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清華大學土木建管系五字班大規模轉專業?
題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本科在讀。最近連續聽兩名老師提到五字班大規模轉專業,但暫無具體數據。這是否說明在土木工程領域已難有作為?已經失去轉專業機會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應該怎麼辦?
我上個月參加過結管分流交流會,和同學們談了談職業發展和專業情況。我本人是純正的thu土木,研究生交通所,最後還是去了mit又讀了一個金融。
上面的同學說的都挺對的,尤其是興趣不在於土木的話,那儘快選擇的新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如果喜歡土木,為了短期利益和現實問題,請權衡一下我這裡說的問題坐坐判斷。
大的行業問題:土木就是已經走過了高峰,任憑怎麼說,這個事情如果不承認,就沒法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本人學的是交通方向,所以結構的事情並不好過多討論,只想說美國大學的結構工程長期趨勢看是萎縮的,收入看也是位於行業平均以下。中短周期的趨勢可能會有反覆,但是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是一個長期過程,按照一個人30年的有效工作周期看,五年十年的行業趨勢還是不給在參考體系里給與過多的權重。
頂級人才總有飯吃,這個要承認,所以對於清華的優秀學生來說,其實選擇土木不會落得一個著急衣食住行的結果。但是平均看,土木行業在未來可見的幾十年增速和發展態勢一定是落後全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平均在60年左右,如果從業者進入行業的時候不幸趕上了行業下行的30年,或者職業生涯主要處在下行期(下行指的是相對趨勢),那麼跑贏平均水準將非常困難。我們舉個其他行業的例子:生物。都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這是從我十多年前準備高考的時候就一直在喊的,但是這個大坑過去這些年埋了多少人。有志於科研的和頂尖人才問題並不大,但是那些普通人,生活境遇肯定和當年報考土木的人是不一樣的。這一批人的最大問題就是過早地進入了一個朝陽行業,對行業發展的反覆過程沒有認識,對可能出現的行業回撤估計不足。同理比如VR,量子通信,都是朝陽行業,也都會經歷行業初期狂熱後的冷靜與回撤;歷史上著名案例還有tech-bubble,活下來的都成功了,但是多數人活不下來。
從科技進步的角度看,未來20年時間計算生物一定是大勢上跑贏土木的;計算機一定是跑贏土木的;金融呢?不一定了。我和 @王宇航教授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新型材料的出現對結構行業會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他的回答是有,但是什麼時候就不知道了,目前完全看不出什麼令人驚奇的、飛躍性的趨勢。也許人類未來在基礎物理、材料學、精密製造等領域會帶動新的一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但是過去的經驗看這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我們可以憧憬未來人類在嚴酷條件下的各種結構問題:地下的、空間的、外太空的。可是我知道,目前的多數同學,大家等不了。
再說說我自己的交通方向,沒辦法,比結構還慘。有對交通感興趣的同學,我這裡只說說這個行業的特點。我當時讀研的決定非常草率,讀的專業一概沒想,就是為了在學校打球而已,屬於二十齣頭還長不大的那類型。今天回過頭來看,這類型行業是非常「特別」的。和結構不同,交通行業並沒有自己的核心理論,說了一大套所謂的什麼交叉學科,這個那個,都掩飾不了這個行業內核的空虛。從業者必須經常的、不斷地學習其他領域知識,以保持這個行業能夠發展。所以大家能看到學交通的人要不斷地學習城市、計算機、經濟、環境、政策,美其名曰複合背景,實質上就是自己本專業沒得學。如果說結構大行業長期受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制約,交通必須要緊跟其他行業才能不掉隊。於是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交通的人要學會數理統計、抽樣調查、行為選擇模型,現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成熟了,要學習machine learning、要學習模式識別。曾幾何時在路邊數車是要用一堂課來講的,今天哪個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不比這個精準,交通從業者還是要不斷學習一個。
