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使用的弓箭射程有多遠?
在網上簡單搜了一下,長弓的有效射程是150m。如果這麼近,我想沒法做到「彎弓射大雕」吧?三國演義中說的「兩邊射住陣腳」是指長弓的有效射程嗎?那也太近了吧?
你的弓能射多遠?這差不多是我們玩弓的被人問的最多的問題了。像我玩傳統和美式反曲的,一般45磅左右的弓初速差不多在150到180fps,也就是45m/s到55m/s,這樣的初速大約能保證200左右的最大射程吧。不過古代戰爭用的弓,一般來說,拉力是遠比45磅大的。@LIANG JI 的答案給出的數據的確挺震撼,但是題主問的是古代弓箭的射程,結構和現代的複合弓(compound bow)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用現代複合弓的數據和古代弓箭做比較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首先我想說說弓如何提高射程。毫無疑問,提高拉力是個很簡便的方法。第二,更長的拉距顯然也會提供更長的做功距離,提高蓄能。假設我們的射手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拉力和拉距基本是個定值,那如何提高射程呢?
首先,即使最大拉力和拉距都一樣,拉力 vs 拉距的關係是可以改變的。比如這個圖,下半部分的白色區域是142cm長度的短弓的拉力曲線,那條幾乎是直線的則是185cm的長弓的拉力曲線,即使拉鋸一致,長弓也可以積蓄更多的能量。如果採取更多地措施,譬如弓兩端略翹起的弓梢,則可以讓弓的拉力曲線更「凸」,獲得更好地蓄能。其次,即使總得蓄能一致,弓能把更多比例的能量傳遞給箭也可以獲得優勢。上個自己畫得圖。弓在回彈過程中,弓體本身的運動也會消耗一部分能量。如果一張弓更輕,並且有著更合理的質量分配(比如不要在兩端加各種死重),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這樣一來,如果兩張弓蓄能一致,那麼發射的箭越輕,效率高的那張就更有優勢,而發射重箭時,這一優勢則會大大縮小。上數據吧,對於LZ提到的長弓,各種測試是比較多的。長弓全盛時期,拉力普遍在150磅上下,對於拉重150磅的長弓,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用多普勒彈道雷達測得的數據如下:
53.6g箭初速64.3m/s 動能111J 彈道末端48.9m/s64.1J 實際最大射程在312m~328m之間,末端能量剩餘58%
95.9g箭初速53.0m/s 動能134J 彈道末端 44.9m/s89.9J 實際最大射程228m~249m之間,末端能量剩餘67%
100+焦耳的發射動能差不多相當於現代手槍的三分之一,配合合適的箭頭可以在近距離有效貫穿早期的鎖子甲甚至板甲(後期中碳鋼打制的米蘭甲穿透會比較困難,但仍不失可能性)(這段引用來自我自己寫的小連載:【連載】漫談弓箭:更新第一部:弓箭史話(二)——英雄出草莽)
而古代東方民族普遍使用的合成弓(Composite bow,為了和現代的所謂 複合弓 區別,我習慣叫合成弓),優勢在於同樣拉力的前提下可以獲得比單體弓更低的弓體質量,比如以效率出名的土耳其弓,同樣拉力時等效質量差不多是長弓的一半。土耳其弓有個獨特的分支叫做Flight Bow,專門用來射遠。19世紀英國人從奧斯曼土耳其那搞到一批回去測試,有記錄的最大射程是900碼,也就是超過810米的距離。Atarn的網站上則有對現代作品的測試,其中有張拉力曲線的圖:
可以看出土耳其弓的拉力曲線是相當上凸的,蓄能首先就有優勢。初速測試更加驚人,其中一張125磅拉力的Flight Bow,發射203格令的輕箭(差不多13,4克),初速高達357fps,也就是108.8m/s,這個初速已經和那些性能最好的現代複合弓不相上下了。不過這個時候的效率不到50%,也就是超過一半的能量都被弓本身吸收了,如果這個效率再低下去,對弓本身就會有嚴重的損害。由於蛋疼的美國人的存在,現在依然有弓箭射遠的比賽,就叫 Flight archery,這裡貼一張09年的各項記錄的pdf:
