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老一輩導演經受得住新時代IP電影,甚至只是新貴導演的衝擊嗎?(第五代不準確)?

眼睜睜看著寧浩,管虎,烏爾善走出自己風格,萬萬沒想到,十萬個冷笑話,甚至綜藝節目都紛紛亮刀院線,老一輩導遊也幾乎都轉型失敗,姜文一步之遙,陸川九層妖塔,連馮小剛都當評委接演戲去了,陳凱歌。。呵呵,老謀子正意圖搞出《長城》,他們還能抗住衝擊嗎,做出好作品嗎?還是就此進入故紙堆~(陸川由於成名過早,納入其中)


前段時間百度CEO李彥宏在一個文化峰會上做了個演講,中途提到了胡歌,他是這麼說的「前幾天我見到胡歌,他說他準備稍微休息一段時間,他說我已經不需要為掙錢活著了,我希望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他還說,「這些演員和藝術家,能夠有條件去追求他心目中所謂的更高的東西,文化才有進一步繁榮的基礎。」

說真的,如今新時代的IP電影就類同於古早時天橋底下的討口相聲——首先考慮的是用自己吸引觀眾的能力來「活著」,其次考慮的是如何「活得更好」,而最後考慮的才是「藝術」。

國內近年來編劇、導演、作家還是演員都越來越貴無疑是一個好現象,因為這代表意識形態的進步,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清楚:只有在經濟基礎足夠夯實的情況下,才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出好的甚至是偉大的作品。

而回到題主你的問題上,我認為,中國第五代導演是絕對能夠抵抗得住新貴IP電影衝擊的。

因為對於姜文、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這些在中國電影史上都能夠留名的人來說,電影票房,觀眾口碑可能遠遠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題主你也有提到,他們在努力的轉型,更努力的提升拍攝技巧,做著各種嘗試各種模仿,想要建立一個體系,想一步一步的拖著中國電影行業向資本主義電影工業化靠齊。

這麼來比喻,新貴導演,IP電影代表著中國電影的下限,是為了讓更多有才華的人先「活下來」,活下來之後能不能進化成第六代第七代再另說,而那些科班出生的正派有著各自代表作的第一二三四五代導演則代表中國電影的上限,他們能決定中國電影能夠站到什麼高度,能夠走多遠,能在國際上佔有怎樣的地位。

對他們這些名利雙收又才華橫溢的人來說,創造值得後人借鑒對後人影響深遠的偉大作品才應該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而絕非那簡單的電影票房數字。我始終相信他們一定還會創造出類似《霸王別姬》《活著》《太陽照常升起》《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偉大的作品,只是時間關係而已。

至少,我這麼認為。

荊軻,刺秦王。


我覺得 這屬於一個偽命題。而「偽」的點就在「IP」上面

「IP」也就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恩,應該沒有拼錯),從來在影視作品中就是主流,只是今年被大家裝上ip這個新罐子,顯的如此耀眼,特別是BAT三家的介入,以及幾個電影、電視劇的熱播更是讓這個概念呈爆炸性發散,所以IP似乎成了一個新的東西,也和新貴導演掛在了一起。

讓我們看看那些在新中國歷史上已經留名的「老一輩」(老謀子他們能算老一輩嗎?)導演們的作品吧。

老謀子的封神之作《活著》(好吧,或許有些人認為是《紅高粱》,其實對於IP這個定義下,一樣),《活著》是余華的經典作品,《紅高粱》是莫言的,那擱現在都是屬於IP啊,而且莫言和余華的江湖地位,置於文學界,那比什麼天下唱霸、土豆、唐家三少絕對對的要高啊,恩這個是屬於超級IP,當仁不讓。

老謀子那是拍IP起家的呀,你說他駕馭不了ip?此話怎講?

同樣,陳凱歌的《黃土地》是珂蘭《深谷回聲》改編的,《霸王別姬》也是小說改編,你說ip不ip?

