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求職者,你如何判斷早期創建阿里巴巴時像在做傳銷的馬雲是不是騙子?

今天看到知乎上講到所羅門的事情「所羅門創客」和「所羅門矩陣」是騙局嗎?到底是做什麼的? - 知乎

事情搞得很大,發動了幾百萬人,結果還是被扒皮是個騙局。我想起馬雲,早期的時候也很屌絲,看上去還不如所羅門這個創始人。

馬雲當時怎麼看怎麼像壞人,而且不像所羅門講的什麼互聯網+,至少還能理解,但是他在90年代講的什麼互聯網,網上買東西,更像是天方夜譚。如果這輩子不想成為失敗人士,去500強是肯定沒戲的,肯定是要投奔像馬雲這樣的老闆,在早期的時候加入,才能在做大之後收割。

問題是怎麼判斷他是馬雲還是所羅門呢?


不一樣的,

馬雲說自己是傳銷是自嘲而已,馬雲一生除了考大學比較難而已,其它都非常成功

首先雖然馬雲說自己高考三次,那個時候高考幾次人太多了

1984年,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數學考了89分,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部分英語優異者獲得升本機會,馬雲被杭州師範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進入大學後,馬雲變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憑藉出色的英語穩坐外語系前五名。之後馬雲當選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擔任了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

很明顯,84年的時候,杭州師範學院很不錯了

那個時候大學生是金子一般,最起碼類似現在好一點211,

1984年全國人口10.4億人,考大學的高中畢業生只剩下164萬人左右了,而那時只招大學生48萬人。

就985都在17萬左右,還有出國的

其次,那個時候招生才剛開始,許多大齡考生

他不僅是學校學生會主席還是杭州市學聯的主席(非常優秀了)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其1988年都是大學老師了,最後還成了優秀青年教師

中途小型生意就不說了

1995年3月,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準備創業。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

1995年7月,中國黃頁為浙江省外宣辦做了一個網站,在網上宣傳浙江的經濟文化,名曰「金鴿工程」。

1996年3月,由於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分食市場,馬雲決定和杭州電信合併。中國黃頁作價60萬元,佔30%股份,杭州電信投現金140萬人民幣,佔70%股份。

很明顯,其95年開始創業,只用了2萬元,一年時間作價60萬(杭州電信可用的是現金)

非常成功了

1997年,在得到外經貿部進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邀請後,馬雲決定放棄中國黃頁。他將自己所持的21%中國黃頁以每股2、3毛錢的價格賤賣給了公司,拿回10多萬元。之後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網站。

他當時被國家機構看重,就把自己股份給買了,

最後去北京發展,其中這裡面得到許多政府,商人關係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

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從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融資2500萬美元。

2003年5月10日,馬雲創立淘寶網,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

2004年12月,馬雲創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台支付寶。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億美元現金和雅虎中國全部資產為代價,同時獲雅虎10

億美元投資,換取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權,馬雲出任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

1999年50萬很多了,那時候上海房價也只有3000多,還是核心位置

其次蔡當時年薪是來馬雲這裡之前是70萬美元

即使放到今天看任何一個國家,也非常多了

不到一年時間融資2500萬美元,

大家覺得是騙子?

馬雲那樣說只不過故意把他打造成勵志學家而已

吸引人眼球,其次節約宣傳費

說句實話,當時可以得到馬雲邀請的核心人物

也在當時都是人傑,或者和馬雲交情非常深

知乎95%以上,甚至更高都不夠標準

不是大家想那樣

馬雲是個吊絲

簡單一點,

馬雲放到現在屬於211學生會主席+市學聯主席

之前無論是老師生涯

還是兩次創業生涯都非常成功,且有很深的政府人脈

現在他決定第三次創業了,反正這種人找我我肯定去,一分錢都不要

他帶著你飛,你覺得是傳銷?

而所羅門創客

人人都可以做企業家

想多了吧

騙智商稅而已

ps:前期馬雲只找了自己熟悉的人,一年不到融資2500萬美元,

相當於當時2億多人民幣

現在根據物價算,差不多在6億,甚至更大

你覺得忽悠?

