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SW 是如何從一個音樂節發展成集音樂、電影、科技的盛會的?
用一句經典的話來解釋,那就是:極客遇上嬉皮士。
以前整理寫過一些SXSW的一小段,粘上來大家看看。
每年媒體都會報道SXSW,然後被科技媒體報道的同時,我們逐漸以為這是一個科技類產銷大會,其實真正的SXSW才沒有這麼Geek好嗎?西南偏南(SXSW/South by Southwest)是每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一系列電影、互動式多媒體和音樂的藝術節,注意是藝術節,人家明明很文藝好嗎。首屆西南偏南始於1987年。聯合創始人路易斯·布萊克因希區柯克的電影《西北偏北》而起名叫西南偏南。
第一屆SXSW規模很小,不過當時布萊克預期150人參加,結果來了700多人。在90年代初的時候規模已經大到有500支樂隊參加,有60個互動模塊,並且百事可樂和IBM也成為了大會的贊助商。
到了90年代中期,大會開始新增「互動式多媒體和電影單元」,千禧年後大會上的電影展播越來越體現西南偏南的瘋狂風格,比如《愛情像母狗》,《靈魂的重量/21克》,《火線交錯/通天塔》,《無法無天/上帝之城》,《撞車》以及由約翰尼·德普主演的有關可卡因的傳奇影片《大毒梟/一世狂野》都在大會上進行展映。
也是在2005年後,西南大會的熱點逐漸與互聯網開始結合,包括著名的網站 Craigslist 的Craig Newmark和維基百科的吉米·威爾士在大會上演講,Craigslist 是全世界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類似神奇的網站)。07年的時候 Twitter 開始在西南大會上爆紅,音樂和交互環節也由 MySpace 的湯姆·安德森採訪性手槍的史蒂夫·瓊斯。08年更甚,記者Sarah Lacy和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的採訪引發了推特上的熱火推特潮。10年時基於地理位置功能的APP foursquare 也大紅特紅。SXSW 也成為科技創業者的一個大舞台。
以上種種似乎都在證明SXSW逐步被科技創業的發展重新改寫,事實並非完全如此,SXSW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注重互動式多媒體的藝術大會,其重要基因——「音樂」,自始自終都在作為主要的「溝通方式」存在,比如09年大會的樂隊數量達到了1987支。
所以,SXSW不僅僅是簡單的音樂、電影藝術盛會,或是科技盛會,而更像是藝術與科技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非常特別的文化大會,用一句經典的話來解釋,那就是:極客遇上嬉皮士。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我是歌手》GAI的滄海一聲笑?
※如何評論ALt-J?
※搖滾樂到底應該側重於搖滾精神和樂曲所表達的內涵與觀點,還是應該更側重於其音樂性?
※如何評價南非說唱團體die antwo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