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以前的身體素質,現在的球員的身體素質怎麼樣?
1、本賽季傷病如此眾多,小梅諾、誇梅布朗、霍福德相繼接近賽季報銷,科比、韋德、甜瓜等持續有傷;
2、加上開拓者歷年的傷病魔咒,還有傑夫格林等人; 3、身體素質是提高了嗎?那些地方提高了? 4、傷病問題如何更好的克服?
謝邀。
首先我覺得本賽季的大面積傷病是停擺期間球員不自覺訓練所導致的。
休賽期到處找球打的那幫熊孩子都生龍活虎。要說身體素質,現在的球員無疑更好。
飲食條件好了,想吃啥有啥,
還有營養師給你定菜單,私人主廚給你做大餐,吃嘛嘛香。訓練條件好了,訓練師給你制定個人訓練計劃,麥迪們暑假胖成埃迪庫里,開賽前系統地練幾天,身形立馬恢復,肌肉又此起彼伏。甚至連場上規則都更多地保護球員。所以說這樣比那就高下立判了。
想像下把張伯倫道金斯們放到現在的飲食訓練環境下?P.S.
張伯倫們以前去客場打球都要長途跋涉坐火車的,下了火車就往球場趕,現在背靠背幾場就幫孩子就哭爹喊娘了,naive 啊。蟹妖。
不知道這個對比是指對比鳥魔神時代這種上一兩代的球員,還是喬治麥肯、比爾拉塞爾這種堪稱上古的球員?
如果說易受傷:
喬丹職業生涯第二年就大傷,賽季報銷;伯德入行前手指骨折不說,生涯後期背傷糾結近七年,比起科比慘痛得多;晚一點比較著名的「傷家」就是便士、格蘭特·「喜兒」之類的。要說早些,紐約傷兵冠軍隊里德帶頭全隊受傷打總決賽,再早些,還有湖人教父的那一代帶傷作戰的球員們...傷病的傳承在NBA就從來沒有斷過。因傷報銷和帶傷作戰,與身體素質加強沒加強其實基本無關。另:傑夫格林、內內那種大手術特例,比起馬拉維奇的心臟、莫寧的腎來說,更是連「特」字都算不上。或者說,本來也和身體素質無關吧。
身體素質的提高,首先表現在吃的好...
那個年代不說我泱泱天朝三年自然災害,戰後的10多年20來年,美帝也沒什麼二級聯賽(不止NBA)的球員有著肌肉虯結的樣子(印象中那個年代肌肉代表就是阿里這樣以直接對抗為主的運動員了)。而現在小肚子上若是有一小道游泳圈,就能讓記者渲染大半年。張伯倫夠天賦異稟了吧?擱到現在不說和小廝、魔獸這樣的野獸派對抗,阿德、嫂子也能在體測的大部分項目上完勝。其次才是訓練合理化之類的。最簡單的一點:60年代身體素質最好的,是自己給自己制訂訓練計劃的張伯倫——而現在精分到了一個球員弱說投籃和籃下進攻沒有報個專業的訓練班,壓根就沒法作出有效的對抗投籃的地步。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高,基本就是表現在如何更快更高更強。這點在本世紀初其實就實現得已經差不多了,籃上作業更是三十年前NBA不可能見到的多,而推進器一般的加速和多檔無極變速也使得技術層面無論如何都要跟進。身體怪獸奧尼爾、詹姆斯這樣的,恨不得「滿身大漢」地一個打五個…但是正是更快更強的對抗,使得現在球員的骨骼肌肉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強負荷的訓練和無視球員身體的考驗(如今年的背靠背靠背的三連賽)更是加大了對球員身體的折磨。若說避免傷病——請從斯特恩做起。別無他法。謝邀。
按歷史算的話,身體素質肯定是今勝於古。