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馬雲之前經歷,

那個時候馬雲在互聯網如黃頁已經出名了

別人也許騙的都是名人

如年薪70萬美元的,

給他投資2500萬美元的

誰帶你飛啊


講真馬雲自己都判斷不了


你們都沒注意到題主這個問題的核心關鍵點么?他描述里最核心的一句話是:

如果這輩子不想成為失敗人士,去500強是肯定沒戲的,肯定是要投奔像馬雲這樣的老闆,在早期的時候加入,才能在做大之後收割。

翻譯一下:

1.世界500強的公司崗位我看不上,我慾望很大

2.自己創業我不幹,我想抱大腿

3.傳銷故事看太多,分不清下一個馬雲在哪,想投機又怕被騙,求指條明路

看出來沒?題主的心態並非踏實學技能攢經驗確保自己在職場更有競爭力,他要問的也不是什麼是真馬雲什麼是傳銷,真正要問的是以結果倒推找一條不勞而獲的捷徑。說白了,這是典型的賭徒心態。

題主的這個問題,似曾相識,像什麼呢?你們看像不像這樣:「我不太懂股票,麻煩教教我怎麼買股票,給推薦一隻牛股,我就能發財。

拿股票這個例子來翻譯,是因為都知道股票市場7虧2平1賺,大多數在股票市場虧錢的人就是像題主這樣沒有自己的邏輯與判斷,聽消息追漲殺跌的韭菜。在韭菜的思維里,7虧2平1賺里的「1賺」他是看不上的(就像世界500強的職位),他想買妖股(抱馬雲大腿),一撮而就發大財。但常見的結果是大財沒發成,反而成了那「7虧」里的一員,被收割。

創業公司也是一個道理,創業9死1生,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就說過:比成功更難的是,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創業者通常有兩種心態:

1.為了賺錢,創業做這件事(求結果)

2.把事做好了,財富隨之而來(專註過程)

這兩種心態不能完全對立看,但很顯然樓主的心態是極度偏向1,馬雲的心態是溫和偏向2。心態偏向2的人,在創業初期就有一個明確的非財富數字的目標,比如馬雲經常在演講上提到「願景」這個詞,以阿里巴巴為例,是「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圍繞著願景,在創業過程中有信念,懂得堅持,才能和團隊一起前進。所有創業成功的團隊必定經理了艱辛曲折的漫長過程。

可以預見的是,即便題主碰巧進入了一家早期類似阿里的創業公司,也無法忍受創業困難階段長時間的寂寞和痛苦。18羅漢跟著馬雲至少3、4年才等到孫正義的投資吧?以題主這樣浮躁的心態,大概率的結果是在不同的創業公司頻繁跳槽,最後一無所獲。

所以啊,善意的提醒下題主,賭徒思維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危險的,就像以為自己是股神能買到妖股但最後成了韭菜一樣。建議暫時先別一心想著暴富,擺好自己的角色,腳踏實地做事才是實實在在的。


判斷能不能去美國上市很難,但判斷是不是騙子還是簡單的

馬雲是冒險去走沒人走過的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傳銷是前人證明不可行的路你非要拐人往上走,不是蠢就是壞

商業的本質是產品和模式,產品是否新,模式是否新

比如可樂:可樂這個飲料當時就是新產品

比如福特:汽車不新,但通過流水線降低成本的模式當時是新的

馬雲的黃頁和中國供應商思路,當時無人投資,但幾個投資人的判斷都是「這個在國內還不到時候,做不起來」以及「這個模型有點大,要eBay來華才能做,馬雲團隊未必吃的下來」

因為本身產品模式,商業思維是領先國內的,所以他們不會把馬雲當傳銷騙子,只是對其執行力存疑

而現在有些傳銷,說一千道一萬,還是15年前的那些東西,「人人都要保健品」之類

拜託,我不是質疑你的能力,而是你說的路早有人試過走不通了

所以,現在的傳銷,建議你們與時俱進啊,比如試試什麼人工智慧AI,圖像識別和智能駕駛,機器人應用之類的

你看賈老闆羅鎚子各種花式作死,大家不也還是認他們一個失敗創業者身份嘛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要是真懂一點這些,早去A股騙錢騙投資去了,還辛辛苦苦做什麼傳銷呢?