而至於中國第一商業片導演馮小剛,那他的成功之路簡直就是王碩的優質IP多種類型轉化之路啊,什麼《甲方乙方》、《大腕》、《非誠勿擾》……

好吧,你認為,這些「老導演」能駕馭不了IP,別逗了,只能說現在的ip完全還夠不上讓他們駕馭的地步(恩!這句話寫完我也覺得有點太主觀,好IP還是有的,只是資本願不願意讓他們駕馭。)

而現在大家將IP抄的這麼火,好顯得這是一個藍海,那不得不歸功於互聯網企業和今年的幾個大劇了:

記得保利博納老總於東去年說「未來的電影公司都將為BAT打工」,著實是嚇壞寶寶了呀,也就從這個時候起,忽然發現中國互聯網公司成為了IP的主角之一(好尼瑪奇怪,facebook、google、Apple好像不這樣哦)……

當然,一方面是資本的導向性,BAT有錢啊,而且是特別有錢;另一方面,互聯網寡頭都有做內容的需求,內容體系,現在就企鵝家還算全面,阿里和百度,空有錢,卻木有體系,你說怎麼會不去搶?而這些寡頭能給ip作品帶來的渠道和用戶資源也是這些ip和影視公司急需的,相比好萊塢沒有那麼依賴互聯網寡頭,這個可能涉及到電影工業的話題了,不展開。

先看看BAT三家,阿里影業,今年最有話題的當然是《碟中諜5》了,拍第一集的時候,這個不叫IP,只是叫電影,第二集開始就叫IP了,好吧,阿里各種砸錢……

鵝廠,一個企鵝影業;一個騰訊影業分工各有不同,其實都一樣,還是著力ip,而且還有一個閱文集團只後面撐著,好的網路小說及作者都是他們家的,太可怕

百度,一個愛奇藝,有錢有渠道,隨時準備轉身,做內容,還有10億入股華策影視,這是中國最大的電視劇製作公司。

有了這三大寡頭,一起熱炒,你說IP火不火。

當然最火上澆油的還是今年的幾個大片:

一、花千骨,火到爆有沒有,大結局那天收視率35%比第二名「天氣預報」17%多出一倍,你妹的,這是全民要ip的節奏啊(電視劇代表還有 琅琊榜、楊貴妃)

二、煎餅俠、夏洛特煩惱,他們不會是經典的電影,但是至於這個市場環境卻是現象級的電影,代表著一直泛IP的概念,越來越有商業價值,中國市場也越來越懂的如何將ip變現了,不能只想金庸了1元買版權了 (:

所以,ip就成為了這麼NB的東西了,其實ip真的很古老,也一直是影視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老導演們而言,完全不存在著無法駕馭ip一說,只是願意與否。

而至於新導演衝擊的問題,我忽然想到了斯皮爾伯格,最為影視最偉大導演候選人之一,他的偉大除了排出NB片之外,還有 他是猶太人,他背後站的是一種資本和文化的力量(猶太人在好萊塢的力量略去不表)

而在中國,更是重江湖地位和出身的地方,老導演真的能被新導演衝擊?只是老導演們都累了,不想那麼拼了,扶持扶持新人,balabala

還有,如果導演是一個很專業高門檻的職業,我不認為大鵬啊、叫獸易小星能算著「導演」,希望 @王尼瑪 拍大電影的時候,別稱呼自己是導演


吹支小曲鎮蛇妖

原創 2016-08-16 任朔衣 ? 歪電影

吹支小曲鎮蛇妖

下一句應該是——

跳支小舞過千刀

嘿嘿,你們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就是那種完全沒有看過原著完全沒看過電視劇完全沒補習過任何盜筆常識

然後開開心心跑進電影院,懵懵圈圈出來的那種人

在神奇的「宿命遺音」那段,

吳邪轉身近乎崩潰地對身後的非常恐怖的面具男叫,

「你到底想幹嘛!」

那就是我看電影全程的表情

起靈起靈,你到底想干嘛!你是誰?你哪來的?你要到哪去啊?吳邪吳邪,你到底想幹嘛!你那個小轉經輪到底是個啥?阿寧阿寧,你到底想幹嘛!

