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到底有多牛?

有些人說華大基因只會測序,而有些人說華大基因在基因組學方面屬於國際頂級。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同人對華大基因的印象,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差?


利益相關: 家族遺傳諾里病,經華大基因確診

身為基因技術的受益人我覺得有必要說兩句。首先感謝華大的各位科研人員的努力。

我們家族在未確診前,一直被陰影所籠罩。我媽媽排行老二,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也就是我大阿姨和小阿姨,她們分別生了我表哥和表弟。表哥表弟一出生就是盲人晶狀體萎縮,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知怎麼回事,去做了染色體檢查,一切正常。我大阿姨和小阿姨只能忍受著夫家的質疑默默帶著兩個盲人孩子。後來大阿姨和小阿姨受不住壓力只能再生孩子,因為我是正常的女孩,所以她們諮詢了當時的醫生只能生女孩子,那個年代因為檢測技術落後查不到病因,為了生女孩子打了好幾次男胎。當中的苦你們應該能想像。

時過境遷,我跟兩個表妹也快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我們家族為這個事愁啊,好幾次都互相埋怨產生了間隙。後來去了我們這裡婦幼優生優育科諮詢得知華大有眼科罕見遺傳病基因篩查的技術,我們整個家族只能抱著希望進行檢測。檢測出來是x隱性遺傳諾里病,可以進行優生優育篩查。現在,一切都有了答案,雖然不能治癒它,但是可以通過試管或者羊水基因檢測篩查健康的下一代。整個家族也算鬆了口氣。

其次,我想對冷嘲熱諷對基因檢測持懷疑態度的人說。目前,雖然樣本確實很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有很多罕見遺傳病檢測不出來。但是對於我們這種遭受罕見遺傳病折磨的家庭來說無疑這是一種希望,一種恩澤!就像沒遇到事,旁人總會站著說話不腰疼一樣,這種被遺傳病折磨的苦旁人是不會明白的。基因檢測起碼給了我們篩選的手段,起碼讓我們知道了哪裡出了問題,可以讓我們這帶避免發生上一代的悲劇!

總之感謝為此付出努力各位科研人員工作人員,感謝基因檢測技術,感恩!


推動生物產業化,開闢了國內的基因檢測與生物信息行業。

先聊下大背景。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知乎上都會出現「生物坑」和"CS是最有可能改變階級的專業」這樣的兩個孿生觀點。作為生物畢業生和從業者難免會想想各中原因。輾轉反側,「生物與CS間巨大的產業化程度差異」是能想到的最可能的一點,兩者的掙錢能力天差地別,無論是行業,亦或是從業者。

籠統來說,「科教文衛」四字已經基本涵蓋生物專業傳統的工作去向,但這些行業能容納的就業人數與「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的招生宣傳又是極不相稱的,相應的,它們能給畢業生/從業者提供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前景也相對有限。「就業機會少且待遇差」也一直是勸退生物的重要出發點。

相較而言,CS可科研可產業的特點,可以給畢業生提供海量就業機會與發展空間。這與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緊密相關,科研進步推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提出新的人力與研發需求,同時其創造的社會價值,又充分允許其反哺科研與教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既推動社會發展也幫助個體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

兩相比較,摸摸良心,只能和朋友們一道加入生物勸退的行列。

轉回正題,為什麼說,華大基因推動生物產業化,開闢了國內的基因檢測與生物信息行業?

講到華大基因,這樣幾件事情不得不說。從最早的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到後來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再到現在引領國內產前診斷行業和其產業公司的成功上市。

逐條拆解:

1.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國家意識到存在這樣的研究方向,並且我們有能力參與到這樣的國際項目中,從而為基因檢測行業贏得相關政策支持。

2. 發表大量學術論文

國內學術界認識到基因檢測可以推動相關的科學研究,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加快推動相關學科建設,並引進相關人才。

這一過程中,華大基因也培養了自己的人才梯隊,平均素質可能不如科研院校,但人才數量上卻是院校無法企及的。

同時,因為大量的測序需求,華大基因引進了大量的測序設備,客觀上講,既提高了國內可使用的測序通量,也極大的降低了測序成本。

3. 引領國內產前診斷行業

無創產前診斷技術的規模應用,降低了成本,使得基因檢測在優生優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個人極其贊成其應用到可干預的優生優育工作中),民眾開始認識基因檢測這項技術。