中短周期的現實生活問題,我的建議也和某些答案不謀而合,既然學有餘力,CPA、CFA,了解一下基本的管理自己財富的知識,肯定用得上。清華學生的human capital是很高的,如果把未來可能的收入、增速並折現的話,目前很多同學身價都非常高,要從年輕時候就開始管理自己的total wealth。這個和專業、職業選擇的長期問題不同,我在結管分流會上說過:2004年,上不上清華、是不是土木系都不重要,聽劉洪玉老師的勸告在華清嘉園買房子才是重要的。
現代社會的特徵,中國的發展趨勢就是不斷地信息化,不斷地金融化,未雨綢繆儲備相關的知識,是重要的。而不是因為要解決衣食住行就什麼行業火,就跳什麼專業。
大家都是理工科學生,轉專業之前只要搞清楚幾個問題,並作出相應的選擇,都是合理的:1.是否真心喜歡本專業2.目標專業的的發展大趨勢是什麼3.有沒有現實的生活壓力4.有沒有其他約束。據了解,的確是有好幾位同學想轉建築、電子、計算機等專業。土木轉建築並不稀奇,很多人高考報名的時候並不知道土木工程和建築有什麼區別。
想轉系的人數較多,我想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有幾位同學高考的時候第一志願報了其他專業,但是最終錄到了土木,於是入學之後就有了轉專業的想法,並為之努力。為了能轉成功,這部分同學可能學習更刻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全系形成了示範作用。這樣一來,其他同學看到排名靠前的幾位同學想轉專業,也萌生轉專業的想法。
另一種可能是,大一新生們在學習了一個半學期土木工程後,對土木工程、建設管理兩個專業的前景產生了疑問,預見到在自己畢業之時,這個行業已經無法給自己帶來期望的回報。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呢,我們很難由此說「土木工程領域已難有作為」。土木建管系的學生在大一年級結束的時候還會進行一次分流,分流到「土木工程」和「建設管理」兩個系;分流的時候,示範效應比較明顯,以至於每年選擇建管系的學生人數波動非常大。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呢,認準了行業趨勢,完全可以大膽地做選擇。至於哪個可能性更大,我也不清楚。知乎末答。
我是五字班,是土木,但是沒有轉專業。今天結果已出,為了所有人能看懂,我使用比例來說明流出情況:10%看到這個問題和底下一部分學長的答案,心涼了。為自己而涼。
為什麼不轉?我很有信心嗎?我沒有。轉信息類?上過洲爺的課我覺得我對代碼沒有感覺(上學期給C語言的課外比例最多了,奈何學不會)。當然這個鍋不必洲爺背。轉建築?你們知道我第一志願是建築嗎?你們知道建築比土木貴十多分嗎?只是後來我知道了建築是要畫畫的(當然這麼說非常粗淺,畫圖和畫人像什麼的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畫畫也不會……算了。轉經管、金融?我姓錢,但是對錢沒興趣。其他情況?好像沒有比土木更熟悉的了。那麼,我熱愛土木嗎?
也許是的,過去一定是的。我是在工地長大的人。結賽的時候也願意買回來各種工具,嘗試各種工藝。但是,對10kg完全沒有概念。輸掉了比賽。
但是,發現自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但是,現在好像喪失了對任何東西的熱愛。已經沒有什麼知識值得學習了。
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值得熱愛了。現在想把自己打死。再轉生。
為什麼會墮落成這樣……
把知乎都當作糗百來用。先刪幾年知乎冷靜一下吧。