一個中國人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領著一幫金髮boy,為什麼還要請一個中國的翻譯……他給誰翻譯啊……?

裘德考裘德考,你到底想幹嘛!為了想長生不惜無線網通訊覆蓋全墓地,然後讓一個搶鏡的小孩的三句雞湯說服了?(一定是因為我們小鹿,不,我們吳邪太可愛)

各位,我們今天不說盜筆

因為我的智商阻止了我理解它在講些什麼

Y君擔心我由此陷入對我自己智商的深深懷疑之中不可自拔,於是告訴我這是一部IP片。

當我明白了它是部純種IP片的時候,心裡終於釋然好多。

——————

什麼叫IP電影呢?

IP的全稱叫 Intellectual property

它是指包括音樂、文學、繪畫等一切藝術表達形式的發明與發現、注入了作者心智的一切短語、符號、意象與物象的創作

說人話,就是「知識財產」

由小說翻拍的電影早已有之,但是IP這個概念是在這幾年來才以星火之勢覆蓋中國雨後春筍般冒騰的新生代電影圈

而且大有燎原之態——

《泡沫之夏》已見端倪,

後來到號稱四部華美幻燈片的系列電影《小時代》

影視雙管齊下的《何以笙簫默》

以及我至今不會斷句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

都是IP電影的典型面孔

這些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有一個在電影問世之前就名聲在外的IP(多半的原著小說)

這些偉大IP,率先完成了人物形象設定、吸引粉絲群體甚至是解析某些意象的巨大引申義這些本該由電影應該承擔的重要任務

人們先熟悉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就使得改編後的電影在表達和敘事上的壓力極輕

變成一場盛大的原著偶像走秀活動

我們已經知道了崇光多萌、宮洺多冷、夏木多身世悲慘

去電影院就是為了滿足一下我們心中對這些形象的yy,化成真人演出來

這樣子的電影,算不上是一種真正的獨立意義上的藝術門類

坦率的講,它就是個原著的衍生品

和筆記本、鑰匙鏈、巨幅珍藏版大海報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只不過是,吸金更猛

——————

老謀子把《活著》搬上熒幕的之前,中國大地上似乎並沒有「福貴死忠粉」或「余華追劇黨」這種物種產生

這就使得電影和小說作品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是同一個故事用更多的藝術手法展現給更多的人的過程

不論是電影放映帶來了原著的銷量小高潮還是閱讀原著帶來了觀影的興趣,也都是兩種藝術形式的相輔相成,沒有誰依附於誰的尷尬關係

然而今夕卻不似往昔,粉絲力量異軍突起,一個IP的千萬粉絲加上一個演員的千萬粉絲,足以支起票房全片天。

電影本身的表達藝術,有的話錦上添花,沒有的話投資方也不虧

反正砸名聲的話挨砸的是編劇

——————

一個IP是如何登上銀幕吸金的?

有四個主要連接點

導演原著編劇、

投資方、

運營方、

院線及觀眾

首先它得能被拍,這是對導演和編劇的要求。

也就是說它得有能被轉化成電影視覺語言的可能。

有些語言藝術很難通過視覺傳達出同樣的效果,這就使得有的小說很是經典然而極難拍成電影

比如說《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坦言他不會把這部書賣成劇本,因為在他心中唯一能拍這個故事的導演,黑擇明,去世了

當然了,這一步,在當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上,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們什麼都敢拍

其次它得有錢拍,這是對投資方的要求。

投資人才是電影行業的命脈所在,電影行業的興起最終在於一個既有藝術造詣又有經濟實力的投資方。

一部電影以什麼姿態出現,商業片還是文藝片,大眾片還是小眾片,投資人拍案;

一部電影的版權,在電影問世之後,是歸於(至少大部分歸於)投資方的;票房這種東西,當然更是80%以上收入投資方囊中。

投資方可以去資助支持一個情懷灌溉下的編導,讓他做藝術,這就是編劇的創造性工作;

