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或出過書的人有哪些體會和經驗可以分享?

分享一下出書的體會和經驗!


說起寫書,個中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在公司擔任技術支持和技術培訓工作,常常與客戶的工程人員打交道,與本公司的所有工程師打交道,免不了要看許多專業書籍。總感覺這些專業書籍要麼就理論十足,與實際運用幾乎不沾邊;要麼就十分淺顯,類似操作工培訓資料,缺乏必要的理論說明。

於是就動了心,想來寫一本自己的書。

通過ABB與機械工業出版社建立了聯繫,與總編談了我的設想,雙方一拍即合。

剩下的就是具體寫作了。

第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詮釋理論問題的度

書籍內容太過理論則讀者群必然很窄,也不符合我的本意;太過淺顯又成了低檔次的培訓材料。

期間出差上海和北京,與一些著名建築電氣設計院的工程師們進行交互,還與中石化工程公司(相當於工業設計院)的工程師們進行探討,再加上自己的琢磨,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在這期間,看了大量相關的國內的書籍,還有國外的書籍,尤其是三大電氣巨頭——ABB、施耐德和西門子公司寫的書籍,深有體會。

第二個問題就是對某產品的深層次技術數據和參數的披露程度

書籍不同於樣本。書籍會把某產品深層次的問題給揭示出來,沒有哪個公司願意將自己的產品用類似解剖的方式把結構細節和參數公示於眾,但我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對象。於是我就用三維CAD創建了一整套配電設備,任由我對它解剖式分析,甚至用模擬來處理它的技術細節。於是,我的第二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電路圖紙和測控程序

與第二個問題類似,電路圖紙屬於公司知識產權範圍,而測控程序也不例外。因此,我必須要有自己的製圖系統,以及自己繪製的多種測控圖紙,以及自己編寫的測控程序。

在這裡,我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為了避免日後的知識產權糾紛,這樣做還是必要的。

畢竟技術書與小說類的書籍不同,裡面有大量的圖、曲線和表格。好在我對CAD特別熟悉,對MATLAB也很熟悉,書稿中的插圖和各種曲線全部都能自行解決。

在這裡,MATLAB模擬能力以及繪製曲線的能力對我幫助甚大。

第四個問題就是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

對於企事業單位的工程人員來說,國家標準和規範非常重要。工程師們把國家標準和規範視作工作的指南,以及決定性的技術判據。

所以,我必須熟悉這些國家標準和規範。我收集了大量相關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PDF文件,還自行採購了許多國家標準的合訂本。

有了這些標準來作為我書稿內容的準繩,並且在書稿中的某些段落直接指出參照哪部標準。這樣一來,我的書稿自然就十分貼切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了。

第五個問題就是知識面的擴展

我寫的書籍,雖然主題是有關配電設備的測控技術的,但其中的知識卻牽涉到物理、化學、機械、數據信息交換和計算機控制,知識面十分廣博。所以,寫了一本書,卻熟悉了大量其它鄰域的知識,一舉N得。

第六個問題就是寫作時間安排

時間總是安排不出來。頻繁的出差,給我的寫作帶來極大的拖累。再加上公務繁忙,基本上一回家就撲在電腦寫作上,其它閑事全然顧不上了。

當書稿寫完最後一個字,我把書稿交付出版社時,真的鬆了一口氣。

為君換得千般累,只為見君一面時。這是我寫的《低壓成套開關設備的原理及其測控技術》的第三版封面:

寫書,真的很辛苦,但值得。

當下,我又開始了新的寫作:我正在寫《智能型低壓開關設備手冊》,還有2本科普書。若不是前段時間電腦硬碟損毀,這些書都應當交稿了。不過還好,畢竟寫過,重寫進度也很快。期望這些書能儘快與讀者見面。


不自量力答一下。

出版過一本書:《物理有機化學:結構與原理》,正在準備出版第二本書,替一些書捉過刀。

1、開坑易,填坑難。最難的是如何忍受剛開坑的興奮消退後的長期低迷(10%到80%完成度之間的階段)。

2、不同人的寫作模式不同,甚至同樣一個人不同類型的作品的寫作模式也不同。比如我寫非虛構類作品時,總要起草大綱和準備例子,直到每一自然段的內容都能確定,才開始正式動筆,因此攢草稿成為工作常態。如果是這種寫作模式,就要有良好的草稿和大綱整理習慣,盡量讓草稿的可讀性強,這樣可以方便未來的補充修改。