我祝福這些飛向星辰大海的同學。現在我仍然沉睡在泥土中。但是我也想最終長成一棵大樹,讓你們在疲憊的時候有地方歇息,用根系守護著腳下的一方土地。本人在土木行業七年,感覺現階段,根本不需要那麼多THU級別的從業者。現在的蕭條正是對前些年過度繁榮做出的正常反應。學生們不傻,THU給土木er 寬鬆的跳槽機會可以說是人才供給側改革的典範。學土木無非是去甲方、設計、監理、施工,以及政府機構。這個產業鏈上下游的利潤多是來自政府關係。比如中個三億的標,不管開不開工,中間人三百萬是要馬上給到的。再比如很多海外工程,中標六七年,前期搭進去幾千萬,由於政治原因一直不能開工,就算開工也還是跪著賺錢。
對公司,員工做出再精妙的測算,也抵不上官老爺一個微笑;對個人,三十郎當拼到副科,待遇和剛拿到offer的程序員差不多。這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不論制度上、報酬上,或者潛規則上,都並不尊重土木專業的腦力勞動者。
和一些很優秀的經理聊過這個話題,土木就業環境會有所改善,只是我們需要漫長的等待。附一段國內建築工程行業現狀大家自行感受吧:國外從方案到施工圖都是BIM軟體搞定,建築師工程師在同一信息體系下協同工作,而國內設計院BIM普及程度還很低。
材料研究和施工工藝方面,國內外更是天壤之別
……
國內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高級建築技工隊伍,只有一個個龍蛇混雜的施工隊,態度方面,工人們只是掙錢糊口,關心的只是錢能不能按時發,談不上對工作的熱愛。技術方面,大部分知識水平不高,對建築師的意圖理解困難、難以交流。這樣的結果就是工程質量往往十分粗糙,一些需要高水平工藝的施工操作無法完成,這樣的實例我身邊就有很多,如施工隊在建築師的親自指導下都刷不好混凝土,好不容易在指導下刷好了一層,一眼沒盯住後面就又自由發揮了。作者:王慢慢等兩千人鏈接:央視的紀錄片《超級工程》展現的內容,對中國整體的製造業、建築業、以及裝備製造業的水平來說,有多少代表性? - 王慢慢等兩千人的回答
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系,自己曾經的經歷。
在知乎上也會有這麼大堆人的討論,同時系主任還竟然去系友群呼籲大家去回帖……當然我也是因為這個呼籲,才把註冊了好多年的知乎重新拾起。我一直想說的是,自由是我們這個年代最為寶貴也最為濫用的雙刃劍。就像以前沒有自由的包辦婚姻,有幸福,有堅守,也有真愛。現在即使有著所有自由的戀愛自由,也有欺騙,也有傷心,也有破裂。五年前,轉系還不是一個特別普遍的存在,最不喜歡化學的我,高考被調劑到了化工系,大一的各種化學實驗折磨的我死去活來……所以那個時候我轉系是特別堅定的。因為我一做化學實驗就難受,不知道是心理還是生理的原因。
那個時候幾乎沒什麼人轉系,也沒人知道怎麼操作,也不明白到底其它系是幹什麼的,每個系都有多少的名額。我那個時候就知道我需要做三個很關鍵的事情:1. 我得知道一些我覺得還可以學的專業,然後知道他們是什麼,都可以幹什麼。2. 我得好好去學習我不喜歡的化工系的各種課程,雖然我並不喜歡。因為成績在轉系中有很大的作用3. 我得找我覺得想去的系的可以聯繫上的老師,看看具體是怎麼操作的。最後結果就是我經過各種折騰各種努力,轉到了土木系。
畢業後支過教,干過房地產,現在到了一個基本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領域。一直在折騰,一直在努力。就像畢業後的這麼多年,對於一個人的最高評價已經不是 他去了哪兒讀研讀博,而是變成了,哦,他啊,怎麼可能混的不好,那麼能折騰。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折騰。
所以如果你也想折騰一番,也要記得,折騰的價值在於你的思考,你的努力,而不是在於你的放棄hard模式,也不是在於你的盲從。大清土木大四狗。已轉CS。
首先,個人覺得在中國,土木領域倒不是難有作為,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除去房地產外,岩土(地下、隧道)、抗震、建築信息化等等,還有新材料和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些方面的突破都可以給傳統土木行業帶來發展。只是相比新興的產業,土木這一行技術和市場都很成熟,要做出突破自然是更難的。
我覺得曹豐澤同學說得很對。。就業形勢能反應當前的行業需求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本科4年加上研究生就是6到7年時間之後的行業形勢的變數是很大的。現在互聯網很火,但誰知道下一個泡沫在什麼時候破呢?
