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人是鐵飯是鋼這句俗語該怎麼理解?

鋼是鐵煉出的,那飯和人之間的關係與鋼鐵之間關係的邏輯何在?


第一個邏輯關係是暗含的前提:人這個鐵是在持續消耗因而需要不斷補充的。那補充什麼好呢?顯然給鐵里加鋼最給力。在這條俗語產生的年代,鋼鐵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似乎鋼鐵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強與弱的剛性標準。即使一個人很較真,鋼與鐵也只是含碳量多寡的問題,實際就是一回事。

第二個邏輯關係是押韻,該俗語的關鍵在下一句:一頓不吃餓得慌。猜測是先有這句才去尋找能夠押韻的上句。

第三個邏輯關係就是俗語實際上並不看重邏輯關係,否則就不是俗語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個程序猿難道不行嗎?


和——一頓不吃餓得慌——押韻

如果按邏輯上句改為——人是鋼飯是鐵

那下一句恐怕應該是——一頓不吃胃出血?


你非要說邏輯正確的話,這句話應該改一改,人是鋼飯是鐵。

意思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主體是三餐中的碳水化合物,你光吃菜是不行的。

但現在這句話已是約定俗成的俗語,沒必要改了。


鋼比鐵硬,一切以鐵克鋼的想法都是天方夜譚。

比如

每天下午五點:呵呵噠,不就是一頓飯么,不吃還能死?今兒就讓大家看看我鐵一般的減肥意志!

當晚九點半:飯哥我錯了……


這種比喻要放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去理解。

在舊社會,老百姓唯一接觸到的鋼就是菜刀刃。菜刀經常需要剁東西,就要有一定的韌性,以免斷裂,又要保證鋒利,所以要以韌性強的熟鐵為主體,刃部則是比較硬的鋼,因此人們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如果說一把菜刀只有鐵沒有鋼,那就是樣子貨,不堪用。

好鋼用在刀刃上,好飯一樣要用在刀刃上。舊社會大家平時是不吃什麼好飯的,喝點稀粥,維持生存而已。白面饅頭、烙餅之類,只有到農忙時,才給壯勞力吃,好有力氣幹活。

從這個角度講,飯確實是人的鋼。

祖上做過地主,幹活的時候給長工們吃白面饅頭,自己家裡吃窩窩頭。其實這也是慣例了,誰會為了省錢把刀刃上那條鋼省掉呢?


鐵和鋼的區別是什麼?含碳量啊!碳是什麼?生命元素啊!


沒那麼多縝密的邏輯,俗語,就是為了押韻而已。


食物就是生命啊!


人再怎麼硬,沒有飯也有軟(餓)的時候啊

所以飯比人硬 - -||


比興的修辭方法?詩經里常用

比如: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又如:大海啊全是水~,美女啊胳膊腿~!


所以是要把人打成稀飯咯(? ??_??)?


推薦閱讀:

該三段論的邏輯正確嗎?
小數點後可以有無數位,為什麼兩個物體仍可以相互接觸?
誰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 反證主義的局限性是什麼?拉卡托斯又是怎麼改進波普爾的偽證主義的?
我20出頭該叫一個30多歲的男人哥還是叔?如果叫哥那他也該叫我爸哥還是叔?都叫哥豈不是我爸是我哥?

TAG:邏輯 | 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