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惠英紅主演的電影《幸運是我》?
從小看港片長大的我,這估計是我第一次給港片花錢了。
在北京生活好幾年之後,越來越覺得能聽到粵語是一種幸福的感覺。近期看的港劇估計就是《衝上雲霄2》《使徒行者》,看的時候主要是找回那個熟悉感。相比之下,電影版沒有看,個人還是一個對電影要求有點高的人,很多電影第一感覺是爛片的話,就不會花時間去了解。最開始知道《幸運是我》這部電影是因為豆瓣看到惠英紅的廣告,其實那個時候一直不知道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終於在上映前一天的時候,看到豆瓣頁面有人說北京Moma百老匯可以看到粵語版,看過預告之後就知道這會是一部值得花時間去看的好電影。
喜歡這些關注小人物的故事,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要生存下來,不少年輕人得硬著頭皮在忍氣吞聲。同樣,也有不少年紀大的長者,在這個大都市中,逐漸變的渺小和無助。
男主是一個年輕人,經濟能力尚不足,加上父親的不相認,導致他變得很暴躁,絕望。所以他的表現都是異常急躁,會發脾氣辭職、罵女友、跟芬姨急,可能看的時候會覺得這個人怎麼脾氣那麼糟。但是想想,很多年輕人,包括自己在內,有時候就是這樣衝動魯莽,對身邊的親人總是那麼缺乏內心。
芬姨是一個曾經風光的歌手,她其實經濟條件是可以,只是老了也暗淡無光。她是會精緻生活的人,聽著留聲機喝著威士忌,就算是一個人,也很會享受生活。至於她為什麼一個人,我想,遇到一份真愛,真的很難吧。所以她說希望可以將她放到大海,讓她可以與愛人在海里相遇。
有人說男主的心理轉變太快,不自然。其實不然,當發現芬姨有老人痴呆的時候,男主扔掉醫生給的手冊,收拾行李走以及一直不接電話那一段,已經很充分地表現出他的掙扎。相信從心底里他是一個心軟的人,只是表面上看來帶刺。
電影每個人物其實都刻畫得不錯:
事頭婆(老闆娘)是一個茶餐廳的老闆,主要表現出一個尖酸刻薄的「包租婆」形象,這種形象對於粵語文化的人太熟悉不過了修車仔和女朋友,典型的港男和港女,比較自私比較任性,但是他們也是有溫度的年輕人
花膠姐是那種小時候生活會看到那種精神有問題無依無靠的人,只能這樣孤零零的自己過一生
中心主廚(張繼聰) 是一個有愛心但是沒啥新機和大志的普通青年人,很多時候就是為了簡簡單單過日子
很多人吐槽的小月,其實除了說表現出跟內地關係所以硬塞一個一半粵語一半國語的角色,也許這就是香港目前的現狀,越來越多內地的年輕人到那邊尋夢,操著一副不標準的粵語,儘力融入港民生活
看電影的時候,讓我想最多的是:1. 自己對父母真的還不夠好,身在他鄉的自己少了很多陪伴
2. 一個人的生活也要活的精緻3. 人與人之間真的需要多一點關注和幫助4. 人老了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5. 老年痴呆真的是很殘忍的一種疾病,基本上讓人失去最珍貴的東西:記憶。也許真的沒有天長地久,只要我們在都記得對方的時候,好好愛著!自問自答一個。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既然我們的最終結局都會死去,那怎麼才能讓自己坦然的面對終點?
這個問題很少去想,但一旦仔細思考,就會讓我異常恐懼。死去,意味著不能再享受美食,享受美景,享受知識,享受親吻愛人的歡愉; 意味著被生前在乎的人忘記,和世界再沒有聯繫; 意味著再也沒有感知,沒有記憶......
但更可怕的是,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漸漸失去聽力,視力,漸漸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漸漸變成心愛者的拖累,漸漸失去存在的價值......
尤其是對於電影中,惠英紅飾演的那個生活精緻,曾享受過藝術,音樂,矚目和愛情的女人,那個在年老後依然會細細把頭髮染成黑色,會聽著留聲機和威士忌的阿姨。
電影給出的回答是: 用愛,儘力延緩那奪取記憶的疾病,儘力延緩衰老,儘力挽留體面和精緻。這種感動是久違的。看完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想給媽打個電話,甚至有一秒鐘動搖了我留學並在太平洋那一側紮根的夢想。
當然,《幸運是我》也有諸多的不足,比如賣椅子的情節過於突兀,男主角的感情轉變或許突然,女孩小月的情節落入俗套,以及國語配音略微齣戲,等等。
它所塑造的香港也過度理想化。真實的香港,可能不會如此溫情,而更接近安德烈在家書中描述的高峻冷漠。
但它依然有力的回擊了港片已死的論調。
對了,在影片開頭,邵音音客串的那個潑辣老闆娘出場時,不知道你是否會心一笑。作者:Mr 腹黑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184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幸運是我》
去年這部電影剛剛上映的時候,阿布寫過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
那篇文章更多的是關於劇情的介紹等。
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阿布對這部電影,也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其實阿布非常想把《一念無明》和《幸運是我》一起說。
因為這兩部電影在阿布的心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兩部電影都是講述香港擁擠環境中的親情。
《一念無明》講述的是父親和患有躁鬱症的兒子之間的故事。
《幸運是我》講述的是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阿旭和患有腦部退化症的芬姨從彼此互相嫌棄到最後互相照顧著生活的故事。
讓人無奈的是,阿布所在的城市《一念無明》排片量特別少,4月7日首映當天,只有晚上12:00有一場。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第二天排片中午11:05有一場,晚上11:20有一場。
之後,排片就沒有了······
口碑良好的《一念無明》這樣的排片量與口碑奇差的《攻殼特工隊》的排片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上一次讓阿布感嘆排片量極少的,是3月24日上映的張大磊的《八月》。
因為電影類型受眾面的問題,這部《八月》同樣有著極低的排片量,被那些進口爆米花電影擠到角落裡,票房慘淡。
阿布很喜歡這中安靜的講述成長和親情的電影,對那些只追求視覺效果的進口大片沒什麼興趣。
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像我這樣的人屬於少數。
但是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很多朋友在後台都表示,他們對於那些進口的爆米花電影同樣持比較冷淡的態度,一致很看好《八月》和《一念無明》這類安靜的文藝片。
當看到這麼多的朋友和阿布興趣相同的時候,阿布感覺很開心。
這至少證明了,在追逐文藝片的這條路上,我不是一個人。
額······好像說的有些跑題了,讓阿布把話題拉回來。
咱們繼續說說關於得獎的那部電影——《幸運是我》。
提到港片,你們想到的都是什麼?