4. 產業公司的成功上市

為資本提供了想像空間,資本開始關注基因檢測行業。

政策的支持、技術與人才的儲備、項目(應用場景)的規劃和資本的關注,華大基因成功燃起了國內基因檢測與生物信息行業的星星之火。

這裡得多說一句,2012年,華大基因分拆產業公司的時候,很多員工都簽訂了競業協議。但據個人所知,華大之後沒有執行過哪怕一份協議,這需要極大的氣度,既成全了離職的老員工,也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目前國內的基因檢測相關公司都與華大基因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綜上,作為前BGIer,一直對華大和汪老師都是充滿感激與敬意的。也許華大現在有著或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要說華大基因「推動生物產業化,開闢了國內的基因檢測與生物信息行業」,我想並不為過。


在華大短暫呆過,身邊不少同事也是從華大出來的,說一下個人看法吧。

Pros:

  1. 單論規模,華大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測序機構。
  2. 財大氣粗(先不管錢是從哪兒來的),說要搞國產測序儀,然後把國外小公司給收購了,直接把他們的商標換成自己的,說是國產測序儀。雖然感覺怪怪的,但是考慮到高鐵也是先引進再吸收並最終洋為中用,說不定華大測序儀也會這樣?有待觀察。

  3.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研究生物信息學的,華大基因培養了不少生物信息學人才。我身邊不少同事都是從華大出來的,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生物信息學的工作將會十分困難。
  4. 發表了一批高水平論文。這也是華大非常富有爭議的地方,很多人把華大和施一公並列,認為他們的研究都屬於毫無創新的生產流水線式研究。我覺得這是不懂基因組學和結構生物學的人才會持有的觀點。基因組學(和結構生物學)是搬磚,難道其他生物學研究就不是?難道每天分子克隆、養細胞、Western很有技術含量?你覺得你打了五年的pipette就搞清楚了幾個信號通路,其思維訓練真的比得上數學專業刷吉米多維奇?生信分析沒有深厚的統計學功底是做不了的(說搞生信用的都是國外軟體的,好像你們提質粒用的不是商業化試劑盒似的)。

Cons:

  1. 大量僱傭低學歷員工,很多服務質量不過關。我一個同事和華大合作,最後發現基因組組裝有問題,前後拖了一年才投稿。
  2. 人員流動大。這個我沒有數據支持,不知道和其他大公司相比如何。
  3. 儘管發表了不少高水平論文,但並不是科研人才培養的好地方。許多項目大兵團作戰,很多人只是小兵,能夠挑大樑的畢竟是少數。但讀過PhD的都知道,博士是需要獨立開展課題的。
  4. 華大大兵團作戰的模式的好處是可以快速地做大項目,這是高校課題組所不及的。但質量控制就很困難,比如他們發表的某篇CNS論文,我們就曾經發現其數據存在不可解釋的問題(這個不細說了)。


因為都是同學,和王俊算認識,和王俊一成立就獨角獸的碳雲科技的技術總監很熟,和他們投資的項目老總也很熟,也認識碳雲中層的不少人。怎麼說呢,當初大學的時候,這些人就是功課好但是能力低的一群人。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能力更低了。碳雲的每個項目都是自己都不知道在幹什麼的,而且成果按別的領域的觀點,都屬於是從別人手裡搞來的(有的光彩有的還很不光彩),當然在生物領域這種污水橫流的行業這個不算什麼。最關鍵,他們自己完全沒方向,整天討論的就是怎麼從投資人手裡搞錢,從哪個美國實驗室偷成果。。。。。這個回答必須匿名。但絕對是真實的。


生物公司的怪現狀反正很多,不僅僅是華大,高校科研公司合作花了幾百萬,結果不可信的大有所在。所以只能說生物行業本身存在太多問題,這是行業問題,不能僅僅評斷一個企業,不僅僅是華大,任何生物公司都有好評有差評。只有好評的話,才要考慮是不是買水軍洗地了呢。

不過要單說員工這部分那肯定是不好,我覺得能給華大好評的至少也得是個中層幹部(自己又沒吃虧,給什麼差評呢?)。而混知乎的華大中層以上,要麼不說話,要麼匿名,要不就得掀起一番波瀾了。

華大么,每次演講必定把以前的人類基因組的冷飯拿出來熱熱。不可否認,冷飯熱的時候是很香,十里八荒的生物狗都吸引來了。但這不加新菜,熱久了還是有點難吃。畢竟這飯再香也和我們後來者無關不是

