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C2C模式為什麼很多都成功了?

C2C: copy to china 如:QQ、人人、sina微博、米聊、知乎


  1. 傳統觀念上, 認為美國互聯網領先中國5-10年, 在美國市場花幾年時間證明成功的產品, 在很大的概率上在中國也可能會成功. 有一個聰明的老大哥在前面探路, 後繼者完全可以吸取前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從產品和技術上都有一個強大的baseline可以參考. 同時由於互聯網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環境上本身存在滯後, 很多技術和產品, 必然是成熟市場先出來, 中國再跟進. 比如現在的移動支付產品, 中國肯定會落在美國後面.

  2. 中國互聯網企業大部分都是美元投資. 美元金主不是做慈善的, 幫助中國互聯網趕超美國也不是他們的目標, 他們目的很簡單, 就是通過投資獲得回報. 一方面美國市場成功的產品, 在中國市場失敗的風險要小. 另一方面, 美元投資方, 也更了解美國互聯網產品的概念, 中國類似的產品也更容易獲得美金的支持. 從資金上, 這類產品拿到錢的概率要大, 有錢雖然不一定會成功, 但沒錢成功的難度要大的多.

  3. 中文是非拉丁文字, 再加上中文互聯網用戶平均年齡低很多, 有很多獨特的產品使用習慣, 中文產品自身存在壁壘, 是個相對封閉的獨立市場. 再加上更恐怖的大牆和政策控制. 國外成功的產品, 很難通過低成本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在美國或者其他更大的市場內繼續生存和壯大, 可能是大多數美國公司首先要保住的. 中國用戶在一定時間內不是美國公司的目標用戶, 中國用戶又存在活生生的產品需求和嘗試的渴望, 對於國外產品要麼無法訪問, 要麼沒有足夠的中文內容支持, 給了國內的團隊很多加入競爭的機會甚至是擁有很大的國內先發優勢. 這個意義上講, 這類產品的成功, 的確是因為實打實的幫到了用戶.


首先是需求。他們發現了需求。

潛意識中存在的unspoken need 是核彈。


1:中國有海量的用戶基數,這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2:其次是不斷的優化用戶體驗來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3:copy美國的很多東西來到中國都屬於首創,沒有誰做過。

舉例子來說明吧! skype誕生於小國家,就算全國人民用撐死也只有幾百萬的用戶,最後淪落到被收購。 Google並不是最先做搜索引擎的,但是通過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優化成為了最好的搜索引擎也就被大家所廣泛接受了。 蘋果最先出觸摸屏手機,人們被這一新穎的操作模式所震驚,由於其本身的精益求精,也就造就了iphone的成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向太再次發文劍指周星馳?
新浪微博開始走 QQ 路線,推出微博等級和微博會員。大家怎麼看?
一個演員家裡鬧出軌,為什麼能在社交平台炒這麼火?
如何看待「紫光閣地溝油」上微博熱搜事件中 藍V微博闢謠的公告?
如何避免寫微博總有錯別字?

TAG:知乎 | 騰訊QQ | 創新 | 人人網 | 微博 | 米聊 | C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