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對賭國運"這個詞的流行?

以及這個詞的流行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謝邀。

這太有意思了。大概是昨天,在某評論區邂逅某朋友@李oo,聊了這個話題,今天就被 @tsghin 邀請了這個回答。

我實力判斷你們是同一個人,(因為郵箱提醒還是李oo)話說你還能改名字?可以在評論區教我一下。

——————寒暄結束——————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拆分成以下幾個小問題。

1國運一詞的提出

我個人最早接觸這個詞是在13年,高曉松老師在他的自媒體脫口秀《曉說第二季》中所講的《東瀛日本》系列裡,第一次正式解讀了國運這個詞和他個人的看法。

評論區 @重華道君 補充,在更早的時候這個詞已然在網上使用,高曉松老師或許也是受此啟發

我要賭國運了_帝國全面戰爭吧_百度貼吧 此貼二樓於2011年就表達了這個觀點,而且這種觀點於他而言顯然是種「常識」,即已經有相當的流行度了。

向日本開戰有能嗎_百度知道 這是09年的回復。仍然可以看出「賭國運」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

當然,這個詞可能會出現的更早。我在寫文的時候就有想過是否要去考據「國運」一詞的由來,但想了想互聯網時代,由網友憑藉自己的印象去補充將是更有效率的選擇。而這種大家一起補充,攢一個文的事情也只在互聯網時代可能發生。真是美好的很,感謝

我純憑著印象引述一遍。為了保持邏輯的通順性,高老師說得沒那麼透的地方會夾雜著我個人的一些理解,有紕漏或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帶材料指出。

高老師是這麼聊的:我看了許多資料,關於一個國家,他怎麼就蒸蒸日上變得強盛了,他怎麼又咔咔咔變得落後了。你去翻資料的時候,翻得越多,看到的不同角度不同理論解釋就越多。

這關鍵看你的屁股坐在哪裡。黃巢起義的時候把老百姓帶著當口糧吃,餓了就抓倆人在石臼里搗碎,戰士們當肉餅吃。但屁股坐在唯物史觀上,相信新生力量不可戰勝的時候,你就要從農民起義反抗暴政的角度去歌頌它。

高老師是一個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自詡不站隊,也不願意接受一家之言。他看了一圈這些結論,感覺對一個國家興亡的解釋,要麼是從結果倒推原因,要麼就是無論興亡都是那幾個原因。

舉倆例子,a結果倒推。我拿到了一個結論,中日甲午海戰後中國失敗一蹶不振。為什麼?然後就開始湊原因:腐敗,中國人驕傲自大,日本人很努力etc那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中國勝利後,完全可以總結,日本人自不量力,大國洋務運動軍事實力大幅提高等。這種歷史解釋方式很容易陷入片面。

b成體系的史觀。還是中日海戰。上來先甩結論,日本政權象徵著先進性,明治維新對其政治體制進行了,極大優化,調動了國民積極性。但中國這邊也有洋務運動啊,他不說這個。另外歷史上落後蠻族吊打文明之師的時候多了,他說,我們在曲折中摸索前進。

(反正怎麼說都你對)

高曉松難以接受這兩種說法,但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解釋,所以高老師其實沒有太深入思考和研究,他就是憑著藝術家的靈氣提了一嘴,說我覺得就是國運。

三國演義上來就說,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高老師很認可這個,這個觀念很樸素嘛,又符合道法自然什麼的,月還有陰晴圓缺呢不是!

一個國家,中國,蒸蒸日上了那麼多年,強大強大強大,一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突然發現,誒,我怎麼這麼弱了?好像怎麼著都不行了,怎麼翻身都翻不起來呢?一直到改革開放後。

你在看日本,那當年就是國運來了,輪到它了,感覺所有人都在給它讓路。您會覺得,他怎麼就那麼巧呢?怎麼就拼了跟中國對懟,拿了兩億白銀,然後又趕上英俄「大博弈」,搞了英日同盟,日俄戰爭擼完毛子還不算,緊接著趕上一戰,噠噠噠跑到山東在德國人嘴裡搶食吃......一波翻一波,踩著大清奔向帝國主義列強。

再看中國,甲午被錘完後緊接著鬧義和團,八國聯軍同時開戰又賠了四萬萬,美好的辛亥革命剛弄完沒兩天就進入軍閥混戰,然後又中原大戰......一波翻一波,被歷史摁著迎來了九一八。

聊完這個給你講說,吶,這說白了,就是國運。運氣來了,什麼也攔不住你;運氣不行,所有人都給你吃癟。

2國運一詞的發展

高曉松提出這個詞的時候,大概沒想到受眾會這麼高。我個人觀感也是,他並沒那麼嚴肅的去說這個理論。人在面臨重要的知識盲區的時候,總需要一個解釋,高老師也只是分享了自己的解讀方法。