華大規定,掛名第一單位必須華大,至於基層人員么,就乖乖排後面,付出這種東西就不要計算在內了。再說不管好的文章壞的文章,必定有領導一席地,領導未行你想怎樣?再加上大大小小各種領導,華大的文章一作必定是排滿。雜誌說可以掛co一作的10個,必定不會寫9個。這裡貢獻度我不知道怎麼算。

再者管理鬆散,也是在華大最大優勢。不過當然也有壞處,比如說管理人員就比較(你懂的),一件事情能讓你跑上三五趟,耽誤的工作,反正我們基層狗不需要生活,有的是時間進行無費用加班。想一出是一出,管著管著就不了了之的大有所在。人員變動太大,前兩天還跟這個說項目進展,結果過兩天找不到人了,連郵箱都註銷了,太耽誤事。

不過也不能說都不好吧,畢竟華大還有大量數據來發好文章,畢竟名聲吸引來的廉價勞動力(學生實習生)還是很多,還有來跳板轉行成功被寬鬆的工作條件吸引的技術宅生物狗們。一篇文章測幾百上千個樣,一般科研單位你有能耐你干啊。至於機制原理?no,我們華大不在乎。

冷飯廣告打得好,知名度一提高,還愁沒飯吃?

Ps:

留給華大後來人,

如果在華大混,那請遵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定律。1、在華大混,混好人際,畢竟還是有牛人的,自己不牛就跟牛人混啊,再不濟也能狐假虎威啊。2、擺工作啊,千萬別默默工作,技術宅就要死在這點上了,不擺工作量,不顯擺自己的付出,真心干不過那些會哭的孩子,會被餓死的!!!3、不要得罪管理人員,搞不定,請直接找老大,聯繫方式請在內網系統查找,不然你就飽受折磨吧。


華大基因IPO—一場經典而精準的PRO-IPO泡沫生產過程

2017年7月5日, 明星股華大基因IPO發行了,每股發行價13.64元,總股本40010萬股,IPO估值接近55億。對應2016年3.3億的凈利潤,IPO發行靜態PE為16.67倍。由於公司的各項光環,2016年公司獲得了近1億的非主營業務收益,扣非後公司IPO靜態PE為22.99倍,證監會IPO窗口指導的力量還是很強大,沒有例外。

華大基因天生為資本市場而來,這場近乎經典的資本故事始於2010年7月,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變得非常有意思:

1、2010年7月9日,華大醫學成立

成立之初,註冊資金為1000萬,兩個股東,分別為華大控股以貨幣出資 950 萬元,占公司註冊資本的 95%,華大三生園以貨幣出資 50 萬元,占公司註冊資本的 5%。

即使如此之小的註冊資金,公司也是分批到位的,前期只到位了最低要求的20%,區區200萬而已。PAPER性質更強一些。原本約定的剩餘80%的資金在兩年內到位,即2012年7月9日前,看樣子這兩年公司並未實質性開展什麼業務,資金消耗並不大,或者其他原因,股東還申請了一次延期兩年到位的動作。直到2013年3月初出資才注實。

2、2013年9月25日,註冊資金增加到6000萬。

本次增加註冊資金使公司具備了中型公司的架子,股東結構還是初創的樣子,沒有發生變化。

3、2014年3月13日,半年後股權發生了轉讓

華大三生園將其所持華大醫學 5%的股權作價 6,261,692.56 元轉讓給華大控股。華大控制至此100%控制了華大醫學。這時候華大醫學已經估值到1.25億了。三生園較原價溢價一倍退出了。華大控股至此付出的總代價為6326萬。

3、2014年5月12日,再次股權轉讓

華大控股將其所持華大醫學 32%的股權,作價4,480 萬元轉讓給華大投資。兩個月後公司的估值已經達到1.4億了。華大控股股權比例縮減至68%,收回投資後付出的代價為1846萬。

從此華大基因就啟動了開掛的模式,效率之高令人驚嘆。

4、2014年5月14日,外部投資者開始湧入

僅僅在公司內部股權結構理順之後2天,包括深創投等一干明星PE便入局了,8 家外部機構投資者以合計29,500萬元增加華大醫學註冊資本 208.2353 萬元,占增資後註冊資本的 3.3542%,此時公司的估值已經達到令人眩暈的88億。

5、2014年5月16日,再次4家PE入局、老PE加碼

4 家新增股東與原股東榮之聯、盛橋新領域, 以合計30,500萬元增加 華大醫學註冊資本 183.9254 萬元,占增資後註冊資本的 2.8774%,再一次兩天之後,公司估值達到了106億。PE追捧的熱度那是相當的高啊,可以用搶購來形容。