連這個都判斷不了就不要再在創業、互聯網等話題下玩了。

好的公司即使早期像騙子公司,像傳銷,但是他們在實實在在的掙錢,賣貨,做網站,做黃頁;

壞的公司即使早期像正經公司,像矽谷,但是他們從來不實實在在的賺錢,從來不做實事。

這麼簡單,有何難斷?

馬雲無論是早期自己做網站,還是幫商務部做對外電子貿易網站,還是後來淘寶早期幫深圳賣電子產品,哪個不是實實在在的做事?

居然把所羅門和馬雲相提並論。他們相差之大簡直天地有別。

這智商,趕緊充值。

匿名了,不想污染我粉絲的時間線。


沒法判斷。

其實不是很多初創公司看上去像傳銷或者騙子公司,而是因為初創公司都那樣,所以才會引來傳銷以及騙子公司的模仿。本質上說,傳銷以及騙子公司的很多套路,和創業公司都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譬如畫大餅,這個餅通常都是「脫離當前生產力水平的」,雖然極其遙遠,但是會被包裝得「看上去很有希望實現」,其實馬雲在95年搞的中國黃頁和後來的電子商務其實比起現在的什麼P2P金融,O2O騙局、易租寶、所羅門矩陣更加天方夜譚,在那個年代看上去和「畝產千斤」的神話沒啥兩樣。

再譬如傳銷式的洗腦,參照馬雲早期內部講話,他的講話方式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傳銷培訓師的套路,從情緒醞釀,心理暗示,到肢體動作,可以說都深諳傳銷大Boss的話術。我之前的文章提到,馬雲這個人的技能點積累,時間跨度極大,其中最核心的技能點都是在30歲以後才開始慢慢積累起來的,如果仔細對比馬雲在1992~1994年在學校的視頻,你會發現畫風極為突變。因為其在30~35歲時的話風深受當時江浙傳銷界人物影響,一個人民的好教師就這樣變成傳銷講師了。所以,那時候馬雲說話是這樣的:

誇張的肢體動作帶來了強大的「現實扭曲力場」,以至於干擾了攝像機鏡頭,最後一張馬雲的手比喬丹的還誇張。因此,到底是傳銷學馬雲還是馬雲學傳銷呢?這本身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從表象判斷?那更沒辦法。原支付寶現螞蟻金服CEO彭蕾回憶:當年給阿里巴巴送快餐的外賣小哥進了湖畔花園,見裡面黑燈瞎火的,亂七八糟的扯了幾根網線,就和一家黑網吧一樣。

前兩天天津打擊傳銷,端掉的很多窩點和阿里巴巴初創時期差不多,相同點有:1.隱藏在較大面積的民居中,早年是在城市,現在轉移到城鄉結合部;2.大面積的地鋪,男女混居;3.所有的人好像都被洗過腦,對外來的侵入一副一臉茫然的樣子。

關於洗腦。馬雲和部分傳銷以及所謂騙子公司在方式上也沒有什麼不同,唯一不同的是,馬雲是先把自己洗腦了,然後再去洗腦別人。而傳銷式的洗腦,洗腦者則是站在局外。騙子公司呢?分兩種情況,一種撈一票就走的,和傳銷類似;另外一種所謂騙子公司,則和馬雲100%一樣。比如賈躍亭,假藥停其實是失敗版的馬雲,假藥停從來沒想過通過畫大餅來騙錢,實際從同年齡段比對上看,假藥停比同年齡段的馬雲更早實現財富自由。而如果馬雲2002年那一口氣沒緩過來,阿里巴巴很有可能休克式死亡,成就或許還不如假藥停。

