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很少有人使用「镋」这种兵器?

题目里大家基本上说的都是镗,但是题主问的是镋,有人解释一下吗?


谢邀。

问题这位,怕是宇文成都拥趸吧……这问题,看您怎么说了。

如果问的是评书里,那这兵器挺多人用的。宇文成都不说了,《薛刚反唐》里的张天锷也用,其他很多番邦敌将,都爱使这货。

如果问的是历史上,首先,这玩意是明朝才有的,时间短,自然用的人少。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中国古代,士兵大多协同作战,所以拿矛槊戈戟(非画戟)的多,拿各类奇门兵器的少。而将领,指挥为主,要上阵的,也大多使各类枪矛等。本来就没什么单挑机会,使奇门兵器干嘛呢?

实际上,不只是凤翅鎏金镗少人用,而已。

关羽当年万军斩颜良,其实是“刺良于万军之中”,注意这个“刺”。青龙偃月刀这兵器,得三国后几百年才出来,稍微想想就明白了。

吕布在历史上有过一次单挑,是在长安城外对郭汜,但他没用传说中的方天画戟,而是用了矛。

尉迟敬德在评书里是用鞭的大师,但是史传里只说他用槊如神。

程咬金三斧子天下知名,他实际用的什么兵器呢?答:"善馬槊"。

所以,绝大多数评书里的奇门兵器,基本都是艺术创造,没什么人真用。战场上需要的是简单善用、不易折断的兵器,就这么回事。

捎带补几句。

评书里的武器,见人的品行。

比如主角系多用枪,因为白马银枪特风流潇洒,也谨细灵活。

用刀的,大多是性格大气、力量惊人的,比如关羽。《岳飞传》里说王贵爱刀,就是舞起来痛快。

用戟的,吕布、薛仁贵、薛丁山,都是帅哥主角系。

用斧的,比如胡大海、孟良、程咬金,都是喜剧系。

像三股托天叉、凤翅鎏金镗、狼牙棒,没见过有主角用吧?狼牙棒基本限定是北国大汉用,凤翅鎏金镗当初是为了符合宇文成都霸气又华丽的背景。这些都和人物性格有关,错不得半点。

至于说刀枪剑戟特别多,本来嘛,越早被设计出来的兵器越简洁好用。镗现实里也是很难学会使的。说句难听点的,你现实里跟人打架,折凳绝对比双钩好用。打架到后来不就图个好用么?


八卦燕翅镗,大号瑞士军刀,算镗里面的异类了,楼主能接受吗?


  镗是"枪"演变而来的,属非主流吧。看形制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刺杀”吧,比较而已,枪用料少,工艺不那么复杂,携带与使用应该更称手。

--------------------------闲来无事,自娱自乐准备扯远点----------------------------------

说到兵器一般都会和武术联系在一起,从原始人类到今日今时基本上武术是在军队和民间二条线发展(武术理论家说的武术的萌芽在原始人类捕食、狩猎、和人与之间的争斗中积累的技巧)

那时候的武器估计多是棍棒,削尖了做枪也不错,也有石头之类的坚硬材料做的武器。

向后发展,春秋时期逐渐出现青铜武器,如青铜剑(近距离刺杀)、戈(车战,勾杀),再往后有了更方便和好用的铁制品和钢制品。

越王勾践剑

吴王夫差矛

中阳铭文戈

随着战争形态不断变化,从车战到骑兵、步兵等等,武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骑兵如果用短刀......

对步兵来说未近身时方便好用的长兵器比如矛、枪,近身时刀、剑等很重要。

鉴于人力资源的可贵,有条件的老板开始给兄弟们配装各式铠甲,这时候轻薄的刀剑会淡出。

所以,在军队里,简单适用东西应该会自然成为主流。-----------------------------------------民间武术和器械------------------------------------------------------------

  民间武术多数时候不怎么受朝廷待见,所以一些朝代会在民间明确禁武,禁兵器。比如秦朝,元朝啥的。

  而民间武术发展稍好的,一般可能都和官方宽松的管理有关:比如少林寺因有恩于唐王,在那段时间少林寺估计发展的不错。而在影视和很多资料里,少林寺经常是官家打击对象,只不过因身处名山大川之中不好剿灭,另外少林寺在宗教的思想武装下可能更顽强也是原因,不细分析;再例如在一些边疆地区因官方不足以抵抗外部入侵、骚扰,也会同意民间习武自保。

  扯了很多没用的,那么回到兵器的问题,民间武术可能因为是农业社会,民间流动性相对不太大,所以很多武术的地域性很强,诞生了各式武术,同时也诞生了各式兵器。这些武器不必像军中那样批量、成建制装备,而且地域性强,所以花样繁多。而且兵器也不必像军队那样要求简单、高效的击杀,会注重习练武术时的仪表、仪态什么的(所谓精、气、神有时候好像也是有点这个意思),各式炫丽的异型兵器可能更吸引人。

  那么“镗‘作为民间众多兵器之一种,就很难看到普及面有多广。(大多数异形兵器好像都没广泛的使用)


镗是长重器械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始于明代,抗倭的时候才有的兵器,而且较难使用,要多加联系,此物并不如其它兵器那样便于使用。加上本身出现的晚,所以使用得并不如其他兵器普及。


像镋(tǎng)之类的兵器属于特种长兵器,并非军队必备的制式兵器,但有一定的杀伤力。常见的有镋、镋耙,月牙铲、扒。其中月牙铲可用于马战,扒可以用于船战,其余用于步战。