周星馳、王晶、劉鎮偉等人的無厘頭喜劇片?
杜琪峰、麥兆輝、庄文強等人的警匪片?
墨鏡王導演,張國榮、梁朝偉主演的文藝片?成龍、李連杰等人的功夫片?
在以前的港片中,文藝片一直不太被看好。
直到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喜歡拍文藝片。
每個導演拍的每部電影,其實都有很多導演對社會的想法和意見在裡面。
而文藝片,是最容易讓導演表達的一種類型。
本片的導演羅耀輝,通過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就是關於香港人與人之間情感缺失的問題。
男主阿旭(陳家樂飾)母親去世,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現在早已成立新的家庭並且有了新的孩子。
長期親情缺失的阿旭不願與人多做接觸,而且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很強的負面情緒。
阿旭被飯店老闆解僱就是因為兩人在某些事情的解決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阿旭情緒瞬間爆炸,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飯店。
沒了工作之後,阿旭的錢也很快就花沒了。
他被之前的房東趕了出來,正巧遇到出門買雞蛋的芬姨。
得知她正在招租,阿旭就住進了芬姨的家。
於是,兩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日子開始了。
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感情的阿旭碰到了患有腦部退化症的芬姨,兩人的生活肯定都不會太好過。
但是兩人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是柔軟的。
兩人現在的狀態都是被傷了無數次之後,慢慢建立起來的防禦網。
在兩人一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之後,兩人開始不斷地了解對方的生活。
芬姨知道阿旭是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父愛一直是阿旭缺失的東西。
阿旭也慢慢的了解到了,芬姨一直孑然一身的生活到了現在,她年輕的時候是歌廳的頭牌歌女,不做了之後就一直生活在這裡,沒有父母沒有老公沒有孩子。
互相扶持著生活是兩人最好的結局。
導演通過對兩人生活的描寫映射了整個香港目前的生活狀態。
親情的缺失是目前香港家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不僅僅是香港,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遇到的問題。
阿布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這一點。
導演很敏銳的把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搬上了大熒幕。
最為導演羅耀輝的首部長篇處女座,可以說他很完美的完成了這部電影。
當然這部電影的成功也離不開兩位主演。
惠英紅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她之所以能來接這部戲也是有原因的。
惠英紅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她母親其實在50多歲的時候就有一些認知障礙症的徵兆,然而十多年後,等到母親的病症加重,出門甚至會忘記回家的路,她才得知母親的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她接這部電影主要是想借著電影向母親致歉。
更重要的是希望藉助這個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認知障礙症,關注認知障礙症。
而且找到遙控器卻忘記剛才的事情,這種細節是完全還原於惠英紅母親的生活片段。
陳家樂更是在這部電影中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之前在電影《破風》中,陳家樂的表現一直很平淡。
這次阿旭的角色給了他很大的發揮空間,讓他能夠證明自己的實力。
兩位主演的表現究竟如何,朋友們還是去電影中自己尋找吧。
(我是嚴肅的分割線)
阿布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經和大家說過。
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大贏家——《樹大招風》。
斬獲了最佳電影、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五項大獎。
——《一念無明》
將最佳男女配角、新晉導演三項大獎收入囊中。
一方面在恭喜這兩部電影取得成功的同時,你們是否會冷靜的思考一下。
如今的香港電影產業是否已經走到了繁盛的邊緣。
曾幾何時,香港的電影製片業十分發達。
香港電影簡直是電影史上的一個傳奇。
這個只有大概650萬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擁有全球數一數二規模的電影王國,是眾所公認的「華人電影製作中心」,有「東方好萊塢」之稱。
香港電影歷史久,類型多,產量高,雄霸東亞市場,影響力遍及海峽兩岸及整個華人世界,也日受到歐美及亞洲等國重視。
到6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公司共製作影片4000多部,其中,1961年產量高達300多部,僅次於印度、美國和日本,如按人口比例,香港電影產量實居世界之首。
八十年代以來,美國電影橫掃全球市場,在某些國家,甚至囊括九成票房,惟獨在香港遭遇勁敵,票房不利。有時甚至所佔票房不到三成。
如《兔子羅傑》票房只及《賭神》的三分之一,《奪寶奇兵》只排到票房的第16位。
香港電影一直靠著自己強有力的實力抵抗著外來大片的侵襲。
現如今,時過境遷,香港電影產業的疲軟已經顯露出來。
90年代呼風喚雨的導演以及演員都進入低谷期,只有幾位還在苦苦支撐。
更多的年輕導演開始轉入內地發展。
多少人感嘆,港片已死。
這句話雖然難聽,但是也不無道理。
今年的頒獎典禮上,唯一一部與我們熟悉的港片風格接近的就是《樹大招風》。
這也是為什麼《樹大招風》能夠一枝獨秀,狂攬幾項大獎的原因。
阿布在為《樹大招風》鼓掌的同時,更多的是擔心香港電影未來之路的發展。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就在最後十幾秒,就是芬姨放下電話後,手伸向桌子上那三支筆卻想不起來該用哪支筆。然後緩緩的抬起頭看著面前的畫布,一臉的困惑。但是停頓幾秒鐘之後,笑意卻浮上了臉龐。不知道她是想起來畫布上的人就是阿旭,還是畫布上的那個人能讓她到安心的笑。只是最後這十幾秒讓我看到了一個老戲骨的職業修養。加油阿旭,加油芬姨!
