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都想做手機?

雷軍的小米手機剛站穩腿腳,阿里雲手機跟進,羅永浩的羅phone還在炒作中,還有百度的易手機,而360phone又橫空出世。互聯網公司們是怎麼想的?


過了5年再來看這條回答,風口正在從 Mobile 轉移給 AI ,自己也在從事醫療行業的產品。

-----------------------------2012年5月----------------------------------

雷軍這個老男人,每次對於IT行業的判斷都比較準確。剛開始跟著金山做軟體,接著做了卓越,在金山比較艱難的時候做了網遊,這些東西由於都是在金山這家比較傳統的企業所做,收到的限制比較大。出金山後,做了很多投資,現在看來都不算失敗。相信這個老男人對於行業的判斷是比較準確的。

他自我總結了一句話:一頭豬站在風口都可以飛起來。

  • 先分析,為什麼以前這些廠商沒有做手機?

沒有實力做這個事情,手機行業在iphone出來之前,諾基亞、MOTO、黑莓這些行業的霸主已經在這些廠商有實力做這些事情之前瓜分了這個行業。在那個時候進入行業,你能拼的過上面三位老大嗎?

iphone出來,市場重新洗盤。這個時候出現了故事中的男主角:ANDROID,ANDROID的出現才能夠讓這些廠商能夠從蘋果撕下的剩肉裡面瓜分出殘羹冷炙。簡單點說:蘋果攪亂了這趟水,ANDROID成批發放了游泳圈給其他廠商,才讓這個遊戲可以有其他人參與。

  • 為什麼現在可以進來淌水呢?

ANDROID發了游泳圈,然後直接把淌手機這淌水需要的游泳能力給降低了。反正大家都帶著游泳圈,這個時候在岸上就不需要刻苦學習游泳技能了。

硬體廠商的標準化+ANDROID系統的支持+富士康等代工廠的加入,手機這個行業的水位是這些廠商能夠玩的起的。

  • 為什麼一定要進來淌水呢?

智能手機的發展,很明顯的趨勢就是:未來的互聯網主要接入設備就是手機(先別扯遠到物聯網,到時候不需要專門設計的互聯網入口這些東西)。這個從QQ的登陸設備選擇上就可以看出來,未來的PC只是專業人士才必須要用到。可能到處都是屏幕,而手機才是計算中心。
入口是關鍵,微軟做了這麼多年的事情,就是掌握了操作系統這個入口而已,360也只是掌握了殺毒軟體這個不常激活的入口而已。
----------------------------------------------------------------------------------------------------------------------------------------------

分析小米的布局:米聊、MIUI和小米手機和從MIUI中分離出來的APP

  • 米聊不會單獨成功。米聊開始的火爆到微信面前的脆弱,正常人都可以看到這些。米聊主打的手機熟人社交網路在微信面前是不堪的。做熟人社交,你能做的過騰訊嗎?陌陌這點上就很聰明,我們就做陌生人社交,419什麼的~~~

米聊必須要藉助平台才可以成功,而這個就是MIUI和小米手機

  • MIUI才是現在小米科技的核心產品。連老羅都說「MIUI是全國體驗做好的定製安卓」,這意味著什麼?如果MIUI的ROM刷到70%的手機上~難道這個不是當年的微軟了嗎?

有了MIUI的刷機量+系統自身的OTA,什麼不能植入?一個賬戶體系的建立就夠騰訊蛋疼的。

  • 小米手機,其實和MIUI的思路一樣,不重複了,因為光有個ROM,沒有安全感的。要全套的,才有安全感。

------------------------------------------------------------------------------------------------------------------------------------------------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雷軍那個老人的視野,其他人都只是跟風而已,這點上雷布斯已經在路上了。但是冷靜的思考未來的狀況,其實個人認為沒有雷布斯思考的那麼美好。

  • 進入門檻

定製安卓MIUI的門檻高?小米手機的門檻高?仔細思考,發現這些東西的門檻都不是看起來的那麼高~
騰訊這傢伙,具有創業公司的氣質,先讓你探探路,然後我再進來,這是他經常做的事情,大夥都懂的~
如果我是騰訊,等到擁有一定體驗的手機的硬體完全標準化之後,個人認為完全可以「手機幾乎免費」+「我們軟體服務來收費」。壟斷硬體入口,什麼都可以談~

  • 用戶對小米的忠誠度

雖然小米在不遺餘力的發展他的「小米社區」和「雲軟體服務」等,提高用戶忠誠度和轉移成本對於小米來說真是個困擾。
「只為發燒友做的手機」在我看來只是一句忽悠而已,因為他就是一個「體驗還不錯,又比較廉價的安卓」,要說用戶對它的硬體品牌的感情和對他軟體服務的轉移成本來說,都是微小的。
米聊的用戶不一定擋得住,騰訊在QQ登陸狀態裡面搞個「QQ專屬手機登陸」的誘惑。而購買小米手機的用戶也不一定擋得住其他大公司的更廉價,但不算差的手機的誘惑。
魅族在用戶忠誠度上才是正道。

