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之於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國。 ——余英時

我在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鄉. 它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地方。


在未來要創造的歸屬感,就是我的家鄉。

不知道我走不走得到,但是我將走下去。


回不去的地方叫做家鄉。


路的盡頭,就是家的方向


出生地,童年,方言(不像某樓說的覺得鄉音難聽,我覺得是一種古樸的,有歷史沉澱的文化傳承,直到現在還是很喜歡去找方言和文言文中相通的地方),以及性格中最初的某種烙印(性格中的一些東西確實是地域給予的,此處中性詞,地域偏見論什麼的請退散)。但我沒有那種濃濃的鄉情之類的,當然也不會羞於啟齒那種(不太理解對自己家鄉都羞於提及的感覺...)人類不遷徙,文明也不會發展。


《家鄉,那些舊時光》

那裡是我的家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小河在靜靜地流淌

浣衣的,是姑娘

遠方是巍峨的高山

近處是錯落的村莊

放學後,我騎著單車乘著夕陽

夕陽里,有我的夢想

土地芬芳

花兒陪伴

我在這裡汲取營養

然後隨著門前的芭蕉迅速成長

就這樣

我來到了另外一片土地上

可我總回想起美好的過往

那些,舊時光

小語:

家鄉對我意味著什麼,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我的童年,少年都在那裡,每一寸土地我都可以說出一大串故事。

可那又怎樣?兒時的玩伴不會在一起玩耍,也沒有那麼多話題。曾經翠綠的青山也被破壞得滿目瘡痍,連同玩彈弓,捉蜻蜓,被歲月帶走了。

而且家鄉贈與了我那麼多,可我又為它付出什麼嗎?

沒有。

反正一切都回不去了。

等我歸於塵土,那片土地依然還會發生這樣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這就是我家鄉的晚霞


溫暖的燈光,媽媽的懷抱,滿溢的親情,夢中的歸宿


自己每天罵八遍,卻不準別人罵它一遍的地方。(借用根叔的話)


我原以為,所謂家鄉,只是一種方言,一種聲音,一種態度,是你躲不開、扔不掉的一種牽扯,或者說是背在身上的沉重負擔。可是,當我越走越遠,當歲月開始長毛的時候,我才發現,那一望無際的黃土地,是惟一能托住我的東西。 --李佩甫-生命冊.


起初是成長的地方,後來是懷念的地方。


.

世界的中心

.


童年


家鄉嗎?丹東啊…意味著蝦爬子黃蜆子螃蟹扇貝巨型蝦麵條魚踏板魚明太魚偏口魚帶魚黃花魚青魚草魚鯰魚鰱魚鯉魚鯽魚,麻辣拌雞蛋果子吊爐餅豆腐湯豆腐腦火燒豆漿爐壁子街邊燒烤桃李麵包升泰酸奶派波牛奶,錦江山元寶山五龍山鳳凰山黃椅山花果山虎山長城黑溝水庫大梨樹果園,街邊的老頭搖著黑乎乎的爐子嘣爆米花和大米花五塊錢一大包,春天吃不完的草莓甜到心裡,夏天的街邊燒烤到處都是即使最熱也不過30度,秋天的螃蟹肥的一口下去滿口都是香,冬天的雪下了不過三場春天就又到了…對我就是想家了,想那個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春秋沒大風沒楊柳絮沒過敏的地方,想那個計程車滿街跑永遠不堵車起步價只要五塊錢的小地方,想那個有山有水有海有江空氣質量A++永遠不會有霧霾的地方。不行不能再寫了,我哭會去…


小時候,家鄉那麼大,到如今,世界那麼小。

你以為家門前那條巷子怎麼也走不完,其實也就那麼長。


媽媽走以後,就回不去了。


融不入的城,回不去的村


從小就隨父母去了外地生活,通過自身的經歷,談談我對家鄉的感情。

家鄉在湖南南部的一個小村,三歲時離開,跟隨父母在廣西桂林一個落後的縣下面的鄉鎮長大——一個很閉塞的地方,一直長到14歲才又回到我出生的老家上學。上大學後又漸漸脫離了家鄉。