惠英紅:歲月是殘忍而溫情的禮物
一、
惠英紅給人的感覺跟吳君如很相似。看慣了吳君如在港式喜劇里聲嘶力竭略帶尷尬的搞笑,看完《歲月神偷》後,你會邊偷抹眼淚邊感慨,「啊!原來你也可以是這樣的吳君如。」同樣,在《新倩女幽魂》《白狐》等影片中以妖艷兇狠、暴厲恣睢形象,在《隋唐英雄》《傾世皇妃》等劇中以凌厲陰鷙、不怒自威形象示人的惠英紅,通過《幸運是我》「芬姨」的表演,讓觀眾感慨,「再強勢的女中豪傑,也會流露出一絲楚楚可憐的風情。」
不幸的阿旭,喪母、父親不願相認,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他,終日無所事事。脾氣暴躁,炒了老闆娘魷魚;跟女朋友歡愉後,偷女朋友的錢然後把其趕出門外;丟了工作,沒錢交房租,被追債的人打得滿身是傷……
不幸的芬姨,是一位孤獨老人,敏感而多慮。看電視只看亞視,吃飯必須吃雞蛋,除了吸煙發獃、聽收音機,芬姨沒事可做。煮粥忘記放米,進門後鑰匙留在門上,煮菜忘記時間糊掉……她患上「失智症」,正在逐漸失去自己的記憶。
幸運的是,他們互相遇見彼此。
因買雞蛋,兩人相遇。無處可去的阿旭設法住進芬姨出租的房子,脾氣古怪的芬姨給阿旭立下各種規定,讓脾氣暴躁的阿旭難以接受。相互制約的兩個人,生活中磕磕碰碰。同一屋檐下陌生人之間的互相討厭、互相抵制,惺忪平常,看似激烈的衝突背後,是導演安排的一場預謀已久的抉擇。
當發現芬姨的病情後,阿旭左右為難。走,芬姨生死難測;留,自己麻煩纏身。
在芬姨走丟時,阿旭破口大罵,最終決定一走了之。在準備偷偷離開的路上,阿旭突然看到了人行道上慌張的芬姨,頭髮還包著未乾的髮油,四處張望,還差一點被車撞到。阿旭心裡軟了,說:小時候我就是這樣,在街上玩到很晚都不想回家,我媽就是這樣到處跑著找我,這背影好熟悉。
阿旭也有自己的心結。
歷經艱難最終找到父親,卻因一番好心導致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被送進醫院。醫院裡父親二話不說扇了阿旭一巴掌,期待相逢被愛,期待重歸於好的阿旭,在那一刻徹底崩塌。最終一無所有的他就那麼坐在椅子上哭著,芬姨過去安慰他,他抱著芬姨哭,芬姨說:這個世界呢,不是說誰離開了誰都活不下去,你失去了一個爸爸,但你多了我這一個媽呀。
親情淡漠,兩個陌生人卻成為彼此心中的依靠。
二、
芬姨年輕時候是一名歌手,非常漂亮。
電影里,有個小女孩問她:「嬸嬸,你什麼時候死呀?」芬姨說:「什麼時候死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在你死的時候覺得你該死了。」一絲不願被遺忘的深情從惠英紅那略帶微笑的眼神里升起,曾經輝煌光芒萬丈的歌者,到最終卻幾乎要連自己都記不起,何其悲哀。阿旭的出現,填補了她生活的這個缺口。在醫院裡抱著芬姨哭的時刻,她最終和生活達成和解。
電影里的年輕的芬姨和現實中年輕的惠英紅極大相似。成為第一屆金像獎影后之前,惠英紅和母親過著清貧的生活,她在碼頭賣糖,也當過歌女。看完芬姨年輕的扮相,讀罷惠英紅的《灣仔的舞女》,會找到角色和人物之間的勾連。
而現實生活中,老年的芬姨亦有出處。
電影宣傳期,惠英紅不止一次說過,她不是在演「芬姨」,而是在還原自己母親暮年之時的生活狀態,以一種跨越時光的悔意和深入回憶的憂愁。
《灣仔的舞女》中惠英紅講述了那段很多影迷不知道的往事。
年輕的惠英紅,可謂是香港最紅的女演員之一。她毫無忌諱地說:當年我拍的每一部戲都是全香港最賣錢的。《射鵰英雄傳》《紅樓夢》,包括讓她成為影后的《瘋猴》。但到了新浪潮導演們湧現的那段時間,動作片越來越無人問津,已有金像獎最佳女演員加持的打女惠英紅逐漸開始無戲可拍,到了90年代尾巴,她犯了抑鬱症,情緒發作甚至吃安眠藥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禍不單行,她的母親在那個時候開始患上了老年痴呆。她每天和母親吵架。她母親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要不就睡覺,要不就看電視。
2010年,離第一個金像獎28年後,《心魔》讓她二度封后。而那個時候她的母親狀態已經很差,醫生經常罵她為什麼不多陪陪母親,警察將迷路的母親帶回家也把她訓得不行。她不懂母親得了老年痴呆,只是疑惑給了母親很多錢,買了很多東西,「為什麼母親還是這樣,讓別人戳我脊梁骨,讓我難堪。」
等她後來明白時,母親的老年痴呆已經到了晚期。
去年,惠英紅接下了《幸運是我》。片中,因為走丟、因為忘事,阿旭每次罵芬姨,惠英紅的心裡就難受。難過的不是因為自己被罵,而是她似乎體會到母親當年的那種孤獨無助。惠英紅對她母親說,「你這麼愛睡,早點死,就可以睡了。」影片中,芬姨對小女孩說:「人什麼時候死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當你死的時候不要被別人說怎麼不早點死。」
導演拿給投資方的原來有兩個劇本,另一個是講兩兄弟的故事。投資方最終決定《幸運是我》。似是一種巧合,幸運亦是惠英紅。通過芬姨,她也最終和自己的生活和解,和自己的內疚和解。幸運亦是這世間,伴隨著老齡化洶湧而至的孤者,《幸運是我》讓更多人看到了「失智症」背後老人們那深深的無助。
三、
時光催人老。
生老病死這一坐困愁城的自然規律里,孤獨,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冷冷暖暖里/情意親親疏疏間/人大了要長聚更難/一生人有幾個血脈跳得那樣近/相處如同陌生/闊別卻又覺得親」
葉德嫻在2015年演唱會上《赤子》,唱到動情處,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小時候的照片,泣不成聲。她親生兒子和自己關係疏遠兩三年才能見一次,而「陌生人」劉德華扮演著和《幸運是我》中阿旭一樣的角色,一直以兒子的身份陪伴著她。同樣在影片《桃姐》中,劉德華飾演的少爺羅傑,在桃姐生命的最後時刻,守望相助。