40年代一群白人大叔。一米八出頭打後衛,一米九出頭打前鋒,二米都是中鋒了。麥肯208公分一白人可以縱橫無敵。 60年代貝勒196公分寬肩厚背能跑能跳就被當成飛天怪物無可阻擋了。 基本上,40到60年代,身體素質有一個極快的上升。70年代時的天賦基本差不多了,80年代,聯盟的整個身體天賦和現在差不太遠。 但還是有長進的。第一是體重。比如,張伯倫當年216公分125公斤時,就被當怪物,現在125公斤的中鋒滿地都是。拉塞爾當年剛入行時206公分106公斤,現在估計會顯瘦。
第二是身高。整體來說,21世紀是以206公分為中線縮減的。七尺長人少了,但矮的人也少了。80年代,196公分到198公分還能混小前鋒,191到193公分混得分後衛也不丟人。現在,小前鋒沒有201公分就會顯局促了。至於你根據傷病來判斷身體素質,那我跟你說倆事。
一,傷病從來就有。麥肯一輩子只打了九年NBA,縫了169針,不知骨折過多少次。韋斯特腳踝跟腱鼻骨不知道傷了多少次。巴克利30歲之後就得靠止痛劑對付背傷。伯德1989年之後背就沒直起來過。喬丹二年級腳骨折。威利斯·里德也就打了十年最後三年基本半廢狀態。比爾·沃頓NBA生涯十四年只打了40%的比賽。伯納德·金巔峰期膝蓋爆掉。你要是想聽我可以說三天三夜不重樣的。二,21世紀比以前多的,是巨人傷病。鯊魚、姚明、拜納姆、博古特什麼的。但這其實恰好是身體素質過度發展的原因。
我以前答過類似問題,直接摘了:巨人們膝腿多傷,是因為體重過大,肌肉過強,超越了骨骼的承受能力。太陽隊醫阿隆·尼爾森2008年就這麼說鯊魚:他體脂不高(11%),但肌肉過於緊張。
實際上,姚明、鯊魚、薩博尼斯們,都是因為練了太多力量,體重比80年並不總是一次性發作,而是循環的折磨。還是以霸王鯊魚為例。他老人家體格太大,一對膝蓋總得承擔百多公斤的重量。打1995年他23歲開始,膝傷就零星不斷;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腿腳新傷陸續添加。每一次新傷都未必致命,但卻使雙腿的壓力持續增加。右腳受傷,左腳承重,於是左腳再受傷:如是惡性循環。到2006年,鯊魚左膝軟骨撕裂,手術之後,左膝、踝都有了傷。隨著各種運動,能量上下傳遞,一處脆弱點會讓左腿的其他部分更加受力。又比如,姚明2008年的受傷就是所謂「應力性骨折」。重複的壓力,導致骨骼的微小劈裂或縫隙,傷勢常細如髮絲。簡單描述即是:骨骼像房子樑柱,不斷遭風雨侵襲,日積月累,反覆磨損,傷害超出了骨細胞自我重建和修復能力範圍時,房梁便開始緩慢垮塌。21世紀的中鋒動不動體重就120公斤開外,而且死練肌肉,這在80年代都屬於超重型怪物。不只中鋒,阿里納斯也是練力量過了頭,把膝蓋給壓迫大了。所以現在的球員身體素質恰恰是太好了,肌肉太可怕了,所以才會在高速中扭、摔、砸、拉傷。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那是相當地提高了。有一次和王非說球,比賽前聊天說到這個問題,他非常感慨。
推薦閱讀:
※馬布里常說的「love is love」出自哪兒?有什麼具體含義?
※開拓者隊為何被叫做撕裂之城?這座城市的歷史是怎樣的?
※為什麼 2014 年 CBA 半決賽北京能再次戰勝廣東?
※NBA選秀歷史裡,狀元簽選鋒衛搖擺人的是否是最少的?為什麼鋒衛搖擺人不受球隊經理歡迎?
※NBA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黑馬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