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把女兒培養成「文藝女青年」嗎?或者,你覺得怎麼培養女兒好呢?
我的女兒兩歲半,正是最好玩的時候。每天看到她那麼開心,卻越發為她將來可能承擔的痛苦擔心。如何培養女兒是很重要的問題,但我對此卻很模糊。自己喜歡讀書,也偏愛才情女人,所以我打算未來培養女兒讀書的興趣,但又怕她太沉浸書本,反而過於敏感和內向。有了孩子才知道「教育」是一個多麼重要的事情,才知道國內的教育是如何的糟糕!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如果將來我也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兒
我覺得文藝不文藝不重要,我希望引導她1 愛自己教會她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不必追求完美,接受自己的天性,比如外貌、身體或者某些方面的天分教會她接受那些儘管努力卻仍無法改變的不足,不去做無謂的比較
教會她愛護自己的健康、時間和心靈2 學會愛與平等
用自己的愛教會她去愛人,對世間的苦難有一顆憐憫的心教會她平等待人,有一顆不卑不亢的心3 獨立思考
讓她學會自己思考得出結論,不畏懼「權威」,不「盡信書」,努力探索真相4 充滿好奇心
培養好奇心,學會問「why」,對接觸到的人和事,對身處其中的社會,對大自然充滿好奇,有一顆探索的心5 熟悉這個世界的規則
培養規則意識,讓她熟悉社會的基本規則,並教會她如何在這些規則中遊刃有餘地生活
讀書只是培養這些的方式之一,而有了這些東西,愛讀書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她也不會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還有還有,希望她早一些學會在不如意事八九的人生中感受快樂和陽光----------(ps:這些是我過去和現在花費好多時間費盡好多努力慢慢在培養的,所以我深刻地知道,沒有家庭環境的引導,這些東西是多麼珍貴多麼難於得到)我女兒一歲多了,覺得並不是在培養,而是逐漸的在發現在了解她。
我的最愛也是所謂的文藝女青年,推薦關注@寧遠 哈哈。我自己是沒可能了,但是,有時候會想如果女兒將來能文能武,能畫沁人心肺的手繪本,寫一些不痛不癢的美文,這些還都能掙錢養活自己甚至家人,最後,人長得漂亮,會把自己打扮成文藝女青年,多美啊!
但是,一個孩子可以按照你的想像而成長么?我不這麼認為。
所以,我最多的是陪她玩,看她每天開心快樂,在這期間慢慢的教她是非對錯,讓她決定她能決定的所有事情。
將來?那是她自己的路,我所有教育的目的在於等她18,也許16,也許14的時候,她能選擇她自己的路。
我不曉得「文藝女青年」這個詞是何時流行起來的,以今日之標準來看民國時接受良好家教的女子,會發現她們都是文藝女青年,琴棋書畫、浪漫情懷、優美文筆,比起今日的文藝女子只贏不輸。比如張家四姐妹、宋家三姐妹、 南陸北林等。由於文化上的隔斷,我們丟失了很多東西,包括文藝女這一珍貴的群體。現在的好處是,覺醒的美藉助網際網路被好學的群體接觸、吸收和消化。而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比如蒙娜麗莎、星空、巴赫、書法等,這本來就是個體應該具備的美學素養。學會審繪畫、音樂、詩歌、舞蹈的美,學會愛,學會這些在孤獨、逆境裡可用來抒緩自我的「無用之知識儲備」,尤其對一個女孩 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她有獨立的人格、溫潤的性格,心靈自洽,不用依附任何人,不會因為愛情親情友情各種必定要遇到的情感難題而走入極端或無法應對。作為父母,除了盡可能的提供這些「遊戲之物」,最好能夠稍具素質加以指導,不用定向培養,只要讓她盡可能多接觸,人的精力有限,她自己會選擇。至於培養出的孩子是「文藝」還是「藝文」真的不重要,這只是標籤,標籤會過時。而孩子的好性格永遠不會。
言傳嘛,如果她有不懂的來問我,比如好像知乎這樣的問題,再傻,我也會好為人師地告訴她。
不過我覺得還是身教比較多點吧,我會盡量樂觀,勇敢,健康地過每一天,在她身邊過每一天,互相分享一些好玩的事情,一起做做操,一起培養對學習和遊玩的興趣,順便一起琢磨一點竅門。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了,儘力而為,好好享受為人父母的快樂而已。從某種程度來講,在子女教育上的焦慮,也反照出父母內心的缺失。也有一句話說,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有時候我也會陷入近似的焦慮,我思索為何會焦慮?焦慮於孩子不夠外向?焦慮於孩子不夠敏於言辭?也許,內向、外向、敏感、粗豪不過是孩子的天性、或者後天自然發展出的屬性,無優劣之分,但因為這個社會,我們將內向、敏感劃分到「糟糕」的一邊。如此,我們可能忽視,內向的也許會更加專註於他感興趣的事物;敏感的也許會更加善於捕捉世界更細微的變化。
一個寬容的社會,應該給不同性格的人以自由舒展的空間。