國運這種觀點的受眾良多,我認為是以下幾個原因:

a夠簡單。對許多認知程度暫時比較模糊的人,國運一詞很好理解,盛極必衰,衰極必盛,誰也不會一直走運,誰也不會一直倒霉,所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種觀念在我國是深入人心的,而高老師的理論,只是把國家作為一個主體嫁接在這一認知上,國人有足夠的接受基礎。

b模糊性。這個觀點其實有點玄學的意思。你倒霉是因為你沒運,你順利是因為你運來了。這個度很難把握,而且部分的真相很容易營造出這種氛圍。看看推背圖燒餅歌,聽的你簡直害怕。但其實就是利用了模糊性。

歷史是時間和事件交互發展的總和,那是上帝看的節目,人們站在那個視角廣度試圖得出一個可解釋過去甚至可預測未來的歷史觀,本來就很難。國運這個詞承認了這種模糊性,對於一些湊巧發生的事情,其他觀念總會想方設法的給出原因說明,但國運這個觀點,他願意承認,這些就是運氣,就是湊巧。

c非功利。鼓吹各種史觀,他背後往往都有相應的政治目的。而這種史觀,是面向個體的,是完全為解釋知識盲區服務的,大夥有意無意,樂於接受。

d利益相關。但實際上,這種史觀卻更好的為某一觀點服務。即大國崛起。

第一步,改革開放後很快就趕上了全球化,接入世界工廠;

第二步,美國試圖制裁亞太地區時,五角大樓被撞,反恐佔據主要精力,給中國騰出悶聲大發財的機遇;

第三步,中國國力迅速加強,金融危機怒懟帝國主義;

第四步,國力進一步增強,南海問題緩解,菲律賓投誠,踢屁屁計劃自行流產......

作為中國人,有一個理論說我們祖國正在昂揚向上,咱們的國運來啦,咱挨打挨了小一百年現在是兌券的時候了,你什麼感覺?八成一樣也是心裡暖洋洋的。他暗示我們穩了,甚至於保障。

人們樂於相信這個,應用場景又廣,但凡國際政治有點大事兒,人都能這樣說兩句,心情喜悅逼格又高——

歐洲難民潮,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英國投票脫歐,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朴槿惠搞邪教,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義大利也公投了,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川普上台了,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死亡五左跪了,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阿森納又是第四,我天朝國運來了擋不住啊;

...............

這踏馬的就顯得很有病了。(其實這種題我一直是很客觀的,剛剛是不是開嘲諷了?算了,我喜歡)

至此,文化層面,傳播層面,應用層面,都已鋪砌了堅實的石階。

3關於「對賭」

本來沒打算談這個詞,這個問答的核心焦點顯然是「國運」。但題主既然提了出來,且這個問答跟其他問答不一樣的地方,也在這個「對賭」上,所以還是要聊一下。

先定個性——我認為這是一個藝術辭彙。

衝突是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高曉松拍著大腿講故事,就愛用這種詞兒。

「整個大和民族就給你拼啦!」胖手往下一摁

「我先跟你大清對賭!」胖手往上一揚

「賭贏了大清。我又跟俄國對賭!」胖手再一划拉

講的熱鬧,咱看得也是津津有味。就是個詞兒,聽起來帶感而已。

全民梭哈,把國之未來壓在一場戰爭上,蕞爾小國,日本有那樣做的必要。不然他拿什麼跟你搏?中國先賠兩億,再賠四億,搖搖晃晃還是站起來了。

日本,確實沒這個體量。他只能對賭。

所以再往深了說,對賭這個詞兒,他只在形容小國發展的時候會出現,從未聽說過大英或美國甚至現在的中國,在巔峰期跑出去跟誰對賭過。

菲律賓表態南海問題站中國,這叫對賭;古巴投奔共產國際,這叫對賭;

所謂「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後面還聽過一句,叫「小國無信」。

他沒辦法,就得玩間於齊楚這一套。

要想跳得再高點,上去就是梭哈。

4私貨階段

接下來談談我個人的國家史觀。權當分享,也接受批評討論。

在我看來,歷史即發生過的事情,最近眼下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在經歷歷史。

在大的宏觀架構下,我發現歷史似乎並不是簡單的以一貫之的規律所能解釋的清楚的。換句話說,我認為歷史是由一件件細小的相互影響的事件,隨著時間發展逐步疊加構建而成。

以此為基礎,重視這一件件小的單元事件,觀察判斷他們是如何疊加並相互影響至大事釀成,並且大事又是如何演繹衍生,在這一樁樁細節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實在的小規律,以及人性的多變與其產生的影響。

