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國共戰爭時期和朝鮮戰場的共軍是怎樣反坦克的?
眾所周知,當時TG面對的對手都有相當數量的裝甲部隊,而TG只有單兵輕武器和一些炮兵,在這種情況下是採用什麼戰術反坦克的?為何在長津湖可以僅依靠步兵就擊退有重裝備的美一師?這對現代戰爭還有什麼啟發意義。
PS:共軍有高達之類的機靈就免了
戰術由武器決定,說武器就行了。
國軍沒有討論價值,予以忽略。志願軍的反坦克武器基本都是肉搏距離。什麼「原木在移動」的論調我是很反感的。中國軍人不畏犧牲,卻不輕言犧牲。
無勇氣戰術無法有效實施,無戰術則勇氣只會無謂傷亡,加速失敗。步兵反坦克:
戰鬥中,以步兵營連為單位,編組反坦克班或反坦克小組。反坦克班一般在12人左右,反坦克小組編3~4人。反坦克小組內有1人持機槍或者衝鋒槍執行掩護任
務,防止坦克乘員打開艙蓋向我反坦克手射擊、投彈或在坦克被擊毀後負責消滅棄車逃命的敵坦克乘員。另外2~3人則持反坦克手榴彈或火箭筒等,執行打坦克任
務。
1951年之後採用的一些反坦克武器。少量繳獲美國60毫米、88.9毫米火箭筒,57、75毫米無座力炮。數量不多。
國內仿製過超級巴祖卡,命名為51式90毫米火箭筒,有效射程是100-250米,距離遠了精度相當糟糕。破甲厚度120毫米。根據美軍使用經驗,M20超級巴祖卡打T-34/85毫無問題,而且彈種很多,對付工事火力點也非常有效。一種說法是圖135火箭彈是仿製日本四式90毫米火箭筒的,後來仿製美式的241彈,但是破甲能力都不如美國原版。1951年列裝RPG43式和RPG6式反坦克手榴彈。重量比較大,一般人扔個15-20米。前者葯型罩設計不合理,全重1200克,裝葯600克,均質鋼裝甲破甲厚度75毫米,後者裝葯減少到500克100毫米。
長津湖戰役是1950年,這些東西還都沒有。應該是用傳統的炸藥包、爆破筒。
最初入朝作戰,根據親歷者回憶志願軍消滅一輛坦克要傷亡一個班。對於美軍來說這個東西只屬於工兵器械,在我軍手裡則變成珍貴的好武器了,即便如此也不是敞開供應,實屬無奈之舉。
炸藥包、爆破筒這兩種武器完全是0距離近戰的,使用距離比反坦克手雷還要近。反坦克有多困難可以想像。直到1953年,噴火器、火箭筒這些東西都難以普及到步兵。1953年4月15日發表的《根據官垡里西高地戰鬥體驗對反擊據守地下工事之敵的戰術研究》一文中提到:「突擊隊主要應帶衝鋒槍、手榴彈之外,應攜帶炸藥包和少量土工器具,其中炸藥包用來爆破敵人坑道。
同
年4月20日發表的《攻擊梅硯里東山、馬踏里西山之坑道戰經驗》中進一步明確:「每組應配10至15斤的大炸藥包一包,小炸藥包數包,爆破筒一根,每人沖
鋒槍1支,配9至10個梭子,8至10個手榴彈……
20米以內的小坑道以3人突擊隊為宜,一人靠左側攻擊前進,一人在其後負責裝填衝鋒槍子彈,以使火力不中斷,另一人在右側爬行打手電筒……直通坑道盡量使
用衝鋒槍,手榴彈使用過多則煙大不能觀察。」這裡可見攻擊敵坑道時所攜帶的炸藥包當量。
英軍第8驃騎兵團C中隊隊長科特爾少尉的百夫長
1952年,金城官岱里防禦戰中,汪明山時任12軍31師91團1營2連60炮排2班副班長,該班擁有1門超級巴祖卡和1門60毫米迫擊炮。
6月13日14點50分,美軍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掩護下,出動M46坦克24輛,以及M36式90毫米反坦克炮,分批階梯式向我軍網狀陣地攻擊。汪採用放過一輛打一輛的方式,開啟游擊模式,發射了5發火箭彈,準確的射擊敵坦克發動機和油箱。
兩個多小時的戰鬥中,志願軍輕傷2人、消耗火箭彈9發、無后座力彈10發,擊毀敵坦克6輛,繳獲1輛M36,斃敵6名、俘敵4名。相比美軍的財大氣粗,志願軍實在太節約。如果美軍遭到類似規模的進攻,恐怕要召喚個十幾架次空襲,幾千發的炮火支援才說的過去。反坦克火炮方面:
說一下范弗里特的「坦克劈入戰」看上去很囂張,紙面上看也應該有效。實戰卻沒有發揮出決定勝負的效果。
在山地複雜環境下使用坦克始終是個極複雜的難題,絕不是急功近利的粗糙戰術能奏效的。別人介紹的很全面,大段引用。
引用來源:【志願軍的武器】系列分篇整理(二):火炮篇這種加農炮有翻譯為野戰炮,單獨出來介紹是因為這種火炮深受志願軍炮兵喜愛。