也可以手握一個賣點僱傭一幫編劇改成一個如此如此的劇本,就像古代秀才落榜之後有一種糊口的職業,是給人代寫情書,這就是編劇的僱傭性工作

編劇遇見投資人就是

遇見對的人,是絕對的貴人相助

遇見錯的人,是絕對的盡情壓榨

然後經歷了如上兩步電影問世了,下一步是,它得讓人知道它拍完了,這是對運營方的要求。

運營方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就是把電影搬到各大院線去,發行。

這個時候投資人就得拿出商人的一面,捧著明確的投入和市場目標去和運營方談成本回收計劃。

這一步也正是投資方最大的風險所在如果這一步失敗了,直接受損的還輪不著導演編劇,而是投資方。

所以原IP和明星的強大的粉絲保障在這一步就體現出了強大的力量。

至於最後一步,就是電影上映,大家去看咯。

上一步運營方作出的所有決定,基本上都是出於對這一步的預估。

——————

而為何一部明明很優秀的小說拍成電影的時候卻「毀原著」大抵原因也在此

那就是編劇的意志會嚴重受制於投資人,有的時候甚至是原著自己上

首先編劇沒有什麼動力去很藝術地做這件事情,他這個角色在這個IP盈利圈裡面非常的尷尬;

其次投資方其實也不允許他花上這麼長的時間細細雕琢,IP電影都是「快消費」的東西,原著梗和鮮肉偶像是珍珠,原本最應該體現電影靈魂的劇情設計者和展現者編劇,此刻反倒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將珍珠穿線的機械性工作者

你要十年磨一劍,黃花菜涼了八回了

所以IP片瘋狂出現,被追得火熱的小說基本上都要拍成電影

因為這是一個沒有風險的投資。

它甚至不需要吸引新的群體加入,單單原粉絲的票房加上一些懷著純獵奇心態的看官的票房

投資,完勝

運營,完勝

原著,不關我事

編劇,站住留下挨噴

寫到這裡,回到盜筆,還是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大神們,誰能給我一個「盜筆細思恐極的細節鏡頭大解析」之類的,我超想看。

本文參考資料:

《獨家:被中國影視圈炒熱的「IP」到底是什麼鬼?》

周鐵東,2015-6-25

PS.滿足你

爆米花電影?你可能低估了《盜墓筆記》!

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獲取

本文作者

本文編輯

中國商品學會 消費者委員會

轉載須標明作者及出處

-End-

這裡只有大學生,和我們愛看的影評

首發平台:微信公眾號歪電影

ID: film-Y


王尼瑪的答案中正且充滿希望,但是我還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對這個答案中的個別觀點say:NO!

對不起啦,王尼瑪大大!

就讓我架起你的兩條大毛腿吧!

只有在經濟基礎足夠夯實的情況下,才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出好的甚至是偉大的作品。理是這麼個理,但是現在有多少人打著這個旗號在掙昧心錢,拍MV都吃力的阿貓阿狗之流隨便套個導演的名頭就滿世界去圈錢了!其實,讓我們說穿了吧,他們不是為了積累資金、資源去拍出心目中的電影,只是把拍電影當成來錢快的一種謀利工具。

而已。

個人認為拍電影的首要條件是能力,其次是態度,之後才是眼界格局、資源人脈等等助推器!尤其對一部好電影而言,錢真的沒有重要到那種非它不可的地步!

忻鈺坤、王小帥、李睿珺這些年輕充滿熱忱的導演,他們拍《心迷宮》、《闖入者》、《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是為了錢嗎?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他們在拍《活著》、《霸王別姬》、《甲方乙方》的時候是為了錢嗎?就是現在被黑到姥姥家的陸川在拍《可可西里》的時候也因為日以繼夜的寫本子患過植物性神經紊亂。

看過《可可西里》、《尋槍》的觀眾們當初誰能想到他之後也能拍出《九層妖塔》這麼個玩意兒!