6、2014年6月13日,創始人套現、再有7家PE入局、老PE繼續加碼。

既然兄弟們如此給力捧場,大股東就讓點吧。華大控股將其所持華大醫學 13.2076%的股權 合計作價140,000萬元,轉讓給原股東深創 投、紅土生物、上海騰希及 7家新增股東。這已經不是一點的概念了,一出手就是回來14億。還是按照兩個月前的106億的估值照顧的兄弟們,一群饑渴的PE兄弟們也是相當不容易啊。

7、2014年7月17日,一個PE走了。

成都光控將其持有的華 大醫學 0.5521%的股權作價 1元轉讓給華大控股,幾乎是白送啊,想必是成都光控這哥們的錢沒有到位啊,但是把股份的坑給站住了,幾乎算是給創始人一個額外的獎勵啊,其他PE的兄弟們正求著創始人呢,也就算了吧,做了個人情,這一送也就6000萬吧,兄弟有錢不在乎。

8、2014年7月24日,一周後創始人再收錢

華大控股將其持有的華大醫學 0.4717%的股權 作價 5,000萬元轉讓給原股東上海騰希、華弘資本。就在一周前幾乎白來的股份,一周後轉手就賣了5000萬,還剩餘點,這個買賣做的出神入化了。

9、2014年11月28日,向大股東增資

華大控股以 70,603,738.65 元增加華大醫學註冊資本 603.034 萬元,占增資 後註冊資本的 8.6207%。這次增資的估值是8.19億元,幾乎相當於之前PE哥們的百億級別的零頭啊,PE哥們都是活雷鋒。

這還沒有完,這次增資是要花10億去購買創始股東的資產,原來估值100億隻是買了個搭車的票。

10、2014年12月2日,創始股東用資產再增資

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以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共 計 57.6225%的股權評 估作價 41,943.8128 萬元增資,占增資後註冊資本的 18.5268%。三生園通過資產重組又回來了。這次估值達到了22.67億。基本上是上次估值8.19億的4天之後。

11、2014年12月24日,又一個PE走了

上海景林將其所持華大醫學 0.37%的股權作價 4,730.548 萬元,轉讓給 原股東南海成長、華弘資本。這次退出的估值是127.86億。PE兄弟們之間算賬是毫不含糊的。

2014年資本操作令人眼花繚亂,公司估值如火箭板串升,對應公司的業務及財務變現,則並非如資本那樣火熱。根據公司的照顧說明書,公司在

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較2013年增長8%,在業務規模上並未表現出高成長性,實現凈利潤也才區區的2800萬,凈利潤率尚不到2.5%,扣非後凈利潤只有可伶的2400萬。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也就相當令人存疑了。但是經營的黯淡掩飾不住資本的亢奮,更大的泡沫已經醞釀之中。

12、2015年2月9日,新一輪估值泡沫開始

和玉高林以 150,000 萬元增資,占增資後註冊資本的 8.2105%。本輪估值已經達到了182.69億。14年進入的PE們賺大了。

13、2015年2月15日,創始股東再套現

華大控股將其所持華大醫學 2.7368%的股權作價 50,000 萬元,轉讓給 原股東和玉高林。估值跟和玉高林進來的估值一樣,看來和玉高林沒有吃飽啊。就是投20億,15億增資,5億老股轉讓。

14、2015年3月16日,創始股東再套現

華大控股將其持有的華大醫學 5.4736%的股權作價 100,000 萬元,轉 讓給 5 家新增股東及原 股東中金佳成。股價同182.69億。

15、2015年5月21日,創始股東再套現

華大控股將其所持華大 醫學 2.7368%的股權作 價 50,000 萬元,轉讓給中國人壽。股價同182.69億。

16、2015年6月18日,創始股東再套現

華大控股將其所持華大 醫學 0.2583%的股權作價 4,720 萬元,轉讓給 原股東深創投、紅土生物及 1 家新增股東。股價同182.69億。

17、2015年6月24日股改後最後一輪增資

上海珍尤、深圳宸時合計以現金 416,666,741 元增資,占增資完成後 公司註冊資本的 2.14%。本輪估值達到了194.72億。

其餘 13 家新增股東和 原股東紅土生物、深創 投、榮之聯以其合計持 有的華大科技 25.7108%的股權作價 1,414,090,492 元增 資,占增資完成後公司 註冊資本的 7.27%,本次資產重組華大科技估值為:55億。