至於轉專業,個人倒覺得是個好事。清華是按分錄取的,很多人進來的時候選擇的並不一定是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專業,志願被調劑的有很多,更何況有的人報的土木的志願也說不清楚喜歡土木哪一點(比如我和我室友)。有一個多學期的時間在大學的各種通選課里去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之後再做一次選擇對同學們來說並不是壞事(當然確實會有從眾的影響),甚至一個學期都不太夠,也有大二下才轉專業的學弟。這一點上我覺得浙大這樣按大類錄取之後再細分專業的方式對學生來說更好,能獲取足夠的信息之後,做更適合自己的選擇。自從進入工業時代,這個世界最頂層的力量就是跨行業、跨企業調動資源的能力。在計劃經濟下,計委——發改委負責這項工作;市場經濟下是金融業實際壟斷這份利益。換句話說,要進入社會頂層,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過發改委—金融路線掌握資源。
到了信息時代,計算機軟硬體做出的複雜邏輯判斷逐漸替代了許多下層白領的工作。如繪圖員、計算員、打字員、秘書、調度員、只會記賬的會計……這說明,只要編程還是一個少數人掌握的技能,只要多數人還不能指揮計算機在多種任務之間切換,「碼農」就天然地相當於中上層白領。
相比之下,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都必須從底層白領的位置上開始職業生涯。比如說去銀行的先要坐櫃檯,搞機械的總要去車間轉轉,土木工程肯定先干施工員,去政府的必須蹲基層。就算畢業到了設計、科研單位,也免不了要先從布置輔助設施、檢查圖紙等簡單勞動開始。儘管對於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來說,這個階段一般很短,之後的升遷也會比較快,但畢竟起點是下層白領,對應的職稱是助理工程師。對於大多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畢業5年後職稱可以升到工程師級,擁有考行業註冊工程師的資格,在單位表現出色的話也開始當小領導,這才邁入中層白領的階層,明顯比金融、計算機行業要慢。
這說明,由於金融天生的優勢,因為計算機技術還處於向各行業滲透的「非平衡態」,傳統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有能力改變職業的情況下,往往趨向於選擇金融和計算機,用來減小自己攀爬階級階梯的阻力,這個問題下的其他答案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周圍許多在銀行、投資公司、IT行業工作的朋友,大學專業都是土建、機械、電子等行業。其實幾十年前那一代人的履歷表就證實了這種選擇的明智性,我隨手可以舉幾個例子:
1947年至1951年在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學習並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
1951年至1952年任東北工業部計劃處生產計劃室副主任。1952年至1958年在國家計委燃動局、綜合局任組長,國家計委主任辦公室副處長,國家計委機械局綜合處副處長。…………1993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XXX
1965—1970年 廈門大學經濟系計劃統計專業學習
…………1978—1980年 石油部廣東茂名石油公司煉油廠黨委副書記、書記1980—1983年 石油部茂名石油工業公司黨委常委、計劃處處長…………1985—1988年 廣東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88—1992年 廣東省副省長1992—1993年 廣東省副省長兼省計劃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93—1994年 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兼省計劃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94—1997年 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協調領導小組組長…………2007—2012年 ……
大家應該知道這兩人是誰。
另外,和其他傳統行業相比,土木工程這幾年也的確出現了明顯的震蕩。
從行業大勢來說,十幾年的房地產高潮大大刺激了土木工程教育的「供給」,眼下雖然二線城市房價依然在飆升,但大多數人其實很清楚不會再有另一個房地產高潮了。土木工程師的相對過剩肯定會促使大學生轉行。
從技術發展路線來說,土木工程自身也在劇烈的變化之中。
過去幾十年的土木工程技術難點在於力學計算和節約材料,結構主體比較簡單,主要考慮承載力和成本,單位面積的用鋼量往往是最重要的工作指標。眼下,過去5年的中國鋼產量佔世界一半,節約用鋼已經不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另一方面,建築、路橋要承擔越來越多的任務,結構日趨複雜,甚至要頻繁地進行動態變換,主體結構中穿行幾十種管線乃至於神經化的智能網路,傳統上的靜力學計算已經不是工程最關鍵的部分。我之前曾回答過一個問題:
土木工程在未來的太空建築領域會大顯身手嗎? - 馬前卒的回答
