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系統介紹一下那些具有中國古典風味的日本音樂?

一直對那些具有中國風的日本音樂非常感興趣,但是一直都找不到很系統的介紹。

我知道的好像只有久石讓、喜多郎,金庸的武俠電視劇里有很多背景音樂都來自他們的作品。

還有神思者的故宮三部曲。

還有吉田潔《旅途的終結》,個人也挺喜歡的。

希望有了解的人能夠系統介紹一下。


謝邀……但我不是專家,沒辦法系統介紹。

在此謹推薦好友梁邦彥的作品。他幫動畫「十二國記」以及KBS的紀錄片「茶馬古道」做的配樂都有很濃的中國味。網易的網游「天下貳」早期的配樂也是他做的。

(他是韓裔日本人,也住在日本,應該算日本音樂吧……?)


本人只對日本戰後的流行音樂小有了解,就從日本一般的流行樂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挖個坑會慢慢填】

這個問題涉及其實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歷史問題,那就是:

日本流行音樂里中國元素的來源是什麼?

這個問題必須要提到日本流行音樂的奠基人之一的服部良一(服部克久的父親,服部隆之的爺爺)

服部良一(1907.10.1-1993.1.30)

服部良一是將日本戰後流行音樂(彼時的概念還為「流行歌(はやりうた)」)從明治唱歌風(各種文部省唱歌)、歐洲輕舞曲風(古賀政男作曲藤山一郎演唱的《東京ラプソディー》為代表作)、「古賀調」的演歌(藤山一郎演唱的《影を慕いて》為代表作,此曲亦為公認的日本歌謠曲,也就是流行音樂的開山之作。古賀政男創作此曲時尚為明治大學文學部的學生和明治大學曼托林俱樂部(作為曾經參加過這個俱樂部的老會員表示,十分推薦大家關注這個俱樂部)的會員)引入更廣闊天地的第一人。

服部良一第一個在流行歌曲命名中使用了「布魯斯」這個詞,這首歌曲是1937年淡谷のり子的《別れのブルース》。服部良一從而使日本的流行音樂突破了既有的「日本概念」,把創作的範疇放到了更廣闊的世界。而服部良一確實也將這一信條貫徹了終生(戰後他還模仿過boogie woogie、美早期的Rock"n Roll和美國60年代鄉村音樂等等),並且影響了同為音樂家的他的兒子和孫子。

也正是在「音樂是世界的寶物」這一信條之下,對於各種外國音樂都來之不拒。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種行為自然遭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非難。日本政府在戰時為了思想統制,對音樂界進行了高壓管制。「布魯斯」作為外來文化再加上「宣傳愛情內容」、「腐蝕國民意志」而被戰時文化管制部門禁止播放、銷售。連帶著很多歌手和作曲家都受到了衝擊。

於是乎這些人很多就借著「慰勞」的名義跑到中國來避難。服部良一也是其中一員。包括他在內的很多很多在中國創作的作曲家吸收了戰前上海俱樂部音樂也就是「民國音樂」的內容,在戰爭期間創作了很多「中國風」濃郁的歌曲。服部良一就是這些日本作曲家的代表,在中國的幾年時間裡,服部良一譜寫出了戰爭中藝術水準最高的一曲《蘇州夜曲》。

《蘇州夜曲》是日本第一代「中國風」流行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這一時期的「中國調」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蘇州夜曲》為代表的完全使用中國民間曲調的音樂(把歌詞拿掉基本上與中國音樂沒什麼不同了);第二類是以《上海の花売り娘》、《上海ブルース》、《支那の夜》等等一批僅僅部分旋律是中國調或者配器採用一些中國樂器的歌曲。後一類作品實際上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是藝術價值一般來說遠不如第一類,不過在粉飾戰爭的歷史意義上倒是很有意義(其實部分歌詞仔細讀一讀是挺有意思的,比如經常弄不清「虹橋」和「虹口」之間上海話讀音;「湖口」和「浦口」弄不清楚的)。