http://www.usaarcheryrecords.org/FlightPages/2009/2009%20World%20Regular%20Flight%20Records.pdf
無限制反曲組的成績已經超過1200米了,如果我沒搞錯的話,那弓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卸下弓弦之後是這個樣子的:即使是很輕的40磅反曲,也能達到590米的成績。現代的反曲一般式玻璃纖維和木材/發泡材料複合層壓而成,效率和古代合成的材料(筋,角,木/竹)差不多或更高。當然這些用的都是輕箭,和平時射靶子的箭不是一回事,老這麼干會傷弓的。這個pdf里還有Foot Bow的成績,就是利用腿部開弓的變態,因為拉力巨大,又不想讓弓受損,用的弓弦都是特製的,在箭發射出去的一瞬間弓弦就會斷裂,讓能量耗散在弓體的震蕩中。
至於為啥說現代複合弓沒有可比性,因為這玩意兒的結構完全不一樣了:
再看拉力曲線:
幾乎就是個矩形!所以蓄能至少比無滑輪結構的弓多出50%,同時因為滑輪/偏心輪的存在,弓體回彈的速度大大降低,減小了弓體的能量損耗,提高了效率。這類弓60磅就可以輕鬆達到超過300fps(90m/s)的初速,而普通結構的弓這個拉重過200fps(60m/s)就很不錯了。而且,這類弓普遍有撒放器,就是一個類似小鉗子的機構來勾弦,發射時只要扣動控制這個鉗子的扳機就行,避開了傳統/反曲最難的撒放階段,減小了能量損失,並且大大提高了精度。看到有人引了我的數據,乾脆把自己數據考證貼在這裡。中國古典傳統弓折算磅數考【中篇 宋與明】,目前已經完成兩篇,還差一篇。
說明一下,中國早已經有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的概念,以宋代已降的弓種情況看,弓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也就是說,雙方真正展開戰鬥隊形後進行弓箭的有效交火,是在相距100米這個距離上。
然後說單兵弩,單兵弩的各種數據記載雖然很大,但是實戰當中一般都是平射使用,以目前的器物遺存以及圖畫材料看,很難證實實際當中能達到什麼三百步,五百步的最大射程,最多在一百步一百五六十米的距離上實現精度射擊就很不錯了,舉一個李應麟的圖冊為例。 下圖這個雙臂弩基本可以認為是宋代弩射擊的標準姿勢,所以一些軍事論壇最近在討論弩射擊時提到臨敵不過三發,認為交戰距離不會超過100米,弩是接近平射而非拋射,這個基本上還是有一定依據的。 騎射更複雜一些,實際上的騎兵集群使用方式有很多種,比如一種是輕重甲配置,輕甲騎兵在前射箭衝鋒,重甲騎兵在後壓陣,這種基本屬於騎兵對付騎兵的方式;第二種是重甲騎兵在前充當肉盾,輕甲(或鎖子甲騎兵)在後進行遠距離拋射,這種基本屬於騎兵對付步兵方陣的方式;還有更多更複雜的配置方式這裡就不細表了,所採用的射擊方式也不同,比如有人說,騎兵近距離20米才射箭,正確,因為這屬於第一種配置條件下的射擊方式;比如又有人說,騎兵遠距離100米就射箭,正確,因為這屬於第二種配置條件下的射擊方式。 另外所謂射飛禽,傳統弓箭完全可以實現,其實不要高估飛禽的飛行高度,很多肉食性鳥類實際飛行高度不高,真正困難的是預判這些鳥類的飛行線路,因為中低空鳥類一般都非常靈活。 最後要說的是,不要以為150米以內甚至100米冷兵器才交火顯得多矮窮挫一樣。即便進入現代戰爭,輕兵器的普遍交火距離也沒有超過250米,只不過是提高了火力密度和精度僅此而已。大量的古代和現代輕兵器戰鬥,基本都是在50米左右甚至以內的距離上進行的。所以玩傳統弓的經常有一句話:脫離了實戰(實際操作)談射箭就是抱著書本耍雜耍,這話有一定道理。
弓的效能
英國長弓是效能最低的一種弓,基本上還是弓的最原始形態。弓的基本原理是把勢能轉化成動能,在最大拉力限制下,怎樣能儲存更多的勢能,首先是取決於拉力曲線是否平直,就是在拉弓的過程中,拉力是平均化的。直身的長弓會引起層遞效應—弓拉得越開拉弓所需的力越大,所以在最大拉力限制下,儲存勢能減少。這方面現代複合弓做的是最好的,其次是反曲弓,再然後是長弓(直弓)。
還有就是取決於加速的距離(時間),也就是弓弦的拉伸程度(拉距),加速距離越長,速度越快。這方面主要取決於拉弓的姿勢,英國長弓的拉弓姿勢是把弓弦拉到臉上,而日本竹弓是拉到肩膀上,顯然日本竹弓儲存的勢能更多。我看到有老照片上我們的古代反曲複合弓好像也是拉到肩膀上?
