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 2014 年間,中國酒店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這個問題還是很廣,可以從外資企業進軍中國酒店業和中國企業走出去(5年內的MA,安邦、萬達的)的大趨勢,也可以從市場競爭層面的經濟型酒店崛起/地域型投資增加談起,當然也可以從最近較熱的酒店摘星話題聊起,微觀的住店感受變化也很歡迎。請各位業內人士、自身住客輕拍。


1/29/2015,三更, 趁著有時間, 多填一些坑 是 一些.

1/29/2015, 二更, 晚上吃的有點多, 半夜 1點 爬起來,寫了一段.....

這個問題好大,大到感覺無從下手,細細回憶,也只是支離破碎的
片段 和 標籤,都說 我們現在處於 後現代主義的社會,姑且就從我腦海中的 各類 標籤和片段 做個 大概的總結。

寫了一段才發現,這個坑太大了,希望有天能夠填完吧。。。⊙﹏⊙b汗

一. 「五星級」,高潮
後的 無力,涅槃之後,或能重生。

五星級,曾經是一種榮耀和驕傲,是國企的「壟斷」,是神秘的「名利場」。從國家旅遊局的星級飯店統計報告,我們可以簡單的畫一個表格來觀察
歷年來 我國 五星級 酒店的數量。 (由於統計公報,現在只出到 2014的第三季度,所以我用的並非2014全年數據。)

2000-2014五星級酒店
數量

為了便於大家觀察,我們運用一個簡單指標
增速」, 就是 (當年的酒店數-前一年酒店數)/前一年酒店數X100%。 那麼我們就會得到一個 歷年酒店增長速度的百分比圖表。

這張圖表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
五星級 酒店 在這幾年的發展速度。 自2007-2009,由於我們國家 4萬億的投資,奧運,世博會的舉辦,城市化的進程,五星級酒店市場,一片大好。
那個階段的 酒店投資業主,地方政府 是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 隨著酒店市場的飽和,外資高端酒店的進入,2010-2012年,五星級酒店的數量,逐步放緩。然而在2013年,五星級又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個人感覺,這波上升的原因:1. 二線乃至三線城市開始逐步上馬各自的五星級酒店,2. 房地產市場疲軟,大佬們紛紛轉向
商業地產和旅遊地產,而酒店則是非常重要的配套設施。

然而,2014年的「反腐」,似乎直接把「五星級」的由春天帶到了冬天,外資高端品牌的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五星級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了。評五星,對於酒店來說,曾經是一個地方政府的「榮譽」,是一種檔次的「標識」,然而現在變成一種多頭監管下的「累贅」,成為了反腐倡廉的「橋頭堡」。

五星級」究竟會重生還是死亡?
不妨做個大膽的設想,由於眾多高端酒店進入我國市場,單純的
星級評定已經不再適用,也許
未來某天,和國際上一樣,某個
民間機構 會扛起 酒店分級標準的大旗,
也許是 HVS,浩華,華美 這樣的諮詢公司,也許是 邁點網 這樣的 專業類酒店網站,也許是 攜程,e龍,去哪兒 這樣的OTA 公司,或者某個突然冒出來的新貴。

這或許也能算是一種
喜聞樂見 的好事。

二 . 中檔酒店市場
從「藍海」到「紅海」

我們從一個品牌說起, 當年美國酒店業」利潤驅動」主義盛行, Marriot 集團
根據 「利潤驅動」原則,砍出了高端酒店一切不必要的配套設施,留下「利潤」最大化的部門,重新整合成為一個品牌,叫做」Courtyard」---萬怡。
而 萬怡 至今仍是 萬豪旗下 投資回報率 最高的品牌.

萬怡酒店的定位,非常明顯. 商旅客人, 不願意或者是不能夠支付
高昂的 高端酒店 房費, 但是需要 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 這同樣也是」中檔酒店」的定位
.

由於下面一層的經濟型酒店市場的
戰略大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而高端酒店的
品牌化也基本 完成. 所以 中檔酒店 也成為了 酒店資本市場的 新的 「藍海
」.

除了原有的
假日, 萬怡, 諾富特
等國外中檔酒店品牌,自2010年往後, 華住酒店
順勢 推出 「全季」, 同時 整合 「星程」, 進軍 中檔酒店市場. 如家推出 「和頤」、「和美」等, 維也納酒店, 橘子, 七天推出 鉑濤菲諾、喆?啡、麗楓 等一大籮筐 中檔 特色酒店 品牌, 還有 花間堂, 喜鵲愉家 之類的新興 設計型獨立品牌.