儘管《蘇州夜曲》這首歌被使用到了電影《支那之夜》之中,但是創作這首歌的初衷並不是為這部電影配樂。而且這首歌在電影里雖然看起來是李香蘭演唱的,但李香蘭演唱的版本並未公開。而且電影在公映時,由於後期發覺李香蘭版本唱的實在是不好聽,後來換為了渡邊濱子(渡辺はま子)演唱的配音。而由渡邊濱子和霧島昇聯合演唱的唱片版本於被錄製為唱片並發售。

渡邊濱子(本名加藤濱子,1910.10.27-1999.12.31),是日本到現在為止錄製歌曲最多的女歌手之一,一生共錄製唱片1800餘張。戰爭中她多次前往中國和東南亞戰場為日軍「慰勞」。在上海時,她與上海的俱樂部音樂家們有過深入接觸,對於上海俱樂部音樂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戰敗時在天津被俘,轉入天津本地的戰俘營,1946年底返回日本。戰後的歲月中,渡邊濱子個人常年拒絕演唱《支那之夜》、《銀翼》等為戰爭塗脂抹粉的歌曲,接受了多次採訪並發表了相當數量的文章,對戰爭以及戰爭環境下藝術所受到的摧殘持相當的批判態度。1951年第一回NHK紅白歌合戰中,渡邊濱子成為了女性隊伍紅組的壓軸,也是NHK紅白歷史上第一位壓軸歌手。新千年前的最後一天因腦梗塞在水戶去世,享年89歲。

《蘇州夜曲》在作曲時,充分使用了中國民樂的特色旋律,如果不特別說明這是一首日本流行歌曲的話,多數人在僅傾聽該歌曲的旋律時,會誤認為這是一首中國民歌。中國民樂旋律的應用以及作詞者西條八十細膩、華麗的歌詞,使得這首曲子在如同文藝荒漠一般的戰時日本音樂界如同綠洲一般的存在。

蘇州夜曲

作詞:西條八十

作曲:服部良一

君がみ胸に 抱かれて聞くは(在你的胸懷裡,被抱著傾聽)

夢の船唄 鳥の唄(夢的船曲,鳥的歌啼)

水の蘇州の 花散る春を(水鄉蘇州,花落的春季)

惜しむか柳が すすり泣く(惜春垂楊柳,簌簌地哭泣)

花を浮かべて 流れる水の(花兒漂花兒浮,流水悠悠過)

明日の行方は 知らねども(明日何去何往,知否又如何)

こよい映した ふたりの姿(今宵相映相襯,兩人的影姿)

消えてくれるな いつまでも(莫消散莫消失,一直還如此)

髪に飾ろか 接吻しよか(為發端佩飾么,還是要親吻呢)

君が手摺りし 桃の花(你伸手采折,桃枝的花朵)

涙ぐむよな おぼろの月に(彷彿含淚一樣,朦朧的月下)

鐘が鳴ります 寒山寺(鐘聲鳴響,寒山寺)

這首歌伴隨著電影在日本及其佔領區的大紅,迅速地成為了日本人熱議的歌曲。管控輿論的軍方人員也對此頭疼不已——如果封禁了這首「靡靡之音」的歌曲,那麼軍方利用這部電影實行麻痹思想的作用就達不到;如果不封禁,這部電影得到好評的原因就越來越傾向於李香蘭的演技和渡邊濱子的歌聲。直到這首曲子離開了流行話題的範疇,被其他的戰爭新聞所掩蓋,軍方輿論管控人員才算鬆了一口氣。