好了,到此IPO之前的事情基本結束了,之前的事情是創始股東成功套現35億元人民幣現金落入腰包,然後繼續持有上市前公司67%的股份。

上市之前的各種股權進出騰挪終於落幕,華大進入後半場,排隊IPO開始退的魔化,那些花費巨資入場的投機者們正翹首以盼二級市場的韭菜們蜂擁而來,完成他們有一個收割的閉環。

隨著上市的臨近,經營的各項指標也變得好了起來,2015年的營收達到13.19億,同比增長16.50%,業務增長略顯中庸。凈利潤則改善較多,達到2.62億,凈利潤率也達到了20%的良好水平,初現優秀公司的端倪。扣非後公司凈利潤為1.85億,頂著高科技的光環,華大基因獲得了來自政府等的額外獎勵達到7700萬,幾近公司凈利潤的1/3。

IPO估值才55億,那些動輒100億、180億、195億估值入局的PE們作何感想呢?最後進入的PE會在華大基因上市後第11個漲停板的位置解套。那時華大基因的靜態PE將在60倍左右。那些新股申購中籤的兄弟們真是撞了狗屎運啊。

我們羅里吧嗦在此寫下那麼多文字的目的除了希望為未來回顧這個故事帶來便利外,更是為了紀念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那句經典的話:無論一筆投資看起來多麼令人神往,永遠都不要支付過高的價格。

7月14日,華大基因公開掛牌交易,開始了市場化估值的旅程,我們拭目以待,看看不同市場對待其的價值判斷有何不同。截止到7月31日,華大基因自上市以來已經12個漲停板,公司收在225億左右,至此所有原始股東賬面解套。

華大基因主要的業務的基因測序,本質上來說它屬於體外診斷的一個分支。而基因工程則是一種治療的解決方案,構成了生物工程最為重要和前沿的一個分支,它和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微生物工程一道構成了我們目前認知的生物工程。 7月12日,諾華CAR-T產品Tisagenlecleucel(CTL-019)的BLA(生物製品申報)獲FDA批准上市是生物工程用於治療腫瘤領域又一個里程碑和長足的進步,CAR-T療法是先將患者自身的T細胞分離出來,經過嵌合抗原修飾和擴增後重新輸注回患者體內,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統來殺滅腫瘤細胞,這是一個伴有巨大個體差異的操作過程,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實際上,CAR-T是為數不多的中國不落後於西方國家的藥品研發領域,據醫藥魔方統計,中國在http://ClinicalTrials.gov登記的CAR-T相關臨床研究數量僅次於美國。

生物工程、人工智慧、新材料是我們較為看好的三個方向,這三個方向最近取得的長足進步將極大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和生產方式。這三個領域必出現對未來社會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公司。

在未來技術領域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精彩程度決議亞於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浮誇


知道猴子最害羞的事情是什麼嗎? 它的屁股是紅的。

但是沒關係,猴子跟猴子在一起的時候,大家的屁股都是紅的,沒猴子介意你的屁股是紅的。

這時候,偏偏有一隻猴子非常有上進心。它想往上爬!它想區別於其他普通的猴子。結果當這隻想向上爬的猴子爬到竹竿上,災難就來了。

它爬得越高,下面的猴子看它的紅屁股就越清楚。 所有普通的猴子就開始嘲笑這隻爬到桿上去的猴子露出了紅屁股。

這個故事講完了。

「所以,你是說華大是那隻爬得高高的猴子?」

我只想說,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有褒有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2017年3月14日,華大基因向中國證監會披露了招投說明書,在招股說明書中,華大基因的實力可見一斑。

所以,我認為華大基因很牛。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個企業牛不牛,與企業中的人密不可分。華大基因一方面培養了中國基因測序行業至少50%的領軍人物,另一方面,現有的公司管理層也都非常優秀,具體可以看以下內容(摘自華大招股說明書20170314版)。

華大基因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核心人員的簡要情況

(一)董事會成員:

上述各位董事簡歷和主要兼職情況如下:
汪建

男, 1954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研究員。現任華大基因董事長,華大控股董事長、總經理。曾任華大研究院院長。

尹燁

男, 1979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工程碩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總經理,華大科技董事。曾任華大控股首席運營官,華大醫學(現已與華大科技合併為華大基因)總經理。

孫英俊

男, 1971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經濟師、金融理財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華大控股首席財務官。

王俊

男, 1976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華大控股董事,深圳碳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深圳碳雲控股有限公司執行(常務)董事、總經理。曾任華大科技董事長,華大研究院院長。