但我寫虛構類作品時一般是沒有這麼細的大綱的,只會有一個粗糙的構思,這時就應該利用一些完整的時間進入寫作狀態後追進度。

3、一定要了解同類型書的一般水平、體例和形式,避免閉門造車。一多半以上的書稿都一直砸在作者手中沒有發表,這其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作者的問題。那種懷才不遇的情況是極少的。

4、一個優秀的出版社和靠譜的編輯是幫助書稿順利出版的保證,要選擇有信譽、有能力,最好有一些關係的出版單位。

5、要自己有錢,不要指望寫書賺錢。如果賺了錢,那是好運氣。


《全球腦 (豆瓣)》這本書已經出版六年了!回想寫作的過程,仍歷歷在目。我本是一個高考語文不及格的人(得82分,滿分為150),卻寫完了一本書,實在是一大幽默。既然這樣,我就把這個產生幽默的過程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另,知乎中高手如雲,請勿見笑,呵呵!

1. 有了一個明確的主題之後,一定要列一個目錄,以便於擴充內容。當一個章節暫時寫不下去的時候,可以跳過寫別的章節,等有想法的時候再回來寫。如果在半夜突然有個靈感,一定要爬起來並作下記錄,不然在第二天早上十有八九都會忘掉,且留下的只有遺憾。

為寫作添加一點色彩

2. 每天寫下的文字,我會著綠色;第二天校對後,如果沒有問題,會將其改為黑色;

引用的文字,用藍色;

對於草草鍵入的內容,由於並不通順,則會用紅色標示。

這樣文案看起來五顏六色,不容易疲勞,也便於區分不同狀態的內容。

催懶人行動起來的里程碑!

3. 由於本人惰性極強,是那種經常「等明天」的人,所以必須想辦法克服這個壞毛病。於是便專門建立了一個「寫作日記錄.xls」的文件,以便於記錄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和總的字數。這樣就可以看到工作成果,並且更容易激勵自己寫下去。

用來完成紙校的列印稿

用紅筆標示,比黑筆清楚很多

4. 草稿寫好後,就開始校對了。由於最初瑕疵較多,所以在電腦上校對(腦校),這樣操作了2次。之後列印出來,開始在紙上校對(紙校),用了5次才完成。紙校是必須的,很多瑕疵在腦校時很難發現。

5. 腦校的時候,可以快速查找、刪除多餘的「的、地、了」等字,或者修正用錯的「的、地」。

最後,經過兩年半完成初稿,再加上一年的校對,《全球腦》終於完成,並滿足了我的一個心愿。


沒錢賺

自己覺得好的作品反而出不了


二十歲的時候,我寫完了人生中第一本書。本來打算用所有的稿費買一枚I DO的戒指跟一個女孩求婚,但書寫完的時候,女孩已經不在了。後來沒找著到合作的出版社,自己花錢印了一千本,連賣帶送,現在家裡還躺著二百多本。

2016年2月14號,我窩在沙發上打開新買的Mac Book,給這本書寫了一篇序言:「這些年,我做過很多場演講,去過很多地方,遇見了很多人。我從聽到過的無數個故事裡面選出了十八個,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去找故事的主人公,把他們的故事完整的記錄下來,寫成了這本書,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把它拍成電影。他們每個人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希望他們的故事也能對你,有那麼一點點的觸動。寫文字只是為了給自己欣賞,如果恰好你也喜歡,那麼倍感榮幸。最後,不管聽過了多少故事,經歷了多少事故,我依然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和現在將要聽我講故事的你。」

之後我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寫完了這十八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是一個電台主播,有中國最好的的紋身師,有為了尋找初戀騎行七年的姑娘,也有睡在我上鋪的Gay蜜。有一個小女孩,有三個媽媽兩個爸爸,有一個姑娘,是我學生時代唯一的女同桌,還有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跟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但這些都不重要,故事還要從那間破舊的出租屋開始講起。