你可以管這個叫解構主義(對事件的拆分),或者對蝴蝶效應的信奉也可(對影響的探尋)。其核心精神便是重視個體本身,投射在史觀上則是,重事實輕理論、重偶然輕必然、重特殊輕普遍的歷史主義思維方式的特點(新馬克思主義湯普森歷史主義學派)。

國家的崛起,我不認為是可以得出一個普適的方法或路線來。

大航海時代來了,最先崛起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最終倒在了英國的腳下,日不落帝國的升起,這裡面一堆故事;

有人說一戰造就了美國,但歐洲跌倒了你不一定要讓美國上,加拿大行不行?細細去看,美國的工業能力,民族特性,對大師的保護,這其實也全是細節;

日本直接梭哈,全體婦女下南洋賣Y給祖國賺外匯(高曉松是真愛講這個),接連對剛兩大巨人,二戰席捲世界最後被摁,這裡面故事多不多?他開太平洋戰場真的只是腦子有抽?國家內部博弈和外在表現又是什麼?他國的外在表現又是如何影響我國政策的規劃的?

很遺憾,這就是一件件細小的事件最後堆積而成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理論能覆蓋的。

大國崛起,原因有很多,國運,或者說運氣,在我看來,就是周邊環境的境況集合。同樣也是許多小事件疊加產生的一種狀態。

至於所有人都在幫你的假想,有的是真的偶然。而更多的,是因為他人看到了你的潛力,希望利用你做一些事情,從而你在這種合作關係中獲取到了相應的利益而已。

大國崛起,本質上就是力量的增長。

這力量有空間的增量——大航海。對應以後,或許就是宇宙時代也未可知。

但更多的源於是生產力的提高,即科技的力量——工業革命。

也有制度的優勢,日本的明治維新,荷蘭的商業立國。

有的船小好調頭,有的大國氣魄隆隆碾過。各有各的際遇,各有玩法。

科技來了絕對不止你一個人能搭車。適合他的制度也未必適合你。

摸著石頭過河,解決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問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是真心表示認可與欽佩。

(為什麼有一種圖窮匕見的感覺,呃,whatever)

對了,題主還問關於這個詞的流行趨勢,我覺得我能力還沒有到了預測趨勢的地步。所以我簡單聊聊,您就那麼一聽。

從上述第二部分來看,這個詞短期內會愈發流行,直到傳播層面基礎發生變化。

具體來說,即當群眾歷史素養普遍提高後,這個詞就會被大家所拋棄。

對模糊性的認可大多來自未知,如果掌握的細節再多一點,倒不至於不認可這種說法,但起碼會變得不那麼輕易的使用國運這個詞去自嗨。

知乎里有許多「死」問題。沒有回答,也沒有關注。志在漲粉的又答題不勤的我按理說完全不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下花費精力。but剛剛坐地鐵的時候忽然想起,我踏馬的提的問題也一直沒人搭理,答題者難道不應該從問題是否值得討論出發嗎?

這是個好問題,我答得不好,權當拋磚引玉。

另外題主,我為了你一個人怒答上千字,但求一粉。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比心)


大國的崛起,因素很多,很複雜,高曉松懶得去研究了,就說都賴國運,簡簡單單,玄乎,在中國,有著玄乎崇拜的悠久傳統,凡是說得越玄越不著邊際的,說服力就越強,反而有理有據的, 正因為具體事實太多,所以露出弊病的可能也就越多,被人抨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說國運,就沒辦法抨擊了,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說的是啥,你怎麼去抨擊他?

所以我的著眼點不在於抨擊「對賭國運」這個詞的正確與否,到底什麼是國運,國家必定不是賭徒,賭徒的勝負只在色子擲出的一瞬間,而國運之順或敗,卻是數代人有所作為或碌碌無為的積累的結果,拿中日甲午戰爭的時代背景來說,中國進行了洋務運動,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看似四斤八兩,平靜的湖面之下藏著的景象可是大不一樣!

日本在勵精圖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皇室甚至為之削減開支的時候,中國人在幹什麼;

日本人全面以西方為師,翻譯大量近代科技政治文化典籍的時候,中國人做了些什麼;

日本人改革金融制度,建立與西方接軌的近代銀行時候,中國人做了些什麼?

再看戰爭準備:

日本人建立全新的兵役制度,聘請西方教頭的時候,大清還在為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如何鉗制湘、淮,平衡八旗綠營的利益紛爭頭疼不已,

日本針對北洋艦隊兩隻巨無霸定遠和鎮遠進行了海軍的研發改造和戰術升級,大清恐怕一無所知吧,

日本人前後往大清派遣超過2000人的間諜隊伍,對大清國土、政府、人文和經濟社會進行詳細的偵查勘探,大清又對日本了解幾分?

