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政策環境是否容許建立私有的太陽能發電站?


這個問題如果改成,現有的國內政策環境,是否允許大規模建設私有電站會更貼切實際。

實際上過去3年,中國大江南北已經建設了將近2GW的太陽能發電站,儘管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除去由五大電力集團等國企擁有的電站,由私人資本投資運營的電站已經佔到相當大的數量,大概估計三分之一是有的。

德國等國家是有了一套事無巨細的系統政策後,讓大家干,但中國,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邊出政策大家一邊干,這導致的問題是,不斷的出現新問題,然後不斷的爭論和修正。代價是,非專業的玩家,投資存在極大風險。

很難籠統的說國內的政策環境到底容許不容許,先行者里到青海、甘肅投資地面電站的,資金鏈快斷的不少,但拿到IRR非常好的電站的也不少。

個人認為,現在政策環境里最大的問題,是政府信用出了問題,現在大家交的每度電費里,有8厘錢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大概有兩三百億,在發改委和財政部那(這裡面的問題就不展開了),這些錢用於補貼給太陽能風力發電,投資者投資太陽能電站,前提是政策白紙黑字明確收益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這部分補貼。

但是呢?現在這筆錢出了問題,到現在只有2010年10月之前的項目拿到了補貼,其餘的補貼全部拖欠,導致投資者的收益無法兌現。但大家都相信政府總是會履行政策承諾發的,但是整個宏觀經濟陷入衰退,啥時候能發下來就不好說了,這極大的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也是今年以來無論國有還是私人投資者都放慢投資電站步伐的重要原因。

第二個政策風險來自電網的配合,一直以來國家電網都以新能源發電不穩定威脅電網運行安全為由,對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持實際上的消極態度。儘管太陽能電站獲得發改委批准的手續里都包括了電網的併網許可,但併網後遭到限電的問題在今年集中爆發,雖然電網也有自己的各種理由,但是,大家都懂的。。。投資收益再次受到威脅。

第三個,就是基於上述兩個大難題,投資者對政府信心的問題了。09年說通過特許權招標的方式做電站,2011年說做1.15元每度全國統一上網電價,今年又提出要發展分散式能源。雖然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適合的政策,但是吧,政策遺留的諸多問題和損失,讓投資者對政策的信心打了折扣——綜上所述,國內投資電站這事,是未來的大方向沒錯,但是,短期內,要賺錢,私人投資者就各顯神通吧,畢竟,國有投資者是耗得起的。


回答問題之前先吐槽一下:

首先@小蘇打,我也看到了很多關於你提到的生產太陽能電池所耗費的電量大於太陽能電池能發出的電量的說法,我不得不說,這是完全錯誤的。

任何製造型企業在計算產品成本時都會有一個指標叫做產品直接成本,從電池片生產廠家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原材料的成本(多晶硅料),人工成本,加工材料成本,電力等等生產要素都會被計算在內。

2013年,多晶硅組件的直接成本大約在3.5每瓦左右。每片多晶電池片的轉化效率大約在17.2-17.6不等,用在組件上升至裝配到太陽能電站以後,即使算上天氣因素,逆變器,線纜等等所有的衰減損耗,實際轉化效率也不會低於13.4,相當於3.2wp (wp是峰值功率單位)。即使按照每年800小時的有效光照時間來計算,一片電池片每年也可以發出2.56度電。

我們來昨個極端一點的計算,假設多晶硅電池組件的所有直接成本都是電能耗費,即前面提到的3.5人民幣都是電力耗費——按照現有脫硫標杆電價0.45,或者工業電價(新疆地區工業電價甚至低至2毛錢),大約等於7度電到17.5度電。(這裡直接用工業電價替代火力或者水電發電成本LCOE)

上面我們得到了兩個數據,即電池片年發電量2.56度電,和電池片製造消耗電量7度電-17.5度電。現在答案很明顯了,電池片發電3年到8年就可以獲得用於製造電池片所耗費的電量。

上面提到的數據還都是根據最極端的情況(3.5元人民幣的直接製造成本都是電力消耗)。

而污染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工業企業卻可以通過良好的廢氣廢料回收設備及管理流程來做優化。

正式開始回答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明確定義「私有」的含義,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是否允許非企業法人投資建設光伏電站。

