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秋水》說的「不多食乎力」 ?
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異
凡事從不藉助他人的力氣,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
為什麼?
題主你理解錯了。讀莊子不能咬文嚼字,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問題。
上下文是什麼呢?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動不為利,不賤門隸;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為在從眾,不賤佞諂;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約分之至也。」
這篇論述的出發點在於大人之行。什麼是大人之行的呢?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大人的出發點不是自己,而是事物本來應該的道理。所以,
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動不為利,不賤門隸;貨財弗爭,不多辭讓;
不害人也不救人,不仁恩也不殘暴。起心動念不以利益為嚮導,不會輕賤地位低下的人。不爭財利,當仁不讓。都是因為大人的出發點不是自己,而是事物本來應該的道理。就好像太陽春夏秋冬有強弱不同,春秋舒適,夏天酷烈,冬天柔弱,有人夏天會中暑,冬天會受寒涼,春秋會很舒服,但是太陽的出發點並不是害人或者仁慈,而是它本來就是這樣運行的。所以,後面這些論述都是基於這個同樣的道理的引申。
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為在從眾,不賤佞諂;
不依靠他人的來做事,不做超出自己本分的事情;如果貪污合乎情理貪污也沒關係,
不在意行為是否與俗世相同,也不刻意去做特殊怪異的事情;行為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了做成事情即便是佞諂的行為也會去做。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
高官厚祿不足以利誘,刑戮損恥不足以相辱,因為外物不能改變事物的本質;明白是非和大小不是事物本來的分界點。
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約分之至也。
道人不求聞達,至德不在乎得失,大人以盡物之分而不在乎己。這是因為他們守住了物和己本來的位置而已。
所以,題主你看,如果你讀通了上下文,提挈綱領來讀這段話,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明白呢?即便偶爾有個別分句不明白,只要知道整個段落都是在講大人無己就能明白了。這個段落是《秋水》中的一個小段落,這個小段落是大段落中的一部分,大段落又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都需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和討論。如果你斷章取義,咬文嚼字,豈不是辜負了先賢教人的一番美意呢?事焉不借人,則不困於人,不多食乎力,不困於物
推薦閱讀:
※請問莊子思想和責任心是矛盾的么?
※「至心皈命禮」與「志心皈命禮」,「太一」與「太乙」,是一樣的嗎?
※想讀《莊子》有什麼閱讀建議么?
※如何評價張遠山的學術成就?
※真的隨心所欲會遭天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