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提供強大的靜力學荷載,所以我認為土木工程傳統經驗在太空中很難應用。現在鋼材越來越廉價,結構需求越來越複雜,可以說土建工程的確有一點「太空化」,傳統經驗的價值相對降低。在我這個前工程師的觀感中,現在許多複雜建築、橋樑的單位體積細節數量已經接近於造船和機械製造,精度控制比我干工程的時候上了一個數量級。再加上bim等技術對施工、設計、測量的衝擊,許多土木工程師就算干本行,也要學習大量知識來跟上行業進步,當然轉行顯得就沒那麼可怕了。
總而言之,金融和未飽和的IT行業提供了強大的吸引力,土木工程又是一個劇烈洗牌的傳統行業,眾多土木工程師轉行去金融、it行業是一個很自然的結果。我在同濟土木畢業,同班同學已經有一半放棄本行了,清華本科生有更發達的校友網路和擇業信息,轉行速度更快並不奇怪。
注意,我前面的討論只是描述一個客觀趨勢,不代表贊同。作為一個曾經的土木工程畢業生,讓我懷念一下自己的工程師歲月:
相關回答:關於金融對社會影響的:
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馬克思是否錯判了資本主義制度? - 馬前卒的回答關於土木工程師轉行的:在同濟送自己一所大學——2016年5月演講名校出身卻不從事本專業的畢業生們,你們是做了怎樣的選擇? - 馬前卒的回答我來摻和幾句。首先表明利益相關,清華土木本科、博士生,做過兩年半帶班輔導員,與不少轉入轉出同學進行過有關轉系的討論。
首先表明回答問題的基本思路:我不噴誰的任何觀點,只講自己的經歷與見解,所有表述只代表我個人觀點,同時歡迎在評論中噴。
1. 理性來講,某高校該專業在某一年轉入或者轉出數量,與往年相比呈現突發性的增減,這不具有足夠的代表性以討論相關專業甚至行業的「規律」。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注重見微知著的同時,也得避免小題大做。微觀行為還是宏觀趨勢,先搞清楚哪個是數據突變的主導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 我沒有任何業界的經驗,只能談談我了解的科研領域。國內外土木領域科研主流大相徑庭,不細談,最大的特點是:國內的科研很面向「基礎設施建設」,歐美國家科研傾向工程力學、新模型新思維以及與高新技術的結合。這種差異和行業發展歷史、產學研成熟程度、國情等等都有關係,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就拿領域內的研究來說,土木涉及的內容有深度也有交叉,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體現形式,說「難有作為」,不是很立得住腳。
3. 是不是不轉系就陷在坑裡出不來了呢?是不是失去轉系機會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呢?我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看,只能說,還好吧。我正正經經上了四年清華土木的本科,力學、數學、專業課成績都是top,沒學任何雙學位,憑自己的興趣多上了數量不大的數學、力學、物理課,僅此而已,本科是很純正的「土木」;很早發掘了自己的興趣點在於數學力學,博士階段進入了清華土木很純正的計算力學團隊;在初入科研的摸爬滾打里發現自己的興趣其實更基礎,所以踏踏實實地做PDE數值解,實際上就是應用數學,出國訪學就是去的數學系在應用數學專業,聽得了也聊得來。現在還是純正的「土木」么?不完全是吧……其實現在力學和計算數學的方向都可以往下走,本來就是處在交匯的中心;但重點是,這一切都是在清華土木這個環境下完成的。也許你會說,我要讀CS,我要搞EE,我想做建築……這在土木的環境下根本轉不過來。不!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由於說了只講自己,就不拿這個當論據了)。重點的重點是,本科學習中重在思維方式的形成與專業興趣的摸索與沉澱,轉系不完全決定一切,而糾偏的主動意識、冷靜長遠思考,以及通過大量學習來實現有效摸索的行動力是重要得多的。我想已經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夠明白了~
先寫這麼多吧,知乎賬號實名,查有此人,不忽悠。講真難道不是真的在衰落么?有什麼不好承認的。至於有沒有直接關係我就不知道了。你們沒有身在這一行中的太難體會這種衰落了。
前土木帶班輔導員,現結構工程師。」來去自由,進出平衡,以前轉系不放開,現在放開了」,轉自某土木系老師的回答。私以為學生更多自由選擇,是一種進步,不管轉繫到哪,成功的大概說明有能力有信念,對個人在哪發展都合適。從學校來看,放開轉系更多外系也會過來,帶班那屆也來了很多外系前幾名,轉出入基本平衡。土建行業下滑是事實,如果對這沒興趣對別的有興趣,沒必要堅守一個看不清的方向,拼一拼不是壞事。
自我介紹:清華大學土木系大三在讀 曾經鄙視轉專業然而現在正在踏上這條路的一個普通人
這個問題可以回答的很小也可以很大,很早就關注了這個問題但是今天終於抽出了一點時間可以認真的寫一點自己的想法。