吳淳

女, 1974 年出生。中國國籍,有香港居留權。博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深圳碳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深圳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曾任波士頓諮詢公司合伙人、董事總經理。

李英睿

男, 1986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本科。現任華大基因董事,深圳碳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深圳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基智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常務)董事、總經理。

趙謙

1968 年出生。中國國籍,有境外居留權。博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曾任開投成長創業投資企業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柯萊特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總裁。

王洪濤

男, 1974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現任高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經理,北京高林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歷任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投資負責人、董事總經理, 中信基金投委會委員、基金經理,光大控股創業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招商證券研發中心產品經理,平安保險資產管理中心投資經理。

金春保

男, 1967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深圳市盛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今天國際物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曾任湖南友誼阿波羅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雲南鍺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北京旋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陳鵬輝

男, 1972 年出生,美國國籍。碩士。現任華大基因董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曾任美國聖地亞哥生物技術公司 Ligand Pharmaceuticals研究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副總裁,尚華醫藥集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總裁,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醫療基金負責人、董事總經理。

王石

男, 1951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本科學歷。現任華大基因獨立董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http://SOHU.com Inc 獨立董事,華潤置地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現代傳播控股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徐愛民

男, 1967 年出生,中國國籍,有境外居留權。博士,教授。現任華大基因獨立董事,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藥理及藥劑學系終身教授。曾任香港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大學抗體及免疫檢測服務中心主任。

蔣昌建

男, 1965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博士,副教授。現任華大基因獨立董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曾任安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

謝宏

男, 1965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本科學歷。現任華大基因獨立董事。曾任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郭晉龍

男, 1961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中國註冊會計師。現任華大基因獨立董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深圳翰宇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天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曾任深圳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深圳一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鹽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和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二)監事會成員

上述各位監事簡歷如下:
李松崗

男, 1947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現任華大基 因監事。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

李雯琪

女, 1986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學歷。現任華大基因監事、華大基因總經理助理。曾任華大科技日本片區業務經理、實驗平台行政總監。

胡宇潔

女, 1984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學歷。現任華 大基因監事。曾任華大科技人力資源總監。
(三)高級管理人員

上述各位高級管理人員簡歷如下:

張凌

男, 1973 年出生,中國國籍,有香港居留權。碩士。現任華大基因 首席運營官。曾任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醫療投資銀 行主管, 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娜

女, 1979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博士。現任華大基因 副總裁。曾任華大控股科技合作事業部 RNA 業務線總監,製藥與生物技術研究 業務線總監,華大科技董事長、副總裁。


陳軼青

男, 1984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本科學歷,中國注 冊會計師資格。現任華大基因財務總監。曾任華大科技財務總監,東方花旗證券 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業務總監,東方證券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業務副總監,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

李治平

男, 1979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本科學歷。現任華 大基因人力資源總監。曾任華大控股人力資源副總監,華大醫學人力資源總監。


王威

女, 1973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博士,副研究員。現 任華大基因首席醫學官。曾任華大醫學總經理,北京基因研究基因分型平台負責人。


徐茜

女, 1984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碩士。現任華大基因 董事會秘書、法務總監。曾任華大科技法務總監。

(四)其他核心人員
公司現任其他核心人員情況如下:
茅矛

男, 1965 年出生,美國國籍。醫學博士。現任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官, 韓國延世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曾擔任葯明康德轉化 科學和診斷部高級副總裁,亞洲癌症研究組織( ACRG)總裁,輝瑞公司資深科學家之一,默克公司分子分析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實驗室任主任,為上海國家人類基因組中心的創始成員之一。

高強

男, 1983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細胞生物學博士。現 任華大科技總經理。曾任華大科技市場總監,華大科技副總裁。
方曉東

男, 1980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生物信息學博士。 現任華大基因大項目部負責人。曾任華大研究院副院長,華大科技副總裁。
楊昀

女, 1979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婦產科學博士,副主 任醫師,自然科學副研究員。現任華大基因臨床技術支持主管。曾任華大基因華 中片區首席運營官,醫學應用研發副總監。
金鑫

男, 1987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微生物學博士、自然 科學研究員。現任華大基因研發中心副總監、大數據專項總監。曾任華大研究院 遺傳疾病方向負責人,華大科技生物信息負責人,華大醫學新生兒線產品總監。
岳震

男, 1985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本科。現任華大基因 農能業務負責人。曾任華大研究院群體研究和疾病研究單元負責人,華大科技歐 洲事業部負責人。