特种兵器的应该出现于宋代(近年来浙江淳安县出土的一件三齿镋说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方腊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经使用镋作兵器了,详见《中国古代兵器图册》)。 但广泛用于明代,这些兵器是仿自民间农村生产工具。毕竟不少兵士(尤其是农民起义军)为农民出身,根据自己特长设计出兵器,以便使得顺手。这些兵器远不如刀枪槊戟等实用,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并未推广。

由于这些兵器好看,自然在评书上很受欢迎了。

著名的当然是咱们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

还有咱伍天锡的混天镋

这二位爷全部都让李元霸撕了,这根镋感觉还有点叉烧的韵味了


这里有一个严重的别字现象,我以前提过类似问题无人问津,自己解决的:

镋(tang3)和镗(tang1,2)两字除字形相近外,毫无关联。

镋就是题主问的冷兵器。

镗(tang1)本义是敲钟声,现在多了个音(tang2),指一种给工件扩孔的金属加工工艺,一般就是镗孔、镗削、镗床这么几个词。

镗不是兵器。

镗不是兵器。

镗不是兵器。

百度百科上是胡天儿。

是我大半夜爬起床来翻09版《辞海》最终确定的。


不好买


这个东西古代还没出现呢


这东西除了供在武器架上帮十八般兵刃凑数以外实战价值真的看不到啊……


现实中冲锋陷阵的武将其实跟西方的骑士很象,马上冲锋用槊(骑枪) 近身交战用 剑(环首刀,大刀) 或者破甲用鞭,锏(钉头锤,连枷) 或者用单手短戟(战斧)

而评话小说受了相当的杂剧和后期京剧影响,也有着人物性格-脸谱-兵器 配套的特色。

锤:力大无穷的少年主角或者反派,王子型的人物: 岳云,金弹子,李元霸 薛葵。

有趣的是在小人书版的《罗摩衍那》 中 反派的王子人物 因陀罗耆特 也是用双锤的,可见这种脸谱化影响之深。(对小人书画师的影响)

矛槊:脾气不好,武力高,无 计谋但有统帅身份的武将:张飞,尉迟恭,单雄信。(注:槊有时放在狼牙棒一类,这时多是些有力无脑的小BOSS型)

斧:脾气直爽,性格一根筋的武将,多少有些喜剧色彩:程咬金(程知节在早期小说中就用斧,可能就是他导致了斧的脸谱定义) 孟良,孟邦杰,这里有个例外的就是说岳中的金兀术,可能为了突显他相对于其它用狼牙棒的女真蛮子更文明些。

枪:主角帅哥型技术型武力 高的武将少数力量高的可能会用黑缨枪:岳飞,赵云, 薛皎 张宪 ,秦琼,力量高的高宠,文丑。其中文丑是黑缨。

戟:霸气的主角帅哥型:武力上很全面 力量技术都不缺乏。 薛仁贵,吕布。

大刀:稳重忠义型,或者平凡无奇型 关羽,黄忠。

镋,奇型槊(独脚铜人之类的):力量奇大的反派人物。 宇文成都 。当然也有用来表达很夸张的出场效果 却实力不强被秒杀,达到读者的心里反差效果 比如潘凤。

鞭,锏:主角系,枪矛系人物的第二武器,比如尉迟的鞭,秦琼的锏。呼延家的鞭。(呼延家的主角一般主武器是用枪或者矛)

其中有个很特殊的是项羽,传说 中古今武力第一人,他的兵器我至少看过三个版本,一个黑缨枪一个矛 一个戟。可以说他在这三种类型都有相似之处吧


戚继光的部队镗把是很重要的武器,所以你说错了.古人经常用,当然都是士兵在用.


我记得说岳里后半,岳雷扫北部分出现的山狮驼,好像就使的这个。

啊,当然,这是评书,不值得深究。


感觉镗和镋没有太大区别,实际战斗效果可以参考二师兄的九尺钉耙


华而不实,刺不如矛,砍不如刀,擂不如捶,而且还不轻,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高手都不屑用这么浮躁的兵器


凤翅鎏金镗。宇文成都用的,还封了个天下第一勇的牌子。


因为喊着没气势啊,人家都是吃我一剑,吃我一刀,吃我一锤,你来个吃我一镋,吃糖?喵喵喵?


曾经在开心网见过一个问题,说选一种水果当兵器打架,会选哪一个。很多人选榴莲什么的,我选的是甘蔗。(严格来说可能甘蔗不算水果,但水果摊有卖。)

奇门兵器对于刀剑,就相当于榴莲对于甘蔗吧,表面看威武霸气,具体效果谁用谁知道。


类似的武器在日本有很多人使用
日本的十文字枪大家都很熟悉,这是十文字枪的变种千鸟十文字枪


拿奇门兵刃上阵,弄坏了到哪儿去找replacement……哪怕带块板儿砖也行啊,可拍可掷(想打捙这个字,但是又担心南方朋友不明白),拍碎了换块石头照样干啊。


推薦閱讀:

同樣是大槍 形意,太極,八極的練法有何不同?
想練練冷兵器,不知道大家有哪些可以推薦?
為什麼三戈戟的下面兩隻戈沒有內?
長弓和短弓的區別是什麼??
傳武中徒手與器械格鬥技巧和指導思想有無異同?

TAG:军事 | 武器 | 中国古代历史 | 冷兵器 | 军事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