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章「中國金融市場已強敵環伺!」中對各大高頻交易公司的揭秘?
文章鏈接:【深度揭幕】中國金融市場已強敵環伺!
微信公眾號上面的文章,對optiver, Tower, Athena等高頻交易公司進行了深度揭露。各位業內大拿如何看待這些揭秘?
高頻交易這個圈子太窄了,窄到我估計這是個二度分隔的群體。教授明顯不是圈內人,所以說的東西邏輯基本都站不住腳,不奇怪。合理監管下,高頻交易利國利民,具體理由不展開說了。然而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圈內人也不用覺得委屈。再委屈能有人家搞轉基因的委屈?
不過我也是反對外資這樣進入中國市場的,理由很簡單,對內資不公平。
不公平的不是技術水平。不管什麼國籍,搞來搞去都是那麼一小撮老對手老朋友,其他的都是來陪襯的,哪國市場里都一樣。中國人現在混在中國市場里的,大把ex-Optiver/Citadel/IMC/Getco/you-name-it, 又不是軍工行業,不存在中國人不知道的秘密。
不公平的是,違規成本完全不對稱。
前兩天聽個消息,大連還是鄭州的期權做市商,裡面有家外資貿易公司。貿易公司哦,都不受證監會監管的,連金融機構都不算。拜託,英文里做證券交易的和進出口貿易都是trading company, 這只是個巧合好嗎。國外先進市場里哪個做市商用來交易的那個entity不是受到某種金融監管的?
15年股災,同樣是跟操縱市場有關。東海恆信被罰了有史以來賺的全部錢,什麼基金業協會備案,在各家銀行信託券商那裡的白名單,都不要想了;伊士頓,抓了兩個broker, 收繳了數額不明的非法所得?喂喂喂,一個涉及刑事犯罪一個沒有誒。
做市必是高頻低延遲交易。這類交易,一必須做的很cutting-edge,難免要進入很多規則不明確(因為從來沒有過相關問題)的區域,二能對市場造成的擾動相對於使用的資金量不成比例的大。這兩點從業者都無法否認吧。在這樣一個特點的競爭領域裡,違規成本低難道不是個巨大的競爭優勢?
其他相關的問題還有很多,做市商那麼高的資本金要求請問你資金怎麼跨境的?涉及不涉及虛假貿易?一個貿易公司100%的收入來源都是證券投資,請問營業執照上有證券投資這個經營範圍嗎?工商,稅務,外管,哪個角度上是合法的?
教授有個邏輯是錯的:人家以前有過違規記錄被罰款過,不能說明人家evil,不然這世界上沒有純潔的金融機構了。不過大家都逐利。讓這些大兄弟們在一個違規成本接近0的市場里交易,請問他們面臨違規獲利的機會時,會不會選擇做一朵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和上下五千年道德規範的白蓮花?
過分誇大了假想敵。國內交易技術的確是比歐美一線市場落後,不過這幾年各路海歸也紛紛落地了很多,單純技術上講我不太相信有那麼大差距。文章里說的這些公司哪家沒有華人專家?真的市場化競爭的話大家也可以高價挖人嘛。關於國內市場現狀我更支持的解讀是,量化甚至高頻相對主流金融市場來說體量還實在太小,監管部門還沒有那麼多精力仔細研究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所以先收緊不要亂就好。
真實性肯定多少都是有,目的嘛,可以理解。
怎麼說呢,開放境外投資者進來,對我們境內機構來說,基本沒什麼好處~
首先,作弊這種事情,境內外都有,但境外的水平高到不知道哪裡去,監管層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評定是否在作弊。比如用spoof,在國內之前界定就是模糊的,用了也沒人管,境外明確就是違法的。
第二個,市場蛋糕就那麼大,外資進來對市場好處不會說特別大,但切走的必定是最大的一塊,現在哪個國內機構敢說技術上能隨便剛境外機構?zf角度,效用差不多的情況下,韭菜反正都得收割,何不用境內的,非得送匯給境外?