所以,所謂的日本國運昌盛的背後,是明治以來日本人的開放、勤勉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和外交等等各個方面所做出的巨量的艱難困苦的努力乃至犧牲的結果,所謂的大清國運衰落也是當時的中國人在各個領域的折騰、內鬥、愚昧、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最終結果,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就如同兩個年輕人,一個積極奮鬥不屈不撓,肯吃苦還肯動腦,另一個好吃懶做得過且過守著家業啃老除了吃喝嫖賭啥都不會,過了十幾年第一個年輕人成功了,第二個年輕人窮困潦倒了,然後你跟我說這是因為第一個年輕人運氣好?


在我看來,有上面的回答已經足夠了吧!不知道為什麼還要讓我來多水上一條回復。

前方高能貼吧風,不適者退散。

老實說,我是前幾天才第一次看到「對賭國運」這個詞。而接觸「賭國運」這個詞的時間則要早得多,也見得更多。

先說說「賭國運」,這個詞至少在09年就已經在某些圈子裡成為了一個特定的組合。如在這個09年的回復向日本開戰有能嗎_百度知道 里,作者已經嫻熟地應用起這個詞語。

考察大多數與「賭國運」這個詞相關的國家,可以發現這個詞最早是與日本「綁定」的。事實上,我認為這就是網民對日本近代以來興衰的總結。

為什麼是網民?因為這個總結帶有一定的情緒性和口語特徵,蘊含著對日本成就的貶低,不太可能是出於專業人士之口,更像是面向網民或者普通觀眾的網路上軍事、政治分析家指點江山的口吻。

同時這種貶低更帶有一種反唇相譏的意味,因此,我認為「賭國運」的最初始流行,是在中日關係緊張化期間,順應了部分網民對另一部分網民過度吹捧日本的不滿,是對中日對抗悲觀論者言論的反擊。

所以,「賭國運」這個詞最早的流行,一方面反映了中日關係緊張的現狀,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網民對於日本的不服氣(二戰日本之敗,中日雙方對彼此都不能說口服,更不要說心服),「賭國運」潛台詞就是「日本不會永遠賭贏」,從側面上也說明了網民心中於中國實力的底氣不足,否則也不會用貶低日本的方式尋求自我安慰。當然,撇開其中蘊含的情緒不提,不得不說「賭國運」這個詞很形象,也很準確,近代以來,日本的成功固然有其成功的道理。但是也離不開天時地利的幫助。才學有限,這裡就不作展開了。

「賭國運」這個詞的流行趨勢如何呢?

我認為,「賭國運」既然是對日本的情緒化的概括,建立在「中日必有一戰」的預設中,用以提升中國勝利的信心,其於其他國家的適用性就不高。中國周邊敵人不少,但讓中國網民產生「中*必有一戰」預感的滿打滿算也只有美、俄、日、印、越五個。印越兩國,中國網民對其有源於歷史戰績和現今實力的雙重心理優勢,美、俄、日三國,只有日本的歷史符合「賭國運」的概念。然而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和日本一如既往的「失落」,中國網民已經逐漸不將中日視作軍事實力上同一層次的對手,因而中國網民也漸漸不再需要「賭國運」的攻擊方式,這些年來, 「賭國運」一詞在網民口中已經開始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戲謔,如果中日之間的軍事實力進一步撇開距離,網民將對日本連這種戲謔都不屑於,那便是真真的不將日本視為對手的傲慢了。

再說說「對賭國運」,所謂對賭,必分勝負,輸家大輸特輸,「對賭國運」,則兩國押上一切,求個你死我活。說實話,日本贏了也得不償失,而且他已不具備和中國對賭的資格了。

俄羅斯不說戰略因素,從他這些年的景況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與中國有「對賭國運」的可能。

至於中美對抗,美國雖然衰相已呈,卻仍然是穿鞋的,未來如何很難預料,中美對抗會不會越發激烈,最終走到「對賭國運」的地步,這很難說,但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對賭國運」 一詞將沒有可適用的對象。

這就是我對「賭國運」和「對賭國運」兩個詞未來流行趨勢的判斷。


流行起來,說明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們有本錢去下注了啊,覺得腰板硬了。不然十年前怎麼沒流行~


老老實實交五險一金 靠工資活著的人才是真的在賭國運吧


戰爭無論就其客觀性質來講還是就其主觀性質來看,都如同一場賭博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小本對賭靠梭哈,老本堵要當莊家


推薦閱讀: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前蘇聯為什麼那麼重視緩衝區?
為什麼埃及從穆西爾執政開始到現在如此混亂而且是越來越混亂?
為何知乎自認右圈的用戶對lgbt群體都懷有極大的敵意?
如何看待尚比亞警方近日抓捕31名中國公民?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