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武術是否有頭部防護的概念,如果有,是怎樣的,和現代擂台格鬥是否有區別?

有種觀點認為傳統武術中沒有頭部保護的概念,請各位從技術角度分析。


有,拳譜 上說 手不離腮,肘不離肋。就是 防護而且 也是為了 出手速度更快,力量更大。關於護頭的意識 其實在傳統武術里每個動作都包含在內了,一般手運動軌跡 要過頭頂高度的過頭前面的 都是有護頭的意義,而且 有很多專門護頭的動作招式,比如 心意拳的 虎抱頭,貓洗臉,小龍形,猴形小裹。。。。全部都是 專門護頭的動作,護中帶打,護打和一。(不是像拳擊 一樣帶著拳套 抱著頭 才能 護頭,要是 那樣以前走江湖的 就不打頭了,撩陰,穿喉,比打頭省力,而且 腿法 上來就是撩陰腿,或者七寸腿,隱蔽,速度又快,據說心意拳名家 於化龍 小腿上 全是傷 就是 盧嵩高先生 教他時候 用 卷地風 打的。)


謝謝 @詠春木杉 和 @長臨 的邀請。這兩天有事,今天晚才有空。來遲了。抱歉。

其實 @張原野老兄說的技法基本差不多了。我練形意還是拿形意說吧。

其實傳統武術的防護不在擋,在截。沒有硬擋這一說的。因為他不是現代擂台,還有手套緩衝。你試試把手貼腦袋上讓人打一拳就知道了。形意講顧就是打,打就是顧。在傳統武術里對於某些特定部位的防護的確是比頭部重要的。樓上也有討論,而此題重點是在頭部。那就略過不談,只談頭部。

顧打一體,在我的理解里有半渡而擊的意思。為什麼說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呢?其實這句話還要結合另外一句話來理解——「打實不打虛」。我先去把泡麵吃了。回來講。

好了,咱繼續。首先,打實不打虛。就是不打虛手,而要迎著實手上。這好理解,人家隨便晃一拳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就上去了,那不是找死嘛。而正經給你一拳,你能截住,他那一瞬間勁就會僵掉。而真正給你一下又快又狠的,等人家手都出來了你再上肯定就遲了,所以要敵欲動我先動。這要靠平時的對打練習。

這兩句話解釋差不多了,咱就好說截了。拿炮拳說吧。炮拳打沖拳和打擺拳非常容易。一手護頭護肋,一手出擊,出擊手打腹打胸打頭就隨便了。注意,上抬的手不是少林拳的上架。這裡含著翻滾與墜肘勁,還隱藏著肘打(這一個手就體現了顧打一體了吧)。對方拳來,我拳從口出,同時上步。這一上步就破壞了對方對距離的判斷了。最起碼也能入到對方肘部了,而一手上翻一手出擊,基本就撂倒了。有人會說,人家還有後手拳呢。在這個距離內,後手拳已經沒什麼作用了。實在怕的話,出擊手打個衝天炮他就打不著己方了,而且咱不還藏這肘嘛,肘再撞一下,重心不穩還發個毛的後手拳。當然啦,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我也做不了這麼細。其實我最愛做的還是直接一個虎抱頭往裡沖,舍拳用肘。護頭護胸,腳下還能使點壞。特別是對付亂掄的王八拳時。

截也講得差不多了。再回到護頭上來。還要從顧打合一講。形意拳講拳從口出,講起落鑽翻。為的是啥?就是為了佔中線嘛。,頭不就是在中線上嘛。只要你守住這兩個規矩,對方打向你頭部的拳最差也都會被你手臂蹭到吧。怎麼都打不實在。都快十點半了。不寫了。要洗澡睡覺。也講差不多了。拜拜。

看題目後期進展吧。關注多的話在來聊。


不由得讓俺想起來席爾瓦的招牌動作:雙手伸開,把頭湊到對手面前讓他打。視頻在此:

視頻封面安德森席爾瓦火爆集錦 - 「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視頻

看看號稱UFC最偉大的拳手在比賽中是否護頭。在5:30秒處開始。

脊椎節節能動之後,其實頭運動起來比手還快。手還要控制一下肩關節。須知肩關節是人身體上最複雜的關節之一,操控起來麻煩著呢。而頭則不需要那麼麻煩了。

我家貓有次追一隻蛾子,把蛾子逼到了花瓶里,仍然不走,圍著花瓶轉。我看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決定幫他一把,就晃了一下花瓶,蛾子從花瓶里飛出來,然後在離瓶口三寸的高度,從我的視線里憑空消失了,再看,已經到了貓的嘴裡。我忽然明白了「虎豹頭」的意思。