《天水圍的日與夜》中,鮑起靜和她兒子和獨居的阿婆成為好朋友。阿婆的女兒死去多年,女婿帶著孩子再婚。節儉的阿婆買了戒指和金鏈子,想送給自己的女婿和外孫,卻被女婿冷淡拒絕。傷心的阿婆把戒指和項鏈送給貴姐鮑起靜。貴姐沒有拒絕,而是說:我幫你收著,日後有什麼用錢的地方,我都幫你辦妥。
悲情市鎮,生死之約。
幫阿婆收著項鏈和戒指是貴姐對阿婆的承諾,承諾阿婆死後會幫助阿婆料理後事。對老人來說,死是莊重的,被忘記,才是死亡最大的悲涼。
阿婆說:「我做了鬼也會保佑阿安讀書好。」
鮑起靜、葉德嫻還有前文提及《歲月神偷》中的吳君如,包括《幸運是我》的惠英紅,這一批資深演員近些年重歸大眾視野,貢獻一部又一部的好片,奪走一個又一個影后,不免讓人欣慰。《我們來了》問劉嘉玲「最想回到什麼年齡」,劉嘉玲毫不猶豫回答:「我還真的非常喜歡我現在這個年齡。我不喜歡我以前的那個時候,因為你很彷徨,你很不確認你很不自信。我現在這個狀態這個階段是我自己最飽滿最自信的(時刻)」我想,在她們的臉上,都能看的到這種歲月沉澱的自信。
正如《歲月神偷》里那戳人心扉的詞「變幻的時光里,歲月,才是最大的小偷」。它偷走的女人們的青春,將之沉澱為臉上的皺紋。我們不僅能夠到她們演繹出來的角色的動人情感,也能看到皺紋背後,關於她們自己人生的獨特傳奇。
燈光謝幕,桃姐、芬姨、貴姐,都是那值得一品再品的回味。
於港片而言,隨著殖民「港英」時代隨歷史紅塵遠去,那血雨腥風的江湖豪情,那俠肝義膽的忠奸道義,亦不再歸。
如同《無間道2》里的最後一幕,吳鎮宇死了,曾志偉做上了尖沙咀的大佬。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才剛剛開始。
或許,江湖退散,沉澱下來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奇怪的他
恭喜惠英紅在剛剛獲得了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惠英紅當初都坦言會接這部片是因為她有十幾年老人痴呆症的媽媽,並希望這個社會要多點關心多點包容患有老人痴呆的人。她更說這部電影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公司肯接,因為肯定賺不了錢。但最後被英皇楊受成接下了,因為他覺得這個社會需要這種正能量。再看看當今的中國電影……哎……恭喜惠英紅恭喜幸運是我!
老齡化社會大潮中的獨居老人與經濟下行階段里努力生存的年輕人,生活中隨處可找見參照的存在,放進電影里,用樂觀和確幸包裹出明媚走向的結局。這部電影還是樂觀向的啦,讓旭和芬姨都找到溫暖,把社會救助體系放大。茫茫世間,孤單與孤單負負得正一下。
坐標南京,院線沒有粵語中字可選,遺憾啊!!!粵語是剩餘不多的背負著獨特文化的方言存在,需要珍愛啊!!!不請自來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看電影的人,但是卻從沒寫過影評。原因其實很簡單,對於我認為的好電影,我怕寫不出它的好,而對於一部爛片,把它看完已是忍耐到極限,哪會願意再三回味寫部影評出來。所以一直都很敬佩那些可以寫出好影評的人,我也是想要往這方面努力。今天這一篇,就當做是第一次嘗試吧。寫的不好,還望見諒。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對它基本上沒有什麼了解,相比什麼前期宣傳又熱又足的大場面大製作大明星參與的電影,這一部電影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的確是沒有怎麼聽說過的,它上映已經快一年,但我身邊知道它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讓我不免有些疑惑,為什麼好電影總是有太少的人關注,而那些標榜著投巨資,由高精尖團隊創作出來的電影卻往往那麼爛。奇怪的現象。
回歸正題,觀影開始。
評價一部電影好壞與否,我認為很是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是否能讓觀眾全身心投入到影片中去。《幸運是我》無疑做到了這一點。影片的開頭,導演以黑白色調渲染出略帶傷感的氛圍,路邊帶著骨灰盒的少年,老屋裡獨自抽煙的婆婆,孤獨的他們似乎都有一個令人心疼的故事,而以黑白畫面展現,無疑使觀眾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他們的孤獨。
故事就這樣展開,少年阿旭痛失母親,他獨自一人來到香港尋找父親,然而父親的冷漠以及不耐煩深深刺傷了旭的心,影片中旭在跟他父親通了電話之後,戴上了帽子,也就意味著給自己的心加築了一道城牆。
在影片開始部分,阿旭的確是一個問題少年,與餐館老闆娘對罵,偷女朋友的錢並將她掃地出門,脾氣暴躁,性格古怪,桀驁又不遜。但就是這樣一個故意把自己偽裝成刺蝟的少年,依然有著一顆柔軟的心。見一位婆婆掉了水果,阿旭從單車下來前去幫忙,卻不料婆婆硬要拉他幫忙去找丟失的雞蛋,從此兩人的命運就再也無法分開。沒錯,這位婆婆就是本片的女主角,芬姨。如果說男主阿旭代表的是當代年輕人中很典型的一類,用冷漠和不羈來掩蓋自己受過傷的心,努力表現出對這個世界的敵意,但依然掩蓋不了內心最本真的善良。那麼芬姨的刻畫同樣具有典型性,固執,啰嗦,孤獨卻故作堅強,敏感又易怒,這樣的老太太在生活中太過常見,但芬姨又是不同的,獨自生活的她又不幸患有認知障礙,即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症。倘若沒有遇見阿旭,也許芬姨就會這樣孤單生活下去。但是命運的齒輪把這兩個我們眼中的可憐人安排到了一起,讓他們互相磨合,互相溫暖。
人就是這樣,當你擁有許多時,你將它給予別人,往往只能收穫感激,但倘若你分享的,是你最珍惜卻又只有一點點的,那麼除了更大的感激,更多的會是感動甚至震撼。導演就是這樣,讓兩個缺愛的人,從敵視到相依相伴,他們把自己最珍貴的愛,給了彼此。也把那份愛,傳遞給了我們。
