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星外星推出 App 唱片?

星外星作為實體唱片發行公司推出 App 唱片,意味著什麼?

新聞:http://ent.sina.com.cn/y/2012-08-21/10453717360.shtml 創作才女曾檐最近人氣急升,成為當下樂迷口中一個熱門的談資。而曾檐所屬的唱片公司星外星音樂為滿足樂迷的期待,近期動作連連,繼不久前替曾檐的新專輯《一》在香港推出ADMS發燒版、實現中港台兩岸三地實體唱片全發行後,近日又推出《一》的APP唱片的IOS版本,在蘋果的App Store應用商城上架,目前為免費下載。這一舉措不單令曾檐的歌唱事業更加全面和立體,也標誌著星外星唱片的產業鏈全面升級。


我先來拋磚引玉一下 ,這是app store的地址: http://itunes.apple.com/us/app/ceng-yan-yi/id545967073?ls=1mt=8 目前只有ios版本,之後會上安卓版。

關於app唱片的討論,知乎之前有一條非常精彩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05025,而我自己後來也在《音樂時空》上寫了一個專題:http://endofspring.blog.163.com/blog/static/378788942012651000901/。但可能星外星做這個事情,稍微有點不太一樣。畢竟在大家印象中,星外星是做實體唱片發行的,這和數位之間,關係或許不是太大。但我不妨先引出我自己對於實體和數位的觀點:我認為,網路試聽下載跟實體唱片銷售兩者是沒有實際上傷害的事情,不會因為有了試聽就不買唱片,同時也不因為買了唱片就不要試聽。他們幾乎是兩個系統。就我自己了解的來看,實際上近年星外星的實體專輯銷售隨著代理品種的增多,其總量肯定比之前還多,但感覺實體專輯銷售這塊已經到了谷底。反正人群還是那班人,就看產品的規劃定位和推廣了。

於是,app唱片或app專輯的概念,對於星外星來說並非要取代實體唱片,而是為了增加一個渠道。平心而論,這個曾檐的《一》APP還很簡陋,我不說大家也知道是在模仿哪個,但至少要先邁出一步。星外星的發展方向是要做音樂全消費上的營銷服務平台,實體專輯的銷售是其中一部分,而從這點上拓展去做明星周邊,做演出票務銷售,做樂迷社區運營,做數位銷售下載,這有點像京東從做電器到做書、做fresh吧。


這個是必然趨勢吧。實體唱片現在的收藏價值也遠大於聽音樂的價值,也就是說,並不是賣音樂而是賣製作、設計以及包裝,既然可以賣實體的設計製作包裝,當然也可以賣數字的設計製作包裝。而且,對於製作者來說,APP式的與實體CD相比,設計成本並不會提升太多(我猜測),而產品省去了壓碟、印刷、裝盒、物流以及渠道商的成本,在同樣的價格前提下,可以做出更好的設計,唱片公司也能獲取更高的利潤,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當然,對於收藏癖們酷愛的「實實在在」的觸摸感覺,APP目前確實還無法達到,這也是任何唱片公司都不會放棄實體CD的原因之一吧。


......

因為音樂需要被傳播被反覆聆聽,所以有了黑膠/CD等等載體

因為音樂不僅需要聽,還需要被了解被視覺化,所以有了唱片封面、文案彩頁、歌詞頁

......

因為有了互聯網,群眾需要更便捷的聽音樂/了解音樂,還要移動性更強,所以有了數字音樂/網路新聞/。。。

......

因為有了圍脖/facebook,群眾都泡在上面,所以音樂人要開圍脖/facebook

因為有了智能手機,群眾都在玩app,所以要做音樂人/專輯的app

……

that"s all


APP會不會是新的代替CD的載體,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應該開始踏出這一步了。

app唱片有幾個好處:

1,能賺錢

如果是一個好內容,有特別的體驗,有一個大的基數,這是一個唱片之外最簡單直接的盈利方式。收30塊錢一個app,可以收到70%的收入。不算開發的成本,絕對是利潤率非常划算的。

2,自營銷渠道

直通歌迷,提供演出信息、新聞動態等內容直接推送給歌迷,這個會吸引更多的其他消費。

建立一個Direct-to-fans的渠道,這個對於音樂人和歌迷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