@kaghkj 謝謝親邀請

所有的拳,都要保護頭部,如果不保護頭部的,只能說明這個師父練得是假拳,不能用

我先舉幾個套路演練的例子,然後咱們看看傳統拳實戰的例子

吳秀峰傳八極拳-胡玉濤演示

第一個,看看天津八極拳胡玉濤先生的演練,30秒以後的套路,完完全全的體驗護頭的意識

第二個,陳鶴皋先生,1分08秒,腦袋一直不在一條直線上,充足的中線意識於保護自己的狀態

武學大師陳鶴皋指導的總裁班弟子們令您驚訝羨慕的5分鐘視頻)

第三個,在下的拳形意拳-五行連環

保護自己頭部,不僅僅是手要保護好,形意拳所謂虎抱頭

而且頭始終避免在中線上不停的移動,這叫做中線意識,看我的這篇文章:

帶學生打拳擊賽,解釋拳譜三尖照(您不看這個文章錯過好東西啊) - 知乎專欄

實戰技術方面,形意拳有六象:熊膀龍身虎抱頭,鷹捉雞腿雷聲

其中,虎抱頭技術是專職頭部防守與進攻的,見我拍的形意拳搏擊視頻教程

實用形意教程一:虎抱頭技術(街斗防守)-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他主要通過三種方向,進行衝擊對方內圍,並且進攻敵人

上下,前後,左右,分別進行了闡述以及演示

網上講形意拳搏擊的比較少,我嘗試拍了一些

免費的,註冊就可以看:兇猛形意,龐老師實用形意系列 - 功夫者 - 專業武術,格鬥,自由搏擊,空翻,健身養生-在線教育平台_培訓機構 - Powered By EduSoho

傳統武術的技術實際上非常完善的,虎抱頭主攻頭部防守進擊,鷹捉主要訓練長距離突進,戳擊

熊膀提肩防守並且摔打擒拿,各項均有其訓練方向,不僅僅是用來說說而已,內容非常豐富

以上呢,只是演示的形意這一門的,其他門派高手眾多,也有他們優秀的地方

希望您可以看看視頻,可能就會掌握一些實用的技法

歡迎訂閱知乎專欄:實用形意 - 知乎專欄


嗬,傳統武術不保護頭保護哪?

舉個例子吧,套路里已經嚴重變形的金雞獨立。其實大多數門派都有這招,泰拳里不是也有把膝蓋抬起來,手抱頭的防禦姿勢嘛,金雞獨立動作和這類似,不過更徹底,右手往裡蓋,把脖子後腦纏起來,左手繞到右邊肋骨,防住胸口。上身蜷縮。一腿彎曲承重,另一條腿稍微往後錯一點,兩腿夾緊,防住大腿內側,褲襠,膝蓋彎

這個動作非常重要,瞬間基本上身體所有要害都防住了。我不說可能所有人都當表演動作來練

其實還有別的方法,比如摜跤的基本功就是把脖子後腦練硬,要不然哪經得起摔?

隨便舉個例子而已,傳統武術還是很在意腦部的防禦的

一樓寧道奇說的很好,方向不同,其實道理不衝突


有防護頭部的概念,但是技術跟大拳套搏擊不同,很少抱著,因為沒有拳套抱著擋不住,所以架子一般會撐開,用橋手(南拳的叫法,就是那類磕開對方手臂同時擊打對方的技術)來進行控制和擊打。


有的

但是要分時候

練拳擊的人,往往手臂護的特別死。而連踢拳泰拳的人架勢比較大一點,為什麼?

因為手臂分得越開,越好纏抱抓住對手

拳擊規則不允許纏抱,分開手臂沒有優勢。你分開手臂,對方閉緊手臂,他相對你來說,能被擊打面積是變小的了。而拳擊規則不允許纏抱,只許擊打,張開手臂利於纏抱的優勢無法發揮,你不閉緊手臂就吃虧了

拳擊規則不讓纏抱,不代表纏抱沒有優勢,很多拳擊手趁裁判出現視覺死角時,也會纏抱對手手臂,我先抄住對方手臂,就是他單方面挨打。這是違規動作,但是優勢很大。拳手體力不支或者落於下風的時候,也經常自覺不自覺地抱住對手身體

早期的拳擊規則模凌兩可,對動作限制少,拳手經常纏抱互擊,所以那時的拳手架勢都比較大。但是後來拳擊規則限制越來越多,禁止纏抱,拳手的架勢就小了

而泰拳允許纏抱,架勢就更大一點。而練MMA的人還要防對手抄腿,架勢又更大一點

張開手臂利於纏抱,閉上手臂減少面積

適用於一切武術

傳統武術也是如此

如果我想抄抱控制,手臂可以稍微打開。如果我想擠進對手內圍短打,可以閉上手臂,讓自己面積變小,更好鑽一點

武術要講道理,不能死套架勢。如果不懂變化,手臂一直閉緊,亂戰的時候很危險


謝。

有。

身手反襯。


形意有虎抱頭、少林有架梁炮,還有許多拳里「守中線」的理念其實就是間接護頭(沒人頭長肩膀兩邊吧……)。

另外,頭並不是完全被動的,傳統武術有些拳就有「頭打」的方法。


謝,長臨邀,

詠春的打法不贊成被動式抱頭。詠春是女人拳啊,面對男性硬抗,絕對是很吃虧的。

之前我戴拳擊手套,用拳擊的方式和他們打對抗,被打慘。

一方面是確實不適應手上多兩個大東西擋視線(之前幾乎沒戴過這玩意),另一方面我用硬擋的方式時候,很難再出手去打對方,不拉開距離一出手,防守空了,臉上得先挨一拳。

後面練詠春,講究主動出手干預,即接觸性打法,以手臂的陽面(硬的一面,如掌根,前臂的外側,)去接手對方的陰面(軟的一面,如手背,前臂的脈搏的那一面……憋足的生物學辭彙,見諒)