(關於日本竹弓和英國長弓的效能,BBC有個節目做過對比,英國長弓明顯不如日本竹弓,因為日本竹弓具有一定的反曲,而且加速距離更長。日本竹弓較長的弓片也能減少層遞效應。(也可能是discovery的節目,很久以前看的記不清了)如果把各種弓的效能做個排名,基本上就是這樣:現代複合弓 &> 現代反曲弓 &> 古代反曲弓 &> 古代長弓。
弓的精度和射程
決定弓的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弓本身的製造工藝,也包括箭的製作精度。二是弓的瞄準方式。精度方面不用多說,現代弓一定比古代弓要好,包括所有的組件都是。瞄準方式上,現代弓都有瞄準器,而且可以校準,而古代弓只能靠感覺。還有撒放方式也不一樣,現代弓箭有專門的撒放器,這不是古代的扳指能比的。撒放瞬間弓弦偏轉造成抖動對精度有影響。
你只要看一下現在的體育弓箭比賽,然後再看一下日本的傳統弓道比賽,就很明顯對比出來了。古代弓箭能上靶就不錯了。
還有大家可以去youtube搜索一些複合弓狩獵的視頻,現代複合弓對付靜止不動的小動物,基本上50米以內沒什麼難度。移動目標另說,因為弓箭射速很低,靠提前量很難預估,也沒有彈道計算機之類的東西。影響弓的精度的還有風速風向的因素,弓箭本身是靠尾翼穩定的,而不是像子彈自旋穩定,尾翼穩定很容易受到風向的影響,弓箭的有效射程不會很遠。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是兩個概念。子彈的最大射程遠遠超過有效射程,有效射程是指彈道在基本可控,並且仍然保持一定穿透力的情況下的距離。現代射箭比賽的目標距離都在一百米以內,基本可以預估,弓箭的有效射程不會超過一百米。弓箭如果很強大,就不會出現西方人用火繩槍燧石槍就能征服全世界這種事了。不明白的自己腦補吧150算正常距離啊。
我們複合弓訓練,偶爾會射120-150米的靶子。。。精確射擊。
08年剛開始玩複合弓的時候,嘗試過一次極限遠射,不考慮精度,不考慮對弓片的損傷,不考慮箭的損傷。
當時使用的器材是怪獸,80磅,拉鋸27寸,箭是X10,45度拋射角。考慮到重量,配了個最輕的自製鋁合金箭頭,箭羽用的是分量最輕的真羽,箭桿的碳纖維上還噴了一層PTFE的塗料。
試射地點是魔都浦東的滴水湖,靠近海邊,有大塊的灘涂。順風狀態下,測試的結果是1143米。(用博士能激光測距儀分3次測距的,可能會有偏差,但是不會超過10%)
怪獸的弓片沒事,但是輪子有點變形,箭太輕了。
另外,樓上薛春雷兄用的是什麼弓?在複合弓面前,板甲是渣渣啊。。。
鳳凰網的視頻:
一群耍酷弓箭手:空中做高難度翻滾射箭動作-20140322鳳凰資訊榜之前一直以為150米很遠。直到我做了一個30磅的弓,不考慮準度和殺傷力,30度拋射,100米輕輕鬆鬆。而現在的複合弓入門都要60磅。150米肯定不在話下。
在古代缺乏遠程武器的時代,150米已經很遠了。弓能射出多遠,首先要看弓的材質,其次看用弓人的臂力。當然,蒙古人的複合弓射程很遠。成吉思汗的侄子曾經射到536米外的目標。(這個來自於西伯利亞出土的一塊石頭所載,無法辨識真偽)日本的和弓由於材質的問題,射程相對近很多。長弓的真正威力在於大量長弓手的短時間覆蓋,一個熟練的長弓手可以在一分鐘內瞄準目標射出12支箭,不瞄準射出15支,這個數字在冷兵器時代是很驚人的。而且長弓是射向天空,然後利用下墜的重力穿透鎧甲殺傷敵人,這樣的發射速度加威力,射程反倒其次了。