阿里巴巴自己的人都說,「我們這幫人都有點好賭。」洗腦的結果就是最大程度激發團隊的賭性,當然作為Leader,你要先豁出去,帶頭all in。這種激發不是靠幾次洗腦講座就能達成的,需要的是一套自圓其說的邏輯和推動的過程,當所有人都參與到這個推動過程中去的時候,即便不能獲得經濟上的回饋,也會有一種革命事業的理想化催眠。

而這一點,是一個初來的局外人所看不到的,倘若你來到1999年杭州的湖畔花園,你能看到的是和傳銷或者騙子公司無異的場景。你看不到的,是馬雲過去五年甚至更久遠的經歷,你無法弄懂他的邏輯——實際上,在那個時間點上,他的那套邏輯也還在構建之中。

猶如元末明初的時候,上帝給你一個投胎的機會,告訴你10個農民家庭中會有一個朱元璋,你投哪一個?朱元璋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阿里巴巴的成功本質上也是一種卵巢彩票

雖然成為十八羅漢,或者前100號員工是困難的,但是在之後的上升期跟進肯定不會錯。比如2003年淘寶有了起色之後,你如果有一點歷史觀和社會學的研究,應該有這個意識跟進。當然,今天也一樣,就在今天,二十年後的阿里巴巴也在醞釀之中,當然其中的一些人還沒有走進你的視線,或者,他極不起眼,就在剛剛從你的眼前走過。

總結起來說:1.馬雲早期和傳銷沒啥區別,至少在表面上,你作為局外人沒法判斷。

2.與其在初創期加入,不如在上升期加入,今天阿里的最高層相當一部分都是上升期加入的,而十八羅漢有相當一部分都無法善終,一部分是權力鬥爭犧牲了,一部分是能力不到位。

3.平行世界的阿里巴巴其實已經破產了,馬雲沒有遇到蔡崇信,孫正義也不認識他,因為燒錢燒完破產跑路失蹤了。你看到的現在的馬雲,是薛定諤的破產-成功疊加態馬雲的一種狀態。


馬雲在最初期,也不是什麼人都要的,以當時大多數人的水平,進不了馬雲的團隊,他缺錢,所以收人也精。

即使他的想法像天方夜譚,即使他演講像傳銷,他能為夢想做出切實的行為,有具體的行動措施,不貪圖一時利益。我猜他也不會滿足於團隊里籌的錢,他心裡是真的有目標。

傳銷就親民多了,什麼人都收,因為收人騙錢就是目標。

所以,以大多數人的素質,以高利來忽悠你的多數是騙子,因為真有這本事的看不上你。


1、看創始人背景,一般普通的傳銷頭頭幾乎無背景可查,甚至說你見不到幕後大老闆,如果公司宣稱什麼極其隱蔽是為了賺大錢,瞎扯。

2、是否讓你馬上交錢,你回到20年前,你就算想加入馬雲團隊,沒有過硬的技術,基本是沒戲的,你看他的18羅漢,好多都是當時大學老師,那個時候的技術大牛。

3、還有最重要的要一點,傳銷是宣稱進來就可以賺大錢,發大財,成功句句不離口。

老馬在公眾演講一直就是宣傳:「來阿里不能保障你成功,來阿里是為了實現某種使命等等,來這真不一定能發大財」

其實一直跟著他到現在的,基本都發大財了。


其實早期創業公司和傳銷公司相比的確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畫大餅,畫美好前景,給員工打雞血,環境和管理制度不正規等等。

但最核心的一點區別是:早期創業的公司,需要的是你的人。而傳銷公司,需要的是你的錢。

在創業公司在初期由於拉不到投資或者經營不善進項打不住費用的情況出現拖欠員工工資,或者跟員工集資入股,或者工資打白條(當年華為就是這樣),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的錢都要的,最多也就是針對內部公司員工(說白了就是對公司經營起到決定作用的人)集資,並且各憑資源,你覺得公司未來有前景,你就掏錢投資,成功了說不定就發了,失敗了也是自己選的沒什麼怨言。你覺得沒前景你就拍屁股走人。