說句題外話,

以前在和別人討論這些「侵略者的歌曲」時總結了一些觀點:以《蘇州夜曲》為代表的「中國風」流行歌曲在當時的確是具有兩面性的,一方面它確確實實地成為了一部分軍國主義者麻痹日本國民和被佔領地區人民的手段,成為了侵略者宣揚所謂「大東亞戰爭」的「極樂世界」的工具;但是這些歌曲又成為了戰爭環境下被扼住喉嚨的音樂界反抗的聲音,成為了藝術荒漠中不多的鮮花。多數這些歌曲的作曲作詞者,並不是為了給戰爭塗脂抹粉而譜寫這些歌曲,創作這些歌曲的本意和初衷是對藝術性的追求。那麼隨著戰爭時代的遠去,這些歌曲的邪惡屬性將會被不斷地沖淡,我們也沒有必要以歇斯底里的態度對待這些藝術性並不低的歌曲。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反對利用這些音樂作品為侵略行徑遮蓋罪行的行為,但是對於歌曲本身,它也的的確確是中日兩國文化在一個扭曲、瘋狂、變態的環境下產生的共同果實。

渡邊濱子在戰後多次在公開場合演唱這首歌曲,特別是在受邀訪問大陸和台灣的時候,她也欣然演唱了這首歌曲。在她的觀念里,這首歌曲在新時代下是中日音樂界友誼的象徵,是兩國人民的傑作。這也正是筆者對於這些歌曲的觀點。

正因為此,《蘇州夜曲》為代表的一系列本質上歌頌藝術「中國風」的歌曲,在戰後的時間裡漸漸地脫離了侵略者為它們披上的黑衣,成為了兩國藝術界共同的瑰寶。費玉清、鄧麗君甚至宋祖英(參見宋祖英某年在香港的公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記得太清楚)等藝人和歌唱家都曾經在公開場合翻唱過《蘇州夜曲》。

好的,我們拐回來。

這就是第一代「中國調」的來源,基本上就是戰爭時期日本的音樂業者們從民國音樂和中國民歌小調里扒出來的旋律拼湊。但是這個時候的音樂中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完善形態的實體,就是實實在在當時日本人眼中看到的中國的樣子。我們在歌詞里也能見到對東北平原的隨筆(《満鉄社歌》,畢竟是東海林太郎唱的,姑且算是流行樂吧)、對上海街頭的描繪(《上海ブルース》)、廣東的春雨連綿(《広東ブルース》)等等。

但是之後,我們都知道。隨著中國革命的進行和紅色中國早期的封閉政策,中國在西方國家眼裡又一度回到了「封閉」「保守」「神秘」的狀態。

日本的流行音樂中同樣能夠體現出這樣的特點。在戰爭剛剛結束的時期里,回想中國景色或者採用「中國調」的歌曲還很多(津村謙《上海帰りのリル》、渡邊濱子《桑港のチャイナタウン》、Dick Mine《夜霧のブルース》等等),但是隨著與中國的交流實質上被切斷,「中國調」越來越少,最後,在日本的藝術概念里,和西方國家的態度一樣,「中國」成為了一個具有神秘主義的概念。

以下為坑,以後回填。


世界上沒有這種東西。對西洋耳朵來說,上上颱風的音樂,Yellow Magic Orchestra 的「東風」和「中國女人」,武滿徹的「秋庭歌一具」都會覺得有「中國(古典)風味」,但這些都是和風,不是中國風。

有人可能要說,秋庭歌一具是新派雅樂,雅樂是中國唐代的宮廷音樂。你願意這麼理解也可以,那倒好辦了,去聽雅樂就好。


日本"Pacific Moon"(和平之月)公司旗下藝術家的作品。希望你喜歡。

和平之月系列是以東方樂器如琵琶,古箏,二胡,揚琴,尺八等中國樂器和日本箏,日本樂器為主奏,或加上鋼琴、長笛等西洋樂器,輔以電子合成樂的編曲,有的則以人聲吟唱或以東洋的太鼓及南洋的打擊樂器,或者是宏大的交響樂團來表現旋律,創造出清新自然的New Age風格。


樓主提到的吉田潔就是和平之月旗下的,@疏樓龍宿 已經介紹了。

我也不是專家,隨便說一些我聽過的類似風格的音樂。

和平之月旗下的賈鵬芳是我比較喜歡的二胡演奏家,他的《靜月》很不錯。

視頻封面天籟音樂Silent Moon靜月(賈鵬芳)經典二胡曲視頻 邵容是也是和平之月旗下的音樂家,主要採用琵琶編曲,她的《A Day Goes By》也很好聽。

