更不用說了,08年被金融危機打入低谷,妖魔從2013年開始恢復元氣,直到如今重現當初Irish Tiger一般的瘋狂。2015年第三季度,都柏林市區房租均價為1408歐元,南區1664歐元,北區1318歐元,點評「逆天」二字會有吃瓜的群眾阻撓嗎?
最低工資每小時9.15歐元,按每天8小時,一周5天,一個月4周,再抽離平均15%的稅費,扒拉扒拉算盤,也就每個月1250歐元可支配收入。還想「買買買」?購買力裡面那些吃喝拉撒的就不詳細算了,光房租/房貸一項就讓人生無可戀了好嗎?神馬?還有Child-care?瞬間凌亂了。最低工資跟託兒所差不多一個價,還是乖乖在家帶孩子比較合算。
綜上所述,最低工資的上漲,並不代表購買力的提高。衣食住行的成本由於「住」這一項急速增漲,房租跟10年比,上漲30%;房價已經恢復到泡沫最高點的60-70%。如果從購買力這個角度看最低工資的上調,這樣的調整類似於雪中送點炭,只不過雪很大,炭很少。
4)關鍵詞:市場經濟(Free Market Economy)
市場經濟釋放活力,能讓資源得到最高效的配置,是效率的代言詞。按照坊間流行的說法,「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因此政府是否應該硬性規定最低工資一直是一個爭議不休但尚無正解的命題。最低工資歸政府還是市場?
市場經濟並非是完美的,因為它是一個矛盾綜合體。這對知名的矛盾就是「公平」與「效率」。
自由市場可以把經濟的蛋糕做大,從100到1000到10000,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你的財富水漲船高,比如從30到200到1000。但是市場經濟自帶「二八效應」,也稱「財富聚集效應」,有錢的人會更有錢。這時公平的問題就開始顯現了,工薪階層財富從絕對數值上是增加了,更多的人也就業了,但是他們財富的佔比卻在縮減,從30%到20%,更可怕的是到1%。
縱觀世界政治風雲,財富分化導致的社會動蕩甚至社會撕裂已經全面爆發。代表美國白人底層的川普,土耳其的反世俗化,法國極端右翼的崛起,英國脫歐的泄憤。如果說這是一場革命的話,就是草根挑戰上層精英,打破固有格局的革命。
那麼問題來了,最低工資該誰管?最低工資只是政府平衡「公平與效率」這個棋局其中的一個小環節,財富應該如何分配,轉移支付是一門複雜的財政學大學問。你是願意要1000還是30%?是選擇一個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還是想要一個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我們無法左右每個人的選擇,因此,這也不是一個有標準正確答案的問題。
[情懷的結語]
剛到愛爾蘭時,耳聞愛爾蘭有一個價值理念,要賦予每一人一個體面的(decent)生活。也就是說,不管是失業補助還是最低工資,都要讓底層人民有一個不用愁吃、愁穿、愁住的生活。。。
[廣告位]
·ARF Education·
會計ACCA/金融CFA/風險管理FRM ·專業培訓機構·Arfeducation.dublin@gmail.com
(Reference: George J. Borjas, Labor economics
在我看來經濟學只是提供一種參考,它給出的理論不可能完全套用在生活中,比如完全競爭市場,所以它更像是給出了一個界限,由此產生了一個定義域,而如何在此域中取值則是沒有準則的,效率高了就無法做到公平,最低工資是一個取值,但是想要達到極值取消最低工資也是不可以的...(如果不對請批評,剛開始學經濟學)
試想取消了最低工資會發生什麼? 也算是統治者穩固政權的一中手段吧。
政治需求,用過度的福利和保障去籠絡民心,以獲取選票支持。。。。結果可想而知,那些所謂的歐債危機xxx的
結論:
不懂經濟學,從自己對社會的理解來看,這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人人都能過上高於一個底線的物質生活,就不會有這麼多鋌而走險的人去干非法的事情。---------------------------------------------------------------------------------------------------------------------------
這個月去了趟台灣,了解些台灣人的生活,雖然他們不土豪,但是整個社會秩序井然,交規、城市衛生都非常好,留下非常深刻印象;又結合昨天朋友圈瘋傳建議要給人販子直接判死刑的事情做了一些思考,際上販賣人口的罪本來判的很重了,加殺頭能抑制多少人呢?再者刑法設置是一個系統問題,單一調整會整出新的問題,(扯遠了)一個社會現象總會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個是家庭有買孩子的需求,有市場存在;二是可以獲得大的金錢利益,犯罪動機。這些剛鋌而走險販賣兒童,主要是追求巨大的金錢利益,過點像人的生活。在台灣九份的那條街上看見一份招聘廣告。服務員30000台幣起(6000人民幣),保險、退休金、年假、通通有,據導遊講台灣工資起薪在2萬2台幣,哪怕一個底層市民只要有工作,做個低端服務業也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而大陸的低端行業起薪非常低,這是前幾天拍到本地餐廳的招聘廣告,(浙江三線城市)同樣崗位為台灣的40%,但是台灣的物價真的高的不多,7-11一份快餐75台幣,吉野家130+台幣一份,超市,便利店的東西平均能比大陸貴20-30%吧,同樣的社會底層人員,台灣人買個iphone是不用賣腎的,奢侈品,電子產品大概是大陸的8折,在大陸他們只能住公司提供集體宿舍,絕大部分的人將來成立家庭、生孩子、孩子教育問題還是只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度過,每一代都是這樣,完全看不到出路,最後怎麼辦?只能狗急跳牆,漠視法律打撈一筆才是出路,販賣兒童、食品安全問題就爆發了。殺頭買賣有人干,賠錢的買賣沒人干,一味的提高處罰力度,到了一個程度後邊際效益就遞減了。只能是讓這部分安安分分也有出路,就不至於鋌而走險了,這是人民需要政府提供的社會穩定,社會進入良性發展。最低工資其實不是經濟學家提出來的,這樣也是為了保護弱勢群體,是有很多經濟學家反對,但是假如沒有最低工資的規定,你想想,老闆給你100元你干不幹!不幹後面有人干,但是有最低工資了,你想想就不一樣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計劃經濟時代沿用至今的制度?
※羅馬連續兩次放棄申奧,義大利的經濟現狀處於什麼狀況?
※中英400億訂單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預計會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