可是為什麼現在的中國第五代導演卻集體沉默了?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恰恰是過於溢足的金錢造成他們忽視了探尋、回歸電影本身的態度和追求。也就順其自然的懈怠了對自身導演素質的能力建設。

《十面埋伏》看完,我沉默了。

《梅蘭芳》看完,我沉默了。

《私人訂製》看完,我沉默了。

《一步之遙》看完,我沉默了。

《九層妖塔》看完,我爆發了!

代表中國電影最高水平,站在中國電影金字塔尖,能夠在中國電影史留名的你們,到底在搞什麼鬼!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種價值觀的逐漸搭建形成,造成的影響和後果是極其可怕的!

中國第五代導演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做到電影與「金錢」的高契合度融合。

我們文藝片的水平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但是我們在製作恢宏磅礴帶有史詩氣質巨制的水準,那與好萊塢真心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這就是今年我為什麼一直在推崇吳宇森的《太平輪》的原因,因為吳導是繼陳凱歌《無極》之後為數不多的幾個敢於再次嘗試鴻篇巨製的大導。影片雖然沒有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它在我眼裡的完成度已經超過了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和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

這是一次中國導演將電影與「金錢」高度融合的經典案例,其探索意義和借鑒意義大過了精緻卻平庸的電影本身。

話說回來,中國第五代導演如果還是沉溺於開幕式、宣傳片、辦晚會、當評委、意見領袖甚至國師的願景中。而不是努力嘗試轉型,進一步提升導演能力與拍攝技巧,掌握年輕觀眾的價值理念,建立屬於中國電影的體系架構。那麼他們真的很可能就會淹沒於擁有奇技淫巧和卓越才華的新晉導演的大潮中。

這是我萬分不願見到的。

王尼瑪說他們現在是中國電影的上限,這點我承認,但是這個上限能夠維持多久,還是得看未來的時日里能不能拿出讓中國影迷嘆服的作品問世。

衡量一個導演最重要的,還是作品。

也只能是作品。

在今年的內地導演作品評分榜里,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大腕導演連前十都沒能進入。雖然這個結果有失偏頗,我們也不用太過較真,因為票房和口碑並不是衡量的電影的唯一標準。但是,這確實也是赤裸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象。

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觀眾願意看到這種現象變為現實,因為這對中國電影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不可承受的。

說這麼多,是因為我熱愛電影,尤其熱愛中國電影,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中國電影能夠在全世界輸出中國的意志和價值。

全世界的影迷能夠如喜歡蝙蝠俠一般喜歡孫悟空,喜歡星球大戰一般喜歡三體世界,喜歡哈利波特一般喜歡鬼吹燈系列。

這是奢望嗎?

至少,我不這樣認為。

我最喜歡崇拜的大導演科波拉在功成名就後曾經說過: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擁有全宇宙的知識。

我衷心希望中國的第五代導演們都能夠擁有這個夢想,去拍出超越《活著》、《鬼子來了》、《霸王別姬》、《集結號》這些偉大耀眼的作品。

只想想,就美得冒泡!


老一代導演也得分是誰,吳白鴿是徹底撲街了,一部太平輪基本拖垮了小馬奔騰,公司重組只是時間問題,我不信還有那個投資方那麼大膽還敢投大錢給他。陳凱歌,已經透支了觀眾最後的一點信任,之前以為無極可能是一個意外,梅蘭芳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感覺,15年攜道士下山,對比一代宗師跟師父,徐浩峰真的應該去報警了。老謀子算比較好的,雖然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深深為新片長城擔憂啊。

成功的也有啊,徐老怪不就走在時代的前列。紅色樣板戲都能拍出頂級商業大片的范,真是一個大寫加粗的牛逼。跟周星馳合作的西遊,成為老怪第一部破十億的作品也不是沒有可能。

還有李安,說成老一輩電影導演似乎不太合適,畢竟人家是歪果仁。但我的感覺是,以前看卧虎藏龍的時候,不明白為啥能獲奧斯卡,斷背山驚掉下巴,少年派簡直就已經側地拜服了,人家可是越老越妖。