我曾經嘲笑過「文藝女青年」,後來,我想,我非此類人,我只看到她的皮,未見她的心。我有何資格去嘲笑她們?敏感的女孩也許會因為陽光、雨雪而變化情緒。你可以不理解她,但應該尊重她。「文藝女青年」,這個概念模糊的標籤,為什麼會擔憂自己女兒未來會被貼上這個標籤?用他人的眼光來定位自我,往往容易陷入無休止不見盡頭的焦慮中——此理放在你定位你的女兒的時候一樣成立,除了」文藝女青年「以外,還會焦慮於她是否是「落後生」,是否是「剩女」等等。如果自己能夠成為自立、自決且獨立的個體,並將他人視作自立、自決且獨立的個體,我想我們自己活在世上,並且在面對下一代的時候都會少了很多焦慮。我希望的是,我能夠做到以上黑體字,並竭力傳遞給我的孩子。尊重他。愛他。我曾經寫下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孩子,充滿勇氣,執著,保持著對這個世界興緻勃勃的好奇心,充滿想像力,又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善於舉一反三,善於知微見著。希望他正直卻不道德學究,既寬容卻不爛好人,既天真卻不處世愚鈍。」我念給我的母親聽,我母親說:「你要求可真高,孩子過得快樂就行了。「當你覺得偏左的時候,你跟她介紹有右這麼回事,當你覺得偏前的時候,要告訴她有後這麼回事,至於如何判斷由她自己去思考;鼓勵去探索,但也要囑咐當心或幫忙分析,要是小子的話,就隨便瘋去吧,哈哈;凡事有個積極的心態,這是最好的,這也是一輩子的財富;
告訴她要交什麼樣的朋友,朋友很重要;
教她要愛別人,並且如何的愛別人,教一些你覺得對的想法,反正原則就是不要強硬把你知道的東西塞給她,適當的時候說出適當的話,平時提點兩句也成,順其自然的最好。雖然說俺目前還是個光棍,不過如果將來有小孩的話,估計也就是這麼教吧= =女兒富養,小子窮養。這道理總是不會錯的。 我如有個女兒,只盼她有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首先不要隨隨便便就給哪個毛頭小伙給騙去了,這是最重要的。 我會盡全力給她創造最好的成長環境,只盼她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我會給她選擇權,問她想不想學畫畫彈琴。但如果她不想學,我不會勉強。 我會教她做人的道理,給她講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匹諾曹的故事;如果她願意聽,我也會給她講孔子,講歷史,講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會帶她去放風箏,帶她去瞧春天的油菜花,秋天的稻子,去瞧小雞出殼,養蠶寶寶,只盼她有熱愛生命,敬畏大自然的心。 我會帶她去打兵乓,看球賽,甚至她要是喜歡籃球這樣小子的運動,我也會教她哈哈。只盼她茁壯成長就好。
我會偷偷帶她去吃肯德基,炸臭豆腐,甚至會只要她願意會瞞著老媽一塊去吃大排檔哈哈,生活就是這樣不是麽?
至於文藝青年什麼的,我可不知道20年後這個詞還流不流行哈哈。女兒的名字,我自然是要好好想想,就算不文藝,也不會阿貓阿狗翠花什麼的,哈哈開玩笑。 世界這麼大,她的生活,交給她自己去選擇。文藝不文藝,你問過自己的女兒了嗎哈哈。 話說我也只是個毛頭小伙,說這些話還真有點不好意思啊。 想起張愛玲的一句話「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其實我是很不贊成這句話的,自己的女兒,怎麼捨得讓她去吃苦呢?我理想中的父女,應該是像黃老邪黃蓉那樣的,能教出一個這樣一個「思想獨立,行動獨立,上得廳堂,下的廚房,還不聽老爹話」的女兒,哈哈。 打著打著就偏題了,哈哈,個人淺見而已。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1910年,看到六七歲的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明眸皓齒,聰慧可人,又有如此相似的家庭背景、教育和熏陶,同是「富養」,你可能會誤以為她們會長成相似的人。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與梁啟超、胡適、徐志摩等頂尖牛人都是好友。
陸小曼的父親陸定,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擔任民國「財政部部長」和「賦稅司長」多年,還創辦了中華儲備銀行。
她們都是新女性,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成為閃耀奪目的女神和名媛。
林徽因從小能講流利地道的英文,在徐志摩、胡適成立的新月社,登台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飾演主角齊德拉公主,台詞全用英語。16歲時,父親帶她遊歷歐洲開拓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她在「放眼看世界」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建築形象和設計藝術大開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興趣所在。後來她求學於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建築美術系。
