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為什麼要給樹「穿衣服」呢?

茅於軾說,「我出了一道物理題考我的外孫女:冬天給樹穿衣服保溫,有沒有用?她回答說沒用。我很高興,答對了。因為樹內部不發熱,無溫可保。可是北京市的有關部門每年都花好多錢,做這種無用的事。我在新京報上批評了他們。但是沒用。他們繼續做這種違反物理學的事。他們用人體的感覺去體諒樹木的「感覺」」——他的說法正確嗎?


恩,還真有點用。綠化植物一般比較脆弱,所以根、主幹、枝杈都容易受到凍害,實施一系列的過冬措施還是有必要的。

其實常見的保溫措施只是其中一方面,常見的過冬保護樣式還挺多的:

冬灌:名字大家都懂,原理很簡單,水比熱大什麼的。

培土:這個還是蓋被子,厚了,外部的低溫可以起到隔離作用,還能減少水分蒸發。

塗白:不僅僅是防蟲,還能防止向陽面晝夜溫差過大導致傷害,還能避免早春時節提前發芽遇到春寒,一舉多得。

包裹稻草等保溫層:可以防止溫度迅速變化(即使他不是恆溫的,不能怎麼產生熱量,但是巨幅波動的溫差對樹木還是有損害的),隔離外界低溫,是內部溫度更恆定,覆膜的還能保持一定的濕度。

風障:避免大風颳倒樹木、避免過度的水分蒸發、避免凍傷。

雖然可能不起眼,但是放眼整個城市的全部樹木,過冬率提高那麼一點點,都會減少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煩。至於用錢的問題,不知道,也不清楚,所以不敢妄言。


謝謝邀請

樹本身是會產生熱量的,只不過不明顯。給樹做「穿衣服」是一種保證樹木安全過冬的技術措施。特別是新種植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南樹北種(只是一小部分)。常見的「衣服」有兩種:一是塗白。一般用的是石硫合劑。主要起防蟲做用。一種是纏干。主要起保溫做用。


農民伯伯給你們灌輸點基本常識,植物的抗凍能力超出你想像,能夠在他所分布地區存活,抗凍根本不是問題,那是不是給樹穿衣服真的就如同茅大經濟學家說的沒用呢?非也,到我們農村裡來,哪怕你問一個大字不是的老大爺,他也會給你正確答案【小樹凍不死,但會被風抽死】

所謂的被風抽死,就是風乾失水,北方冬季乾燥多風,相對濕度大部分時間接近於零,整天呼嘯的寒風會加速枝幹水分的流失,最終導致部分枝或干失水過多而死亡,俗話叫脫茬【根還活著。枝幹死亡】,嚴重的整株死亡。發生的輕重與植物的品種、植株強弱、空氣濕度,暴露在風中時間長短有關,風口上比較嚴重,背風的地方發生的輕一些。強枝輕一些、弱枝和有病蟲害的重一些,新栽緩苗的重一些,老樹輕一些。品種也有很大關係,在北京地區,相對來說,葡萄、銀杏和柿子樹小苗嚴重些,楊柳樹基本沒事。

所以對一些不耐乾燥冷風抽的品種,新栽的幼樹,生長不是很旺的弱樹、病樹,做一些防護可以成倍的提高成活率,葡萄乾可以採取挖溝掩埋的方法預防,粗大的不好掩埋可以從架上拉下來,覆蓋一些植物秸稈,然後蓋上塑料布地上越冬就行。即便是零下二十幾度也凍不壞它,但不能暴露在寒風之下,否則會因為風乾失水而乾枯。麥苗澆封凍水、大雪覆蓋可以更好的越冬就是這個道理,減少水分蒸發才是主要目的,提高溫度不是防護的真正目的。在農村,植物未能安全越冬,很少有人說是凍死了,都是說被風抽死了。

農村常見的具體措施;

一;封凍水,在白天零上,晚上零下時,及時澆水,水滲入土壤後就會被凍住這樣就可以防止因土地乾裂風乾失水,有利於植物安全越冬,此法常用於蔥苗、韭菜、冬小麥等植物

二;報紙纏裹,主要用於一些當年移栽嫁接的幼小苗木,雖然報紙的保溫程度有限,但可以有效減少冬季因為氣溫乾燥和冷風造成的失水,顯著提高鑽木和接穗的成活率。

三;矮棚;比如月季的冬季扦插,在入冬前剪下老枝,切成保留三到四個芽點的小段,查到澆透水的畦里,上面用竹篾插成小拱,蓋上一層塑料膜,一層膜雖然對抗凍沒有太大幫助,但能有效防止風乾失水,第二年成活率可達90%以上,如果不覆膜,活不了幾棵。

四;纏草繩或捆綁稻草,園林經常採用纏草繩的辦法,農村一般是裡邊塑料膜,外面綁稻草。多用於柿子樹幼樹的過冬保護。

五;土埋,主要用於葡萄藤的越冬,在地上挖淺勾,不必超過凍層,葡萄藤一般不怕凍,把藤蔓拉下來放在溝中覆土。一些粗壯老藤無法入溝,一般採取地上覆蓋一些柴草,上面蓋塑料布防風抽就可以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謝邀。所謂樹穿衣,我見過兩種方式:一是刷石灰,據說可以防蟲害,石灰應當有這種作用;二是給幼樹桿上扎稻草,據說是防凍害,這是在南方見到的,不知北方用的是什麼辦法。

這兩種穿衣辦法,我都是在小時候問過,後來再沒深究過。樹本身是不發熱,但是當氣溫顯著降低至零下時,稻草因草桿是空的,有顯著的隔溫度作用。幼樹嬌嫩樹榦水分重,氣溫太低時,凍壞的可能性存在。用稻草圍扎護之,會產生一定的防凍害作用。其實厚雪也有這個作用,雪空隙大,導溫差,可以擋住雪上的低溫而為土壤保溫。