這樣的兩個人,他們最初的相處怎可能和諧,從最初阿旭想要通過計謀租芬姨的房子結果嚇得芬姨要報警,到後來兩人住在一起的磕磕碰碰,導演似乎在開始無意將阿旭刻畫成一個尊重老人又懂禮貌的少年,也無意將芬姨描繪成一個通情達理的好阿婆,但就是這樣,才在後來的幾十分鐘內,才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兩個人受彼此影響而做出的改變。
面對老年痴呆的芬姨,和她毫無血緣關係的阿旭怎可能沒有想過逃避,可當他看見芬姨在找他的路上差點被車撞時,內心的柔軟和對媽媽的回憶讓他重新回到了芬姨的身邊。
然而,真正讓阿旭勇敢擔起照顧芬姨責任的,也許是塑花姐的死。塑花姐是一個在大街上撿垃圾的精神病患者,阿旭有過幾次與她的接觸,導演並沒有交代出她的身世,也沒有大力刻畫這個人物,但她卻是阿旭內心受到衝擊的並做出改變的重要人物。自此,芬姨和阿旭,真正的成為了親人。
感謝導演,沒有將故事結尾拍成一個俗套的悲劇。找到穩定工作的阿旭面對芬姨的遺忘,再也不會不耐煩。而在家中作畫的芬姨在忘記剛剛自己使用的哪根畫筆後遲疑之後的笑,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片中的一大暖心之處。這樣的一個結尾,觀眾是可以在滿滿的眼淚中笑出來的吧。
整部影片看後,帶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溫暖。不管是片中主線阿旭對芬姨從敵視到躲避再到將她看做是真正的親人,還是在阿旭被父親一句 「我沒有這個兒子」深深刺痛後,芬姨簡單笨拙卻又無比暖心的安慰,亦或是阿旭從讓芬姨跟在他後面到與她並肩前行的小小改變,都無疑溫暖著觀眾的心。而片中救助中心的那些個片段更是直接表現出了在這個冷漠社會的溫暖存在。無疑,這部片子是會賺足你眼淚的,但不同於某些電影,觀眾在哭過後不會有巨大的悲傷感,而更多的是感動和溫暖。
從拍攝和節奏把控來看,這部影片並沒有拍攝過多的場景,阿旭和芬姨居住的老房子算是出鏡最多的,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個場景,卻將香港味道非常好的展現了出來,並且也更好的突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除此之外,在拍攝時,多次鏡中人物拍攝也非常走心,讓觀眾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影片之中,讓人覺得這就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事。
另外,拍攝的構圖也可以說是非常的棒了,從開頭芬姨獨自坐在桌邊抽煙,到芬姨在夜晚焦急地找尋阿旭,再到阿旭一人來到天台玩小時候的玩具,每一個鏡頭都充滿張力,讓人清楚的感受到這個鏡頭想要傳達的情緒,並感同身受。
像這樣溫情的電影,最怕的就是用力過猛,讓人覺得好像是為了故意讓觀眾哭一樣,但《幸運是我》無疑做的很好,導演以不急不緩的速度講了一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讓人不知不覺間,已淚流滿面。
關於台詞,在本片中,芬姨這一角色無疑是金句貢獻者,許多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語,卻有著讓人深思的內涵。從片中芬姨兩次對阿旭說的「做人,不是你幫幫我,就是我幫幫你」,到她在救助機構對小女孩說的「做人什麼時候死沒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死的時候不要讓人覺得,你早該死了」,沒有華麗辭藻,沒有高深內容,但就是能讓人反覆咀嚼,反覆領悟。
關於演員,不用多說,惠英紅的演技絕對毋庸置疑,在電影開始的那一刻,她就成為了芬姨。發現阿旭走後的焦急,在阿旭對她放狠話後的她的那一句「你不要真的不理我」,再到通過買雞蛋最終意識到自己認知障礙的巨大悲痛,亦或是她回憶年輕日子的那一支歌,惠英紅的每一個動作,表情乃至眼神,都讓觀眾覺得,那一刻,她就是芬姨。而阿旭的扮演者陳家樂同樣演技在線,把前期阿旭的痞和後期阿旭的暖都充分的展現出來。這裡不得不提的還有阿旭父親陳鋒的扮演者錢小豪,從剛抬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陳鋒在電話中對阿旭的冷漠,到面對小兒子的搶救他毫不猶豫對阿旭的一巴掌,以及在被芬姨訓斥後的目光閃爍和對阿旭的那一絲不忍心,到最後他站在店門口向外張望的期待,可以說,陳鋒的戲份不多,但錢小豪絕對將其刻畫的十分鮮活。
正是有這樣的演員存在,才能讓我們在看過無數辣眼睛的演技以及將電影演成兒戲的演員之後,依然對中國的電影抱有希望。還好近些年來,即使不走心的爛片橫行市場,依然有著這樣的一批電影人用心拍電影,感謝你們的堅守,才能讓我們看到如此優秀的電影。
也許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身邊人的影子,也許是正處在叛逆期的弟弟,也許是像小月一樣讓自己心動的女生,但最有可能的是在芬姨上看到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影子,在看完電影后,你是否想要給許久不聯繫的他們打上一個電話?你是否突然對外婆的健忘少了一絲抱怨,多了一份理解?我想,這也許就是導演的目的所在吧。
幸運是我 因為有你
有愛你的人的陪伴,老去,似乎也不再可怕
到這裡,這一篇《幸運是我》的影評就要結束了,我知道這篇影評我寫的不夠好,詞不達意,啰嗦又冗長,但這篇文章里的每一句話我都是充滿感情寫下來的,為的是表達對於這部電影的喜愛和感謝。因此,能看到最後,真的謝謝你,倘若因為我的影評,你想要去看看這部電影,那就真的太好了。
以上
作者保留權利
我認為惠英紅可以憑藉《幸運是我》,拿下2017年的金像影后,我也希望是她拿
一直擔心芬姨會出事,然後落入套俗,喜歡這種平淡暖心的結局
一個高三狗的強答!
