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行無為之事?
行無為之事的無為應是無為而無以為的無以為的意思?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說的全都是有為而無以為,而不是無為,人生在世居於社會之中孰能無為?望各位高人分析一下。
謝邀
《道德經》並不是給平民百姓看的,而是給諸侯或者國士看的。
裡面出現的為無為、事無事……等字眼,是在告誡他們,治國安民時,不要頻繁地動用民力,通俗點講就是不要亂搞事情,國家就能治好。
老子為什麼會說不要搞事情就能治理好國家呢?
因為聖人(天子)一般是懂得四時運行規律的人,人們什麼季節該播種,什麼季節該收穫,都是需要有國家隊裡面的專業人員予以指導。天子只需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大勢,指導人們生產和養生,人民就可以安居樂業。
為什麼道德經會說行無為之事?道理就在這裡
結合老子所在的時代,天下大亂,狼煙四起。諸侯之間征戰頻繁,各個諸侯王蠢蠢欲動,總有想稱霸的野心。
在這種背景下,天子時常會徵調人民,做這做那,導致天地荒蕪,民不聊生。
所以老子出關的時候,很可能被問道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讓國家強大,百姓安康?」
老子針對性的回答就是,只要不是危及到生存,就不要動用民力,干擾人民的生產生活,用不了多少年,國家自然繁榮昌盛。國家強大之後,就要處在下流,以下小邦,但前提是為無為,才能無不治。
什麼是無為,什麼又是有為?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其作用柔弱微渺難以覺察,有為也不是什麼都要做,而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應當做的事情,孔子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深刻的理解了有為無為的道理。無為它的作用是無限而廣博的,而有為的作用是有限而專註的。只有無為才能做到無不為,無為和無不為本就是一件事物的不同說法。無為和有為,就是相形相成的一個整體,沒有高明和低級的區別,沒有好和壞的分別,該無為的時候無為,該有為的時候有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合用就是對的。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萬事萬物都沒有感覺到道做了什麼,它似乎一直什麼都沒有做過,但事實上它又無所不在,萬事萬物中都有道的作用存在。粗俗的講,就是它看起來一直什麼都沒幹實際上什麼都幹了。那麼天地呢,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六氣,指的是陰陽風雨晦明,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天地作用於萬事萬物,他內在的影響巨大而外在的表現微弱。
舉個例子說,你小時候學走路,這個時候的走路就是有為,長大了一邊干別的不需要刻意去走路就走路了,這個走路就是無為。無論修身、治國,都是這個道理。
核心在於合道
道今天的科學還不能解釋。
按古書言,道最像光,無處不照;其次像水,居下沉靜。
包含萬有,萬物無法逃脫其制御。
所以極化的力量越大,壓制極化的力量越強,求極欲者,得醜惡,盛極則衰,美極則敗。
而合道即是常保中和,在內在外都一樣。
欲不欲,見不見,知不知,如天地般沉靜肅穆,則自然變化欣榮。素樸中有天然。
現在物質社會反其道行之。求極欲,究事理。反極化的制御力量,也會或早或晚地體現,就像你攪渾了水,你也在水中。
人是萬物之靈,與天地並列三才。素樸中和,則與道相通,離心離德,則為妖為孽。所禍福繫於一心。常保中和者,其德自現,離德者,極化越甚,當時雖未體現,將來的制御就越狠。
行無為之事,不求極欲,安於自然,其美善才能常居,如果人為追逐,即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剛好在研究道德經 一直以來 很容易對老子有誤解 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幹 什麼都不幹那是佛家的教義 道家的無為是道法自然 是按照自然的發展 順勢而為 不強求 不佔有 沒有私心 沒有偏好 對待事物一視同仁 所以才有「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因為老子認為出現了善惡 出現了美醜 出現了仁義 就已經不是自然狀態 所以要維持自然狀態 不爭 行事合乎道 就是無為 所以才有為而不持 生而不有 以至於行事而不能察 即使做了也像沒做一樣 那麼這時 有為和無為還有什麼明確的界限
無為:順應天道自然,不恁憑己意妄為。
無為而無以為:做事順應自然之道,遵循天道而不以「循天道」來造作,自然而然。為是外在的,道在心中,常駐不息,動而應事,所以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就是無為呀。不忘初心,不妄為。
題主,咱們先說清,那句話是什麼