~~~~~~~~~~~~~~說白了,幾大境外高頻機構,技術就是叼,作弊也是叼,開放了必然隨便吊打境內的。在境內印鈔虐散虐機構,既不給市場帶來什麼很大好處也不給黨國帶來什麼好處,被罵那是必然的。————————————————————————————看到樓上某個好像說optiver不賺錢的,來中國好像為了建設四個現代化一樣。
optiver大商所玩得風生水起懂不懂啊,品種不論是否活躍隨便占成交量起碼占幾%,並且是怕政策盯上低調運行不敢玩大的情況,究竟是不是圈內人,這地洗得也是醉了。強敵雖環伺,真不在此處。
離此類最低等級的白刃對抗,還隔著好多層。
同時,反對沒有任何對抗的現身說法。
歷史潮流隨勢積累,其動靜與方向,又豈能盡如個體意願,身不由己間已被裹挾而下。
大概事畢之後,仍茫然四顧,卻不知自己也曾參與過、曾推動著歷史進程。
若是欲控制所有微觀細節,阿爾法狗也得累死無數條。智者不為。
不解釋。勿相問。叫獸是收了錢想靠輿論給交易所施壓不讓國外公司來做市吧?
國內公司天真的以為不讓國外公司做市商就不會被虐了嗎?別的公司不好說,但Optiver在原油事件之後,確實在內部交易監管上面做了非常大的改變,甚至矯枉過正。很多走一點灰色地帶的交易策略都被槍斃掉,就是不想重蹈覆轍,即使是無心的。 公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少賺了不少錢,有時候是眼睜睜看著大銀行和對手在違規交易,卻無可奈何。在中國這樣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公司不會冒任何風險,畢竟在規則內,就可以賺很多錢了。
如果有人/公司以為Optiver一類公司只是硬體投資大,有優勢,就大錯特錯了。這樣的公司這麼多年還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當然是累積了大量的經驗,人才還有不可缺少的創新能力。
交易所可以借鑒某些其他國家交易所的規則,讓市場更加透明化,讓國內公司在市場上有學習的機會。屁股決定立場,看看回答的人的背景,國內做的不希望有競爭者進來,國外做的想進入競爭烈度低的市場。
都沒懟到點兒上。
強敵環伺的看法是對的,
開放高頻八國聯軍進來,人家洋槍洋炮咱長矛大刀就是會血洗就是會屠殺,別懷疑。
但因為強敵環伺,因為會被吊打就閉關鎖國,結論錯了。
當年「我大清」奪權過程中,切身體會到了明朝大炮的危害(努爾哈赤被炸死),為了後世子孫,搶班成功後下令封禁火器,以為這樣就可以依靠自己的騎射優勢,構建護城河形成技術壟斷在自己的封閉小世界維護統治千秋萬代!
後來怎麼樣大家都知道了。
謝謝各位業內人士 @ChrisDiesel @董可人 @雲中客 等分享的專業觀點。剛剛註冊知乎賬號,今天是第一次登陸。我博士期間攻讀金融工程方向,2010年從康奈爾大學畢業後就回國在廈大工作至今。研究興趣包括衍生品,市場微結構和高頻交易。近年來重點關注國內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發表了一些與股指期貨相關的學術論文,跟國內交易所的聯繫也比較多。年初寫《強敵環伺》這篇文章,意在呼籲社會各方面關注這個問題。我的主要觀點是對境外高頻交易商的境內交易行為要保持警惕,對境外交易商要實行分類監管,規範管理,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本人微信公眾號在宗旨欄里也明確申明,我跟任何利益團體沒有關聯,觀點嚴格保持獨立並且純屬個人。在《強敵環伺》之後,我持續關注境外高頻交易商在境內的發展動態,又寫了《深度揭幕2》和《深度揭幕2續》等文章。希望各位業內人士繼續發表高見,我虛心學習接受。大家一起為國內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努力。
不得不說近些年海外高頻機構進入國內市場後對中國交易技術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真正在國內金融市場激起了一場軍備競賽。最近距離的Colo、獨立交易席位、高性能伺服器、FPGA技術的應用,已經把傳統手工炒單的團隊擠壓的毫無盈利空間。但隨著技術的提升,國內高頻團隊的技術實力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也逐漸開始採用GPU、FPGA等技術解決方案來建立技術壁壘。當今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真正做的不是應該限制高頻交易技術,導致技術創新回退。而應該考慮如何用最新的技術規範市場,避免技術性風險的出現,還市場一個正常的發展常態。
這就和小米加步槍對陣飛機大炮一樣,國內知道自己沒有飛機,所以直接選擇關閉戰場。
開放高頻交易?