為何間隔一二分鐘請參考上圖,上圖為我一同好的自拍圖,高射速下,對人的手臂,手指都是極大的考驗
古代弓箭射程150米是極限射程
玩過片箭的人應該懂現在的片箭特點是重量輕用地中海滿弓確實能達到150米,但後期的力量啥也幹不了真實打靶的經驗分享一下
以地中海弓,片箭為例我是本市射箭協會的會員
透甲距離20米之內 若古代騎士的板甲 超過10米內很難造成穿刺傷 是的10米 這個是我在製片廠用道具箭射鐵皮親自試驗出的由此推斷出,弓箭部隊在古代,尤其是板甲流行的中世紀,只有被騎兵虐的份平射有效範圍150米-200米,但具有殺傷力的範圍不會超過100米 100米後會失准45度角拋射殺傷範圍不會超過60米 據我推斷,古代戰爭中拋射戰術僅僅是威懾,因為我在製片廠用道具箭拋射草垛,落下來的箭連草都打不散我想說的是利用下墜力穿透鎧甲是不可能的,因為一直箭,比方說外徑8mm,內徑6mm的中空桿片箭是無法搭載800g以上重量箭頭的,為了保證箭的平衡,越重的箭頭,所需要的箭身就會越長,否則頭重腳輕的箭只會射到敵人的腳
由此可見,古代的"箭雨"更多是震懾拋射時,敵人是直立的,受箭面比平射小很多,而且800g的箭頭下墜重力完全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隨著拋射的角度提升,箭的下墜力不是增長,而是喪失如果接觸過弓,應該明白射速也是個問題據我所知古代弓箭兵的戰術通常是排射每個人每發一箭至少有1-2分鐘的間歇 這個時間和弩裝填的時間幾乎相同 至於是不是這樣,找把弓箭真實的體會一下就明了了,那些1分鐘15箭的朋友我只能說是一個神話,既然弓箭能1分鐘15箭,二戰戰場上還用什麼毛瑟k98,或三八大蓋,這速度都和美軍加蘭德來複槍差不多了由此推斷,弩兵才是古代做站部隊的主流,弓箭手則更適合單兵或小規模做戰,算是古代的特種兵如果你知道蒙古人愛用的騎射,有效射程只有20米左右,是不是就更驚訝了?古代戰爭,本身近戰就是絕對主要的部分,遠程只是輔助。150米的射程非常非常遠了,絕大部分弓弩的有效射程是達不到這個距離的,近代火槍有效殺傷距離也就100米上下。一般來說,鳥也不會整天在幾百米的地方飛著,到幾十米的距離被一箭射下來是很常見的
玩弓的粗來說幾句:1、戰弓一般達到一石(唐朝一般相當於現在的72斤,明朝時換算成現在90斤左右,也就是80-100磅左右),英格蘭長弓70-120磅。2、我手上三張弓,28磅層壓、45磅傳統弓(玻片)、45磅傳統弓(層壓),拋射射程分別150M、180M、200M。3、長弓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200碼(182米)左右,傳統弓宋朝的《武經總要》記錄的步數大概在200(150M)左右。PS:有效射程(殺傷力)與弓的拉力、制弓工藝、弓的形制、箭的重量、風向等有關。
150m很近么。。。。。150m用槍一槍一個大概都是神槍手了吧。。。。
彎弓的經驗,說說。30磅長梢玻片,沒漸薄漸窄,就是自己做的練習弓。筒扳80cm拉距下,約40度角拋射40多克的箭,100多米,連射一壺,可以基本保證在10米直徑之內。如果60磅的弓射?90磅的?百磅的?高磅數清弓,我認為拋射200多米沒問題。
傳統弓,傳統箭,自己入門學著玩的,拋射150步輕鬆輕鬆的,至於威力。。。大樹下面的老皮可以射穿叮在樹上,中間部分彈性很好的就被彈開了。