--------------------------------------------------------------------------------------------------------------------------------------------這個問題可以往大了說:先做一點背景調查:國內房地產不景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要進行一個粗暴的研究:這個是我設置了百度搜索從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有關房地產泡沫等負面消息的搜索結果,其中不乏有網易等大型媒體的新聞或者調查。事實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有關國內房地產的看衰之聲就從未停止,二三線的「鬼城」新聞也很早被媒體曝光,應該說,在一字班、二字班準備推研(2014年9月、2015年9月)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跨度內,關於房地產的前景就從未明朗過。但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當時的學長學姐們沒有想過換個方向呢?是真正熱愛土木這個行業?還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讀過三年不想放棄?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從三字班來看,大多數人還是在準備努力學習獲得直博直碩的機會,在本系踏踏實實讀下去的。這其實也是清華同學們的一個趨勢。清華這個金字招牌確保了清華的同學們都誤認為憑藉這個招牌在找工作時不需要太辛苦就可以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事實上,這個金子招牌使得大多數的清華同學忘記了在暑假寒假去認認真真找一份實習,而旁邊的學校的同學們,很多在大一就開始了實習。實習的意義在於揭開面紗去真正看到一個行業的內容,固然清華大三有施工實習,但是平心而論有多少同學真正在施工實習的短短几周之內去了解這個行業?據我所知每天上班只能無聊看規範,在工位上玩手機看電影等下班的同學不是少數。所以當清華的同學們研究生畢業真正開始找工作時,發現用人單位固然很喜歡清華的招牌,但是空蕩蕩的實習經歷還是會讓HR撓頭一陣。而之所以沒有找實習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之前的人沒有這麼做,因為身邊的同學沒有這麼做。環境是真能影響人的選擇的,當同為大四狗的同學們都在每天做畢設,回宿舍打遊戲時,有多少人會認為自己應該找一份實習呢?有多少勇氣早上7點多出門上班晚上7點多回宿舍呢?所以,就這樣畢了業,就這樣讀了研。其實,清華是不鼓勵太早找實習的,大四的畢設壓力不小,論文要求很高。從學校的角度出發是希望清華的同學們可以投身於科研,投身於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絕大多數的清華同學都會選擇工作,真正投身於科研的必然都是大牛,學神,他們也一定可以推動科學的進步,但對於其他的同學來說,只是犧牲品罷了。--------------------------------------------------------------------------------------------------------------------------------------------回到問題上來:房地產業不景氣是不爭的事實,同樣不景氣的還有難兄難弟水利,機械學院等等。其實可以認為,傳統的實體經濟在中國正在全面停滯不前。所以,與之而來的就業難問題當然會爆發,清華自然不可倖免。參考 @迪Wendy 的回答,薪酬倒掛、就業率低是讓土木系同學轉專業的動力之一。自然會有人拿農民種田的例子說明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轉專業是多麼無謂的行為。但是,如果你不是愛這個行業,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你愛的行業或者不愛但是報酬豐厚的行業呢?這個觀點一定會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但是我想說的是,清華的同學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身負報國志,大多數人還是會投身於一個行業做一個中高層的領導者,真正有能力改變這個行業、這個世界、推動整個行業往前走的人一定存在於清華,但一定是鳳毛麟角。選擇一個自己愛的行業固然是最幸福的,但是如果不能從事自己愛的行業,那麼報酬高的行業一定是最理性的選擇。從自己當時填報志願時出發,我認為大多數同學對於一個行業的認識一定是膚淺的,一定是虛幻的,而家長,作為一般的工薪階層,對於每個行業的了解並不一定比自己高到哪去,因此一廂情願的報一個志願進來之後才發現並非如此的例子並不罕見。因此,當經過了一學期的歷練,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某個專業而投身於另一個專業也是一個很正常的選擇。五字班的同學大規模轉專業只是在面對房地產不景氣的情況下做出的正常的趨利避害的選擇而已,這說明他們從大一就懂得自己遲早要步入這個社會,這個已經比我早多了。(笑)--------------------------------------------------------------------------------------------------------------------------------------------說這麼多,還是滿滿的後悔當初的自己沒有早一點嘗試去填滿一份簡歷。當過了三年之後才發現,簡歷上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並不多,甚至少的可憐。早一點試著寫一份簡歷,早一點總結自己的收穫就能早一點打破清華這兩個字對自己的蒙蔽,就能早一點想明白自己將來要幹什麼,就能在被動踏入社會的那一刻不會一臉茫然。加油。搬個板凳,帶上瓜子,看清華,同濟的同行往哪跑?俺有個夢想就是機器學習畫圖,讓下一代TMD再也不用人肉畫圖了,順便罵一句:改你妹的圖,老子真受夠了!