這不是送人頭嗎!
直到中國金工人才數量遠超美國之前,都不該開放市場。這問題下面的回答個個義憤填膺,給外資做市商洗得一手好地。
這次這件事情炒起來,目測很大一個原因是兩個商品交易所把optiver作為潛在的期權做市商引入造成的。然而他們的領導層估計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或者是裝糊塗。
實話說,衍生品做市商早已經不是表面的做市商意義,而是拿到做市牌照後以做市為名行自營之實的自營機構罷了。干過的都知道,這行當到最後就是印鈔機,拼系統拼投入,到最後變成軍備競賽的均衡,而且贏家通吃。上面說什麼做市風險大收益小的估計連這行的門都沒摸到過。
optiver在2015-2016年賺了多少錢?回報率多少?就不要揣著明白裝糊塗了。何況各種spoofing,各種大vega position拿在手上,各種事件來臨時逼倉的交易手法,雖然在交易的世界裡成王敗寇無可指摘,但也決不至於如上面幾個行業都沒怎麼混熟的答主說的那麼道德高上吧?敢情你覺得optiver這種公司是因為技術好所以來無私奉獻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來的?
說白了,optiver要進來參與中國市場,當然是好事,進來做open mm,公平交易就行了,我覺得這樣很好,督促國內機構進步。但是交易所如果真的給optiver這些機構做市商牌照,進行手續費減免或者rebate,讓它們形成對其他交易參與者的競爭優勢,那如果不是交易所政治上犯渾,就是要懷疑有什麼私下的利益交換了。
以及某些氣的跳腳的從業人員,來做交易就不要裝高尚了行不?你們那麼著急,不就是因為害怕風向不對可能動到你們的飯碗擋了諸位的財路了嗎?作為這篇文章里「強敵」之一的公司里的一個小小員工,我想說作者真是想太多了……
舉個個例,隨便搜了一家。KCG Holdings
圖:KCG Holdings 2015年的年報(部分)
https://www.kcg.com/ir/2015AnnualReport/images/KCG_AnnualReport_2015.pdf
1,做市的利潤率大概穩定在14%左右。
2,規模似乎無法擴大。
3,利潤大頭來自於Execution Services
從這一家的證據來看,單單做市是沒有暴利的。
隨手答,勿較真~
敵人一直在人民內部啊
再說了資金怎麼進出?步子確實邁得挺大的。這次期權試點還有什麼沒放開?比之50etf,這次我覺得非高頻不要玩。我這個人價值觀偏保守,衍生品我頂多接受到港股窩輪這種程度,我覺得槓桿已經很高了,而且這種可以明確定價的高盛玩起來都門道特別多。我不事先挖消息,沒有高速行情,沒有高速解法,沒有高迭代高精度解,萬一都沒有高盛又挖坑,依賴一般行情軟體,他們興許還不如我懂。我真心覺得應當學香港而不是學美國,但是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香港已經沒落了。
謝邀~
先說好啊,不打嘴仗,純粹說點兒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和看法,供參考。
首先很多人對高頻交易有著極深的誤解,甚至是歧視。這是由於信息傳導從業內到業外,對於高頻交易領域來講,其實做市商不一定了解投機商是怎麼做的,交易員不一定了解做市商是怎麼做的,理論誰都會,實踐就不一定了。騎士公司和光大證券的事情還歷歷在目。所以有需要了解的請移步這篇2011年博文隨便攢湊科普文章:
知乎專欄 高頻交易及我們所面臨的風險