而傳銷呢,只要把你忽悠進來,管你是學富五車的大學者還是街邊的盲流,只要你掏錢,他都照收不誤,因為他公司完全沒有經營啊,沒有進項啊,只能靠發展下線拉人口收錢啊。包括類似E租寶之類的P2P,也就是披了一層皮的傳銷而已,他的那些投資項目都是莫須有的,你看他們招聘廣告都是招業務發展經理(下線的高級叫法),而沒有招投資項目經理的(真正創造營收利潤的)。

至於怎麼判斷,我覺得高票答案挺扯淡的,不好判斷? 創業公司也好,傳銷也好,都是以極其光明的未來誘惑你的,那麼怎麼判斷不是很簡單嗎,自己簡單自我評估一下,我何德何能能讓我的頭願意分我那麼多錢?要是自認為沒什麼本事,在別的公司拿1萬塊月薪都費勁的人,一個人突然跑過來說跟我好好乾,過兩年我給你300萬,你敢去?


不是我看不起某高贊,可是說的是什麼玩意兒?

因為畫大餅,所以馬雲是傳銷。

因為作思想工作,所以馬雲是傳銷。

因為肢體動作誇張,所以馬雲是傳銷。

因為辦公地址不高大上,所以馬雲是傳銷。

因為2017的賈躍亭,所以1999的馬雲是傳銷。

說來說去,這和傳銷有什麼關係?答:「只是和傳銷有關係,但不是傳銷本身。」

一篇答案,東扯西拉,偏偏判斷標準與傳銷本質無關,你就是這樣來教人辨別傳銷的?

傳銷,本質就是騙你錢,組織你騙錢。整個過程不產生價值,或者說不以產生價值為目的。它就是一個大規模的惡劣的詐騙活動,個別傳銷甚至限制人身自由,藉此來長期侵犯受害人的尊嚴、安全、財產,甚至強迫勞動。因為口號喊得響亮,所以某些政府要員也想蹭蹭熱點來站台。因為口號喊得響亮,所以本質是一個詐騙組織,一個黑社會組織,非要給它定一個「傳銷」的概念來,在法律上給它撐幾把保護傘。可是喊口號與否,並不能改變傳銷的本質呀!而那些不喊口號,不借「傳銷」手段的素顏詐騙組織、黑社會組織的傻瓜兄弟們,可就倒霉了。

所以第一時間聰明的詐騙組織、黑社會組織紛紛濃妝參與「傳銷」陣營,政府要員和法律專家們真是為社會作出了莫大的貢獻呀!因為政府要員和法律專家們大抵和某答主是一個大學畢業的,能夠把馬雲打成傳銷,當然也可以把詐騙組織、黑社會組織打成「傳銷」啦!

劇情翻過來,我去考察馬雲的初創公司。

「馬雲,你們做的是什麼?」

「互聯網,我們在開發一家網站。」

「就你們這勞什子,花了不少錢吧?」

「那可不,我們起步資金都快用完了。」

「馬雲,不是我說你,我也是有一點傳銷經驗的。什麼傳銷公司我都見過,你這樣開發網站的傳銷公司我還是第一次見哩!我給你出一點主意,去折騰一點葯來。這東西,從幾塊錢到幾萬塊,沒人知道你的成本。東西推出去,以你的口才,早就,嗯。我可以入一點股份,我告訴你,你這樣的傳銷公司,要死掉的。我甚至可以告訴別人,做傳銷我不保證我李秋離能活下來,但是馬雲一定比我先死。」

「我很好奇,您是怎麼發現我們是傳銷公司的?」

「不用客氣了,還『您』,都是同行,同行啦。現在不是做傳銷最火么?我不做,總有人做。你看,你這旮旯,你這小眼神,你的夢想,你右手舉起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心裡就有數了。」

