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漂是一種怎樣的經歷,工作、生活都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對不起,藏漂裡面沒有文青們要找的「情懷」。

藏漂有當兵的。當兵有長有短,短的漂兩年,長的漂十幾二十年一輩子都是有的。

藏漂有打工的。候鳥一樣的民工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建設者,西藏也不例外,開春來到西藏,在柳梧大橋頭拎著大得不得了的帆布袋子等公交車。冬天又拎著舊了不少的帆布包回去。

藏漂有做生意的。也是有的有錢,有的沒錢,有的分分鐘幾十萬單子,有的就開著一個破舊的雜貨鋪。

藏漂有援藏幹部、教師。一頭扎進落後的小村子裡,跟村民、孩子們一起吃住。

藏漂絕對不是什麼新東西,歷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那一年十八軍將士一邊修路一邊打仗一邊宣傳,成了第一代藏漂。

藏漂裡面唯獨沒有文青,文青怎麼能叫藏漂呢?文青什麼都不是,只是一群沒有靈魂的人。


我在這邊雖然時間還不是很長,但是最大的感覺就是:

如果你是來這邊長久工作的,就不要因為這邊風景好就來這邊了!畢竟工作和旅遊是兩回事!

我是這邊的一名基層公務員,談一下這邊跟內地公務員的一些區別:

最基本的放假不放人,所以平時當你內地的朋友節假日在嘚瑟的時候,往往就是我們心裡最氣的時候。但是,這邊的年假福利很好!區內一年五十天,區外一年六十天,女性同志還有一年的產假!

然後就是快遞,由於我在鄉鎮,這裡基本一般的快遞都到不了,頂多到縣裡,而且去拿快遞還要多出十塊錢。不過,幸虧我大中國有郵政,哈哈,郵政基本能到鄉里。

所以我現在每次網購之前都會親切的說一聲「親!發中國郵政或者EMS嗎?」

還有,這邊相對於內地,發展較落後,我所在的鄉還沒通自來水,都是地下水,而且還是間歇性供應。

鄉下面的村就不多說了,我已經在村裡呆快20天了,手機每天只有2G,還時不時的無任何信號!再過一段時間,我國部分人民都將開始享受5G了,然而我卻還在2G時代掙扎。

當然這邊很多地方跟內地確實差別很大,因為要和內地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以這邊公務員最重的任務就是扶貧攻堅!

而在村裡的所見所聞讓我明白了這個任務真的任重而道遠。

我曾經在中國最繁華的地方學習生活過四年,見識了中國最繁華的一面,如今又在中國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工作生活,感受著這裡的落後與純樸!


藏漂和北漂相比有著不同的意味,誠然都是「漂著」的,北京的大環境更有節奏,生活也更忙碌,藏漂就不一樣,它不僅僅是拉薩生活,可能也包含著整個藏區,雲南、四川、甘肅、西藏,甚至就近從拉薩漂到尼泊爾,和北漂的「奮鬥」相比,藏漂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貼切「漂」的字面意味,漂泊的、不安分的,可能帶著點隨波逐流的味道。

一、先從拉薩說起吧,這個時代的拉薩沒有那麼多的傳說味道,假如說有,也是一種「復古」,我們可以說拉薩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物質生活、娛樂設施、有趣的人從不缺乏。就像國內許許多多的旅遊城市一樣,拉薩從一個宗教古城直接進入了「博物館模式」,它發展的過程有點著急,帶著些許破壞與急於求成。旅遊城市帶給拉薩的是豐厚的經歷收益與城市發展,給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遊客。然而,高原旅遊城市有明顯的淡旺季,這是無法改變的。夏季人滿為患,冬天稀稀落落。

二、為什麼而來?拉薩是一個帶有文藝色彩的城市,許許多多(真偽)文藝青年都會帶著他們的藏地情節來這裡,其中有一些是一次性遊客,另外一些來了可能就不想走了,那就留下來漂著吧。這幾年描寫藏地的書、音樂、電影越來越多,比如《蓮花》、《阿姐鼓》、《第三極》、《藏獒》、《大地之燈》還有大冰的一些書等等,大部分作家與鏡頭願意展現藏地與拉薩復古的一面,用上聖城之類的標籤去烘托它。許多來者帶著童年時期遙不可及的夢來這裡,儘管它的真相可能並不在意料之中。