趁著閑暇,沒有去跟大流看《釜山行》,而是把八月攢下的片單給看完了,其中印象最深莫過於《幸運是我》中的那一幕,昏黃的路燈下,身影柔弱如稻草的芬姨,像極了我那個每晚踏著夜色歸來的媽媽。
細算起來,再過一年。我媽再過一年多就是知天命的年齡,和電影中的芬姨一樣,時常會忘記買菜找的錢,看著看著電視會不自覺地眯起眼睛,對新事物總是難以接受。就算這幾年我一直教她如何上網看電視劇,如何刷淘寶,甚至把整個流程畫下來給她,然而卻也只會斗個地主。所以,在看到芬姨因為換了電視亞視從原來的2台變成11台而大發雷霆要阿旭換回去,哭嚷著自己記不住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媽媽。不同的是,我的媽媽還不如芬姨那般倔,她是那樣怯,以至於不小心點錯了網頁,都唯恐自己弄壞了電腦,千般小心萬般討好央我去看。
以前我覺得好氣又好笑,現在卻是莫名地心酸。芬姨這輩人,彷彿是時代的棄兒,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獨自蜷居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嫌她們落伍。嫌她們不合潮流,然而也忘記了,她們也曾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卻為了我們柴米油鹽,酸甜苦辣。
那些散落的橙子,連接起芬姨和阿旭兩個人的緣分,更像是連接起我們這社會兩代人難以割捨的關係。很喜歡一句話:「茫茫人世間,孤獨不過是負負得正。」阿旭,就是在城市車水馬龍中摸爬滾打、奔波忙碌的打工仔;芬姨,就是身邊隨處可見的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空巢老人。同時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兩個人,生活方式、性格迥異,在同一屋檐下,不斷遷就,相互包容,彼此磨合,讓人感受到這部電影不一樣的溫度。
整部影片沒有令人激動得拍手叫好的高潮,抑或讓人感動到淚流不止的橋段,只是簡單地敘述了一個冗長的故事,難得的是,總能在某一個瞬間,找到你我的影子。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約翰·多恩如是說。每個人都在別人的生命里,燃燒著自己,只為照亮別人的一段人生。像芬姨三十年前的情人查理,終其一生芬姨也未能忘記他;像社區中心的小月,教會了阿旭如何愛,如何成長;像芬姨和阿旭,用愛和守護,在你被至親遺棄後為你提供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對你輕聲說我們回家,在沖你大發雷霆後看見你流淚還是會手足無措給你遞紙巾,像一碗白米飯,溫暖而有力量。
正是這些平淡如水的細節,才組成我們的生活。生活方式、性格迥異的兩個人,相互攙扶,在香港這座淡漠的城市裡,找到彼此的燈。從一個滿嘴粗話,一點都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大男孩,到一個學會擔當,懂得照顧別人的男人,從一個敏感、醫怒、多疑的老太太,到一個努力去包容的如母親般的人,一點一滴,如河川留給地形,是你予我的改變。
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排片很少,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慶幸的是,我沒錯過它。有人說《幸運是我》是對港片已死論調的有力回擊。在我看來,它不過是以自己的溫柔,去擁抱這個需要暖意的世界罷了。
"不是誰離了誰就不能過"
看完心裡最直觀的感受是:
我不想這樣一個人老去。芬姨獨居,老年痴呆初期,自己染頭,抽煙,喝威士忌。冰箱里放滿了雞蛋,煮粥忘放米,看電視只記得一個台。
芬姨年輕的時候在舞廳唱歌,還出過一張唱片,藝名楚湘湘。後來給很多電影畫過海報。家裡現在還放滿了畫板。
芬姨愛過一個薩克斯手查理,靈魂伴侶。
不想為了查理放棄香港去美國,此生未再愛上別人。幾年後查理出海時身亡,家人把骨灰撒在了海里,芬姨說,她生後也想如此,她想和查理呆在一起。前段時間,知乎有個很火的問題,叫"你有沒有特別想活出的樣子。"
底下的回答各式各樣,映射了彼此不同的人生觀。
村裡獨身老人那個回答,看得我熱淚盈眶。他們一樣心中有愛,卻孤獨一生。
一樣在別人眼裡或許活得失敗,卻在這個世界守住了自己。一樣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明白世界的荒誕人生的虛無,卻仍然溫柔堅定,熱愛當下的生活。說夢想,有錢又好看就是我的夢想。
想環遊世界,想住在美麗的地方,想有裝修精緻的家,想有理想的愛人。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人生的"標準答案"。"特別想活出的樣子",和你真正過說出口的人生目標,對很多人而言是兩碼事。
做不到,或者,沒有勇氣做到,所以才會"特別想"。
因為我們害怕承擔別人沒有的痛苦,我們會選擇讓自己活得輕鬆的"標準路線"。
所以"活出自己的樣子"變成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
有一個清醒的認知是:
無論選擇怎樣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錢怎麼都賺不夠,樣貌只會一點點老去,愛人也不知哪天會離開,幸福是拋物線的頂點,人生怎麼過都是苦樂參半。既然如此,為什麼不依照自己的意願活著呢。