學院抓就業的書記(重大土木)說,「同濟和上海交大的土木研究生都在大規模考證,嗯…考的是CFA和CPA。」
又看到這個提問,感覺很鬱郁,去海外伐~=======================================
【PS】消息得到了評論區里同濟土木人證實。@2333Raindragon
【PPS】相繼得到評論區里一票同濟和上交土木生的證實,恕不一一@
望天……謝謝 @沃中原 引用我兩年前的一個答案,一看」百度百科式的精準」就知道有些內容已經過時了(偷笑),在此我簡單更新一下吧。
這兩年發生了什麼?
於土木大環境,滄海桑田,國內斷崖式下滑,美國有好轉,這兩年GT結構碩士的就業率幾乎達到100%,薪酬倒掛,很多國際學生在跳槽,不少人進入大公司。相反,石油行業萎靡,前一陣子公司招十年經驗的senior職位,老闆說收到的頭5份簡歷有3份是來自petroleum的,其中還有一個做Wave analysis的韓國博士,而我們是做建築的。
於我個人,H1B中籤,考完PE,終於如願離開前公司,進入一家中型建築公司做結構方案,同時開始讀GT的CS Part-time master,兩門課從開始低於平均,到上手以後幾個滿分追到4.0。雖然前路依然艱辛,時不時還是會有抑鬱的情緒,但已似有一絲陽光照進生命。兩年前那個回答給我帶來了什麼?
這是我第一個百贊的回答,後來發現提問者是我高中師弟,在我的安利下,提問者申請了GT的CSE,並如願拿到offer。
因為這個問答在各處的轉載,我結識了不少業內同樣困惑的朋友,有大牛,有小白,有一身戾氣的,有迷茫抑鬱的,有盲目樂觀的,也有內心強大的,和他們的交流讓我收穫良多。他們幾乎都表示喜歡這句話 「土木的確也出過不少混得還行的,但用我同學的話說,不讀土木,那些人早不知牛逼到哪裡去了。」其實這句話出自我一個研究生時候的同學,已回國。不讀土木就會牛逼到不知哪兒去了?
我曾經跟所有喜歡那句話的人一樣,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狂傲,覺得是土木害了自己,直到我發現如此多人都對此有共鳴。我才開始靜下來反思,之所以把一手好牌打爛,除了運氣之外,是否是由於我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幼稚,對局勢不敏感,決斷力不足等,我想當時年幼,自負,而缺乏見識的我即使不選土木,因為這些缺點,該栽的跟頭以後還是會栽。
清華的都需要轉,那麼我們不轉專業還有出路嗎?