我想不少來拉薩或者藏地的人心裡都有一個藏地情節,這個情節的驅使下不斷往返。但是,這種情節有時候很飄渺虛妄。就像好多人讀了幾首杜撰出來的倉央嘉措的詩,來八廓街「瑪吉阿米」(你沒看錯→_→我就是黑這家店的)前拍個照片發個朋友圈一樣,低質量的「情懷」有時候幼稚得可笑。

三、生活環境 藏地空氣質量都不錯,在全國來說都是靠前的,天是藍的,水也是藍的。藏地的我們會發朋友圈向霧霾之下的人們炫耀這裡的藍天白雲,誠然這裡的空氣確實很乾凈,但乾淨不只是舒適的唯一標準。拉薩空氣中含氧量相對低,我覺得,人會更容易犯困。缺氧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當然有些人卧室里會放供氧機。我覺得拉薩的含氧量還行,但對於南方人來說,可能過於乾燥,紫外線也強,所以防晒與保濕要做到位。當然,有些人天生就是易黑體質(比如我),回個南方都沒人認識。

我覺得「高原病」與「高原反應」有些被妖魔化了,誠然高原環境確實對身體有所傷害。

四、生活節奏 拉薩與別的城市不同的是,他有一種自己的生活節奏,我們很難說它是快,還是慢。後來我覺得,那裡的時光很慢但日子很快。前面說到拉薩高原低氧,人容易犯困,再晒晒太陽,喝喝甜茶,整個城市都變得慵懶。

對於長期漂泊的人來說,這一節奏里,可以喝酒,擺攤,和不同的人相遇再告別,工作,戀愛…奇怪的是,我們厭棄了原來城市的重複性學習與工作,卻在藏區重複著喝酒與聊天,為什麼後者不厭惡呢?因為自由,還是因為無拘無束?不是,後來我覺得,僅僅是因為拉薩生活夠直接,它滿足了漂泊者的原始性情與惰性。有人說,拉薩生活是種逃避,可是人短短一生,我們不能斷言他人的一生是逃避。

五、收入與消費 我不止一次在報道中看到拉薩的工資全國靠前,但在我看來,這個排名應該僅限於「編製類的正式工作」,大部分單位的合約工資與私營者的收入其實並不好看,「高原補貼」的普及度也沒有新聞中說的那麼廣泛。當然,漂著的人很少會走向體制內的工作,他們中有些人擺攤、賣珠子、做旅行路線,這一部分的收入全靠個人能力和淡旺季增益。個人能力至關重要,無論你選擇是漂著還是固定著。

如果說,拉薩的工資收入並不好確定的話,拉薩的高消費是確實的,畢竟是旅遊城市加高原城市,就餐、商場購物(部分商品零售價比內地貴)以及果蔬來說,價格還是會比內地貴很多。

六、擺攤 我覺得應該單獨說說擺攤 擺攤的販售對象多為遊客,前幾年我覺得擺攤生活很有意思,一群年輕人,十幾歲到二十幾歲,而大部分其他城市的擺攤者以中年人為多。擺攤者過著近乎吉普賽式的生活。拿快彩色方巾一鋪,擺好物件,席地而坐,嘴裡喊著「愛買不買啊愛買不買」,帶著些許桀驁不馴。擺攤的集中地點有很多,也換過很多地方,上一個集中點是在宇拓路,不過為了城市規劃,宇拓路的白日的固定攤位被挪到八廓商城,旺季夜晚的流動攤位被取消,只有淡季才稍微懈怠。無論在哪個城市,擺攤者都要和城管鬥智斗勇,拉薩也一樣。擺攤的商品很多,常見的有各類珠子、手機套自拍桿等工具、明信片、衣物、藏香等等。關於貨源,有網路貨、批發貨、尼泊爾貨等等。拉薩去尼泊爾很方便,簽證也便宜(現在已經免簽證費了),並且尼泊爾消費低,很容易淘到許多貨真價實的物料。往返尼泊爾旅行的同時還能順便進貨、代購,這是很多擺攤者的生活。擺攤收入有時不錯,有時整晚整晚開不了張。