------------------------------------------------------------------------------------------------------------------------------------------------

希望國內手機市場上的拼殺更加激勵,這樣對用戶來說選擇更多,對APP開發者來說,不至於以後被挾持。


當你扒光互聯網的層層包裝,你會發現整個互聯網企業做的事情只有兩件 一是入口 二是轉化。以百度為例,搜索就是入口,排名就是消費轉化。以360為例,安全衛士等軟體是入口,廣告與嵌入合作就是轉化。

了解了這一點,就自然能明白手機的重要性,入口!移動平台流量入口!

試想,智能手機還在蓬勃發展、買了你的手機自然會優先考慮你的應用。如果你的手機佔有率能達到哪怕3%,就得有幾百萬移動流量被你牢牢控制住啊,何況現在ANDORID本質上降低了研發成本。

所以,有實力的企業都會考慮做移動端的。哪怕手機做不好,也不能看著別家壟斷。


手機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免費,第一輪是被運營商花費貼補,這一輪是網路公司以流量入口置換。


  • 入口是個理由,但用心做好各個平台的App也不是達不到入口的效果。

  • 個人感覺這更是一種心浮氣躁的羊群表現。

  • 試想,按國內這幫子做手機的邏輯,facebook或者twitter等互聯網巨頭早該自己做手機了。


首先,方案是現成的,門檻很低;其次,都想藉助手機建立或者完善自己的利益鏈。


360在桌面上就跟百度搶入口,控制廣大流量的源頭,我感覺這是核心戰略問題了。馬上移動互聯網了(應該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了),移動平台入口當然是更徹底的手機系統咯,這比桌面的控制力強得多!百度騰訊阿里都在做,你不做,未來的命脈直接被掐死啊。


-

新浪發布了微博2014Q4「智能手機微報告」,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不斷有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

下面是其中一個截圖:

小米應用商店排第一也真是很驚人。可以看出小米、OPPO、魅族、VIVO、酷派這些廠商在自己的定製ROM上對於軟體商店的管控是很成功的。360緊隨小米之後,也難怪要投資4個多億做自己的手機。

那麼為什麼互聯網企業要做自己的硬體呢?

  • 默認選項。

    在各大互聯網企業互相撕逼、彈窗、佔後台爭奪互聯網入口時,小米不說話,通過MIUI默認內置了一系列互聯網服務直線超車。消費者是懶惰的,只要默認服務沒有太大的問題,一般人不會刻意去更換。再加上僅從軟體上,無法產生足夠的差異化,也容易被抄襲,同為軟體商店,大家提供的服務也不會有很大差別。數據也表明,這確實是成功的。

  • 提升用戶體驗。

    軟硬體一起做,軟體必然可以獲得更高的許可權,就可以提供更好的體驗。例如軟體商店的自動更新,例如iOS上會動的日曆、時鐘圖標。

Android發展了這麼多年,過了拼硬體的時代,系統也已經成熟。當年HTC通過Sense對原生Android的優化吸引用戶,三星通過怪獸般的硬體碾壓其他廠家。而現在,小米則通過軟硬體一體化給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體驗。難怪雷軍說小米要做中國的「蘋果」,或許他眼光毒辣,在幾年前就看到了現在的發展趨勢吧。

未來,軟硬體一體化必然是個趨勢,iOS、OS X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也說明了這一點。消費者永遠是懶惰的,口味也被各企業寵壞,只會越來越挑剔。

以上。

-


1、爭奪入口

2、稀釋對手

3、自我整合


這個問題很早我就在微博里回答過:

前幾年手機市場死水微瀾,被認為是最沒有前途最無聊的!但這幾年,隨著蘋果的智能手機的巨大成功,這個市場突然一下子成了大熱門。各路人馬無不摩拳擦掌,要來征戰廝殺一回!做互聯網的,做電腦的,做代工的,做軟體的,做其他硬體的,甚至搞英語培訓的和搞飛機的,都擠進來了!

究其原因,蓋因三點:

第一,蘋果在國內外的高端市場和小米在國內的中端市場都獲得了成功,這兩個原本的門外漢的崛起,刺激了其他人!他們發現原來做手機也不複雜——組裝而已。更重要的則是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等,既然如此,懂設計的懂營銷的(雷軍羅永浩)懂用戶體驗的(騰訊)自然心裡痒痒!

第二,國內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具有巨大的容量,而目前又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白——我所謂空白,非指產品,乃指品牌!於是人們自然不願放過!