寒假寫完書的序言,又寫了兩篇故事,之後就開學了。為了給自己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來寫書,而且我習慣在深夜創作,我就搬出宿舍,在學校附近找了一家旅館。當時的房費是600塊錢一個月,還要交50的押金,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200塊錢,一下子就用去了一大半。節衣縮食,住了一個月之後我就換了另一家旅館,因為之前的這家旅館在七樓,每天光爬樓就累得半死。新的旅館在一樓,進門走幾步就能回到房間,十分方便,但就是隔音效果不太好,經常聽到隔壁傳來的叫床聲,高峰期的時候甚至還能聽到3D環繞立體音,各個房間都開叫。我每次晚上一打開筆記本準備寫故事,突然就聽到隔壁傳來的叫聲,那種心情估計你們理解不了。記得那段時間我還專門寫了首打油詩:

白天賓館外的狗在叫

夜晚賓館裡的人在咆哮

街頭的瘸腿乞丐在乞討

拿了錢就跑

兩個個月之後我終於找到一家不用爬樓而且隔音效果好點的小旅館,房費是750元一個月,押金200元。那幾個月因為窮的吃不起飯,我跟朋友借了好多錢,然後用下個月的生活費把這個月借的錢還上,下個月接著借,就這樣不斷周轉,就這樣苟延殘喘地活著。很多人問我為啥不跟家裡多要點錢,因為我們都老大不小了,不能一沒了錢就跟家裡要,而且我也沒告訴家裡人我在外面住,不想讓他們擔心我的安全。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能自己擔的事從來不讓家裡多操心。

住進這家新旅館之後,我進入了創作的高峰期,平均每兩天就能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來。我記得某些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演講的時候說:「不要問我為什麼能寫出那些文章來,因為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寫,所以不要問我沒有靈感怎麼辦,我每天都有靈感的。」裝B,我只服這些人。

其實如果你真的經常寫一些東西的話就會知道,有時候真的一個字也不想寫,有時候坐在電腦之前寫了兩個小時會一下子全刪掉,有時候發了好久的呆都沒有思路,所以我真的特別佩服那些每天都有靈感一直寫的人,比起他們的作品,我更佩服他們敢把作品發出來的勇氣。

在寫完第十二個故事之後,我就進入了寫作的瓶頸階段,一方面發現自己之前寫的故事跟屎一樣噁心,另一方面覺得沒有故事可寫了。於是我就開始大量的閱讀,從原來每星期一本書變成一天讀完一本,我記得那時候旅館的床上有一半都堆滿了書,我睡另一半。學期結束的時候我把這些書裝箱寄回家,數了數大概一百多本。

大量地閱讀帶給我很多的思路,我開始邊閱讀邊寫故事,又寫完了十幾個故事。

讀到這肯定你在想:「你不說你的書裡面一共十八個故事嗎?前面說寫了十二個,又說後來完成了十幾個,你是不是數學沒學好?裝B裝禿嚕了吧,啪啪的自己打臉了吧!」

首先我數學從小就很好,經常考全班第一。其次,就是接下來我要講的。

我一共寫了二十三個故事,想把它們全部放到書里講給讀者聽,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每一個都很珍貴,但故事的結局總是事與願違。

有一個故事寫完之後發給主人公尋求意見,她看完之後上來就破口大罵,把我說的一無是處,只是因為她看完故事又想起了自己童年的回憶,沒辦法,她說這個故事不能發。

有一個故事我跟主人公約好了有時間我去找他,再聊聊故事的細節,從煙台到湖南,機票改簽了四次,最後只得到他一句:「算了,我不想講了,你找別人吧。」

還有好多好多原因,都導致我只能把寫好的故事永久的存放在我的電腦里自己欣賞。但我相信,它們並沒有白寫。

我還記得一個朋友給我講自己北漂生活的時候,說自己為了省錢,曾經跟幾個夜店小姐合租一間房。為了把這個故事寫的更加真實生動,我在某天晚上帶著三百塊錢直接衝進紅燈區,找了一家最粉紅的店。