3,全體驗

一張數字專輯在過去只能聽,一張實體專題,可以看到歌詞,讓人觸摸到。

但一張app專輯,能提供遊戲、視頻等多種體驗,可以有情節,讓人聽到一半需要搖一搖才能繼續聽下去。這就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讓歌迷回到那個靜靜聽專輯,體驗所有作者為他創造的世界中。

最後,就是這個年代已經很難不增加數字這一塊的業務了。

不想被狼吃掉,最好的方式是變成狼。


被@鄒小櫻 叫過來看看。嘿嘿,覺得他們這次利用知乎宣傳做得挺好的。小櫻本人的回答說得條理很清楚。

我覺得,這張APP唱片畢竟是免費形式上線的,應該還是試水、宣傳的成分更大一點。看@鄒小櫻 的答案也印證了自己的想法:

於是,app唱片或app專輯的概念,對於星外星來說並非要取代實體唱片,而是為了增加一個渠道

星外星的目標很長遠,野心很大,曾檐APP唱片的推出只不過意味著星外星在數字音樂領域的一個實際動作,有著為市場布局的意思。

但是,畢竟還是個免費APP,不是嗎?畢竟還是沒能解決直接數字銷售的途徑。既然中國區的iTunes Store 目前看不會有直接唱片銷售的渠道,那麼這類的APP就存在試一試的意義。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裝起來感受一下,並通過各種渠道反饋給星外星的同志們。本人覺得以此為基礎,一個整合全公司資源的綜合性APP應該是勢在必行的了,提前期待一下。


@馬龍 和@鄒小櫻 的回答都比較具體了,我這裡做點自己的想法:

1.數字唱片是一個趨勢

唱片本身是音樂人的「階段性」的產出物,樂迷買專輯是想聆聽音樂人在某一個階段里的情感狀態。智能機的普及也就著帶動了樂迷追星會更進一步。

所以星外星製作數字唱片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我覺得不僅只是簡單的做唱片APP,甚至於音樂人的APP也可以做,類似於把音樂人整個APP化。

2.音樂人的自我營銷

音樂人的自我營銷意識較低,很多國內的音樂人對版權的理解還停留在你給錢我給你音樂的模式上,就更別談音樂人的自我營銷意識了。想想曲婉婷在豆瓣的自我營銷案例,可以預測出數字APP是一個絕佳的自我營銷新領地。


應@落在低處 落兄邀請,過來說幾句:

1、傳統實體到數字APP,大勢所趨,不再贅言;

2、CD實體看得見摸的著,聽眾有擁有感,但卻是死的,僅刻載著音樂而已,且容量有限;APP,數字化產品,雖給不了聽眾那麼強的存在感,但卻是活的,可聯網、可移動、可更新迭代、可互動;更可在移動互聯網的世界種種無縫交叉串聯,可玩出無限的花樣,提供各種音樂相關的服務和體驗。

3、所以,如果一個音樂APP做出來,跟CD一樣,僅僅實現聽歌的功能,那是很初級的;怎麼樣整合音樂本身及明星、演出等周邊資源,為用戶提供更綜合且優良的體驗,才是重點。

4、至於星外星做這個事,關鍵還是看能整合進來什麼優勢資源。如果只是簡單的傳統實體數字化,個人覺得並無多大創新,且很難塑造APP產品的用戶粘性。

總之,一句話吧,作為傳統發行的補充,APP之路是星外星必然,但若想借APP化邁入移動互聯領域,則產品必須得差異化創新,提供優良用戶體驗,做一款粘性產品;前提是先梳理並利用好自己優勢資源。

PS:做一款APP簡單,做一款粘性APP難,做一款音樂類的粘性APP更難!!為什麼需要粘性?移動互聯網領域,粘性+用戶=錢,至少目前是這樣。


高端貨哦,這個可以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APP 「酷騎單車」?
普通消費者有義務辨別商品是正版還是盜版嗎?
怎麼看待公司以增資理由拖欠員工工資?
互聯網時代,如何打造讓客戶滿意的視頻創意廣告?
臉萌為什麼在北美又火了?

TAG:音樂 | 互聯網 | iPhone應用 | 數字音樂 | 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