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的「銀河」,到「漢芯」造假,再到超算屠榜,中國計算機製造的發展歷程怎樣?還有哪些標誌性的事件?

純粹外行好奇。

下面這幾個應該是普通人比較熟悉的吧,另外還聽說過聯想漢卡、和中科院的龍芯。有沒有大神講一講發展歷史?

1983年12月22日,中國第一台每秒鐘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製成功。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並藉助「漢芯一號」,陳進又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中國亟待在高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 自主研發高性能晶元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夢想。陳進利用這種期盼,騙取了無數的資金和榮譽,使原本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2017年11月13日發布,中國「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第四次分列冠亞軍,總共上榜202。


謝邀。

本人目前在SC17會場肝比賽,昨晚的TOP500頒獎因為太累睡過去了;不過也沒什麼遺憾的,刷榜好些次了都沒意思了。

若說標誌性事件的話,其實還真不怎麼有;畢竟技術積累是一個過程,厚積才能薄發。

真要說的話,早些的我不熟悉,由中科院及其下屬部門、軍方相關部門主導的項目當中,我能數得上來的大概有晶元製造方面的龍芯、申威,作為系統和網路結構設計成就的天河系列、太湖之光(沒錯我就是要把太湖之光的系統設計和晶元分開說)。

除此之外,把目光投向民間,華為已經具備SoC的設計能力,寒武紀從陳氏兄弟兩位校友一篇論文開始的「電腦」系列人工智慧專用體系結構設計和晶元設計,曙光、華為漸漸步入正軌的商用伺服器和高性能計算設備(今年華為和曙光在SC17的展台都不小來著)等等,都是中國計算機製造行業的發展;某美帝良心X我還是不算進來了。具體的時間線就不細挖了,有興趣可以查一查。

聽說最近存儲器也開始有進展了,但並不了解。

不說了,繼續盯著屏幕去了。羨慕隔隔隔隔隔壁已經跑完、全體躺屍的THU隊員。

刪掉了某個用詞,我沒想到你們對兩個字的事情這麼敏感啊?我不就是low了一點嘛別急著把我定性成精外啊(逃走

比賽期間困成弱智寫的回答,已經重新整理,修正了一些細節,輕噴

借地方打一波某個匿名用戶:

1. 漢芯事件誰處理的我不知道,但是按年月算,如果都是帶的博士生,十幾年前還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的博士生成為博導後的博士生,您來自未來?如果我算錯了時間線歡迎指正。

2. 十年前intel就有SP8180了?活在夢裡吧,2007年intel才剛在HPC領域開始發展,拿出一片8180全世界都得給他跪下,我真不知道說些什麼,YY也要有個限度吧

3. 半導體工藝落後二十年???哇你當摩爾定律是混飯吃的啊?現在國內連微米級都做不了?

貴乎真是什麼弱智都能出來跳了,嗦不粗話。又一個西方電子企業藏私十年陰謀論者,這種人我真是見得多了,不過沒想到在這地方還能見著活著的,有意思。

精選評論里有一個是被我掛城牆的,求誰來幫我分析一波這人什麼思維;現在可以公開的情報有我回復他噴了他順便屏蔽了他,然後被舉報了不友善內容。來繼續舉報啊?我隨時歡迎。順便,我記憶當中一沒罵人二沒胡說八道,貴乎就把我定成不友善內容,哇真棒。我給逼乎小管家點一百個贊。


第一種量產的國產計算機DJS-130,王選的第一代方正激光照排系統,第一批仿造的微機中華學習機、紫金II等,第一台支持簡體中文處理的IBM-PC兼容機長城0520CH,國內第一個軟漢字系統即電子工業部六所CCDOS、配合國內電子工業部漢化的中文WordStar而形成的國內第一個辦公自動化環境。。

不過,這些和當時老百姓基本無關,DJS-130是個1974年定下的標準,1983年之前僅生產四位數台,多個國有企業生產,價格15-19萬元不等。


漢芯造假事件我比較了解。因為本人恰好是當年負責處理此事的幾位前輩的學生的學生。

其他的我不多說。你們知道為什麼漢芯造假,國家巨額損失,但是沒幾個人受到處理么?仔細想想吧。而且漢芯那麼明顯的造假,難道真的是所有評審專家都是傻子么?再仔細想想這個事。