第二,我們來說一下這個做市商的事兒。其實吧,如果以我個人的角度出發的話,我還真想不到理由大量採用國際機構作為做市商的必要性。當然我理解很多機構工作的朋友們,亞太區尤其大中國區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大家的職業前途和年底獎金。但是我們換個角度看看,看看國內的商業銀行,對比一下內資銀行、合資銀行、外資銀行在業務開展,資金體量上面的差別,應該就會明白了。這樣的市場環境,並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呼籲,而發生改變。況且如果是有利益的事情,國內的機構為什麼會把利潤讓給國際機構呢?即便是在歐美的交易所,做市商的資格也並不是真正的公平環境,有深入了解行業情況的大家太好理解了。
第三,強敵環繞這事兒吧,早就有了,已經不是環繞而是早進來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各種高頻公司,做市商高頻公司,很多還真是只是做市商,並不是什麼高頻大鱷、終結者第五代,主要業務就是提供演算法交易、對接交易通道、提供市場流動性,賺那麼點兒通道和佣金費用,沒那麼高利潤。而且有的就是以前賣IT產品轉型的公司。錢要得不多,但是做市責任和風險可不小,就是當代國際雷鋒。12年的時候我去參加國內一個會,當時就了解到,已經有境外機構進入國內市場了,規模超過十個億,當然不是全高頻因為高頻市場容量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做市。如果是國內的交易者作為交易對手來看待的話,的確應該警惕強敵。但是如果是依法合規,那麼就都是健康市場生態的組成部分。
第四,關於我們的立場角度問題。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的出發點肯定是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利於我們的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所以無論是推行高頻交易,還是反對高頻交易,都是正常的。我舉個實際的例子,2010年4月期指剛剛開放的時候,是市場規則最為寬鬆的時候,到目前為止,再也沒有那時候的寬鬆環境,沒有限單、沒有限倉、沒有限制撤單、沒有高額的平今手續費,而且交投活躍。還記得新聞怎麼報道伊勢頓的高頻交易情況吧,每秒三十單,別忘了是2015年。而在2010年的時候,我用VBA(就是微軟Office的Excel里寫宏的那個低效率計算機語言)的訂單速度,已經是每秒2000單了。然而沒過幾個月不就開始各種限制了?知道原因嗎?業界有傳言,也許只是戲談,中金當時的席位賠了不少錢,而目標鎖定在了正在到處宣傳的各位人工炒單高手。所以說這個公平性的問題,我們又該怎樣考量呢?而耐人尋味的是,很多人工高頻的炒單高手的業績水平,大大超過了金工和IT出身的自動化高頻交易者。
第五,關於高頻交易合規的事兒這裡也提一提。有些機構有違規行為,這個是事實,無論有沒有改進,現在是不是加強管理了,但是有過違規行為的事實沒有改變。雖然即便是交易經紀商和交易所,我們專業機構和人士也得對其進行法律等風險評估,但我並不贊成給這些機構貼上標籤,而是要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下,依法合規的進行參與市場的活動。雖然所有的違規行為,在高頻交易里都能找到對應的方式,但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高頻交易的違規行為高於非高頻交易,或者一級市場。從這些年的感性認識來看,我認為違規行為的數量程度是,一級市場缺乏監管違規多於二級市場,而二級市場的非高頻交易的違規行為要多於高頻交易。但這並不是理直氣壯大力發展高頻交易的理由,原因在於市場規則是監管部門制定的,而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只要適應市場,做好自己參與市場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而怎麼監管,最多是資訊市場人士意見的時候提些合理化建議就可以了。