。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現在再看,去查字典,不要想別的,查字典,就是字面意思。還不懂的話,把全章每個字的字典都查了!其實可以這麼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謝邀。
老子的「無為」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也決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老子主張道法自然,一切以自然為主,合乎自然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能急於求成,要抱著一種「無 為」之心去做每一件事,就可以在無形之中達到「無不為」 。
相反:
「無為」是積極精進,講究最有效的「作為」。
「無為」是順應自然規律。以柔弱為用、不逞強好勝、不爭名奪利、不勞民傷財。
「無為」是宇宙本體的性格,沒有自私的狹隘功利。
「無為」是自然大道。「萬物持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無為」是遏制自我慾望和膨脹。
「無為」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是有益的。只有「無為」,才能達到「無所不 為」。所以,「無為而無所不為」才是人生的歸宿。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 老子在此提到「無」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作用於任何事物。 「無」既然力量巨 大,那麼「無為」也就非同尋常了,應該就是一種偉大的作為。 「無為」的益處 是很明顯的,可是天下很少能夠做的到。明明是一種好的東西,天下人很少掌握 它,卻只掌握那些不好的或用處不大的東西!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做事不 能「不為」 ,也不能「妄為」 ,而要有「無為」的態度。要不斷加強自己內心的修 養,以「無為」之心來為人處世,完全按事物的規律辦事,只有如此,任何困難 都可以迎刃而解,天下就沒有做不成的大事。取得和治理天下也是如此,用「無 為」 ,順應規律,順應民心,才能使「天下常以無事」 ,否則就「不足以取天下」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在生活中,我們要有「無為」之心,以順應 自然地態度去作為,才可以有為;以正確的不攪亂的方式去做事,就可以取得成 就而沒有煩惱。做事要從小處入手,從易處入手,這樣才能完成大事。從小處入 手、 從易處入手本身就符合順應自然規律辦事的原則, 符合無為思想。 這樣做事, 哪會有辦不成的呢?
總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故聖人云:我無為 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雖然無為的 思想可以使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是符合當時平民階層的利益,但老 子的這個思想的歷史局限性並沒有被其時的統治者所採納, 到了漢初的幾位皇帝 都不同程度地喜好黃老之學, 而且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後來唐朝的貞觀 之治, 清朝的康亁盛世都因統治者接受了老子的這一政治觀,的的確確地出現了 太平盛世的社會。
對於我們全球化、現代化的社會,隨著社會的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得到豐富, 對各種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人們的價值觀變得多元 化,在這麼一個多元化價值觀的社會裡,如何能夠保持我們本真的自我,不被所謂的功名利祿所累,如何堅守我們個人道德品格,不被世俗的所掩蓋;面 對慾望知道知足寡慾, 為人處事懂得謙下不爭, 善於守柔不逞強, 老子的這些 「無 為」思想對於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值得深思與學習的。
對道家沒什麼太深入的研究,到底子曰過:道不同不相為謀。對無為的粗淺認識是這個"為"字有兩個發音,兩個意思,有興趣的話應該考察一下這些「為」在其出現的地方應該發4聲的還是發2聲(以前"為"字可能只一個發音,但存在兩個意思好像不會有問題)
謝邀,我理解的無為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活在當下,其它的就順其自然,無為絕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只做屬於自己的事,其餘的事就隨緣吧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阿那克薩哥拉怎麼推斷出月亮是由於反射而發光的?
※怎麼看待古希臘的詩人與哲人之爭?
※《道德情操論》是按照什麼邏輯來寫的呢?
※道,梵,空性,上帝是等價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