它使用的彈藥種類繁多,既能用來射擊堅固工事,又能用來反坦克;既能用各種車輛拖曳,緊急時可用騾馬和炮兵拖曳。從最前沿的陣地攻防到東西海岸的抗登陸準備,都是志願軍炮兵可靠的利器。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為前蘇聯在衛國戰爭前夕研製成功,蘇德開戰後開始大量裝備紅軍部隊。該炮歷經了二戰洗禮,連德軍都稱之為二戰中最好的加農炮。1951年第一批前蘇聯援助武器緊急列裝中國軍隊,志願軍炮兵裝備了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稱為蘇制76.2毫米野炮,並在炮兵部隊中組建專業反坦克炮兵。炮班8人,分為炮長、副炮長各1人,炮手6人。ZIS-3型76.2毫米野炮使用ZIS-2的炮盾和炮架,安裝了41.6倍徑的76.2毫米口徑長炮管,並安裝炮口制退器以減少部分後坐力,半自動立楔式炮閂,使用液壓駐退機進行制退。該炮高低射角為-5至+37度,方向射界均為27度,使用榴彈時射程達13.3千米,最大射速為每分鐘25發。ZIS-3型76毫米加農炮的戰鬥任務是消滅敵方有生力量,破壞敵步兵火力點和壓制敵方炮兵,擊毀敵坦克裝甲車輛,破壞敵鐵絲網障礙物,消滅敵掩蔽部和永備火力點。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制76.2毫米野炮性能較好,在反「坦克劈入戰」時作為遠距離壓制美軍坦克的反坦克武器。上甘嶺戰役中,該型號火炮參加了數次決定性反擊戰鬥,並在坑道部隊堅守坑道時向597.9高地反斜面的敵軍開火射擊,支援了坑道部隊。朝鮮停戰後,中國仿製了這種火炮,定性為54式76.2毫米加農炮。
志願軍坦克反坦克:
非常著名的楊阿如車組。1953年7月7日在346.4高地戰鬥的情況到處都有,無需贅述。戰術上幾個細節很有價值:
215車陷入彈坑後,楊帶領車組第一時間將坦克偽裝起來,後一個白天沒有被敵人發現,敵被擊毀兩台坦克,打了照明彈仍未發現215,胡亂射擊;戰前用步測+拉繩方法測量了交戰的距離方位;發現第三輛敵坦克位於掩體中,215發射了12枚HE,直到敵人安靜;車組利用美軍炸斷的樹木自救,將車開出了彈坑;停在軍博的215車胡無人,漢道昌
引用來源:漸漸隱去的猛士——志願軍反坦克英雄名錄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雷寶森——河南省上蔡縣人,1924年出生,1948年6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6軍78師234團9連班長。在第4次戰役中,他們班堅守七
譚炳雲————四川省江津縣人,1921年出生,1949年1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7軍80師239團7連副排長。在第5次戰役中,他所在
峰山陣地防敵坦克進攻。他率領全班巧妙利用地形進行伏擊,用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擊毀敵坦克11輛,吉普車1輛,全班無一傷亡。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
號。
連在麟蹄至自隱里公里旁的一小山阻擊敵人。1951年5月24日,他連續炸毀敵坦克3輛,汽車1輛,斃敵十多人。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並獲朝鮮
一級戰士榮譽勳章。劉慶亮——山東省呂忻縣(舊縣名)人,1946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6軍77師231團警偵工連班長。1951年3月的一個雨夜,他率領4
名戰士插入敵後,炸毀敵坦克4輛,裝甲車3輛,斃敵哨兵多人。後又帶2名偵察員深入敵後斃敵17人。在第5次戰役中,他率領1個小組走在最前面,排雷13