這是紙箱子裡面塞滿了破衣服~牛仔褲~之類。。…………………………………………繼續,這個大紙箱子,我在25步的地方。也就30%的命中率。。。真尼瑪不會瞄準。。。。汗弓如圖。。。嗯。。。遠可以,准,,,難!!!古代戰弓,拉力大約是80-120磅之間,高於120磅的就不是小兵常用的類型了。射程有三種,精確射程,有效射程,最大射程。近距離,精確射擊,兼顧破甲,一般也就50米中距離,有效射擊,一般不破甲,100米多些。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000米甚至更大,但是這數據沒啥用。
提供一個比較,徒手扔標槍的世界紀錄就是100米,誤差5%
如果用弓箭么…
精確射擊是另一回事臨敵不過三發。三發大約需要20多秒吧。這個時間大概對面步兵也就是衝過不到200米的距離。也就是差不多就是這個有效射程了。地形和風向不考慮。拋射不考慮。
既然題主說的是古代戰爭,請允許我小小的偏一下題
玩弓&學歷史的不請自來
手上兩把弓,剛玩時候的一把20磅傳統弓(掉磅了),一把40磅的反曲弓。以40磅的反曲弓為例,精確射擊距離大概是35米以下(考慮我技術渣,再遠就隨緣了,無瞄具),拋射距離可以達到200米,順風還能更遠。除卻狩獵和狙殺高價值目標這種精準射擊,在正面戰場上,兩軍交戰是講究陣型的。以下為理想條件下假設。
兩軍距離300米,第一輪拋射,能弄死幾個那是隨緣,目的在於削弱士氣。兩軍距離220米,第二輪拋射,散布範圍稍小,弄死人依然隨緣,目的在於削弱士氣。兩軍距離150米,第三輪拋射,基本上有點經驗的弓箭手都能射入對方陣營中,目的在於殺傷和削弱士氣。兩軍距離100米之內,敵軍開始衝鋒,弓箭手,基本上就是帶點角度的平射了,目的在於進一步削弱士氣,並儘可能殺傷對方。然後就是近戰部隊的交鋒了。你要是對面,一路頂著箭雨作戰,你心裡害不害怕?前幾分鐘還並肩前進的戰友身上不幸中箭在大喊大叫你怕不怕?所以說正面戰場的弓箭手主要還是震懾對方,削弱士氣,然後才是儘可能殺傷對方。當然了,不排除百米開外精確狙殺的狙擊手,不過你作為將領會讓特種部隊上正面戰場么?不說弓了,200米用95都不一定能打中人
150米很遠了,50層樓高,你以為雕一直飛那麼高?
150米已經很遠了,普通的也就是五六十米,說書人經常說的百步穿楊都到不了一百米。而且,真正過了一百米,扎到人身上可能沒什麼力道了。先向上射,再靠自由落體掉下來,會遠一些,但明顯不適合普通攻擊,長箭密集性攻擊倒還湊合。至於536米,這應該不會是人的臂力能達到了,用機械都懸。當然,順風飄的例外。小說誇張的寫法吧。 至於說 射大雕 也不是電影里演得那樣,在草地上,直接向上射,平射和向上射的距離也不一樣。草原也有很多地方是丘陵和山地,也可以躲在山頂,或是雕向下捕獵時射。射大雁的多,射鵰的得趕巧了。
推薦閱讀:
※既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為什麼被扇耳光和打屁股的時候,是被打人的臉和屁股疼,而不是打人的人的手很疼。?
※到底什麼是電荷呢?
※國內研究粒子物理前十的機構或科研單位?
※為何我們無法察覺到宏觀物體在量子意義下的「自旋」?
※航天器如果按垂直於太陽系平面的方向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