禪師說過,除了熵以外,宇宙里沒有什麼東西是只增不減的,專業之間的流動最後會達到一種納什均衡。今年開頭的時候不少土木建築的師弟師妹跟我諮詢學校,頂尖學校的錄取比例挺高,比如UCB和斯坦福,他們的背景有國內很優秀的,很普通的,也有來自美本將近200名的學校的。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就業困難和種種其他原因造成的逃離,土建的名校錄取變容易了,然而跟醫學一樣,剛需仍在,找工作和升職的壓力會隨著人才凋零慢慢變小。***********************************************如今再重新開始學習,從班裡年齡最小的學生變成了年長的那一個,會被小屁孩們戲稱老司機。面對被偷走的八年,我能做的不是怨憤,而是抓緊時間向自己更擅長的方向前進,畢竟我比17歲的時候成熟,有錢,經驗豐富,智力也並沒有明顯衰減,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只願這條生命的河,即使蜿蜒,也能披荊斬棘,無愧於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信念。偶在美國
大都會設計所,大家都知道地位吧?紐約總部7萬美元,毛都不算。芝加哥SOM,6萬美元。。。這是世界頂級啊
矽谷,輕鬆10萬。。。
另外,其實土木建築設計還是一個很牛逼的專業,中國的土木工程師也修建了很多不錯的工程,但是跟國際接軌能力太差。
世界上的工程外包,韓國和西班牙比中國好太多了,皇馬老闆就是包工頭,現代也是在中東做工程起家的。比我們早了幾十年進入國際市場。就是土耳其,現在海外工程也比中國多得多。具體什麼原因中國做這麼爛,我也不知道。6.29更新一下回答。
剛剛收到了最想去的實習的通知,因為我不是2017屆畢業生而拒絕了我,不開森&>_&<這個學期背負的壓力很大,首先要完成基本的課業和科研,再在此基礎上擠出時間來進行轉行的準備。我在這半年中考過了證券和期貨從業資格;參加了金融及衍生品競賽;考過了北大國發院的經濟學雙學位入學考試;前幾天和導師談了一下,他也同意了我的轉行意願。從導師的辦公室出來時,感覺心裡沉甸甸的石頭終於落下了一些。前段時間花了一些時間找實習,因為實在是缺乏相關的金融基礎,再加上只是研一,而且導師只允許在暑假的一個月中實習,所以磕磕絆絆地只拿到了幾家小私募基金的實習offer,工作內容也都不太合意,最後都拒掉了,打算在這個暑假中安心備考cpa。趁著這幾天回家看病,反思了一下自己找實習的歷程,感覺還是過於急功近利了,像我爸訓我的一樣:「你一個資產負債表都看不明白的愣頭青,去哪裡實習都是打雜」。還是花一些時間積澱自己吧,畢竟厚積才能薄發。希望現在所努力的一切能夠不辜負未來。---------------------------------------------------清華土木本科直碩,已經決定轉行。只能說現在本專業前景確實堪憂,畢竟還是想在帝都安家,壓力真的好大。導師講課的時候也經常感慨結構工程師任務重,掙錢少,負的責任還大,以後工作會很辛苦。作為一個已經失去轉專業機會的研究生,我在準備去讀一個經濟學的雙學位,證券從業已考,cpa已報,該找相關實習就找,畢竟有些職位還是很青睞理工+金融雙背景的人才的嘛~盡人事,聽天命^_^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東南土木現在大三的,成績很好的一批人,已經帶了另一批人在跨考金融,或者準備申國外金融。我現在大四,已經拿到國外offer的,都在想辦法轉行,已經有人成功轉了金融和cs。不知道地鐵未來幾年怎麼樣。
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一定會下調,特別是最近把北上津的耕地紅線下調了。因為房價再漲,再印錢的話(或者類似印錢的貨幣或金融手段),匯率就守不住了,今天離岸人民幣又跌了400點!!!要麼別印錢,引發債務危機,要麼印錢,引發人民幣嚴重貶值,匯率危機。兩邊都是定時炸彈,看哪個先爆。
同濟畢業土木研究生,努力轉行過程中。抱怨行業的話我就不說了,只恨自己醒悟太晚了。但是只要去行動了,就永遠不會晚。希望自己能轉入自己感興趣的行業。
學生轉專業的明顯多了,是個好事。希望學校和系裡不要給太多障礙。
But,並不等於說轉去那幾個專業,那幾個專業就比別的專業好。完全是個人興趣,個人選擇,這種多樣化比較好。當然了,鬼知道未來幾年哪個專業工資高,就業情況好呢?只是可憐了那些隨波逐流轉專業的同學,如果經過了本科一兩年的學習,還是分數高的同學去那裡,我也去那裡的思想的話,他們可能終究會被浪潮淘汰吧。
我們不知道未來怎麼樣,我們只知道自己心中的未來怎麼樣,要承擔一切選擇的後果,而不是選擇了的東西來承擔後果。推薦閱讀:
※劉松霖是誰?
※關於陝師大未提前通知,就突然告知讓全體學生期末換宿舍樓,你怎麼評價?作為學生又怎麼辦才能維護自己?
※如何評價恆大在世俱杯中戰勝墨西哥美洲隊?
※如何評價 Andy Grove 的生平成就?
※如何看待 iPhone 8 的無線充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