陸小曼一路在北師大附小、北京女中、聖心堂學習,精通英文、法文,擅長油畫、鋼琴,還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大師研習國畫。為了拓展眼界,父親送她去外交部實習,與各國名流政客談笑自若。
米粒媽說到這裡,你是不是還覺得兩人很相似?都受到最好的教育,精通多國語言,才華橫溢,還有寬闊的眼界和見識。
後來,林徽因學貫中西,成為清華大學國寶級教授,中國建築學的先驅,還成為了著名的詩人和作家。她婚姻幸福,養兒育女,夫妻舉案齊眉,困苦時期也能並肩同行、相濡以沫。對她,愛情和家庭很重要,但是理想和追求同樣重要。
陸小曼呢?儘管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父母卻一直告訴她,愛情和婚姻是最重要的,至於理想、信念和成就,只是若有若無的點綴罷了。她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19歲出嫁,同時往來多位情人。徐志摩死後,她四十多歲就脫落了全部牙齒,骨瘦如柴,成了個小老太婆,孤獨終老。死後20多年才立碑。
同樣是富養,陸小曼被培養成一個交際花,才華橫溢,卻不願意用自己的任何一點才藝和努力規劃生活。她只希望成為一個名流的太太。她不願意付出努力,不願意像林徽因一樣上下求索,懷揣改造社會的理想與信念,成就更好的自己。
新一代的父母,都知道該「富養」女兒,而什麼是真正的富養?林徽因「富養」出了眼界和理想,陸小曼「富養」出了揮霍和驕縱。林徽因獲得了真正的志趣和激情,陸小曼養尊處優和衣食無缺,精神世界也是荒蕪而寂寥的。你是在把女兒培養成林徽因,還是陸小曼?兩種「富養」貌似只有一線之隔。而這條線,就是教育的目的和境界。
2前幾天,我和米粒爸和一對老朋友吃飯。丈夫是著名上市企業的合伙人,妻子是一位公務員。他們剛給兒子買了全北京最牛的學區房。米粒媽正要恭喜他們,女主人說,像咱們家裡是男孩的,就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學區房,讓他敢想敢幹,努力打拚。如果是女孩嘛,其實就不必買學區房了,太優秀的女孩將來沒人要。上個普通學校,從小教給她穿衣打扮,學學插花啊、舞蹈啊什麼的就好了。
米粒媽當時簡直瞠目結舌,不知說什麼好。她現在懷了二胎,我真心祝福他們生個男孩,如果是女孩,估計會被養成陸小曼了。
3米粒媽同事的親戚,某著名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可以說是呼風喚雨。他只有一個女兒,完全按著社交名媛的路子培養。她從小精通英語、法語、馬術、芭蕾舞,家裡有四個菲佣、一名管家、喝英式下午茶那種。她爸經常說,只恨沒生男孩,否則一定送到牛津劍橋之類的名校,培養他成為帶領千軍萬馬的掌門人!
在女兒14歲時,父親送她去英國做小留學生,失戀之後,她開始抽軟中華、酗酒、墮胎、吸毒、經常拿煙頭燙自己。她大二的時候就輟學回家,簡直人不人鬼不鬼。她覺得失去了愛情,自己就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有了。
米粒媽真心好奇,她爸為什麼不能像培養兒子一樣,培養自己的親閨女呢?
不要只學那些繡花茶藝之類的名流太太技能,而是從小告訴女兒,要成為一個自信而努力的人,一個優秀而勇敢的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一個有自己追求和理想的人。當然,還要幸福,要快樂,而這種幸福和快樂,不是通過依附他人得來的。從小告訴女兒,你要成為自己世界裡的太陽,而不是月亮,依賴太陽才能發亮。
4米粒媽的一個中學同學,家境不錯,父親是成功企業家,一直努力以「林徽因」,而不是「陸小曼」的路子培養女兒。
她8歲到12歲的每年夏天,父親都送她去美國參加商學院夏令營,學習經濟、金融、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她小小年紀,學著和美國的同齡人團隊協作,作為少年志願者組織世界500強CEO的講座,學著用全英文做演講,用小本子列出商業計劃書。
在國內應試教育的重壓之下,她不僅成績優異,還創辦了學校的校報、600多會員的文學社,還開辦過個人畫展。跟她相比,米粒媽簡直就是死讀書的經典範本了。在我們高一高二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時候,她找父親借了20萬,開始炒房,趕上房價低、首付低、利率低的好時候,到大學時已經賺了500多萬。
後來,她用這樣豐富的經歷,叩響了美國頂級商學院的大門。大二就開始創業,現在已經是身家上億、矽谷的知名創業者了。此外,她現在是一兒一女的媽媽,幸福又美麗。每次朋友圈看到她全家周末的郊遊,米粒媽都超級羨慕。
中學的時候她曾跟我說,她父親告訴她,「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十幾歲的她眼裡滿滿的是憧憬和對未來的希望。
5什麼是對女兒真正的富養?
