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2012 年科技股中大部分明星股都被腰斬了?預示著什麼?

截止 2012 年 7 月 28 日

Facebook 跌幅達 37%,Zynga 跌幅達 67%,Groupon 跌幅達 71%,Netflix 跌幅達 78%,Yandex 跌幅達 47%,Qihoo 跌幅達 36%,Sina 跌幅達 56%,Youku 跌幅達 50%。


他們在過去半年或者更長時間裡被高估過,並不預示什麼。

如果在新浪微博裡面探討同一個問題,上面這句話完美到無懈可擊,因為這個宏觀的問題無法歸納和總結。但是這裡是知乎,我想從投資的角度試試……

被歸類的公司

我們經常在炒股的人或者媒體中,聽到一個詞--「板塊」,板塊下面有三個緯度--「概念」、「地域」和「行業」。上海蓋迪斯尼了就有一個「迪斯尼概念股」、雲計算曝光率高了就有「雲計算概念股」。我想告訴你:這都的是錯的。即使撇開「概念」,用「行業」來歸類企業就對了嗎?騰訊和神州泰岳都是做IM起家的,他們真的就是同一個行業嗎?換句話說,他們屬於同一個行業又怎麼樣,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都屬於國家保護下的,收入模式相對接近的「銀行業」,但是他們近幾年表現的巨大差異,難道不能證明行業分類也是特別扯淡的事情。(資源類資產的公司有可能是個例外)

企業是一個又一個獨特且不可複製的個體,任何去試圖尋找企業間相似性並加以歸納和思考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回到問題,「科技股中大部分明星股都被腰斬了」,我們來看看美國和中國市值最大的科技股:Apple和騰訊過去半年的股價。

如果諮詢一名股評家,他會告訴你:這是「龍頭股」,他們是會走出獨立行情的……每次在電視機里聽到這樣的描述,我都氣得想把電視機給砸了。既然企業無法被類型化,知友所列舉的這些公司的下跌的原因,就只能靠個案來分析。

  • Facebook 2012年5月18日IPO
  • Zynga 2011年12月16日 IPO
  • Groupon 2011年11月4日 IPO
  • Netflix 2002年IPO
  • Yandex 2011年5月25日IPO
  • Qihoo 2011年3月30日IPO
  • Sina 2000年IPO
  • Youku 2010年12月8日IPO

把上面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列在一起的時候,想起了那句老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盡了最大努力,尋找一些共性供大家娛樂。除開Netflix和Sina,剩下的公司都是在2010年12月以後上市的,不想用「次新股板塊」這樣的名詞來褻瀆這些公司。在2010年-2011年,蘋果、騰訊等優秀的科技公司展示出強勁的盈利能力,引發了人們對投資科技公司的巨大熱情,各個細分領域中的佼佼者得以上市,並受到不理性的追捧。投資者的期待是:這些新上市的公司能像「蘋果和騰訊」那樣能掙大錢。事實上這些新上市的公司的護城河以及收入渠道遠不及那些老牌公司健壯,一時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預期,當然股價就「腰斬」了。

時至今日,華爾街和投資者留下的一個巨大的陷阱--期待這些企業能通過快速變現或者資本運作,幫助他們成功解套,其實這是與企業的發展規律背道而馳的。然而你又不得不讚歎資本的力量,越來越多的企業抗不住了。上面列舉的這些公司,到底誰能最終反轉反彈,不就是靠持續的產品創新、客戶服務,修築更深的護城河,創造更穩定的收入渠道來實現嗎?

回到知友的問題,預示著我們又可以認真幹活了,同時也關注一下和你一樣認真幹活的上市公司,並持有他。


推薦閱讀:

本輪全球股市大跌,背後有什麼陰謀?

TAG:投資 | 美股 | 美股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