第三,當下的智能手機,成了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入口!這使得很多人心動不已,興奮不已(譬如雷軍周鴻偉);也使得其他一些人不得不為之了(譬如馬化騰李彥宏馬雲等)!


什麼做手機呀,就是去找個硬體生產商,然後再把它的一些軟體應用捆綁進去,到以後他的應用軟體紅了,就可以控制用戶 然後向一些商家收取廣告費,他們打的算盤,我在10年前就想過了,當時還想過,做個盜版windows系統來捆綁廣告呢,這個做法就像當初的雨林木風和番茄花園,只不過人家微軟的系統如果改了要坐牢的,谷歌系統免費的不用坐牢,這幫垃圾還不趕緊搞死那些小白網民,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的悲哀所在,沒自已的核心技術,就是用老外免費這個好處來發橫財!


看了其他答案,補充一些我的想法

  •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手機,比如iPhone除了打電話不太好使,其他都不錯,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自己做手機,而雷軍有,看看他之前投資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嗯,積累的非常不錯。
  • 作為一個大公司,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了,假設百度搜索在國內的佔有率超過50%(桌面電腦訪問),無法再翻翻了,在移動這個全新的領域可能做到,報表就會非常好看
  • 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短期內可能掙不了錢,長期來看,能掙到錢。 (存活下來的企業)手機能高度訂製,能培養品牌忠誠度,如果一款手機用著不錯,用戶換機時仍然選同一品牌的概率很大。我看到一些朋友(普通用戶,不是手機發燒友),用三星功能手機、或者諾基亞,他們購買時,會買同品牌的手機,因為,使用習慣養成了。
  • 一些公司是出於害怕才進入這個領域,害怕對方佔領這個領域,自己的應用佔據用戶桌面,成本會增加

iPhone的成功來自於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健康的生態圈(音樂、圖書、應用等)

用戶體驗可以學習,但生態圈不是一下能建立,何不試試最基礎的iTunes music store這樣零售音樂?至少目前蘋果不會在中國發行music store,何不試試差異化的競爭?建立生態圈。


手機作為一個終端,以後肯定是拼內容和服務的,現在各大廠商競相比拼硬體,而事實是硬體已經沒有多大的差別了,以後會越來越沒有差別,而服務和內容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一點就註定手機會變成一個整合越來越多服務的終端,而這一點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就是最有吸引力的,通過手機把自己公司的產品推廣出去,而手機只是作為一個噱頭存在,阿里雲手機就最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有錢掙。而且中國市場這麼大。。


我們公司不是互聯網公司啊, 是傳統軟體公司啊, 竟然也要做手機了! 天啦嚕, 手機很賺嗎!


又是一波山寨潮。只不過之前是 MTK,現在變成 Android. 忽然想起那個一條街中國人開滿鞋店的笑話(應該是笑話吧)。


移動互聯網機會大+渠道成本越來越高=新的渠道被挖掘出來

做手機就是一個新的渠道


手機是整個互聯網生態系統中的「優勢物種」,這個物種的生理構造簡單,適合大規模工業化複製。

「做手機」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個大事件。正如,我們不需要去討論碳氫化合物的世界有多麼豐盛,因為石油本身就是個大生意。


一方面而言,所謂的「第一次接觸吧」,微軟壟斷桌面,谷歌壟斷搜索,facebook壟斷社交。

越是在上游,越是對下游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PC向智能手機的信息終端的蔓延,已經不可阻擋。

甚至可以看成是繼PC,網路,之後的第三次產業革命。

越早能佔住潮頭,就越能保持住現在的地位,IT行業的後浪推前浪,讓每個現在的牛人都膽戰心驚,生怕成為下一個笑話。

另外一方面,是進入的成本低吧,硬體和軟體(山寨和Andrio)都已經有了基礎,基本上來說是舞台已經搭好,有想法的人都能上去秀一下,不乏一些耀眼的案例,這些大把融資,傳統互聯網卻回報有限的大佬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熱點。


很簡單,小米為什麼估值40億美刀,能賺錢的路子一定會有人跟著做的,很正常。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的移動終端還處於分的階段,標準化訴求還沒那麼強烈,也只有基於終端定製的原生應用體驗才會更好,更能吸引用戶;為了控制入口,各互聯網公司在終端領域 蜂擁而上;隨著發展,入口也會逐漸統一,標準化是必然趨勢, 最後又走回PC的老路。


推薦閱讀:

當滿大街都提互聯網經濟和傳統經濟結合的時候,如何讓我們參與這個時代?
WhatsApp,米聊等服務的盈利模式是什麼?如何獲得收入?
vivo 所強調的極致 Hi-Fi 是什麼,技術和效果如何?
「陌陌」和「遇見」哪個用戶體驗更好?為什麼?哪個用戶數量多?
前端的存在真的是要乾死各種開發工程師嗎?

TAG:移動互聯網 | 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