「我可不是畫大餅,互聯網這東西,未來一定會改變世界,沒有人能阻擋互聯網。如果你現在不投資,以後投資就晚了。」

「呵呵呵」,我笑了笑,「敢情你馬雲比我李秋離更懂經濟咯?你有什麼經濟創見,你告訴我。鄧小平同志說未來是歐美中三極格局,嘿嘿,不切實際。中國GDP永遠都不可能超過日本,你知道么?互聯網,也是中國能做的?」

「秋離,我不是什麼經濟專業,我甚至看不懂什麼是GDP。但是我敢確定,小平同志說得好。我去過澳洲,去過美國,我發現,中國並不是那麼差,美國也不是就那麼好。美國能做的,中國也能做。即使我馬雲做不出,李雲,劉雲,總有人做的出。未來,中國一定能發展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因為中國人口那麼多,經濟發展那麼快,對互聯網的需求也會呈幾何增長。沒有比互聯網更有前景的行業了。未來,不擁抱互聯網的企業一定活不成。而我就是根據這個趨勢,我知道,這個東西,有戲。」

「這樣,讓我看看你的計劃。」

「沒有計劃。」

我剛咽了一口涼水,差點吐出來,我說:「沒有計劃?」

「我們實在不敢做計劃,也做不出計劃。而且現在,誰能為互聯網做計劃呢?等到行業可以做計劃的時候,我一定不進這樣的行業,因為只有快死掉的行業,才可以做計劃。互聯網是新生的,高度變化的,我們擁抱變化就行了,不要計劃。」

「馬雲呀,」我笑了笑,「你比看相聲更有意思。你應該去說相聲的。至於你談起商業,談起經濟,簡直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臉都不紅一下。你要說你不是傳銷的,誰信?你連我都要騙了,我要是給你投錢,你當我是傻瓜呀?」

我頓了頓,說:「這樣吧,咱們還是談一談傳銷,你這旮旯,你這小眼神,你的夢想,當你右手舉起,仰望星空,馬雲,我告訴你,你這樣做傳銷,一定比我死的早。」

虧得我還記得18年前的談話,就不能給我一個贊么?


國家取締的非法傳銷,不是傳銷。

傳銷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早已經不是騙人進來,接著閉門洗腦打電話叫家裡打錢的套路了。

現在都是不管人。開課就來下課就走。不耽誤休息工作時間。這種一般不好處理,因為不知道還以為是經濟學培訓班。

傳銷現已發展如同宗教一樣了。只不過把死了去天堂的概念改成了你交幾萬塊錢過幾年得一千多萬。

如果中途發現被騙了,沒關係他們會告訴你。如果你發展個下線就能掙錢。

比如說你找個朋友過來,然後專門有人給他洗腦接著你朋友交錢你就能分成。最後出了事情推到傳銷組織里去即可,反正自己也是受害者。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朋友足夠多,整個傳銷流程下來不僅不虧本還能掙錢。

正因為如此這種新式傳銷組織越來越壯大。因為他們巧妙的把受害者轉化利益獲得者。

當然我這個只是說說而已,千萬別去做。

還有很多人喜歡說直銷

其實直銷和傳銷還是蠻有差別的。

直銷賣產品,傳銷是賣概念的。

直銷如果會玩的話都能掙錢的。

而且這種公司很講究友誼。講究員工才是公司未來的發展。

對員工待遇非常好。除了每個月都有晚會,每年都有年會。還每年10月份左右都會組織員工出國旅遊。現在有那家公司能做到。其實也是自身的宣傳手段,證明公司的實力。

當然除了這些,員工工資也不低。

除了傳銷還有直銷以外還有營銷。

這個不是傳統的營銷的。

是一家公司如果業績不行。公司找個營銷公司過來,開始布置活動。每次活動的話轟轟烈烈,然後開始喊口號。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傳銷呢?

