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年不識愁滋味」?


感謝邀請。

簡單來說,就是年齡大了之後回憶自己年少時光,覺得當時的自己圖樣圖森破。

科科,嚴肅來講嘛,就是:

首先,這一句詞出自稼軒《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然後分兩部分說一下為什麼「少年不識愁滋味」:

從詞本身的角度來說,這首詞的上片,著重描寫的是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正是所謂風華正茂卻又涉世不深,缺乏對「愁」的深刻體驗,喜好等樓賞玩,並藉此吟詩作對。而「少年不識愁滋味」結合全篇來看,正是對」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解釋:

登樓呢~作為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典型意象,一般是與愁緒或者悲慨相關聯,典型例子如王粲《登樓賦》:「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登樓望鄉,觸發懷鄉思歸的悲慨;或者另一首稼軒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是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近於悲憤。

以上作為例子的兩篇作品,皆是由於未受人主重用而出的憤懣之作,所以作品中的悲愁是明確可循原因的,是出於重大的受挫而成的,這樣的「悲愁」,是可以帶給讀者實感和共鳴的。

然後結合稼軒生平,這首《醜奴兒》大概是寫在三十郎當歲的時候,當然現在看來,也很年輕。但是!人家可是二十一歲就參與反金起義並曾經帶著五十多號人就殺進敵人大幾萬人的軍營把叛徒給逮回來然後名動一時的正兒八經的青年才俊,但是在南歸朝廷之後卻一直被投閑置散達八九年之久,渴望恢復大宋江山,卻始終未能如願,才會在登亭眺望的時候悲憤難平呢。

所以你猜,當稼軒同學年紀又大了一些到了中年,經歷了政治受挫,依舊鬱郁不得志,寫下這首《醜奴兒》的時候,回想當年自己年輕的時候明明一排天真,卻為吟詩作對而生拗出來的「愁」的時候,會不會覺得自己當年圖樣圖森破甚至乃衣服?

如果想像不出的話也可以翻一下初中或者高中時期的日記或者作文體驗一下 |?ω?`)

爪機作答,格式不美觀,還請見諒 (??????)


我曾經以為日子是過不完的,未來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我就呆在我自己的未來,我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真正的變化,我的夢想還像小時候一樣遙遠,唯一不同的是我已經不打算實現它了。 -王朔

大概就是這樣


因為「早歲那知世事艱」。


因為時間和閱歷不夠 待得經歷多了 就會發現 nothing lasts forever. 真讓你說出為什麼而愁的時候 反而不知從何說起 當真是欲語還休 欲語還休


因為古代孩子的作業少。


喜歡討論痛苦的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

不敢討論痛苦的是開始經歷痛苦的中年人

唱起歡樂頌的是飽嘗了人間苦楚的老年貝多芬。


多半是長大之後忘記了自己的少年模樣了

為賦新詞強說愁有什麼不好

多詩意的花樣年華


少年不識愁滋味,正是因為我們被更多的人所保護著,他們給我們最堅強的支持,才讓我們不識愁滋味,更好地邁向未來,挑戰那些困難,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長。


年紀輕輕的懂個籃子

大概就是這意思

生活的艱辛和壓力還沒有體會到


推薦閱讀:

中國當代人的焦慮從何而來?
思想上開放但是行為上保守的人怎麼定義?
那個瞬間你會覺得 「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如何看待知乎上好為人師和反智現象?
感覺自己像個智障是種什麼體驗?

TAG:心理 | 少年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