如我聽說的或理解的有誤,請內行指正。


謝謝邀請……茅老師研究的是物理學,不是植物學。

塗白,是為了減少因溫差過大造成的傷害(白色塗層可以反射大部分陽光,防止樹榦白天溫度升得太高,減少晚上周圍溫度劇降造成傷害),還可以消滅一些越冬病蟲害,很多蟲蟲躲進書裡面過冬。還有對花芽萌動早的樹種,樹身塗白,可延遲開花,以免遭晚霜的傷害。

穿衣服,也是為了防止溫差過大造成的傷害,在南方很少見到有給樹木穿衣服的,都是塗白較多。

樹木有健康也有不健康的,不是說樹木不塗白就一定過不了冬會死,而是樹木也有強壯之分,你說森林的的樹木不都不穿衣服么怎麼都沒事,可是森林的樹木是群植的啊,相互抵禦寒冷,但城市中的行道樹呢?而且森林的樹不是全部都不死吧,更何況是城市這種脆弱的生態環境呢,一點點防護措施很過分嗎?

這個時候,防寒措施就很重要了,有比沒有更好,一棵樹死了就要切開、搬走、重新種植,這多消耗人力物力啊,期間還必然會影響交通,相比起來,簡單的防寒措施就顯得很節約成本了。

個人閱歷有限,不能作為科普。

PS:即使是鋼鐵,冷熱溫差都能把它折服(雖然這溫差比較大哈),更何況是樹木呢……物理學,嗯。

再PS:有關部門(甲方)通過養護很賺錢的(乙方公司有錢賺,甲方肯定也有的賺),也容易賺,也沒什麼風險。再說,不養護,要是某年冬天特別冷,很多樹死了,這個時候廣大人民群眾怪誰?不怪政府怪誰?政府無作為什麼的……


樹確實不會產生熱量,但給樹穿「衣服」並不是為了保它產生的溫度。夏天賣冰棍的還給冰棍蓋棉被呢。所謂的保溫是保持住它原有的溫度,不至於跟空氣中一樣從而被凍傷。


科學松鼠會 上說給樹木穿衣服是沒用的,但是在實際生產中 ,作用很大

2011年春 成都春季發生了很嚴重的凍害,公司苗圃的銀海棗和針葵因為都裹了稻草沒有太大規模的損失,而周圍其他種植棕櫚科植物的苗圃 受災卻很嚴重。還有一點補充 有些植物夏季也需要穿衣服的,比如說木蘭科的廣玉蘭 在夏季主幹的樹皮會被陽光曬的龜裂,這時就可以給主幹裹上稻草及時噴水來保持。


其實給樹穿衣並不是要保溫,而是要防風。冬季的大風會加速樹體內水分的蒸發,再加上外界空氣乾冷,空氣中的飽和水氣壓很低,使得果樹很容易失水乾枯。受過凍害的枝條髓部會變褐,來年春天無法萌發新芽。


茅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當經濟學家,真是低估了他的聰明才智。一個人對客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大可以說是言論自由;但一個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不經過自己的思考,不經過考證,張口就來,漏洞百出,或鬧出笑話,除了無知,就只能認為是故意誤導眾人。


因為冬天很慈祥。


樹會呼吸,理論上生長過程中的確是會造熱的,不過基本可以忽略。

但不能造熱並不代表保溫沒有意義。就像暖水瓶,保溫杯,雖然裡面的東西不會自己發熱,但能保存熱量不揮發。樹木幼苗比較嬌嫩,晝夜溫差太大容易被凍傷,捆上稻草是能提高存活率的。

茅於軾不懂瞎說。


我覺得真有效的話應該從防止溫度變化過快來講


茅於軾不懂園林么,冬天冷了會把樹木內部的水分凍住,穿衣服是防止樹木凍死好么,就像北方水管都要穿衣服防止水管凍裂!不懂就別瞎說!還沒有熱的流動,知道啥叫比熱容么?生命體富含水分,水的比熱容很大,所以降溫速度遠低於大氣,所謂樹木內部溫度和環境溫度是一樣的才是違背物理學的!


很簡單,茅於軾為了反政府黑土共,連face都不要了。


冬天一定要給樹穿衣服嗎?野外的那些樹怎麼看,原始森里里的那些樹怎麼看。。。。。


冬季為什麼會給樹纏草繩,塗白。冬天樹榦向陽面白天溫度高,夜裡溫度低,溫差大,容易造成樹榦開裂,潰瘍病,樹皮腐爛流樹液。塗白纏草繩可減小溫差變化。


茅於軾先生是南京人,南京與北京的區別又怎麼會只是給樹「穿衣服」呢?


說說我見到的樹木穿衣情況主要是園林綠化和經濟類作物,具體如下:

第一,園林綠化,違反自然規律,南方作物北方種植。

第二,園林綠化,大型樹木移植當年或三年內,根系損壞嚴重,為了確保成活率。

第三,園林綠化,計劃款項未完成,瞎鬧。

第四,經濟作物,為了擴大種植範圍,種植區域北移,採取的必要手段。

綜上所述,樹木穿衣,重點是人的需求變了。


推薦閱讀:

舊西藏林芝地區「下毒奪魂術」真的存在嗎?目前是否還有?
有哪些途徑可以認識城市裡的各種常見植物的名字?
為什麼手撕包菜會比一般性的貴?
各種豆角都怎麼叫?
用手擇的菜會比切的好吃嗎?

TAG:園藝 | 園林 | 植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