第六,關於金融市場壁壘的問題。很多人會擔心金融市場過度放開,會引狼入室,對市場甚至經濟發展本身產生不好的影響。這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原因是這樣的,通常我們接觸到的交易領域專業人士,以及高頻交易人士,都是亞太市場的,而亞太市場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真正的主力。2010年美國的監管法案實施後,加上很多高頻交易不公平的宣傳給交易所施壓,很多機構的高頻交易總部都搬到了倫敦。亞太區的精英雖然也不少,但是在高頻交易和黑池交易方面的競爭激烈程度,以及戰術裝備、經驗方面,整體上與歐美區的還是有不小差距的。很多金融機構,尤其是對沖基金,近十年來從未放鬆對中國的關注,不光是高頻交易方面。所以,是不是放開壁壘,讓這些機構名正言順的進到中國內地市場,讓交易重心東移,這恐怕是需要決策層和監管綜合考量的,而考量的依據一定是是否有利於我國市場自身的發展以及是否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最後一句戲言供大家思考,網路延時一分鐘,十倍手續費,難道你就不會做高頻交易了?
^^
by kuhasu
金融遊戲還是適可而止。多學德國,少學美國。
曾就職於文章所說的海外高頻公司之一。在中國,歐美高頻公司的平均節操真心算是比較高的了啊。真的有風控部門天天盯著不讓違規,交易量超一手都不行,幌騙單,誘導單,自成交,拖拉機戶這些國內的野路子一律不許碰。但依然賺錢,單憑技術。
現在問題不是外資進來搶了市場,而是缺乏一個對所有人都公平公正公開的平台讓玩家充分競爭。你以為把國外高頻公司擋在外面你就能賺錢了?還不是藉機製造一堆政策門檻讓國內有關係的寡頭關起門來分蛋糕?想想現在指數期權的做市商牌照都在誰手裡吧。禁高頻交易這種對市場沒有任何價值(別跟我扯什麼流動性,高頻創造那堆流動性大家都懂得,更何況中國市場根本不缺乏流動性),而且幾乎是純IT的玩法,甚至相當部分玩法都屬於監管的灰色地帶,禁了這種那個東西,不是很好嗎,歐洲現在很多國家都要限制高頻交易,還有打算收高頻稅的呢
高頻這玩法,便宜了交易所券商收稅的,高頻搶單對賭的,還有一堆硬體提供商,徹底禁了其實最好,讓大家用更聰明的方法交易,而不是高頻這種沒啥腦子比拼硬體速度的玩法。
說什麼禁高頻是閉關鎖國的,這幫人把高頻看的也太高了,高頻交易這種技術對國家經濟技術有個P影響,中國還禁旁氏騙局呢,是不是也算閉關鎖國啊
我看中國就應該徹底禁了高頻,比如收取高頻交易稅,另外交易配對分時段,採用價格優先和同時段內隨機排位的方式等等。
我們就在中國和美國市場交易,從來不用高頻一樣賺錢,策略甚至人工下單都不會衝擊很大收益率,並不比那幾家高頻收益率低。
我這天天跟optiver和eclipse做交易,人家還真不是高頻交易...他們要知道中國圈內把它看的這麼高大上估計暗爽到內傷了吧。
高頻交易真的不要看網上媒體的介紹,99%的水分。這個人也是,對於高頻交易這個東西,除了能說對高頻這兩個字以外也就沒啥了。推薦閱讀:
※2015 年 2 月 9 號上市的上證 50 ETF 期權會帶來什麼影響?
※如何避免受到 Fenng(馮大輝) 和 Caoz(曹政)一樣的遭遇?
※在期權結算時,為什麼說把波動率曲線設置為 flat skew 就不存在套利?
※Long Gamma Trade 如何對衝掉 Vega?
※如何評價這種早期員工想期權變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