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育是如何做到如此公平的?中國能借鑒嗎?


前天和一個韓國朋友討論過韓國的教育的問題並且恰好與中國的教育做了下小的對比。當時韓國朋友說的第一句關於中國教育的話就是「很不公平」。主要來探討一下關於高考這一個方面。就我們討論的內容,韓國的大學入學考試比較公平在於全國範圍內的試卷和分數的統一。每個大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完全是純按照分數的高低進行錄取,不會和其他的因素比如地域等因素一起考慮然後進行錄取。所以對於韓國的大學入學來說,是公平透明的。而我們中國,高考的時候卷子按地域區分開來,並且分數也都不一樣。我是浙江人,就浙江來說,一本二本三本的總分都不一樣的,考的科目也不一樣,並且如果考了一本即多了一門自選模塊科目而分數卻沒上一本的線的話則必須減去這門課的分數,這樣的話這課所用的複習的時間就等於打水漂了,這樣也是一種不公平。並且,比如北京大學在北京的招生數會比較多也是不公平。但是這個制度對於現下的中國是不容易改變的,畢竟中國地域大導致教育質量和水平都不平衡,所以現下的教育制度已經是能做到的相對公平了,短期內借鑒韓國的模式不是太可行。


對於韓國的教育制度我了解不大,不過相較起來和日本的教育有很多的共同點,而且日本的國民教育似乎更加有值得借鑒之處,所以我來談談日本的國民教育。

日本的國民教育始於戰後日本。二戰後的日本政府在進行諸多舉措的時候,排在第一位的不是經濟而是教育,在戰後日本,教育支出長時間佔據政府開支的大頭。在那個年代,普遍的日本國民還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只要在學校念書就會由學校免費提供事物和衣服,所以當時的大人都很積極的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也喜歡去學校,偶然看到日本的一期綜藝節目,裡面介紹了日本歷史上的校供午餐還有一些校服,有一點我很深刻,那就是當時的日本政府真的是在全力的保障學生的發展,吃並不是吃的飽那麼簡單,還要吃的營養,日本學生的餐桌上很早就有了牛奶,知道現在都還有,而那些牛奶都是日本拿錢去和美國換來的,不得不說日本真的做到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學生衣食有了保障也就更耐得下心來讀書,要不然誰有心思讀書?

日本的公辦學校是由政府部門統一制定的,在政府範圍內,所有學校的公共設施保持一致,這所學校有的東西那所學校也要有。公共設施全部按照當時的最高標準去修建,要知道日本是個多地震國家,而學校建築很多比政府機構還要堅固,這種傳統也一直保存至今。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很多學校都成了臨時避難所可以看得出來,而08年四川大地震時,多少學校成了渣?從這一點中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視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教師資源日本也儘可能的做到公正。

後來日本經濟在7,8十年代的輝煌也得益於早期政府的努力,那些最早接受教育的孩子成了才,日本的教育政策也也開了花結了果。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日本排名第一的東京大學,東大是公辦大學,面向全國招生,所有學生都有機會進入東大的機會。與之相反的早稻田大學則是私人大學,裡面的學生很多都是非富即貴。但是即使這樣,早稻田每年也會有大批優秀的平民學生入學並且獲得的大筆的獎學金。這也是早稻田能夠一直處於日本一流學府的原因。

話說回中國。有些事情如果一開始的時候做好,以後的阻力也會小得多,萬事開頭難的道理我們都懂。在日本政府大力發展教育的時候,我們的政府正忙於進行階級鬥爭。階級鬥爭對於教育的影響是什麼?那就是原本祖上有地主的孩子無法入學或者得到公正的受教育的對待。那時候很多的優秀教育資源僅僅提供給幹部子女。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文革開始,全中國的知識分子人人自危,老師沒心思教書學生沒心思念書,教育整整空白了十年,大批的人才流失才是最可惜的,這一點尤甚於一些文化上的破壞。文革結束後,中國的教育開始步入正軌,可是仍舊有許多優秀的人才無法得到應有的教育機會。不過當時大學生的包分配製度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是社會確實有很多崗位需要優秀的人才,一方面也是當時政府出於平息文革時造成破壞所進行的補償。當九十年代取消分配製度並且大學進行擴招的時候,再想回頭來整治教育就有點太晚了。現在的學生戶籍制度其實就是那個年代遺留的產物,國內優秀大學根本就無法做到公正錄取,教育資源的公正也就無從談起。

說了那麼多,現在我們就來歸結一下,1,首先就是來自政府的重視,政府的重視帶來的是支持,政策,資金等等,政府不重視那就無從談起。看看每年的政府教育支出佔gdp的比值我就想罵娘2教育資源的整合,所謂的整合就是各類教育公共設施還有教師資源的整合,真正對於學校的公平。當優秀的教育資源公平了,那麼很多之前接受不了好資源的孩子也就有了機會。3取消學籍制度,這一點是很重要但同時也是牽扯眾多的事情,要取消學籍制度就必須對戶籍制度進行改革,而戶籍制度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做起來談何容易。以上三點做到後,其他再進行修修補補,那麼也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如果早期的政府能夠做到的話,現在我們的教育制度絕對不會如此艱難而培養出高考這種怪胎。高考作為一種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是沒有錯的,可是一想到北京上海的學生對比西部偏遠地區的學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考變質的原因了,自己在出發點累死累活的情況下,取得比別人好的成績卻仍舊無法別被好的大學錄取,誰心裡會平衡啊。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這一點韓國做不到,日本做不到,美國一樣做不到,但是在政府範圍內把這一點做到,那麼離公平也就不會太遠了,公辦學校不公平,又怎麼能去怪有錢人家孩子入讀好的私人學院呢?


推薦閱讀:

關於我國的教育,我的這些看法是否有道理?
教育公平到底要機會公平還是實質公平?
在國外比如美國,窮人家的孩子上名牌大學的幾率有多大?和我國比起來誰相對公平?
如何看待17名研究生轉學事件中暴露的問題?

TAG:教育 | 韓國 | 教育改革 | 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