我覺得,對於大部分藏漂來說,擺攤可以當做暫時的嘗試。他會讓你遇到很多小夥伴、流浪藝人,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但試試就好。一個十幾二十歲的人擺攤我們可以看做體驗生活,而三十好幾依舊常年擺攤,我可能覺得他對自己所選擇的生活是「不合時宜」的。當然,沒有人要求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合時宜」之人。

七、珠子與服飾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珠子,原因之一在於我覺得器物以及人對器物的擁有都是暫時性的。但毫無疑問,珠子在拉薩是最常見的商品,沒有之一。我見過那些剛來拉薩小半年的年輕人,手上脖子上纏滿了珠子,續了鬍子,穿著改良的尼泊爾褲衩,皮膚曬得黝黑,不洗澡說是為了養珠子,一有空就搓揉珠子,案頭裡擺放的永遠是那本沒看完的《西藏生死書》。

我覺得,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的最佳模式和生活相處,這樣的生活方式我並不排斥。但是,一個城市的味道、文化,並不是靠著器物擺設來稱托的。朋友中有人稱這些人「偽拉薩」,我更喜歡那些乾乾淨淨,為人爽快的藏漂。

我覺得,你要試著成為當地人,過當地的生活,最好的途徑莫過與藏人相處,學習他們的語言,習慣他們的食物,逛他們的菜市場。學習,而非單純效仿。

八、社交 拉薩的圈子很小,互不相干的兩個人可能通過幾個人的脈絡就能聯繫到一起。好處是,整個城市很有人情味,可能人走到哪裡都有熟人,不熟的幾杯甜茶或者深夜喝酒就能相熟,能聚在一起的人大抵都是臭味相投的人。壞處也有,比如這個城市的格局、眼界可能很狹窄,性格上、價值觀上來說,可能大部分人很相似。再比如,這個城市裡有很多「藝術家」,無論是他人說的還是自封的,但我覺得有些「藝術家」並不有趣。了解越多越覺得生活不是浪漫主義。

加上往來的遊客很多(因為政策原因其實這幾年的外國遊客並不是很多),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事,遇到各種各樣別人的故事。「說走就走」可能不僅僅限於旅行也包括與人的交往,當我們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明明知道過幾天或者終有一天他會離開,這樣的交往方式有一種君子間的禮遇與豁達,所謂「你走了我不去送你,你來了我去接你」。當然,人物交往的小圈子性與暫時性也是有壞處的,比如交往性生活的過分開放,比如你發現py和py兩人其實是py(純潔的小py請忽略這一句)……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愛別離,有些人則頹廢了幾年光陰。

這是21世紀的拉薩,沒有那麼多上世紀的江湖藏漂氣息,它不再傳奇,變得有些世俗,我覺得江湖傳奇是一種態度,而非狀態。江湖在江湖的年代,又何嘗不是世俗。

九、何時結束,結局如何 這個我並不知道。

旺季結束就走?

再看一場雪就走?

再賺一些錢就走?

吧擺攤的東西賣完就走?

客棧轉讓了就走?

他不愛我了就走?

錢花光了就走?

不再矯情了就走?

有些藏漂會把藏地當做暫居地,有些會把它當家。有些人開了客棧,就此定居下,客棧經營好會繼續開分店,經營不好會轉讓,有些客棧兩年內會換兩三個老闆。有些藏漂會找到心儀的穩定工作,也有一些會繼續擺攤、喝酒、居無定所。有些人漂著漂著有一天突然就膩了,有些人突然想回家嫁人了……我見過三年前在擺攤今天還在擺攤的,我也見過去年在擺攤今年已經開始用賺到的錢週遊世界的。我們很難評價哪一種生活方式是好的,漂著的還是固定的。有些人來了僅僅是因為他想來這個地方,來了之後卻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去哪裡。與其迷茫地漂泊,不如回歸固有的生活。關鍵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在漂的過程中是否有所成長。