答案當然是允許,事實上,非企業法人投資建設並且運營電站從來沒有被禁止過。但是關於從電站運營收益中獲利的問題卻相當複雜,@謝丹說得很多也很對,「德國等國家是有了一套事無巨細的系統政策後,讓大家干,但中國,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邊出政策大家一邊干,這導致的問題是,不斷的出現新問題,然後不斷的爭論和修正。代價是,非專業的玩家,投資存在極大風險。」拋開投資回報效率不談,對於個人投資電站來說,能不能拿到電費結算都是問題。

最後再吐槽一下,無論個人電站還是工商業電站,土地的所有權設計到的相關問題不改革(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金融融資領域不放開壟斷,對於光伏這種投資回報期長,但是現金收益穩定的項目來說,任何試圖通過推動裝機規模來刺激死氣沉沉的光伏行業的措施都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光伏繁榮背後的危機可以參看下面兩個鏈接:

分散式光伏被「唱衰」 地方政府動機太不純

太陽能光伏:自發自用」的尷尬

第一篇文章講了關於政府如何「雞賊」的故事

第二篇文章講了關於工商業屋頂項目的困境


現在對家庭光伏電站支持力度非常大,家用光伏電站大概投入多少錢?咱們舉例說下比較清楚。

光伏電站由於安裝場地的限制、投入成本等因素,使用光伏發電系統需具備一定條件。一套光伏發電系統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板、控制器、逆變器和電纜支架等。一
般「上班族」家庭申請報裝容量約3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可滿足家中如熱水器、電冰箱等常用電器一天用量。依據目前市場報價,一套3千瓦的系統,大概需要3
萬餘元。


允許,只是你的私人電站發出來的電必須併入電網,而你家用的電還是得按電價收,一分不能少。

不然就是違法!


我覺得未來的方嚮應該是家庭發電,通過智能電錶來和本地電網交換。

算一個帳:

1000w的單晶片,taobao搜了下,大約3000rmb,算上控制+逆變,總價4000差不多

每天發電平均5度,算上陰雨等損耗,大約年1500度。6毛一度,900每年。

投資不到5年回本,優勢明顯。

(這裡僅淘寶價格,相信量大還有優惠)

但如果無法通過智能電錶輸出,就存在家庭需要儲存能源,就需要電池組

起碼家裡需要200AH的5塊以上。

這部分的投資算上,那麼就需要約10年回本,優勢不那麼明顯了。


應該不行。有報道稱東北有人用風能發電,結果被告知風是國家資源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2-06-18/092524611038.shtml。我想太陽能也應該算是國家的寶貴資源。上報國家就是要收稅的前兆。期待著空氣也成為國家資源的時刻。


不僅僅是允許的,而且是鼓勵的,尤其是居民。國家甚至有改變售電體質的文件,以後國家電網就像高速公路網,他建高速,收過路費,民營企業都可以售電與電網的售電公司競爭,有點像當年的電信改革,難度和阻力當然是有的,但國家能下決心把這種級別的肥肉市場化也是我們驚訝的!


如果你不需要把電送到電網上,你想怎麼建都行吧?太陽能有兩種建設模式,一是傳統的集中式,另一種是微網。前者一般需要找地廣人稀的地方建,但是一般這些地方都遠離負載中心,因此需要通過多級升壓後遠距離輸送,而且如果考慮到太陽能電源本身的不穩定性,為了保證電網的安全,還要有配套的調峰電廠支持,這樣一來效率就明顯降低了;微網是另外一條路,就是把電池板架在家家戶戶的房頂上,然後把電接入到智能電錶上,如果自己用不完,可以通過具有雙向計量功能的智能電錶把電供到配電網中,這樣整個街區的電就可以互通有無,家家戶戶互相接濟,由於不需要遠距離的輸電,因此損耗比前者小得多,個人認為微網才是發展趨勢。


其實不然,光伏發電,自2012年11月26日國網允許分散式併網起,國內私人建設電站有了依據,目前看來個人投資是一個相對風險小,回報不錯的選擇!


據說目前生產太陽能電池板所需要的能量大於太陽能電池板後期所發出的電量

而且生產太陽能電池板污染嚴重,比火電污染厲害的去了

是面子工程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 SPI 推出的「綠能寶」?光伏業借力互聯網金融和融資租賃,其前景如何?
光伏電站如何參與碳交易?
光伏產業為什麼會集中在江蘇?
如何看待漢能的全太陽能電動汽車?

TAG:新能源 | 太陽能光伏 | SolarC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