個,炸毀敵地堡4個,並查清敵人工事情況。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張益仁——湖北省京山縣人,1916年出生,1944年10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0軍60師178團火箭筒連連長。在第5次戰役江口洞戰鬥中,他指揮2個班擊毀敵坦克5輛,出色完成掩護步兵衝擊的任務。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朱友恆——四川省珙縣人,1932年出生,194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0軍60師179團火箭筒連戰士。51年6月10日,在山陽里阻擊戰中,他7發炮彈擊毀敵坦克3輛。立特等功,獲反戰車英雄稱號。
朱金池——河南省中牟縣人,1929年出生,1949年6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炮兵2師30團3營觀察班班長。1953年6月,他連續7晝夜
隨步兵前進觀察,及時呼喚火力,配合步兵粉碎敵人從1個排到1個團的近百次反撲,殲敵2000餘人,擊毀敵坦克4輛。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宋蘭君——山東省呂南縣人,1926年出生,1943年11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6軍77師230團2連排長。在1951年6月的一次阻擊
戰中,他帶領本排以傷6人犧牲1人的代價,堅守陣地17晝夜,斃傷敵260餘人,擊毀敵坦克、汽車各2輛。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陳德生——廣東省新會縣人,1926年出生,1948年10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7軍81師243團1連戰士。在第2次戰役中負傷,未能跟
上部隊。這時,被打散的敵坦克又衝上陣地。他隻身一人忍痛與敵戰鬥,擊毀敵坦克3輛,斃傷敵多人。立特等功,獲孤膽戰鬥英雄稱號,並獲朝鮮二級戰士榮譽勛
章。
房光超——山東省人,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6軍76師226團7連指導員。在第4次戰役祝靈山戰鬥中,未能跟上部隊。這時,被打散的敵坦克又衝上陣地。
他帶領連隊苦戰5晝夜,斃傷敵230餘人,擊毀敵裝甲車1輛,汽車20餘輛,勝利完成阻擊任務。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胡連——河北省懷來縣人,1949年3月參加革命,中國共青團員,志願軍68軍204師612團3營機炮連戰士。在1951年10月12日,他潛伏在文登公路,用無後坐力炮一天擊毀敵坦克4輛。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於水林——內蒙古省赤峰市人,1925年出生,1947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40軍118師352團8連戰士。在第4次戰役廣田裡戰鬥中,他用反坦克手雷擊毀敵坦克3輛,造成敵軍混亂,為我軍主力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葉永安——福建省福清市人,1928年出生,1948年10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7軍81師242團9連班長。在第2次戰役新興里戰鬥中,他帶領小組擊毀敵坦克3輛。獲反坦克英雄稱號。
金克智——黑龍江省虎林縣人,1927年出生,1947年2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40軍118師352團6連排長。在第2次戰役中,他帶領5名戰士,擊毀敵坦克5輛,斃傷敵步兵40餘人。立一等功,獲二級反坦克英雄稱號,並獲朝鮮二級戰士榮譽勳章。
李玉才——山東省安丘縣人,1921年出生,1943年7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40軍118師352團3營營長。在1951年橫城反擊戰中,
他帶領全營衝破敵人的4次阻擊,6小時急進25公里,圓滿完成穿插任務。殲敵650餘人,擊毀敵坦克2輛,繳獲敵汽車137輛,各種炮24門,高射機槍9