我們總會愛一些人,辜負一些人,也被一些人傷害。
我不能強求別人愛我,也不能奢求誰一直留在我身邊。"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暖,我相信你也可以找到。"
是的,我還是害怕一個人老去。幸運是不是我,我不知道。但我還是得抱著愛的希望,同時做好孤獨下去的準備,即使一個人,也要誠實地好好活著。留在大城市的第一年,往往充滿了挫敗感。
就像電影里的小旭,單槍匹馬去了香港,他覺得自己有可以依靠的人,結果別人根本連他電話也不存。他覺得自己一言不合就裸辭,其實比起生活來,個性屁都不是。他跟女朋友分了手,後來喜歡的人也是無疾而終。他賴掉了房租,喪家犬一般躲到了一個孤居老人的小偏房裡,姑且找了份打雜的工作,免得餓死。
幸好,他還是幸運的,而惠英紅飾演的老人,也正給了小旭舔傷口和成長的過程。他從紋身男的身上學會了樂觀,從精神病女子身上學到了人生無常,從大陸姐身上學到了好聚好散,這一切的基礎是旭仔與老人相處所鍛鍊出來的包容。
在大城市裡獨自謀生的第一年,往往也是成熟最快的一年,租房子、投奔別人、換工作、分手、戀愛未果,或許我們當年沒有全部經歷,可受過的委屈不會說謊,發過的傳單不會說謊,算著800塊錢如何在北京吃住一個月、那個焦急不會說謊,旭仔和我們,都沒有準備好,也都熬了過來。
關於惠英紅的演技,有這麼一幕。
惠英紅飾演的孤居老人買東西忘了付錢,她以為自己付過了,跟老闆吵了起來,旭仔幫她付了錢,然後帶她回了家,她計算著自己買東西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突然,她意識到了自己確實沒有付錢,她意識到了,自己真的記不住事情了,她歌手生涯和畫家生涯的一切都將遺忘。
別看電影,想像一下,當你明確知道自己將遺忘,你將是什麼表現,想像一下,如果是你的話該怎麼演,然後再看電影,看看惠英紅碾壓級別的表現。
電影的最後,惠英紅最終只能待在房間里塗塗畫畫,小旭則找了一份二廚的工作,兩人再沒有別人可以依靠,相依為命的樣子,宛如已經做了幾十年的母子了,破舊的小房子,也就這麼成了一個家。
這樣的好電影,咱還是應該看看的。真的看著想哭,我從小是婆婆帶大,婆婆她勞累一輩子,幾個兒女卻不爭氣,我父母常年吵架打架,在我高三的時候他們生了二胎卻又走向離婚,現在我在外讀大學,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婆婆,希望婆婆能一直健健康康,她的記憶力也開始變差,只能以後多打電話多問候她
昨天看完《暴走看啥片》之後才到愛奇藝看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確實是一部好電影,後面醫院段都是哭著看的,為什麼當初就沒有知道這麼好一部電影呢?去電影院看該有多好........(平時較少關注電影的緣故)
有幾點不是很滿意:小月的半國語半粵語的說話方式很奇怪賣椅子那段有點莫名其妙這裡提一下一個路人角色,塑花姐。
一個出場不多但是有暗喻的一個角色,孤身一人的精神病患者。初次登場,陌生女子(開始還沒有介紹塑花姐)問男主阿旭索要香煙,這裡男主只是無言的打量了眼前髮型凌亂,衣衫襤褸的女子幾眼。鏡頭一轉,陌生女子已經在吸煙了。(這裡也體現了男主的善良)當男主略帶關懷地詢問陌生女子「你家人呢?」之後,女子就表現出精神異常的樣子,把香煙扔到地上,並從腰包拿出了一個環形的藥盒子。(索要香煙的時候看著只是像一個普通的人)口中重複嘀咕著「吃藥就好」,並打開了其中一個格子,做出拿葯吃的動作(然而藥盒內根本就沒有葯),「吃完葯」後繼續嘀咕著慢慢走開了(此時也可以注意到她拿著一個大的塑料袋)劇情繼續進行,陌生女子又出場了,嘀咕著「記得喝水」,從垃圾桶里撿了一瓶「不明液體」之後就離開了。
隨後也是鏡頭一轉,男主又像往常一樣從後門出來準備抽煙,注意到消防栓上的腰包。打開發現了環形藥盒子,還有幾個空藥瓶,在身份證上我們看到女子名叫吳明珠。(從環形藥盒可知腰包的主人就是此前的陌生女子)又是一小段劇情後,男主從路人的閑聊中無意聽到有名女子被撞,並且根據路人的描述,拿著塑料袋在附近走的塑花姐,男主馬上意識到就是之前問他要香煙的女子,趕到現場後只能看到事故現場的受害人已經被小帳篷圍起來了,綁著塑料袋的腳露出來了(沒有送去搶救就是已經不治了),此處男主也是無言地看著事故現場。
塑花姐作為一個路人,介紹得並不多。她是否是走失的精神病人,是否被家屬拋棄,是否本來就是孤身一人,我們都不得而知。不過從行為表現來看,她應該已經停葯很久了,雖然還記得「吃藥」和喝水。如果芬姨一直都繼續孤身一人的話,說不準就會是下一個吳明珠了。也就和之前男主對芬姨說的一樣,死在哪裡都沒有人知道。
再來說說另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男主阿旭的父親陳峰。
醫院那一段對於這個不稱職的父親的描繪確實可以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被送到醫院後看到自己大兒子就責怪他,並對警察說自己就只有一個兒子,男主聽到這裡感覺無比難受聽到自己小兒子說的話得知自己錯怪兒子了,此處表現出無言,面對芬姨的指責同樣的無言,隨後繼續無言地走開(此處人物心情估計是百感交集吧)鏡頭又切到陳峰一家,陳鋒拿出手機看到骨灰樓位置的簡訊同時也看向一旁(走過來的方向),內心也是極其複雜吧,應該能感受到對大兒子的虧欠。電影后面也有提到陳峰有去拜祭前妻,電影最後部分有小兒子玩玩具的鏡頭,然後陳峰看向外面,隨後再看回裡面,不知道他是否在意起自己的大兒子。不過無論如何,他應該也不會得到大兒子的原諒了,畢竟已經傷透了他的心。這個父親的角色感覺也是塑造得可以,從當初的不聞不問,敷衍了事,到後面的略感愧疚。錢小豪這位實力派演員的演技確實很贊。昨天剛在當代MOMA看過。導演想傳達的是做人要有良知,並其在片中對良知緣起的推演都較有說服力。