我知道你們接下來想看什麼,但可能要讓你們失望了,畢竟故事的結局總是事與願違。

我找了一家最粉紅的足療店,進去之後迎面來一了個風情女子告訴我:「帥哥,來啦。288包鍾,588包夜。」

我告訴她們我是一個導演,不是一個記者,我要拍一部影片,情節涉及到足療店,想簡單地跟她們聊一會。說完之後掏出三百塊錢放在桌子上。為了避免尷尬,下文統稱她們為技術人員吧。一個技術人員過來把錢拿走,旁邊幾個技術人員就開始跟我聊。我拿出本子來邊聊邊記錄,大概聊了有一個小時左右,中途有幾個技術人員被客人叫走,我就繼續跟其他技術人員聊,臨走的時候,一個技術人員叫住我說:「大導演,咱們一起來張自拍好嗎?」

為了寫紋身師的故事,我自己從煙台跑到北京做了一次紋身,體會到了一些更深的東西。為了寫我的同性戀兄弟,我主動去接觸了好多同性戀、無性戀和雙性戀,在跟他們的交談中,我完成了那個故事。我知道我就算再怎麼努力也永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我永遠都想把所有的故事寫的無限接近真實。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讀者負責。

《向死而生》寫完之後,我就開始給各個出版社投稿,有些書後面經常會有出版社的投稿郵箱,只要看到一個郵箱,我就投一次稿,有時候還傻乎乎的直接發給了檢舉郵箱。一個月過後,我沒有收到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回復。

有一天晚上我跟朋友打電話,他說他的一個朋友在印刷廠工作,說不定能幫你把你的書印出來,我立馬問他要到了他朋友的聯繫方式,詢問了出版的各種問題。那天晚上我死皮賴臉的跟他聊到凌晨四點,最後他困得睡著了,我一夜沒睡。

他在貴州的一家印刷廠做編輯,專門幫大的出版社印書。把書發給他之後,他說你給我一份個人簡介吧。我寫了一堆自己的頭銜發給他,他告訴我:「你這麼寫是會被封殺的,第一次寫書低調點,這樣萬一有厲害的人看到你的書,一看內容不錯,人還挺謙虛,會主動找你的。」最後我的個人簡介定為:「魯東大學心理學在讀,九五年出生的自由作家。」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就是在個人簡介旁邊要放一張照片,他說這能幫我吸粉。是吸粉,不是睡粉。然後我就找了一張照片發給他,在這之前我還專門用美圖軟體把自己的腿拉長了一截,看上去像一米八。後來很多見過我的讀者都說:「不知道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為啥放了那張照片,你的人比照片帥一萬倍啊!」好吧,為了身高,我認了。

之後我們協商印刷價格,他說單封面6000,雙封面8000,單封面比較實惠。我告訴他我要做的是精品,然後果斷地選擇了雙封面。書的內封是我從網上找的一張漫畫,為了維護版權,我想方設法的找到漫畫的原作者,跟她商量好:「賣出一本書我就付她0.5元的版權費,按銷量付費。」她同意了。

一切都確定好之後,他給我寄來了一本樣刊,我看過之後就決定開始印刷。但最關鍵的問題來了:我並沒有足夠的錢支付給印刷廠。所以我做了一件孤注一擲的事:開始預售,提前收錢。我拿著樣刊,用單反拍了很多實物照片,又找了幾個朋友來給我做書模,特別感謝他們願意來幫我。為了做一本買家秀比賣家秀更好看的書,我沒給任何一張照片做美化,特別對不起來做書模的朋友們。

最後把照片和預售信息發出去,很多朋友看到之後都把錢直接給了我,十天的時間湊了四千塊錢,加上我媽又給我贊助了4000,我給他打了7000塊錢,說剩下的1000等書到了之後再給他。

在印刷的期間,我還自己設計了幾款「向死而生」主題T恤,找了一家服裝廠把它們做出來,結果就賣出去兩件,剩下的都自己穿著了。

七月底的時候新書印刷完成,我跟我媽開著車從快遞點把新書拉回家。然後立馬去各個快遞公司跟他們談寄件價錢,最後選了一家不錯的快遞公司,不是因為他們最便宜,而是因為他們同意把書先用信封裝起來,再用袋子包上,最後把袋子外面纏上透明膠固定好再寄出。畢竟跟價錢比起來,書的安全性更重要。每一本書都是經過那麼多人的努力才做出來的,我比任何人都珍惜它。那天晚上我跟快遞小哥一起在電腦上打收貨地址打到晚上十一點,完事之後我們還一起找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餐廳吃了碗拉麵。