挺。他們營榮立集體二等功,獲勇猛穿插、殲敵獲勝錦旗。他本人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劉建華——河北省樂亭縣人,1926年出生,1948年9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炮兵1師27團8連排長。在1952年7月4日,他深入敵後觀察,準確指揮炮火,以334發炮彈,全部摧毀敵22個反斜面地堡,並擊毀敵坦克1輛。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黃在漁——湖北省恩施縣人,1933年出生,1951年1月參加革命,中國共青團員,志願軍68軍203師609團6連班長。1953年7月金城戰役中,他擊毀敵坦克2輛,後又帶領戰鬥小組消滅敵人1個多管火箭炮群。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張寶富——天津市人,1926年出生,1948年2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64軍190師569團9連副班長。在第5次戰役中,9連與敵人南逃
2輛坦克、4輛汽車遭遇。他機智擊毀敵第1輛坦克,並將從中爬出的6個敵人和汽車上十幾個敵人殲滅。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駱家奎——山東省啖城縣人,1928年出生,1948年11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7軍81師241團3營機炮連班長。1951年5月27日,他發射7發炮彈連續擊毀敵坦克4輛,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並獲朝鮮二級戰士榮譽勳章。
薛文德——山東省沂南縣人,1918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6軍77師偵察連排長。在第5次戰役中,他帶領小分隊插入敵後,
殲滅敵人15名,俘2人,擊毀敵坦克4輛,汽車1輛。1952年2月17日,他帶領3班夜襲橋頭堡壘,炸毀敵人子母碉堡1個,炸死敵人21名,自己無一傷
亡。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潘澤明——四川省巫山縣人,1929年出生,1950年12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0軍60師178團火箭筒連戰士。1951年4月,在截擊
南逃美軍戰鬥中,他帶領1個反坦克小組,在1小時內用8發炮彈擊毀敵坦克3輛,又同另一射手配合擊毀敵裝甲車1輛。立一等功,獲反坦克英雄稱號。
牛瑞山——河北省定興縣人,1946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68軍204師601團3連副排長。1951年10月,在粉碎敵「坦克辟入戰」中,他帶領1個反坦克小組,用埋設地雷的方法,炸毀敵坦克10輛。立特等功。
張炳恆——安徽省阜南縣人,1922年出生,1951年參加革命,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機炮連班長。上甘嶺戰役中,他用肩膀代替炮架,連續擊毀敵坦克3輛。立特等功。李光祿——四川省三台縣人,1921年出生,195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50軍149師446團5連副排長。1951年1月3日聚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的戰鬥中,他用爆破筒連續炸毀敵坦克3輛。立特等功。
徐忠——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人,志願軍26軍特務團無後坐力炮連炮手。在第5次戰役後期五聖山前阻擊戰中,他先後擊毀敵坦克7輛。立特等功。