另外我個人覺得發展高性能晶元製造,像做高鐵那樣「買出來」,「拿錢砸出來」才是最好的。甚至完全可以訴諸一些商業上的技巧,像古代的歐洲人盜竊中國的陶瓷技術那樣做。

西方人之所以強大,一方面是來源於文明深處的優雅和燦爛:源於希臘羅馬,又興盛於中世紀的歐洲;另一方面,是西方民族的中世紀祖先的強悍,狡詐,兇殘和野蠻。哈布斯堡家族靠著從美洲人那裡掠奪的銀礦,支撐起了歐洲大陸上的整個的宗教戰爭。或許,在必要的時候,訴諸一些,商業的技巧,而非純粹的物理學,計算機智識,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或者說,解決晶元工藝的全流程問題,的確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其實明明還是有一些捷徑可以走的。當然了,這需要street smart。相比於,IT,硬體最大的問題是有些工藝,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而非是幾個穿著大短褲大拖鞋的代碼大神,蹲在網吧一樣的工作室里討論那麼幾天就能做出來的。後一種智商夠用就能成功,但是硬體,需要長期的,細緻的技術積累。而目前,西方國家包括韓國和台灣在這方面領先大陸至少20年以上。要知道,intel目前發布的晶元也不過是他們10年前開發出來的產品罷了。

大哥資產不錯,唯獨少一個陶瓷作坊,這陶瓷作坊挺掙錢的。但是,馬路對面分家的二弟家裡有個不錯的陶瓷作坊。二弟還天天想鬧獨立,不認咱爹媽。你說,這是不是一個機會呢?

要研究現代公司,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歷史不得不讀。其實很多時候,成功就等於正確。尤其是在殘酷的商業,政治鬥爭中。而晶元作為一個產業的勝利,不光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公司管理的勝利。

「和魔鬼結盟從來不會是一個明智的,可行的選項。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僱傭惡魔在我們的軍隊中擔任僱傭兵,讓他們為我們所用。」


另外一個匿名用戶答題大概是靠想像力吧。

Intel十年前這個梗我就不說了,國內如果落後二十年難不成連um級別製程都沒有?那我們公司前幾個月走SMIC流的55nm CMOS就是假的咯?

真**丟人,趕緊刪答案吧!


計算機通常分兩種:大型超算計,個人PC機(包括筆記本),嚴格說來手機也算個人計算機。

題主提到的銀河、天河等系列,屬於超算機,一般主要用於科研、大型計算業務,一般人用不到,也感受不到,雖然超算對社會發展貢獻很大。

普通人接觸到的計算機,是PC機,屬於個人電腦。

無論超算機還是PC機,核心都是晶元,晶元製造涉及面比較廣,簡單可分為:設計、製造、應用。

超算機與PC機考量側重點不同:

a.超算側重於多核並行計算,PC機側重於單核性能。

b.PC機功能全面,辦公、娛樂、通訊等功能樣樣齊全,而超算計只需考慮大型計算性能。

…… ……

基於上述原因,超算計與PC機發展路線大不相同,

超算計目標簡單、明確:全面著力提升計算性能。

PC機目標也很簡單:全面搶佔消費市場。

所以我國的計算機發展歷程,可分為超算計的發展歷程,與PC機的發展軌跡。

相對於以提升大型計算性能為目標而言,搶佔消費市場是極其複雜、艱難、殘酷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有眾多計算機晶元公司,以產品性能而言,intel在其中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墊底的。

然而幾年之後,intel的競爭對手紛紛倒閉,這些公司產品性能,甚至比intel產品性能更強勁。

之後,intel獨步天下,與AMD打造x86晶元,主宰PC市場。

在PC領域,intel至尊地位已久,難以撼動。

intel之於PC,更甚於騰訊之於互聯網。

撼動騰訊容易,撼動intel難。

如果說,騰訊是通過綁定人際關係網路、從而壟斷市場的話,intel的x86晶元,是通過綁定整個世界的工業體系,從而實現對市場控制。

作為一個消費者,如果拒絕使用騰訊產品,那麼他頂多是放棄了某種人際交往的聯絡渠道;而作為一個用戶,如果放棄了intel主導的x86晶元,那麼他將放棄整個PC世界。

畢竟普通人接觸到的軟體,都是基於x86晶元的,無論Windows或Linux。

與Windows用戶相比,linux用戶只有1%,而這僅有的1%的linux用戶,使用的多是x86構架的晶元電腦。

由於intel與AMD已經通過專利限制,禁止其它晶元廠商設計x86構架晶元,所以國產晶元是不可能設計、生產x86晶元的。

所以,即便現在給消費者提供一款國產龍芯mips構架的3a3000電腦,絕大多數人是用不了的。

即便是曾經的超算霸主IBM,在PC領域,面對intel也無能為力。

所以,當我國的超算髮展迅猛的時候,PC領域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造晶元和造超算是兩個領域的事情


漢芯事件,相關人員問責,十年了也沒聽到結果


不是自己快了,是別人慢下來了。


推薦閱讀:

什麼是指令飢餓?
如何相对客观地衡量不同CPU/GPU之间的性能差异?(主要讨论arm和x86)?
英特爾 i 系列處理器二代、三代、四代有什麼改進?性能提升大嗎?
多核 CPU 和多个 CPU 有何区别?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歧視 AMD?

TAG:中國製造 | 中央處理器CPU | 信息技術IT | 中國經濟 | 超級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