就拿最近最熱的幾條新聞來說:

希爾頓和鉑濤聯合
終於把在美國發展的如火如荼的
「Hampton Inn」帶到了中國, 起了個中文名叫
「歡朋」.

華住、雅高合體,
如果大家細看報道的話,就會發現,華住主要負責的是雅高旗下美爵、諾富特、美居、宜必思尚品和宜必思的經營與開發,而且表態計劃在未來5年內,新增350-400家酒店。 基本就是 向著 雅高的 中檔 品牌去的.

這可以看做是
七天和漢庭 的又一次 劃時空 對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華住的全季要好於七天。 但是,在吸取了 經濟型酒店 爆炸式 的發展歷程之後, 兩家都放棄 漫長的市場「品牌」孵化期,直接 借著 洋槍洋炮 相互對轟。 所以,未來 中檔酒店 的市場,必定 硝煙四起
.

而可以預見的是,本來就
行將落幕 的三星級以及四星級酒店 在 這一輪 「洗牌」 之後, 必然更加 蕭條, 新的 連鎖型中檔品牌 將會迅速在市場上 拓展,並鞏固起各自的位子, 正如 現下的 經濟型酒店 一般
.

最後說兩句
中檔酒店, 大家
最近都在討論 中檔酒店, 似乎都 在把 文化,特色 與 中檔酒店 進行結合,做一個本土化的 創新. 但是 個人認為, 中檔酒店 在美國的 成功, 靠的 還是 標準化的服務 和 便捷的 地理位置. 所以 在投資方 想方設法 打造 主題 和 創意 文化的 時候, 不如 打好 內功, 以質取勝, 方為王道.

三.「 三星級酒店之死」,經濟型酒店,跑馬圈地
之後的 多品牌化。

從2008 到2014, 還有什麼重要的
印象 的話,三星級酒店的落寞 和 經濟型 酒店的井噴 算是 一個 非常 明顯的 變化.

三星級, 也算是我們國家星級體系中,最主要的
組成部分. 多年以來, 作為 市級 旅遊局 可以 獨立 審批的
最高星級, 三星級 一直 是一塊 非常大的蛋糕
. 四星級,五星級 投資大, 審批嚴, 三星級
聽著好聽,而且 審批相對容易. (找些 旅遊局的 熟人 就能比較容易的
辦下來.) 所以 受到了 廣大 投資者 和 業主的 好評.

自 2008 到 2013, (2014的數據還沒有公布.) 三星級 酒店的 數量 有著明顯的 下降, 到2012年 簡直 跌倒了 谷底, 而 2013年 出現了 略微的反彈, 但是 依然 沒有達到 2009年 的水平.

很多 媒體 都說 三星級 自 2013年 開始 又 重生了, 但是 我依然 認為 三星級 總會 和 二星級 一樣, 成為 歷史.

三星級 近些年 發展的 因素:

1.
政府補貼
(有些地方政府補貼20W), 這筆錢 拿不拿 對於很多酒店 是個抉擇, 多個 監管部門 還是 自己搞 自己的那攤子 生意.

2.
三星級
被摘牌的 很少, 無論主動 或者 是被動, 因為是 市級審批, 所以 非常好 操作.

3.
對於三線城市,縣級市, 三星級 依然具有 一定的 吸引力. (畢竟咋們國家 並非 只有 北上廣深).

但是 這些 因素 都無法避免 三星級 酒店的 落寞.

1.
經濟型酒店的
傾軋. 中檔酒店的 逼迫.

2.
人才的匱乏, 三星級酒店的管理者 隨便 跳跳 都能進 連鎖, 為啥守在 三星?

3.
多為單體酒店, 承擔市場 競爭 能力弱.

4.
星級標準非常松, 導致 三星級 品牌 說服力 下降非常快.

5.
城市化的進程加快, 連鎖的觸角 會很快的 進入 縣級,鎮級 一些尚且 空白的 市場.

隨著 經濟型酒店 加盟門檻的 降低, 作為業主 會選擇 加盟,還是 自己 獨立建設 一個 三星級酒店? 答案不言而喻.

經濟型酒店市場 從 春秋 混戰 到 戰國 群雄.

08到2014,經濟型酒店 也算是一個 不得不提的 話題,. 08年之前,經濟型酒店的 增長速度 讓人 咋舌, 而 08年以後 基本也都保持著30%的增長速度, 增速的穩定,也說明了 市場格局的 基本穩定.

