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羅馬歷史人物中,有一批人以英語風格(盎格魯化)的名字為人們熟知?

他們似乎是後世歷史劇和小說最喜愛的人物,是因為這樣導致他們以英文風格的名字為人們所知嗎?

馬克·安東尼(Mark Antony,拉丁文 Marcus Antonius)

屋大維(Octavian,拉丁文 Octavius)

龐培(Pompey,拉丁文 Pempeius)

而其他的人物,則多半以原名為人所知,例如擊敗漢尼拔的 Scipio,軍制改革的 Marius,和上述三個人同時代的 Lepidus、Cicero 等。為什麼只有少數幾個人有盎格魯化的名字流傳呢?


英語裡面把古典名字的後綴省略這種現象被我們稱作「英語化」(Anglicization)。這種把外文名字本土化的現象並不局限於英語。羅馬人轉寫希臘語的時候就「拉丁化」(Latinize)了不少希臘的地名和人民。比如斯巴達人一詞在希臘語里是Λακεδαιμ?νιο?,直接轉寫是Lakedaimonios, 但因為字母「k」、雙母音「ai」和後綴「os」在拉丁語里並不常用,因此改成了拉丁語里常用的"c", "ae", "us"。拉丁語的轉寫也就變成了Lacedaemonius。而這個詞進入法語時,-us後綴變成了法語里常見的-e,在法語里被拼為Lacédémone。在英語里,因為詞源的關係,這個詞詞幹的拼法被保留了拉丁語的形式,但因為後綴-us在英語里也很少出現的關係,這個詞被以一種更加「本土化」的形式進入了英語,被拼為Lacedaemonian。

相似地,幾乎所有帶有本土特色後綴的古典人名在進入現代歐洲語言的時候,本土的後綴都被「地方化」,或者乾脆扔掉了。舉幾個例子:

特洛伊國王普里阿莫斯:Πρ?αμο? ([Priamos] 希臘語)、Priamus(拉丁語)、Priam(法語)、Priam(英語)

阿波羅:?π?λλων ([Apollon] 希臘語)、Apollo(拉丁語)、Apollon(法語)、Apollo(英語)

亞歷山大:?λ?ξανδρο?([Alexandros])、Alexander(拉丁語)、Alexandre(法語)、Alexander(英語)

維吉爾:Virgilius(拉丁語)、Virgile(法語)、Virgil(英語)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一些希臘語的後綴在拉丁語、法語、英語中很少使用,所以要麼被更本土化的後綴代替(比如拉丁語Priamus),要麼直接被省略(比如Priam),或者乾脆改成更加自然的拼法(比如拉丁語的Alexander)。而當一種語言的拼法進入另一種語言時,如果外來拼寫在本土拼寫規則下並沒有顯得不自然,那麼拼寫就被保留了下來(比如法語的Apollon)。

這種「本土化」的規則幾乎是轉寫外語人名的慣例。題主提到的人名裡面,Antonius, Octavianus(屋大維在繼承凱撒遺產後把自己的名字從Octavius改成了Octavianus,英語的拼法是依照後者的), Pompeiius無一例外都以英語中十分罕見的後綴-(i)us結尾,因此被改為了「英語特色」的Antony, Octavian, Pompey。同樣的,在法語里,這三個名字也被拼成了「法語特色」的Antoine, Octavien, Pompée。而拉丁語名字Scipio, Cicero是以在英語里不那麼罕見的-o結尾,因此原來的拼法就被保留了下來。但在法語中,就被無一例外地加上了「法語特色」的-n,被拼為Scipion, Cicéron。至於Marius則是一個例外,也許是因為音節太短的緣故,在英語和法語中都被拼為Marius。但Lepidus雖然在英語中也被拼為Lepidus,在法語里還是沒有逃過被「本土化」的命運,被拼成了Lépide。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這句拉丁文?
在古典系讀書的感受如何?
印歐語系中,表示「左」、「右」的單詞的關係怎樣?
為什麼歐洲沒有發展出類似日語對漢文的訓讀和返點?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歷史人物 | 拉丁語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