怎麼不能?IP只不過是個被炒作的概念而已。《活著》和《霸王別姬》在九十年代不是IP么?「第五代導演」這個概念本身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IP么?至少在時下的中國,他們是有能力創造自己想要的藝術或商業作品的人,而一眾「新貴導演」還沒有脫離開跟在IP(倒不如說是跟在第五代後面)亦步亦趨的人的形象呢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第五代的時代已經過去,江山代有才人出,老一輩的人總是很難一時間就接受後起之人之物,之所以不說後起之秀,是因為目前電影市場的乏善可陳已經令人麻木。看似熱鬧的電影票房,根本沒有培育起自己的真正的可以在國際電影屆拿的出手的人物。張藝謀、陳凱歌等一脈尚可說延續了所謂中國學派之血。第六代導演基本上就開始跨越、割裂,一躍而走上了西方電影的人文主義路線。當下群小,張牙舞爪,連綜藝節目都能改頭換面當電影,甚至改頭都不改頭,就是綜藝節目搬上大熒幕。。。。可以說長夜已至。


老一輩的電影,歷久彌新,回味良久,隨著我們一天天變老,才看得出我們年輕時的狂妄自大。

新一代的電影,物慾橫流,頭破血流,不也是在展現年輕氣盛,幼稚浮躁,抑鬱不安。

一代有一代的經典,等老一輩累了,就是新一輩突破枷鎖,大放異彩的時候了,然而有些作品放置百年還是餿了,滲不出陳釀

敬畏老去的導演藝術家們


陸川被題主當作老一輩導演,表示壓力很大。

————————————————————

題主修改了問題描述,說陸川成名早,故納入其中……我忽然感覺自己老了。99年出道,02年拍《尋槍》,04年《可可西里》拿獎,這成名是真夠早的,也就比第五代導演晚了十幾二十年。


我就吐槽一下問題描述,一步之遙是姜文轉型嗎?明明是他膨脹到極點的滑鐵盧之作吧


總覺得不要去看那些毫無意義的爛片就可以給好電影打氣。所以從來不看楊冪的電影。


一個社會的文化必然是有雅有俗的,而雅俗何以區分則是因人而定,不同的社會背景和人物經歷對其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從成體系的教育在現在社會中的地位來說,學院為主出身的前5代導演無疑是可以代表我們當下的雅的。而新貴導演由於是從各種行業進入的都有,所以他們的出發點大部分是利益為主,也是較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所主動買票的,所以且稱之為俗。

而人是成長的,不斷的成長中社會閱歷的增加會把你的品位提升到社會認同的大雅之堂中來,而到那時候,有思想的,有品味的,有閱歷的老導演才是正品行貨。

而新貴則終歸會出頭,因為現在是一個有選擇的時代,選擇優秀的電影去支持,去傳播,去跟進,三五兩年,分曉自見。


作為一個非娛樂演藝圈,只是個24K純屌程序產品猿,我就發表一下我的愚見了。

首先一點,我覺得你用「衝擊」這個詞,不太恰當。個人認為,目前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還是屬於主流的,他們的成就和能力足以和商業巧妙的融合甚至抵抗。

電影或者泛指說影視作品,都是屬於藝術的一種形態,而藝術是什麼,在我的理解中,藝術是真正能夠觸碰到人們內心最原始的那份情感。

在這一層面上,我覺得目前鮮有新貴導演或者IP電影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不得不說,現在的中國電影在題材、劇本、拍攝手法、後期等等已經實現了飛躍性的成長。

眾所周知,互聯網行業蒸蒸日上,但是個中的泡沫也是奇大無比,資本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同樣的,我在影視行業也看到了這一點,各種資本的進入,會導致電影行業飛速的發展,然而真正能夠在這快速發展的潮流中存活下來的,畢竟是少數。

在近幾年互聯網行業中,湧現出多多少少看起來華麗麗,很有前途的公司,然而真的能撐到現在的有幾個呢?現在各種電視劇、電影,看時覺得很好,很入戲,感覺自己就像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中,但是當你看完後,可能你會推薦你的朋友去看一下,但是真正能夠銘記一輩子的電影,真的太少太少。