如果米粒媽有個女兒,我會告訴她,婚姻和愛情不是唯一重要的事兒,理想和事業很重要,夢想和追求很重要,努力成就自己也很重要。這樣,她就不會在得到愛情的時候,以為得到了一切;在失去愛情的時候,以為失去了一切。
如果米粒媽有個女兒,我會告訴她,可以學插花和茶藝,但也可以學圍棋和邏輯;可以學馬術和芭蕾,但也可以學編程和機器人。最重要的是,學這些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太太,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米粒媽有個女兒,我會在給她講童話故事《海的女兒》時,告訴她,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理想;決不能為了任何一個男人,變成大海里的泡沫。
如果以後有女孩兒,會注意培養她不愛慕虛榮,獨立,有想法,凡事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是自己該有的不去惦記,我希望她從小就學會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並為此不後悔,多帶她親近自然和社會,而不是整天與電腦為伍,讓她了解生活不是童話,不是只有黑和白,要懂得愛,懂得付出。
文不文藝倒是其次。
說點正事吧。大概有這麼幾塊:- 真、善、美、愛;
- 獨立、自由、民主、法治;
- 認識家庭,珍視親情;
- 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學門手藝,養活自己;
- 從小開始性教育,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 學會溝通,和與人相處;
- 陶冶情操,培養氣質。
- ……
給她提供普世善惡標準,還有現實基礎,由她自己架構思考和評判事物的體系。
她不是父母的延伸,而是獨立的個體。——還有,文藝女青年到底招誰惹誰了?莫名就變成貶義詞。——還有,除了一路成長都是缺心眼路數的熊孩子,我就不信剩下的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沒有傷春悲秋過,沒有文藝過,青年過。當然青春期太長的人另當別論。女兒若渏三歲了。當初給她起名字的時候,我動了一點點私心,希望給她一絲文藝的理由。
不會去刻意培養。我相信強生那句廣告語:只要你善良、正直、腳踏實地。培養成彪悍的最好因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我希望能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好人,一個知道如何去愛與被愛的人。
大概在四五年前,「文藝」的頭銜開始風靡,誰誰都在自我塑造文藝,弄的好像「文藝」一詞是對人最大的讚揚,而「文藝女青年」便莫名的成為一種對女性的讚譽,更引起各種「偽文藝」的「裝逼」逆流。而人人紛紛效仿,艷羨的文藝女青年到底是啥吸引人?說到底是她愜意的生活狀態,打發閑暇時光的方式,她彈琴聽古典樂、她閱讀看老電影、她畫畫看藝術展、她跳舞身姿妙曼、她攝影光影動人……她的生活似乎沒有那些繁瑣無趣的工作勞碌,衣食無憂,滿滿的閑暇與愜意,這本來就是一種物質與精神上都很優越的生活,的確讓人羨慕!但我想說的是,她用文藝的方式去打發時間,是因為她擅長也喜愛那種方式,而你沒必要刻意追求。喜歡聽流行音樂的你沒必要非逼自己聽的古典樂,喜歡看電視劇消遣的你也沒必要逼自己看老電影,明明唱K都五音不全的你更不必逼自己高價去學一門樂器,你用不適合自己的消遣方式來打發時間未必是放鬆,更不是愜意。你的本性是怎樣便會喜歡什麼,藝術教育所熏陶出的生活狀態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自己活得舒服就好。說白了,每個人都各有所愛,她愛畫畫看電影看一夜,而你喜歡打麻將看電視劇看一夜,只是喜好不同而已。開心就好!因為我還沒有孩子,我沒法說我想把她培養成啥樣,但我知道我的生活狀態肯定會影響她,她若是也喜歡陪著我一起彈琴看電影玩貓消遣是極好的,若她不喜歡,那我更希望她開心的做自己喜歡的事。
培養子女的工程是個艱巨的工程。10000個家長想把孩子培養成鋼琴家,結果只有0.01個成功,0.1個成了鋼琴教師,1個還在成年後彈鋼琴,10個家裡20年後還有鋼琴。培養成什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別把你的理想強加於孩子。
正確的價值觀和開朗樂觀的性格是最重要的,其他,長成什麼樣是她自己的事。
做什麼文藝女青年要做就做禍水紅顏
堅決不會。做好自己就是對她最好的指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在少數民族自治區里的漢族考生??
※如何看待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最新一輪(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破腹產 的孩子通過那些早期教育來彌補產道擠壓的缺失?
※粉筆公考有哪些值得華圖和中公借鑒的地方,其劣勢是什麼?
※去很差很亂的學校做實習教師,如果遇到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該怎樣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