源自&<2014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

源自&<2014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

同時, 各品牌也紛紛 運作 資本市場, 兼并重組, 上市退市…. 在 糧草彈藥 充足 之後, 開始 紛紛 往 下走, 經濟快捷酒店,
上遊走, 中檔,高端,多品牌戰略 發展
.

例子太多, 向下 定位 細分經濟酒店市場 比如 錦江的「百時快捷」, 漢庭的」海友客棧」, 再
比如 一些中端酒店的品牌.(我上面一個問題 已經回答過.) 以及
高端酒店 和度假酒店, 比如 華住的 禧玥酒店、漫心度假酒店.

總而言之,這些在經濟型酒店
紅海 中殺出來的集團們, 開始在 中端酒店, 高端酒店 市場進行
廝殺
. 原有的 大佬們, 顫抖吧, 嘎嘎.

四. 酒店資產金融化,REITS或許將大行其道。

五. 精品主題的酒店的沒落與重生。

六. OTA的撕逼大戰之後,將是品牌酒店與OTA的戰爭。

七. 國企酒店何去何從,MA或許將會成為酒店市場的主流。

八. 養老地產,從概念到盈利,到底多遠。

九. 笨重的酒店業,能否插上 科技 的翅膀。

真不知道啥時候能填上這個坑了. 關於這個話題先上一張圖吧.

Hotel Market Intelligence Tools for Efficient Online Distribution by eRevmax


知乎第一貼。

答主年少力弱,看官下手輕點,切忌拍焉了祖國的花朵。

題主將問題分了4個方向,每個方向都可作為博士論文課題研究,據悉我們國家不允許私人開設博士點,那我也就放心地試著從4個角度分別淺顯回答了。

回答只涉及問題基本面,如題主想要深入討論可追加,也歡迎4個角度各自的專家拍磚。回答中將不會出現任何真實的酒店及其利益相關者名稱。

  1. 外資走進來,中資走出去的大趨勢。

    首先清楚一下這裡所說的外資,是指外資酒店管理公司,海外地產開發、REITs等其它形式的在華投資與列席情況不在討論之列;中資的定義因特有體制原因不做特別規定(也不在題主問題的範疇內),只要大眾普遍認為是大陸企業的都算,在港上市的某集團酒店板塊等也納入其中。

    這樣算來問題其實並不難答,先來立個結論:此6年間,宏觀上我們經歷了次貸危機、美帝三輪量化寬鬆、歐盟整體經濟式微、大宗商品與匯率動蕩等持續影響世界的大事,微觀上也有4萬億、反腐打黑掃黃、奧運世博大運青運等等活動頻繁發生,總體上國內經濟形勢和受之密切影響的人口流動仍然穩中有升,因此無論是走進來輸出先進管理和品牌的外資酒店管理集團及其背後財團,或者走出去輸出過剩資本沖抵國內過剩產能的中資酒店集團及其背後熱錢,都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例:外資:某英國酒店集團近年在華新增酒店及其它財務數據報告(英文)Investors - Financial library

    中資:花費多年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義大利人算計了的地中海之旅http://stock.hexun.com/2015-01-08/172158601.html

  2. 經濟型酒店崛起,地域型投資增加。

    答主看來經濟型酒店和我們一般所謂的高星級酒店,在這個社會的認知應該調個個兒,2年前答主還在學校時,一心想著要是某家或者某天給我份工,我妥妥推掉某國際酒店集團Regional Office的工作,抹把臉裹上被子就去工地報道,現在如果有在校後輩願意聽我嘮叨,我可能不會建議你做這樣的選擇,因為我會慫恿你去某海歸美女任CTO的國內度假租賃網站。

    扯遠了,拉回來。

    經濟性酒店的崛起在答主狹窄的認知範圍內,除了與本身市場供需有關,更是與我國城鎮化發展緊密相關的現象。並非說因為城鎮化就要到二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去開便宜旅館,而是較發達地區商品房供應的飽和與空置房存量的穩步提高,致使鐵公基投資拉動數字飆紅的生產方式遇到了些微瓶頸(我可沒說這樣不對),因此作為商業地產鏈條中本就地位較低的高星酒店處境越發尷尬,不再適宜以酒店業務本身為目的的大規模高密度投資開發。

    作為同樣主要提供住宿產品的兩者,經濟型酒店更多地感受和參與了較廣範圍內的生產活動,投資回報相對高且快(無論是經營或資本回報);而高星酒店,呃,業內眾所周知這玩意兒不賠錢就好,因此投資目的也是多種多樣,避險、地產增值、充門面、或者送女兒生日禮物......