他們的觀點就是全民營銷。

也就是一家公司不是單純的只靠銷售部來銷售。應該是所有的員工都來銷售。

一般這種活動的話每個員工都會交一定的保證金。如果到時業績完成的話會雙倍獎勵,如果業績沒有完成的話就會扣工資。

好吧,扯遠了!就不細說了。


從幾個點可以看出傳銷與公司的不同:

1、無限制的拉下線,主業務:是拉人頭,而不是以產品為主導。

2、只靠嘴巴忽悠,產品低劣、老闆不注重產品的研發、改進,而專業忽悠下屬、下屬的下屬購買、客戶的購買。

3、不給工資(沒有其他相應的補償,說白了就是忽悠你,不給你工資還想讓你幹活,幫公司賺錢)、整天畫大餅的。

4、產品的高額提成下的產品比市場上同類產品售價高出許多,且你自己都感覺到不值、或者很多人都感覺不值,純靠忽悠、畫餅、高額提成、返款等方式銷售給消費者、代理商的。

5、一切暴力(看清楚是暴力)行為、限制員工人身自由,各種借口不允許員工離開、或者辭職等行為,絕對不要進。

其他的想到了再補充,

當然:肢體誇張的演講、演說、誇張的公司宣傳、誇張的銷售手段不算是傳銷,

中國直銷也是合法的:

例如:安利、玫琳凱、等等

當然,雖然他們合法,可是現實中他們的銷售手段確實不敢恭維,個人很反感。


你並不是想學習如何做伯樂鑒別馬雲,你只是想發財而已

多讀書多看報少玩手機多睡覺


當然沒法判斷。

別說求職者,投資者都沒法判斷,你以為孫正義當初是十拿九穩么?


我寫一篇網站SEO診斷方案,出攤的大娘看都不看!

我分享一套店鋪淘客的套路,砌磚的大哥直接就扔!

你沒有達到阿里巴巴創業初期的職員素質層次,你還真分辨不了馬雲是不是騙子

就像我上面舉得那兩個例子一樣。

某人去分析某件事物,必然基於其當前的知識體系去分析,比如現在的你可以理解馬雲,那也是這些年你在阿里帝國的熏陶下,得到的見識。

但是當時你如果不懂、不知道互聯網,不可能像現在把馬雲當神一樣看。

幾年前,我回老家,說我不上班,搞網路賺錢。村裡還有無數熱心的大爺大娘勸我:小心,別讓人騙了!

一樣的道理。


如果是傳銷公司很容易辨認

因為傳銷公司都會鼓勵員工消費自己公司的產品,如果你不買,領導還會給你很大的壓力-……

難分辨的是傳銷性格的公司

比如E租寶等-……

簡單的說這類公司愛打雞血,喜歡給員工吹牛,公司里技術人員比較少甚至幾乎沒有,而且中層領導基本都不是技術類人員出身,每個月都要開業績大會,業績最好的人可以領高額獎金並且還會有機會陞官,甚至所有的中層都是由業績拔尖的人才擔任。

剛才說的只是細節,有那些細節的不一定都是傳銷性格的公司,真正的本質區別是不重視產品不重視服務只重視銷售-……

如果只重視銷售再加上上面的那些細節,恐怕不是傳銷公司也離傳銷公司不遠了……


先問是不是。

早期阿里和馬雲,不是「像傳銷一樣」,而是具有傳銷的色彩。這兩者可是有本質區別。

區別開兩者,極其極其極其容易。

傳銷撒謊成性,漏洞百出。那些人說的話,絕大多數經不起驗證。很多產生信任、讓人景仰和崇拜的話,基本上都經不起驗證。

初創公司和傳銷騙子,都沒什麼公信力,所以需要其他東西來給自己背書。大家都常使用媒體來給自己背書。題主所談的騙子案例所羅門,用什麼樣的媒體給自己背書呢?

默爾索的專欄文章里,有這麼一張圖。

判斷出所羅門創始人劉少丹接受央視採訪為假,不需要多高的知識儲備吧。即便自己的腦袋糊塗,那找幾個小夥伴一合計,也能看出來其中的問題所在吧。

再看看馬雲的背書。

馬雲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2000年7月登上福布斯全球版封面。在當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里,客氣點說,也引起了個不大不小的轟動。相關中文媒體的轉載報道更是鋪天蓋地。

所羅門這種騙子經不起驗證,而馬雲經得起驗證。

另一個公信力來源是成功人士背書。

還是默爾索的文章。

這100萬企業家,姓甚名誰?