十、改變 我覺得是時候放棄「聖地」這個稱號來形容你我心中的拉薩及藏地。好多人覺得,旅行或者藏漂能改變什麼,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你在原來的城市不快樂,你出來藏漂,照樣不快樂。你在原來的城市裡焦灼不安,不見得你來了西藏就能豁然開朗。你不快樂主要是因為你本來就不是個快樂的人,你的不安源於對自己與自己生活的缺乏認知。不是換一個城市,換一種狀態就能好的。你要「自省」坐公車對著電腦打字會議間隙都可以,不是只有面對聖湖雪山才能自省與頓悟。

風景美不美,取決於看景緻之人。

誠然,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漂法。

但如果你來,請你熱愛這裡的人與事。

青春短暫,不要躊躇是否來西藏;同樣青春短暫,不要只是在西藏虛度光陰。

很難說他們與我們以後會怎樣,就這麼漂來漂去吧。


正在西藏工作,這邊四川人挺多。單位的待遇比內地好一點!做生意的話,餐飲相對比較能掙錢。我知道一家做得好的賣包子的一年50萬+。前提是,必須要忍受缺氧對身體的傷害。雖然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傷害實在存在。


還不錯啊。上班族每天早上八點多起床,因為一般單位上班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九點半。中午12點下班,下午三點鐘上班,六七點下班。除了國慶還有其他小長假之外,還有雪頓節之類的藏族節日也會放假,雪頓節也是七天假。雖然這個城市不大,樓也不高,到晚上還是挺熱鬧的,這裡夜總會,火鍋店,還有酒店,酒吧特別多。以前晚上看藏戲時坐車經過拉薩河上面的一座橋,橋的兩邊全是各種各樣的小酒吧,真的特別美。

另外,拉薩空氣好,幾乎每天都是大晴天,水質好,可以直接喝自來水,關鍵夏天真心涼快,暑假在拉薩每天長袖長褲,有時候穿個裙子,真是避暑的好地方。周末還可以去附近的最美村落達東村玩一玩,小長假適合去靈芝啊,開車半天就到啦。

年輕人體質好,所以到拉薩也不會感覺到有什麼高原反應。這裡全國各地人都有,尤其四川人多,所以有很多四川人開的飯館,不用去成都也可以吃到四川的美味。還有拉薩這邊工資挺高的,文秘公務員工資隨便都上萬了,但是物價也很高。而且現在拉薩的房價也漲了。

總之,這裡生活節奏慢,還不錯。以前聽說來這裡會高反。來這裡一個暑假,我除了脫髮皮膚干也沒感到不舒適。


大抵是一種窮困的生活。與80年代馬原那幫藏漂相比,精神世界愈來愈匱乏,雖然並不缺乏有夢想的人。


藏熬。

一邊死賴著不走又總是出走,

一邊害怕不再回來又不自覺地回來。


工作談不上,不過確是一群真正喜歡西藏的。


說一下我見過的藏漂

認識阿亓是在一個他組織的微信群,通過豆瓣加上的,這個群是一些去西藏或者準備去西藏的朋友們討論的群,當時剛好我準備去西藏玩一圈,


我們學校有一個學姐因為交了一個西藏的男朋友畢業後和他義無反顧的去了西藏現在在當地的一個電視台我想是因為愛情吧


以前的藏漂不知道,現在的所謂藏漂只是侈談情懷,同時不忘消費著內地遊客趨之若鶩的詩和遠方


有個在「飛鶯」做旅遊項目的學長因為要開發一條全新的西藏的旅遊路線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藏漂,用他的話說就是從甜到苦,再由苦到甜。首先,他剛到西藏的時候,他感到的是新鮮與浪漫:這是個像天堂一樣的神秘之地,有高山,有大地,有純凈的湖泊......總之那裡有最純粹的信仰,有最美麗的笑容,更有最震撼的風景;然而時間久了,他也吃不消了,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長期的高原反應以及濃濃的鄉愁都使他吃不消了。但是,又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漸漸習慣了下來,也學會了苦中作樂,現在在他的心裡,西藏已經不再是一個地方,它成了他心靈的意境,是一個靈魂與身體同行的朝聖之地


推薦閱讀:

在快手公司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濟南消費水平怎麼樣?想去濟南工作
為什麼最無所謂的人反而被認為最強勢?

TAG:西藏 | 工作 | 拉薩 | 西藏自助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