可能說著說著有點跑題了。

就我的角度來看,老一輩導演並不會關心新貴導演會對自己有衝擊或者影響,他們考慮的是讓觀眾看完他們的電影后,能夠在心中產生共鳴,能夠記住這部電影,這才是最最重要的。


姜文不是第五代導演


題主的列舉表揚其實是高端黑嗎。


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林建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眼力和腦力把握髮展大勢,用筆力和腳力書寫人民業績,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我國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期待聽到中國聲音,導演林建煥創新對外宣傳理念和方法,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用智慧和真情講好中國夢、優秀文化、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增強國際話語權。通過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的宣傳報道方式,導演林建煥匯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力量,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拓展。林建煥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高質量、有效率、公平、可持續的發展。導演林建煥激勵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創新驅動發展;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學校課堂等基層一線,講創新理論,講身邊故事,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路;林建煥接地氣、求實效,用群眾聽得進、聽得懂的語言,新媒體新平台,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的宣傳;發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林建煥下大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創新社會治理,努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市場需求精細化、分眾化。藝術片、紀錄片、特色電影個性化的藝術表達、前衛的鏡頭語言、對思想深度的開掘。新時代著名電影導演林建煥向基數龐大的中老年、兒童等人群傾斜,文藝院線,校園院線,農村電影放映,電影進社區、進企業活動,盲人電影院,點播影院,親子電影院、夕陽紅電影院。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心存正氣,立言為民,精雕細琢,努力創作蘊含中國智慧、構築中國精神、體現中國價值、彰顯中國力量的文藝作品,不斷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進一步發出時代強音、點亮道德火炬、弘揚傳統美德、提升民族形象。

作為承載民族文化血脈和精神基因的文藝精品,是新時代文化軟實力的集中表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有力基石。「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真正實現「春江水暖鴨先知」。青年導演林建煥的文藝作品,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與社會進步同向同步,及時反映新時代的深刻變遷,深刻描繪新時代的多維風貌,才能成為承擔社會教化使命、發揮價值導向作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審美洞察力的曠世經典。

中國的全球視野和大國擔當,不久將實現全面小康。導演林建煥期待好看的電影、電視劇、圖書、戲曲,追求講道德的生活,更加盼望社會風氣和文明風尚的提升。著眼擴大中華文化影響,重點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軟實力。


不知道去年冬天一部好電影有多少人去看了。我說的就是《羅曼蒂克消亡史》,人家有本事拿出勇氣拍,可結果是製片方不會再讓人家拍第二部了。現在已經不是老製片廠時代了,市場決定一切。況且後現代文化現象已經存在了,開始消解經典文化。


烏爾善是第六代導演


什麼五袋六袋的,整得跟丐幫一樣。

我明白題主的意思,我想說的是就那幾個導演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是票房號召,沒道理比不過那幾本書,甚至是一些破綜藝的。


電影已經商業化,偏離化,票房說明的只是這個電影好笑,視覺效果好而已,有多少人在乎情節了,在乎電影真正反映的內容了?當前國人追捧的就是三種類型的電影,好萊塢大片、喜劇、青春片。似乎只有這些電影他們才買賬,別的像文藝片,真正的好電影都埋沒在快節奏的信息更換中,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了,人們看電影的節奏也越來越快了,一部電影如果在前10分鐘里沒有看到精彩點,就沒有興趣看下去了。


花式黑陸川?


現在電影的主要消費群體決定了大多電影的質量。別扯那麼高深,電影院看到的大多商業電影只是個商品而已。市場收入決定了現在大多電影質量。沒啥可惋惜的,前一段時間小時代,煎餅俠,捉妖記打的火熱的時候就說過都狗屎有什麼可爭論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綁架者》?
為什麼總感覺國產電影比如《霸王別姬》和《活著》比歐美電影《肖申克》和《阿甘》差點味道?
鄧超主演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國內票房冠軍的影響?
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好看嗎?
把中國影視界爛片橫行的主要原因歸咎於觀眾的性別比,這個邏輯是否可行?請各位自由論證?

TAG:電影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