給早期的馬雲背書的成功人士又是誰?

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的關係,沒從高盛官網上找到當年投資阿里的相關通稿。只找到了一篇新浪轉載《互聯網周刊》的一篇文章。

騙子的確會有一些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的話,但其絕大多數言論均可被證偽。證明所羅門這種傳銷騙子漏洞百出的例子,就不舉了。

而即便是早期的阿里巴巴和馬雲,其大多數言論也可被證實為真。不能被證實的,絕大多數也可被歸入未來時態,也就是說,做夢。像馬雲早期一直宣揚要做個80年的公司、阿里巴巴要成為世界十大網站等等言論,你可以說馬雲在做夢,但你不好說他撒謊。

很多阿里的早期員工的確曾認為阿里這公司疑似傳銷,互聯網上也有很多人說馬雲是騙子,但隨便用常識驗證下就已判斷清楚。不展開了。重讀deepread以阿里早期員工為例,講講他們當初如何判斷阿里是否有前途。

日後再更。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重讀deepread(zhongduchongdu)。我們只關心年度商業話題。


基本上答這道題的多數沒有好好了解馬雲,大部分看了幾遍媒體的通稿,就認為馬雲起點很低。

實際上在創辦阿里巴巴之前的馬雲,你稱他為"人傑"一點都不過分,另外我認為馬雲是BAT裡面之所以成功,運氣成分最小的一個,他的格局和氣魄在商業領域是遠勝於AT的。


感覺好些人對傳銷是不是有什麼誤解啊

我家樓下老大爺對傳銷的看法主要集中於

1.騙錢

2.人都是瘋子,扯著脖子喊吹牛×的口號

3.暴力行為

這是很多老百姓對傳銷的印象,也成為了很多人鑒定傳銷的標準,然而,這純屬是對傳銷有誤解。。。

第一點也算是靠譜,第二點其實不是充分條件,也有很多非傳銷組織大聲疾呼喊著不靠譜的口號(比如很多初中高中小學讓全校學生們喊類似「決戰百天,全員名校」這種話,事實上大部分學校完全不可能全員上名校),這倆東西沒特別多的必然聯繫。。。暴力行為就更別說了,有很多傳銷組織沒有什麼暴力行為

所以,判斷傳銷的標準如下

構成要件:

A, 主觀條件:以非法牟利為目的,意識上表現為直接故意。

B, 客觀條件:

(1) 欺騙性質地層層發展下線人員,並以這種「發展下線」作為業績發給報酬。

(2)要求被發展的人員繳納一定的費用作為「入會費」、「人頭費」(主要收入來源)。

(3) 對被發展者進行「洗腦」,培訓、灌輸「成功學」。主要表現為組織某種儀式,高呼口號、呼喊主要組織者名字等。

(4)無實質性產品或者產品幾乎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就是其產品並不在市場上銷售(產品只是一個幌子,正真收入來自於發展下線)。個別銷售行為也沒有退貨保障機制。

補充一下刑法條文

(根據刑法修正案七修改)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馬雲早期並沒有「欺騙性質地層層發展下線人員」的痕迹,我也沒聽說過他要求繳納入會費(如果有證據可以補充),所以,其實還挺好判斷的


是不是傳銷還是有可能判斷出來的,但是會不會成功那就只有神仙能判斷出來的。


推薦閱讀:

馬雲在網商大會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六人之中有人傑,七人之中有混蛋」。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如何看待馬雲拍的短片《功守道》?
如何看待馬雲雙十一演講:別只讓阿里打假 更應取締造假工廠?
對消費者來說,菜鳥驛站是進步還是倒退?

TAG:馬雲人物 | 求職 | 經濟 | 商業 | 傳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