看了張先生的視頻, @繼續者張,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硬打軟。

擋擺拳的動作,格擋手略沉肘,即詠春里的攤打,防勾拳的那一手,略改,和詠春里的耕攔手相同。

當然,原理通就可以。~洪金寶在《敗家子》里說的,「別管他什麼春,能打人就是好功夫啊!」


傳統武術有防頭意識,只是不像現代武術這樣有單獨的動作或者很具體的動作

現代武術很多時候是基於擂台發展的技術,而傳統武術則是街斗術

街斗術由於很難預測對方的動作,因此將強側前置的武術幾乎都是街斗術。作為街斗術的傳統武術大都將防禦圈放得更前一點,從南拳的角度來看就是在橋手相交的時候就消了...

詠春、洪拳、太極等等武術就是這一類功夫...也有更重視攻擊化解對方攻勢如形意拳……而實際上無論是重消還是重打,邊消邊打都是主流...

街斗術主張將賭注放在更遠的距離,專門的護頭的動作容易減少手的靈活度……

因此,只是因為環境不同導致戰術思想不同,而戰術思想不同導致了動作招式的不同


如果傳統武術不護頭那說明就不打頭,那請問幾乎無處不見的貫耳捶是打什麼的?真的是打『耳垂』么?


手肘門戶肩迎客

家家都有個貓洗臉


傳統技藝的頭部防護概念,多數不是擋而是格,也有人叫截,也就是預判了並主動出擊攔截對自己頭部的可能攻擊的意思。


傳統武術一樣有護頭,但是防守力度放在其他位置的比例更大。而現代搏擊更加重視頭部的防護。背後的秘密就在於拳套了。

很多人覺得帶了拳套拳擊的威力會下降。關於這個話題,ESPN有一期Science behind Sports就做過相關實驗,讓職業拳手戴上厚重的10+oz拳套和MMA用的五指拳套,測試結果是戴不同拳套打出來的力是相差不大的,估計是職業選手原因,涉及可能受傷問題,沒有測試裸拳力度。另外之前流行過一段地鐵上練過散打還是拳擊的小伙連擊一中年男子的視頻,視頻中小伙打了對方頭部20+發,對方還沒出現被KO的跡象。而之前,看到一片文章(出處忘記了)說戴上拳套的確是能減少皮外傷(拳鋒或者指甲刮到眉骨等位置),但是拳擊造成對腦袋的震蕩會更大。綜上,我做了一下試驗,戴上一個14oz的拳套用敲門的力度擊打自己腦袋,不帶拳套再試一遍。反覆嘗試後的確是戴拳套震蕩感更加厲害。大家不嫌這試驗sb的話,可以試試。

以上為鋪墊。

在搏擊比賽中,為了贏對手除了打點就是KO對手了。KO對手的原理就是通過擊打對手頭部脆弱的部位(下巴),造成對手腦袋在腦腔內劇烈震蕩,讓腦袋暫時停止工作,俗稱」熄燈「。所以擂台上雙方除了拚命要打對方頭部就是要拚命保護自己的頭部了。

個人認為保護頭部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硬檔,其他截擋的方法都有一定風險。上得擂台的拳速都不差,如果截擊的話,能成功截取幾拳?諸君可以找朋友無規則出拳試試。這裡還涉及體力輸出的問題。這裡不詳說了。


在古代的拳手陶俑里、古代的拳譜里都能找到類似拳擊一樣雙手高舉護頭的人物。《功夫傳奇》形意那一集里,練猴形的大師兄跟香港一個練詠春和散打的對打可以很清楚看到他的雙手護頭。最後大師兄倒是沒佔到太多便宜不過也打出幾個重拳。

古拳手陶俑

《功夫傳奇》形意專集里 練猴形的一位師傅在與人切磋時。


傳統武術的防護是運動的,是靠前後拳架的變化實現的。

與現代防護不一樣哦。

最典型的是刀法的纏頭裹腦。


推薦閱讀:

如何選擇靠譜的詠春拳館?
為什麼沒人提倡中國式摔跤?
既然白蠟桿是槍之下材,那現在國內以白蠟桿做槍桿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主流的?
如何看待徐曉冬約戰武當掌門賀曦瑞?
中國傳統內家拳招數能否運用於ufc中?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中國 | 傳統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