人設上,陳介旭一開始的偷女友錢,啪啪啪之後粗暴將女友轟出門,偷偷賣掉房東傢具,說了一些包括你死了都沒人知道的話。其實都是一些冷酷無情的行為,不考慮他人感受,損人利己。片中也交待了陳的父親不認這個兒子,或許內心也有糾結,但迫於強勢妻子的壓力,不得不與陳斷絕父子關係。其原因皆是良知缺失導致,缺少共情能力。後來通過一系列社工工作和房東的日常交流,逐漸讓陳與房東產生情感依附,當陳覺得他對芬姨負有責任和義務時,他們的關係就像母子。我們習慣稱這類人或行為為有良心。包括片中大量筆墨的社工描繪,都在傳達一點,做人要有良知。據說是導演處女座,實屬難得,是一部相當有積極意義的影片。另外,喜歡本片的攝影風格,構圖妥帖而舒服。我們始終學不會怎樣跟家人相處,特別是跟長輩
根本不知道怎樣去表達愛,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像劇情里一樣的happy ending
「人生是有不同階段的,沒有可惜,只有珍惜。」
我看完的時候發的一篇朋友圈。
這是劇情末端阿旭的背影,播放著女生留給他的語音,
全劇我最記得這一幕這句話:
「人生是有不同階段的,沒有可惜,只有珍惜。」
是的,阿旭壞過,對待前女友簡直就是人渣。
但轉身一變,他竟然成了那種好男人,
自己的單車被偷後仍幫素不相識的芬姨撿掉落在地上的橙子,
還幫芬姨拿東西送她回家,甚至發生之後他對芬姨的照顧。
追志願者阿月的時候不也是一派深情嗎?
是的,人生總有起落,人總有好與壞的一面。
可惜是什麼?都過去了還值得糾結值得可惜嗎?
珍惜能擁有的吧。
^_^下午看了幸運是我,趁著新鮮的記憶來說幾句。這是一部有溫度的電影,不冷也不灼熱,如同一杯散著清香的茶,恰到好處。講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接地氣,如同其它答主所說的,也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的桃姐。但是,更加接地氣,桃姐裡面少爺跟桃姐相處了那麼多年,早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了,少爺對桃姐的贍養雖不是法律必須的,但是也在中國人的情理之中。相比較而言,阿旭跟芬姨則是這塵世中原本兩顆不想乾的塵埃,因為偶然相遇,因為各種變故互相依偎。芬姨身上有一種屬於香港過去那個年代的江湖氣,她跟阿旭所說的,生活不過就是你幫我,我幫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因失智懼怕被人欺騙時刻警惕陌生人的老年人說出的話語。因為失智,導致她恐懼,但是當她感受到別人的善意,又能很自然地付出,這個江湖氣現在已經日益稀缺,從芬姨的這個台詞,彷彿看到她過去輝煌的黃金歲月。電影拍得很細膩,所有的人物都很立體。有很多地方值得細細品味,阿旭知道芬姨得了失智症之後想一走了之,卻因善良放不下,但是這樣一個與自己無親無故的老人,以後會給自己造成多大的負擔,相信他心中也是有數的,所以他掙扎,但是他心中也是有善念的,只是這個善念不足以支撐他想為自己的房東,一個與自己同處一個屋檐產生各種摩擦的老人負責的想法。劇本細節處理很棒,阿旭看到芬姨滿頭染髮膏出來找自己,在大街呼喚自己,這對於一個沒有了母親極度渴望得到親情,卻在親生父親那裡收到更多傷害的青年而言,這種如少時母親的呼喚,給他帶來的衝擊與感動不言而喻。此處,如果他下車來與芬姨相認,那就落入俗套了。他若無其事地回到家,洗好澡等芬姨回來,輕輕責怪她亂跑,很好地掩飾了自己的感動以及用行動證實了自己的決定。還有芬姨在醫院裡安慰阿旭,說他還有媽在,在車上一邊要發仔把他們車回家,回到家就一切都好了,下一秒作為失智老人已經忘了自己說過什麼,只知道阿旭很難過她要好好安慰他。還有一起吃飯的時候,阿旭問他有什麼心愿,她一臉幸福說她希望有個兒子,說現在也差不多,那個表情和眼睛裡的神采讓我體會到,是的,阿旭一定很愛她,像兒子對待母親那般。如片名所言,幸運是我,幸運是阿旭,幸運也是芬姨,能夠碰到彼此,失智老人不必擔心死了都沒人知道,阿旭也從芬姨那裡得到了親情。其實,人與人是不是真心相待,我覺得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失智的芬姨才能夠如此信賴阿旭,因為她必然感受到了阿旭對她的真心。。可惜的是現代社會人與人這種純粹的真心越來越少,社會人衡量的是自己的收益,盡量用最少的成本獲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越來越自私,我們無法改變社會,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別人善待我,我必回報別人,珍惜每一個能珍惜我對他好的人。知乎小透明胡亂寫下的觀後感,手機打字,無分段,見諒。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眼罩門,陳冠希 能發展到梁家輝 梁朝偉的地步么?
※如何評價徐克導演《金玉滿堂》?
※提問張家輝現在在影視圈是屬於什麼地位,演技已經達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