李永軍

男, 1978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居留權。理學碩士。現任華 大基因產品線總監。曾任生物梅里埃中國有限公司臨床微生物市場經理,梅里埃 基金會項目經理。

最後聲明,我不是利益相關人員。


曾經在BGI呆過。華大的餅畫的很大,但是毛病也是清晰看見,競爭不過怎麼著, 財大氣粗,我吞了你。生物行業的富士康公司形容的十分貼切,團隊的技術創新能力基本沒有,更多的是在做重複驗證工作。產品來說,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也只能是這樣。跟國外做測序的公司相比,額,還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也就在中國叫囂一下

然後前排有位匿名用戶的評論,我也是挺呵呵的,說自己按照華大給的方法在」Excel上「取了」一小部分數據「 結果一部分符合,一部分不符合。。。。。如果您是科研人員,那麼不好意思,就您的評論,我嚴重質疑您嚴謹的態度,還有數據統計處理方面的學識。


只會測序和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上的實力強弱並不矛盾,和一個實驗室/實驗團隊的實力強弱也不矛盾。就像清華施一公的團隊,搞得就是結構,和各種大牛合作,在CNS上灌水,但並不妨礙施一公的團隊是生物學裡面的頂級團隊啊。在測序很加分的前幾年,華大也是在CNS上灌水的常客哦。現在搞科研發文章就像做汽車,最頂級的實驗室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自己做,就像手工做豪車一樣,但大部分實驗室都是找各種合作的,就像很多品牌的汽車都需要各種零配件供應,而華大就是其中一家頂級的「零配件」供應商。至於看法的偏差,有句話叫文人相輕,而且搞科學的看不慣搞商業的不是很正常么?


聲明:本人與華大無直接利益關係。

對於普通人來講,測序技術或者基因組拼接,這種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真正影響生活的,是從技術衍生出來的具體服務,老百姓本身是不需要關注技術細節的。

目前,至少國內而言,華大醫學(華大基因下屬分支機構)和他的競爭對手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容易摘的果子,華大看樣子全摘了。。。就看網頁產品介紹好了,這是華大的:服務項目 (我唯一覺得遺憾這個網址很難直接搜索引擎搜到,這點很挫)

這是華大醫學宣傳的服務項目 :

知乎文藝青年喜歡提23me,但23me目前做的還是算命性質的娛樂服務,而華大下面提供的這些大部分是正兒八經的醫學診斷服務

這是無創唐篩的大眾版介紹:

專業版介紹:

感覺也不是很專業,沒引用文獻阿。無創唐篩,適用人群:

以上是華大的醫學相關服務和產品說明。再來看看它竟爭對手:

貝瑞和康:貝瑞和康

以上3個是貝瑞和康的相關產品,但沒有一個鏈接有詳細介紹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審批還未過)


利益相關,華大基因在職,測序技術支持。

我們不像純粹的科研研究院,我們不像一個公司,我們不是政府機構,當然我們也不是NGO,我們就是華大/BGI.

我們是基因科技複合體/Gene Tec Complex.

----------------------------------------------------

有人會問,你個前線小螞蟻,上面做的牛逼的事情和你有毛線關係?

沒錯,確實沒什麼直接關係,而且華大給前線的工資待遇也確實明顯少於外面行情,另外華大也有它自己的各種蛋疼的問題,但是功過分明,這不能掩蓋這個團隊的偉大。

實際上,因為華大很多出名的都是海外國際項目,所以華大在國際上的名望遠高於在國內的名望。

這也是為什麼題主會疑惑的原因。


曾經BGI的,不請自來。不喜勿噴。

老汪這個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圈內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流氓企業家這個稱號,是褒義詞。最起碼,老汪「流氓企業家」這個稱號,我心裡的佩服總是油然而生。當然,不管他什麼綽號,我佩服的是他的經歷,魄力,堅持,夢想,執著(可以說是偏執,偏激也可以)。在他身上,我相信一句話「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有時候我猜想,也許很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他們的風格和行為,大多是一種夏蟲不可語於冬的情況。好與壞,不好說。

生物這個行業,工資普遍不高,和作家一樣難過。都是有老婆孩子家庭的人,離職率高。

技術服務方面,有一些成熟(或者業內高人可以說是老掉牙的)的技術服務,確實像流水線。因為計算機,因為技術。不多說了,也只是我的一點拙見。

但主力軍始終都有。而且據了解(或者說我個人相信),從初創到現在,主力軍都可以讓BGI「牛的起來」。只是主力軍在不斷更換調整,下一代王的孩子應該也快誕生了,我的判斷,不會比09年10年誕生的孩子差。而且這一次,是雙胞胎。