顧洪臣——河南省葛縣人,1950年參加革命,志願軍50軍149師446團4連戰士。1951年1月3日聚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的戰鬥中,他用爆破筒連續炸毀敵坦克2輛,後爬上第3輛坦克,掀開炮塔艙蓋,迫敵投降。立特等功。鄭玉田——河北省人,1922年出生,1951年參加革命,志願軍68軍203師607團2營機槍連戰士。在1951年秋季防禦戰役中,他利用無後坐力炮用14發炮彈擊毀敵坦克8輛。立特等功。楊阿如——浙江省黃岩縣人,1944年加入新四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曾率領1個坦克排擊毀、擊傷美軍坦克12輛。
其中他指揮的1輛坦克,在朝鮮西線石峴洞北山的戰鬥中,曾擊毀美軍坦克3輛。被評為一等功臣,授予朝鮮二級坦克英雄稱號。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一、解放戰爭共軍坦克多····好吧,數量上是國軍多,但是能用的是共軍多二、朝鮮戰爭主要是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手雷等,美帝利用坦克優勢搞過坦克劈入戰,結果··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1951年6月,楊成武率67、68軍入朝參戰。是年秋,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組織聯合國軍對中國軍隊進行了「秋季攻勢」。為了充分發揮美軍的武器及火力優勢,范弗里特搞了一個「坦克劈入戰」的新戰術。
「坦克劈入戰」顧名思義就是用重型坦克群辟開中國軍隊的防線。
大批聯合國軍步兵伴隨著二百八十餘輛美國坦克沖向剛接防了27軍陣地的67軍,與此同時,每天有十餘萬發炮彈射向67軍陣地,還有一百三十架次的飛機投彈轟炸和掃射。
在文登里,68軍還在接防人民軍第五軍團陣地時,也遭遇了同樣的攻勢。
67、68兩軍志願軍將士在剛接防陣地的不利情況下英勇奮戰,白天防守,夜裡反擊。師團組織起反坦克隊,營連組織反坦克組,炮兵們集中炮火攔截美軍坦克群,一群群榴彈、迫擊炮彈、加農炮彈轟向美軍進攻隊形。伴隨步兵作戰的輕炮手們則扛著無后座力炮、火箭筒對敵坦克猛烈射擊,將一枚枚破甲彈、火箭彈火紅的金屬流射進美軍坦克炮塔內部。
步兵們埋伏在路邊,將一個個大頭羅卜似的反坦克手雷扔向五十噸重的重型坦克。工兵們把磨盤狀的反坦克地雷埋的到處都是,更有英勇向前,直接將反坦克地雷塞進敵坦克履帶下。戰場上美軍坦克燃燒時冒起的黑煙籠罩著天空,坦克殘骸的周圍,躺滿了聯合國軍士兵的屍體。
第三次戰役後,蘇聯的大批軍火就到了
當然如果前兩次打的不好,估計這軍火就是意思意思了···
朝鮮的山地地型是對抗坦克最有效的武器,各種山地,打壞當頭一輛,後面的車都沒法開,如果坦克是在被土共伏擊的情況下,作用也很有限,打壞履帶,阻擊手封鎖住對面的車蓋讓坦克變成瞎子也沒法用上面的機槍,再找人摸上去。平原地型就很難了,不過後期蘇聯也支援了很多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主要還是朝鮮特別的地理環境讓美軍很難進行大規模的裝甲進攻。四五輛坦克的突擊在朝鮮已經是很豪華的裝甲戰了。少數的幾個平原戰場,志願軍也處理的很好沒有讓美軍真正獲得讓裝甲部隊大規模突擊的機會。總是把坦克分散開來一輛輛用的話,還是很好處理的。
解放戰爭時期,最有名的反坦克戰術是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簡化版,以及類似的思路吧。山寨到了用柴堆堆火牆阻止坦克前進。抗美援朝初期有往坦克炮里塞手榴彈的,後期據說仿製了巴祖卡,還有蘇制武器。那就比較常規了。
基本是二戰的方法,步兵埋伏在丘陵和山地掩體,用反坦克手雷和炸藥包貼到車體,在平原在壕溝送進徹底。反坦克手雷頂部有黏性或磁性,貼得穩穩的。不過這對步兵的素質要求很高。
反坦克炮在山地效果拔群,上打坦克下炸步兵,可惜數量少,朝鮮那路也難運進去撤出來。
幸好朝鮮是狹長山地啊,就是這樣毛澤東也需要下很大決心。推薦閱讀:
※蘇軍哪些部隊裝備過JS-4?
※59下山的梗是怎麼來的? ?
※如何評價「坦克世界閃電戰」這個遊戲?
※wz120不到完全體有存在的意義?
※馬克沁重機槍是否能打穿二戰初期的輕型坦克?
TAG:戰爭 | 坦克 | 戰術 | 朝鮮戰爭1950-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