幾歲的小孩學語言總是很快,去到陌生的地方沒多久,我就學會了當地的語言。單從語言上是看不出來我是一個外地人的,但我還是時時能感受到身份的不同,很難真正融入當地。

當地人排外意識普遍存在。儘管我們一家人都很本份,但是無論是家裡生意上的事情,還是平時和當地人打交道,常常能感受到不友善的態度。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也有很好的人。學校里小孩兒之間也是如此,作為外地人的我經常會面對有意無意的欺侮,這種欺侮更多的是語言上的。通常在遇到什麼事情時,父母都會教育我說:你不是當地人,要忍讓——這是不得已的選擇。現在想起來,真有些悲戚的感覺。可以說,我小時候是活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環境里——這對我現在的性格的形成有著很深的影響。

雖然會當地語言,我們一家人之間交流是用家鄉話的,因而我會兩種方言。每年過年、過節的時候,或者有老人過世了,就會跟著爸媽回老家。回老家是我童年最值得興奮的事情之一。回到老家,就可以用家鄉話說話,光是想想心裡就十分開心——這與內心的歸屬感有關。

老家的村子不大,幾乎村裡的每個人都能叫出的我的小名。他們每次見到我就說,長這麼大了不認識了之類,接著就說起我小時候的一些事情,而我卻一點兒也想不起來。這種親切的感覺是我急需的。我覺得家鄉有很多與我親近的人,這裡才是我的根。

因為升學的關係,初二時回到老家生活,上了老家的寄宿初中。周末放候就住在外婆家——外婆加上同齡的表弟,家裡也只有三個人而已。我思想早熟,和相對幼稚的表弟並不很談得來。雖說孤獨,卻有了我想要的歸屬感。

等我慢慢長大,去了更多地方,卻開始不喜歡我的老家了。老家的經濟在農村地區不算貧窮,但是人們觀念落後,小農思想頑固,尤其是年紀大一點的人,很難與他們進行有效的交流。想出去走走,街道上、市場上又臟又亂。人們說話聲音總是很大,就像吵架一樣,人多的地方常常是一片鬧哄哄。想看風景,沒有名山大川,想去遊玩,也沒有人文古迹。那條比水溝大一點的水道,姑且按我們老家人的叫法稱之為「河」吧——裡面早被垃圾覆滿,造紙廠的廢水排在這裡,多少年了,水的顏色早就變成了紅色,但是好像沒人關心這件事情一樣。

經濟發展衝擊著鄉村,人們的觀念慢慢地變了。傳統宗族關係瀕臨破裂,人們之前的關係更多的變成以利益為導向,常常聽到一家人為了錢鬧得翻了臉的事情。人們對人際關係有了新的衡量標準,而現代的生活觀念卻沒有確立起來——這種現代與傳統的拉扯讓鄉村變成了一個詭異的地方,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中國鄉村的現狀。我已經開始不喜歡我的家鄉了。

現在,提到家鄉,我已經沒有了那種文學意義上的美好情愫。對一個地方,並不會因為它是我出生的地,我就會傾注更多的愛。我希望中國變得更文明起來,有更多的地方可以讓我能說出「愛」字來。


根在那。改不了的事實。


山清水秀貧困落後!哈哈


生命中的一部分,人生最初的東西。

包括父母親人,小夥伴,飲食習慣,環境。

只要父母在,還是可以回得去,當然不可能完全回去。


推薦閱讀:

有很大的野心卻沒有動力,不被朋友認可,怎麼辦?
懂得比同齡人多的00後女生如何與人交際?
年收入多少,你才不會焦慮?
在生命的哪一個瞬間讓你感覺自己真正強大起來了?
你大學逃課做的最值的事是什麼?

TAG:成長 | 心理 | 青春 | 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