困了,求輕噴。


在我們做科研的看來,華大就是一個做muscle work的地方,對概念上的創新其實貢獻很小。華大作為企業也許有成功的地方,做科研其實很不入流。


有多牛?我覺得牛的不要不要的了————

我們組讓華大做的植物測序,幾萬塊的小項目,後來發現他們把對照和處理搞反了,反了。。。

表達譜測序,一共近十萬的項目,我自己用他們的方法在Excel里計算,只挑了一小部分數據,拉出來的結果一部分跟他們的結果一致,一部分不一致,你說我到底是算錯了還是算對了呢?

多年前,有個剛高考完的妹紙聯繫我,大學志願調劑的時候,說在我們學校和華大基因之間猶豫,因為最後因為華大發工資去了華大,所以說,華大基因里很多本科生在做技術民工這話是真的,保不準有不負責任的孩子不想幹活,數據編一下或者複製一下湊出來交差。。說真的,他真拿一部分小麥的數據放到水稻里,你還真不一定能發現。。。

說實話,這麼一大堆數據,一個一個去驗證不可能,而且一般人也不去質疑太多,挑幾個基因做個熒光定量驗證一下就算有個交代了我要不是需要原始數據也不會去自己計算。。

現在這類文章都要求生物學重複,我覺得應該要求在不同公司做這個生物學重複,三家公司測序結果互相印證可信度(如果真的這樣,那三家公司也有串通一氣的可能)。。。


參加過去年華大校招在北大的宣講會,整個晚上各種吹牛逼打雞血說他們從事的事業多麼偉大,對人類貢獻多麼大。最後的提問環節,有個同學問了句想知道在華大待遇怎麼樣,hr還沒回答,尹燁拿過話筒說:我希望後面的同學不要再問這種sb的問題。然後點了幾個現場高管的名字說你看他們擔心過待遇的問題嗎?我就呵呵了,真把學生物的當傻子啊,雖然我們不好找工作,但哪怕千年博後都比跟你這種只談理想不談待遇的騙子老闆強好么。聽到這裡我就和全場很多同學一起默默退場了,第二天通知面試直接就沒去。後來找一個在華大工作過半年的同學問了一下,其實就是個大型測序工廠,大學生在裡面全是干苦力,前面的人說的生物富士康形容的很貼切,然而員工工資可能並沒有富士康工人高


相比國內的忽悠型基因公司算是不錯了, 知道去買一個小型測序公司去完善上游, 不像其他全部看著Illumina臉色; 但是華大靠忽悠高中生來工作然後和北歐合作送這些高中生文憑來包裝, 技術上還是不行; 重心一直在商用產品, 測序技術買完也沒有繼續發展; 華大核心團隊分出來的碳雲更是將忽悠精髓發展到極致了。

總之華大能收購 Complete Genomics 證明了高層眼光高於國內競爭者,而CG收購後被弄得半死不活說明華大也僅僅是血統純正的忽悠式中國公司中的一個。


看圖,富士康合併...


在華大做個抗體,花了十幾萬,沒做出來。經高人指點找剛成立的小公司,搞定了。給華大測序測了幾次都搞錯了,可能是我比較倒霉


深圳特殊的怪胎

深圳的體制就是一個拓荒體制,拓荒必然亂來沒有規矩,各種人都在嘗試

華大只是一個機構而已,還有很多其他機構呢,美國的驗血的技術炒作最後發現是騙局,美國如此,中國又如何?

沒有泡沫,炒作,怎麼來大量就業?

至於整天測序就有多大個成果誰也說不出來。

比華大走得更遠是光啟,那才是真正的忽悠到極致


我個人很贊成華大的模式。我也理解大部分說他不好的人內心想法,畢竟大部分人還是停留在個人英雄主義的神秘成果橫空出世的情懷上。現在時代不同,那樣的人再也不會有了,只有流水線的大群體的合作才可以進一步拓展科技的邊疆。


推薦閱讀:

DNA 是否可以回溯?能否根據子女的 DNA 無損推導出父母的完整 DNA?
怎麼看待華大基因 CEO 尹燁與梁冬在《覺者》節目中的對話?
生物信息需要雲計算提供什麼樣的功能?
目前基因測序體檢的風險是什麼?為什麼會被兩部委叫停?

TAG:科技 | 生物學 | DNA測序 | 華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