視頻封面05.昨日 A Day Goes By視頻

類似的風格還有磯村由紀子(Yukiko Isomura) ,她的《風居住的街道》比較出名。

視頻封面風の住む街_風居住的街道(純音樂)視頻

《三國志-英雄的黎明》原聲帶也有類似的風格,作曲是橫山菁児,貼一部片頭曲上來。

視頻封面動漫音樂:《三國志》之英雄的黎明視頻


建議在蝦米網裡面收索一兩首,就會有同類型的類似歌手和音樂推薦,你就可以進行選擇了。

下面是一個鏈接,你可以在同類型的歌手中選擇。

S.E.N.S.歌曲 S.E.N.S.專輯 在線試聽 mp3下載


不能系統地介紹但是可以推薦一些古典風味的日本音樂。

目前國內的古風廣播劇背景音樂基本都大量套用日本的古風音樂,它們大多來源於

1 日本動漫

比如「傀儡師左近」「亂馬二分之一」等等

2 日本遊戲

比如跟三國沾邊兒的遊戲

3 日本電視劇

古裝劇

4 歌曲

尤其是被拿來重新用中文填詞的古風歌,中島美嘉、濱崎步等的歌曲(我想說編曲真的很重要。。)


抱歉,我也沒有系統介紹的能力……

推薦電視劇版《百鬼夜行抄》的原聲。

截一段verycd上的介紹:

「當然除了演員們賣力演出之外,最受到一致好評的,便是由森英治所打造的劇中配樂。尤其以主題曲《百鬼夜行抄》獲得了極高的人氣,以致於電視劇一開播,沖著那片頭那夾雜著幾句台詞的,短短几秒音樂片段而來的觀眾比比皆是。熟練的應用二胡、竹笛等中國樂器,合奏出東方味濃郁的悠揚旋律,凄美動人,幻想無疆,與漫畫原作今市子筆下那個滿是喜怒嗔罵的鬼怪世界極為合襯,堪稱是06冬季日劇中配樂水準最高的傑作。」

放一個片頭曲的試聽吧。

視頻封面百鬼夜行抄片頭曲視頻


題主所謂的日本音樂,現在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國風去到日本後改進的,也有日本本民族和風發展的。很多都結合了古民樂器也就是所謂的日本邦樂_百度百科、日本 | 邦樂的歌曲。

現代的日本純音樂大部分也結合了世界音樂比較流行的元素,比如電子等等...

現在大部分日本的動漫都會選用日本純音樂做原聲,非常好聽。

放一點我個人喜愛的,作出了精選集;

う``我從孤獨の中で``救贖``①

う``我從孤獨の中で``救贖``②


城之內美莎的《華》系列


個人覺得情癲大聖的soundtrack非常贊,中國風上乘之作


神思者為故宮紀錄片創作的歌曲

palace memories

故宮的記憶

久石讓為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創作的歌曲

the post mordern life

後現代生活


分享只當漂流在異鄉創建的歌單「純音樂」: http://music.163.com/playlist/594768637/368554398/?userid=368554398 (來自@網易雲音樂)


最近聽的還是挺符合題主要求的,系統整理還是等大神來吧


十二國記有朋友推過了,那我來推個蟲師OST

蟲師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蟲音 前 増田俊郎專輯 蟲師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蟲音 前mp3下載 在線試聽

「蟲師」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第二弾 蟲音 後 増田俊郎專輯 「蟲師」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第二弾 蟲音 後 mp3下載 在線試聽


太多了,很多香港的中文流行歌曲,都是日本的。

音樂的話,故宮三部曲,聽下吧,你會很熟悉。


推薦閱讀:

鍵盤打擊樂中有什麼比較特殊的演奏方法?
演奏者搭配一個很大牌交響樂團,但不是這個樂團的大牌指揮與其搭檔,說明什麼問題嘛?
系統地了解古典音樂,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
古典音樂如何整理分類?

TAG:音樂 | 日本 | 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