    第二個問題我並未領會其中含義,還請題主或其它知者解答。

    --------------------感覺越回答就不可抑制地偏離問題主體的無下限分割君------------------------

  3. 摘星。

    答主曾在實習的酒店經歷過評星,當然布置會議室時放紅包的事情也見過。摘星本身有主動與被動之分,被動的無外乎星評標準不合格(比如衛生、消防方面出了問題)或觸了雷(比如觸了前面提到的兩個主管部門的雷-奸笑~);主動的原因稍多,可能是營業狀況不堪星評繁瑣要求所累,亦或本身的目的是評星這個行為而非結果等等。此間故事甚多,不作詳細展開。歡迎有識者另闢山頭,專做一講。

  4. 最後答主談談微觀的住店感受。這事情實在太過見仁見智,因其本身涉及到「以一次住宿評判某酒店」,以及「以a酒店的某次住宿對比b酒店的另一次住宿」等等受限制性極強的主觀因素,且「感受」本身也是提煉過後的主觀體驗,而絕大部分人亦很難在某幾家或更多酒店頻繁入住並分享詳細的住宿感受對比(國內倒是有這樣的人,他們不是試睡員,而是一群靠住酒店為生的人,歡迎討論),因此答主僅從個人體會(儘可能地客觀)方面當個茶餘飯後的樂子說一說。

    來壺蓋碗兒茶,散打評書。

    答主近幾年因為工作、學習以及個人愛好,在酒店住了小一千個晚上,以酒店為目的的旅行和以旅行為目的的住店各半,傳統意義上的五星酒店與其它酒店73開。

    首當其衝很明顯的感受,是題主所限這6年間,酒店一線服務的U型變化曲線:好-不好-好(這裡的「好」和「壞」僅僅針對趨勢,勿對號入座)。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籠統地解釋為:擴張初始-激進擴張-擴張放緩。酒店的投資開發在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的這6年(實際上08-13年更確切),肯定是走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之前的(已經聽見有人在冷笑:酒店哪特么需要什麼「專業」人才!感到深深的惡意...),因此在這個流動性極強的行業里,服務質量的整體下滑在所難免。但是隨著投資放緩以及行內行外對服務問題的逐漸重視(因為放緩的投資已經無法得到持續的高光關注,當然要找到其它的點來爭取曝光和突破),這個水平又被逐漸拉了回來。

    實際上各行各業道理都是通的,例如最近比較慘的廣西蔗農,早年間蔗糖貴,某市擴大甘蔗種植面積,最終佔了全國20%的產量,後來其它產糖大國如巴西,開始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和收割,進口回來,每噸的成本仍然比某市每噸成本低了200塊,於是某市急忙推行產業機械化,可惜200萬一台的全新收割機,卻在當地糖業局大院里躺了好幾年。

    改革已晚,積重難返。

    所以答主真正想說的是,我從小對酒店心生嚮往,現今仍然熱愛酒店,只不過現在的旅行中,我更多時候是住在「別人家」,這種體驗和經歷,是酒店難以模仿和學習的。而令酒店居高不自危的那些優勢(比如集群?比如商務?),也將在浪潮中逐漸清洗一空。酒店在我的理解里,將會逐漸變成「手機里的黑莓」,而那些黑莓的粉絲,反而更加會為不得已放棄大眾,轉而專註小眾的黑莓新機埋單,不是嗎?

    晚餐之後倉促完筆,所答問題為答主主觀產物,如有知友對回答存有異議或想要深入討論,反正別拍記得讚唄~


從前只有一線城市能找到香格里拉威斯汀這個檔次的酒店,現在二三線城市也能找到還不錯的地方住。反之,各地酒店對從業人員的需要太大,導致整體服務水平下降,從前在香格里拉能享受到的服務,現在住半島四季也找不到了。


推薦閱讀:

旅行中,酒店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就是最近看到的反看貓眼,遠離咖啡機,電視遙控器很臟……可信么?
酒店行業 Sales & Marketing各部門的職能?
酒店的入住和退房時間為什麼都統一設在12點?
和頤酒店女生遇襲到底是怎麼回事,遇到類似事件究竟該怎麼做?
住酒店時如何避免染上性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TAG:酒店 | 行業分析 | 酒店管理專業 | 經濟型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