幾天之後他們陸陸續續的收到了書,很多人拿著書發了一張自拍給我,特別感動。每一張照片我都存在自己的電腦里,有些東西,註定是一輩子的回憶。

之後每天也能賣出去兩三本,家裡人拿著我的書送給遠方的親戚,送給身邊的朋友,那段時間我的書勝過腦白金,賽過初元,是出門走親訪友、送禮的最佳選擇。

再後來幾天才能賣出去一本,於是我就帶了一些書,跑到學校外面的天橋上去賣。自己坐在天橋上太尷尬,就叫著靈犀陪我一起去賣,鋪上報紙擺地攤,擺了一下午,賣掉了一本,中途遇見了熟人還送出去兩本。後來我們轉戰學校的操場,天黑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在操場散步,我們就把書擺在小桌子上,支上手電筒開始賣,第一天晚上帶了五本書竟然全賣完了,高興得我收攤就請靈犀去學校對面的餐館吃飯,餐廳十點關門,我們九點四十才進去點菜,我們一邊吃,廚師和老闆一邊在旁邊看著我們吃。最後我們實在不好意思了,就結了賬把菜打包帶走了。路上我邊吃邊跟她抱怨說:「人家一開學都是各種聚餐各種玩,我特么一開學就來賣書。」靈犀告訴我:「我特么一開學就來陪你賣書。」

後來我們繼續在操場擺攤,可是再有沒有賣出去一本,路人總是拿起來看看,跟我說一句「加油」,然後頭也不回的走掉。有一天下午我們決定去學校的路邊擺攤賣書,被校園的警衛車驅趕了好幾次,最後只能再把書一本不差的背回去。

無數個黑夜與黎明,無數場沒有結果的等待之後,我決定換一種方法來賣書。

2016年底,我開始了我每年的全國巡講,那一年的主題定作:「你是年少的歡喜,我帶他們去見你——《向死而生》全國交流會」,一邊演講一遍賣書,我記得有好幾次我演講完,來要簽名的不少,可是書卻沒有人買。我不覺得我的演講有問題,我也不覺得我的書寫的有問題,可能是這個時代人們對紙質書的認識不同吧,有的人寧可花幾十塊錢吃一次炸雞漢堡,也不願花三十塊錢買一本書,這是個最好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幫著許多作者出版了他們自己的作品,這也是個最壞的時代,因為有些書根本沒有人買。時代就是這樣,有時候人造歷史,有時候歷史造人。後來慢慢地有許多人來找我買書,我也繼續帶著書里的一些主人公去全國各地演講。那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在livehouse聽完歌手唱歌之後,買一張他們自己花錢出的專輯是一件多麼積德行善的事,我還記得在南鑼鼓巷的時候看到一個殘疾人擺攤賣他自己寫的書,我拿起來看了看之後放下了,現在挺後悔的。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的第二本書也已經寫完一半了,如果還是賣不出去,我會努力寫第三本的。

有時候我在想,我寫的故事也不差,為什麼書還是沒有銷量呢。為什麼我還是紅不了呢。也許,是因為真正的好東西,本來就很稀有吧,也許是因為真正懂得欣賞好東西的人,本來就很少吧。哈哈,又一次用美麗的謊言矇騙了自己。我是一個著名滯銷書作者,懷著無比複雜的心情,講完了這個故事。

原文選自我的微信公眾號「祺妙物語」,微博@吳祉祺


寫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尤其是技術類專業書籍,我最近出了本書《31天學會CRM項目開發(C#編程入門及項目開發)》,機械工業出版社,沒花錢,但是自己前後搭進去了兩年的精力,而且最後任務攻堅階段還乾脆辭職了。寫書真的是一種奉獻,如果不是覺得我的書內容比較特別,我還真下不了這個決心,畢竟要對讀者負責 。

當然,為了突破自己還是要堅持,敢做。


這個。。校對是個坑。。出版社不負責校對。 最好能給點錢請專業的校對公司來做校對,轉移風險。

難道我出本書自己完整校對了20多次,其他人幫我校對了10多次我會哭給你看么~


請一定對出書這件事抱有敬畏之心,因為你很可能浪費的不僅是讀者的金錢,還有可能是他們有限的生命。

近期參與了一本技術書籍的寫作和出版,沒敢把它寫到簡歷里,怕面試的時候對方看了這書,就不要我了。。。。。。

之前還主編過四本書,書商欠了我稿費然後跑路,現在翻看起那幾本書來,覺得是我欠他們的印刷費。。。。。。向花錢買過那套叢書的學生道歉。。。。。。


2016年時,我寫了一本SEO書,並把書發布了。

在寫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包括:

- 只有對某個主題/專業的知識非常豐富後,才「感覺」自己應該能夠寫出一本內容會「像樣」的書。

- 要寫一本書,其實很大一部分時間是牽涉到內容組織的能力。我當時碰到的是要學會怎樣把寫這本書所需要的內容,從大綱(table of contents)開始,到大綱下的每個主題,子主題,到內容本身(主要是文字、圖片)去組織起來。

- 我的這本SEO書其實只區分開5個大章,每個大章下再有1-2層的子主題。很多時候,某些子主題可以屬於某主題底下,但又可以是屬於另外2-3個主題下,所以有些內容寫好了,我歸到某一個子主題,後來書繼續,又覺得放到另一個子主題會更適合;所以書的大綱其實是書裡頭「改了」最多次數的內容。

- 會碰到有情況是,需要寫到某個子主題,但我很久沒有去讀關於這個子主題里的一些內容了,這樣會需要我再去找資料讀一遍,然後再回來寫這部分內容。

- 一些不能完全通過文字描述的內容,會需要用「圖」去展示。當中的圖還需要自己「製造」,畫圖會用到的工具包括 XMind、Axure、PPT。

- 過往做項目時,都會先後在不同階段碰到一些「選擇性」的問題、「技術」問題、等。這些後來都分類了並寫成類似案例,放到書裡面去了。其實SEO主題,它並不完全能算是IT/技術(因為主要並不是編程、也不是做什麼網站/伺服器運維、等的工作),但有些例子里需要講到一些代碼的部署或使用,我還是需要寫進去。後來想想這樣其實比較好,書的內容就不單單是「概念」,而是包括了很多有用的案例(帶代碼、等)。

- 書寫好後(200多頁),就直接把它發布到http://Amazon.com上賣:https://www.amazon.com/China-Mobile-SEO-Book-Optimized/dp/1532738730/

- 我還給書建了個站,寫了些簡單的介紹:https://www.chinamobileseo.com/

我寫的這本書是全英文的,這是由於自己過往很多年在國外居住/工作的關係,而且平時個人閱讀的習慣是讀英文的內容為主,長年這種習慣+環境,肯定是變成英文比中文進步多。用自己最習慣的語言寫書,寫出來的(表達出來)的內容應該會比較「自然」的。

另外,記得當時寫書過程中,有2-3周左右的時間,我幾乎都沒怎麼出過門(差不多要暫時閉關)。


我總覺得會問這個問題的,都是書讀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分享一個用21年時間寫一套歷史書的故事。

吳姐姐本名吳涵碧,按她自己的話講,是一個生在台灣的湖南人。之所以被大家親切地叫做「吳姐姐」,與其花費半生寫出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有直接的關係。

故事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講起,剛從台灣政治大學畢業的她,進入《中華日報》工作。當時日報的副刊想開設一個給青少年講歷史的專欄,本來是邀約當紅歷史作家的助手來寫,但寫出的文章太過文言晦澀。於是,主編希望她來試試,寫篇淺顯易懂的歷史故事。她毫不猶豫地接應下來,不料反響極好,之後每周一篇,這一寫竟是21年,一共1075篇,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被皇冠出版社集結出版成書,共50冊,圖片即皇冠版吳姐姐的封面及內頁圖

或許會有人說,一周寫一篇文章有什麼難的?!但是吳姐姐白天依舊照常上班,歷史故事只有等到晚上下班再寫。下班後她就把自己埋在書堆里,常常是寫完後一抬頭,發現大大的辦公室只剩她一個人。

每周她都會到圖書館借一厚疊古籍,做詳細的分類和考證,再融會貫通,從中摘取最精彩的真實事件,最後以明白、有趣的語言娓娓道來。以期望不論成人還是孩子都能從這套書中看到真實而有趣的歷史。吳姐姐說:

每一篇我都用寫論文的勁兒去寫,查閱所有相關數據,常常為了一句話看一本書。

這樣不停閱讀、查詢資料的生活,一過就是21年,沒有假期與休閑。有一次,她不小心從公交車上摔下來,跌傷了腳踝和右手,但依然到處查詢資料,寫作到深夜。沒日沒夜地泡在書海中翻騰,整個人沉浸到她所投入的寫作之中。也正因吳姐姐如此投入與敬業,才贏得了萬千讀者的回應,使得《吳姐姐講歷史故事》成為台灣暢銷時間最長、獲獎最多的歷史讀物。

  • 她明明有驕傲的資本,卻謙卑低調到骨子裡。

吳姐姐有著令人艷羨的家世背景。但她一生卻謙卑而低調。

吳姐姐的父親吳俊才先生

吳姐姐的舅舅馬星野先生

她的父親吳俊才先生,是台灣政界學界德高望重的長者,先後兼任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教授,還曾是台灣最大電視台華視的董事長,之後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舅舅馬星野是中國新聞史上的一代巨子,不僅是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創始人,還是「台灣新聞學會」理事長;其先生王壽南是台灣著名的歷史學教授,也是王雲五先生的弟子。真正的書香門第、家學深厚!

吳姐姐與先生王壽南教授的合影

按理說,有這樣的家世背景加持,別說寫一套書了,不論做什麼大概都會水到渠成!但吳姐姐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雖然寫作了21年,她卻從未出鏡宣傳,也不接受採訪,對自己的身家背景毫不提及。之後集結成書在台灣皇冠出版,也堅決不讓編輯在書上放自己的照片,始終奉行「書紅人不紅」的原則。

結果在台灣《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家喻戶曉,暢銷了三十餘年,但關於吳姐姐本人,卻無人了解。這導致人們對吳姐姐有了各種猜想:有人說吳姐姐就是吳淡如;有人說能寫出這樣歷史的一定是男性,吳姐姐不過就是一個親切的筆名;還有人說吳姐姐是一個虛構人物,在現實中根本沒有這樣一個人。甚至,有人趁機把自己包裝成吳姐姐,在電台講起歷史故事來!

面對如上種種,吳姐姐從未出面澄清,她的低調,是源於她對中國文化歷史的謙恭與熱愛,在她看來,那些有趣的歷史中的人與事原本就記錄於各種典籍與史料中,她只不過是從中挑選出來,再以自己的方式講給讀者聽,她只是一座架設在典籍和讀者間的橋樑。大家看書就可以了,沒必要了解她這座「橋樑」。

2011年,步印將《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引進大陸時,經過我們反反覆復的交流與溝通,吳姐姐這才鬆口,同意放置自己的照片。台灣版本也終於得以刊印作者照片。

  • 劉墉、羅蘭都喜愛她的文字。提到中國,她就全身發熱

小時候,吳姐姐家裡擺滿了書,父親常常隨手抽出二十五史的一本講點歷史故事給她和弟弟聽。有時候也會講一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其中讓吳姐姐記憶最深刻的是,父親初聞日本人投降了,但不敢確定消息是真是假,他高興地像爆米花炸開似的,一股腦衝到街上,街上全是人。大家都興奮的不得了,一路走一路唱,又是哭又是笑,就這樣走了整整一個晚上,直到天亮,激動得完全不能睡覺。

圖片選自網路:1945年8月29日聽到日本投降後人們擺出V字手勢

只要回想起父親講的這個故事,吳姐姐就覺得自己也在人群中,隨著他們一起歌唱,一起哭笑。「只要提到中國,我就全身發熱」,吳姐姐對中華文化與歷史的感情,是我們80後、90後所體會不了的。

在吳姐姐的歷史故事集結成書後,台灣眾多文人大咖,如:劉墉、琦君、林清玄、傅佩榮、羅蘭、薩孟武、侯文詠、張曉風等,都專門作文推薦,下筆不吝讚美之辭。

劉墉曾以:

冷眼看史,熱眼看人

來評價吳姐姐。這實在是貼切不過。生活中的吳姐姐低調謙卑、遠離政治,但她的書中卻有極深的入世情懷,從文字中你能感受到她的俠骨柔情、心憂天下。

比如,中國傳統文人對「竹林七賢」常常有嚮往與同情之感,認為他們淡泊名利、清凈自由。而吳姐姐則不留情面地批評他們:即使居高位,對國家治亂仍漠不關心,沽名釣譽。與此相對,她對「精忠報國」的岳飛格外鍾情。當初吳姐姐在寫岳飛時,好長一段時間情不能已,每天從辦公室回家的路上,都會吟誦著岳飛的《滿江紅》,常常讀著讀著就淚流滿面。

再比如,寫「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後主,吳姐姐對他的文學給予肯定,不過李後主畢竟是一個誤國昏君,他自認為風流倜儻,還批評顏真卿的字,說像個鄉巴佬。但顏真卿卻是唐朝的三代老臣,也是寧死不屈的忠臣,心正則筆正。愛國的書生才是中國文化的中堅份子。儘管奸臣嚴嵩的字寫得也很好,但現在,即便有人把嚴嵩的字掛在家裡,他也不會引以為榮。

顏真卿書法,心正則筆正,圖片選自網路

每當吳姐姐寫到這些有節氣的文人忠臣,都會忍不住想要站起來,為他們的人格芳香拍手叫好。

如果說「趣味性」使人願意走進歷史,「專業精準」使人免除謬誤,那麼最終真正能讓大小讀者受益終身的正是吳姐姐筆下的「關懷」——對人生的體諒,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 一套用來考試也不會出錯的書卻有著漫畫與小說般的吸引力——暢銷台灣三十餘年的秘密

有一年,台灣中學聯考出了一道題;「蘇武牧羊,牧的是公羊還是母羊?」許多考生都傻了眼,連家長也抱怨出題者不近人情。但讀過《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小讀者,都輕鬆答出了:是公羊。

因為書中詳細寫到匈奴為難蘇武,處罰他到北海放牧公羊,熬到公羊生小羊才能返回漢朝,實則是根本不打算放他回家,因為一群公羊又如何生的出小羊!因此許多人說,吳姐姐是一套用來參照考試也不會出錯的書。

圖為唐伯虎畫像三笑姻緣圖

吳姐姐筆下的每個歷史人物與故事,都是博覽精閱,然後才下筆去寫。如果涉及野史、傳說,一定會仔細註明。比如,世人都覺得唐伯虎風流倜儻,其「三笑姻緣」與「唐伯虎點秋香」更是廣為流傳的佳話。吳姐姐對此寫到:「事實永遠與傳說有一段相當的距離,讓我們一起先看一看真實的唐伯虎。」寫完正史中的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的唐伯虎後,她又補上幾章「傳說中唐才子」,且每個故事全以「傳說中唐寅……」開篇,正史還是傳說,一眼就知。

許多家長本是為孩子買書,但最後自己卻忍不住讀了一本又一本,並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讀枯燥的歷史,而彷彿是看一本精彩的小說,或電視劇,被吸引著不斷看下去。當「有趣」與「專業精準」划上等號,這大概就是《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能夠暢銷30餘年的秘密吧。

當初為了能夠引進這一套書,我們花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尋覓。見了吳姐姐,聽了她的故事後,忍不住曾問,是什麼讓她堅持21年?吳姐姐回答:

因為我喜歡呀。

正如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的那樣:

我以一種超乎尋常的浪漫愛著中國,彷彿與英雄談了一場又一場戀愛,試圖把他們的偉大忠實傳遞。

吳姐姐就這樣,一往情深地沉醉在歷史的浩瀚海中,正如當初她寫張居正的時候,天天把張居正掛在嘴邊,心裡,眼裡只有這個人。同事取笑她:

不知道張居正的人,肯定會誤會你在和一個叫張居正的人談戀愛。

但了解吳姐姐的人,定會知道,她的「戀愛」並非狹隘的小女子情懷,那種心情是像林則徐夜訪左宗棠,慷慨談論國家大事,而她剛好在旁邊洗耳恭聽。正如左宗棠的那副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以上內容均為步印原創,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個人和團隊倒是出版了一些書,主要是技術方面的。

體會和經驗之類的很難描述,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分享,是否善於分享。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是否喜歡文字、喜歡寫作。

換個角度看,如果你的書有價值,能讓人認同,那你自己應該也有分享的衝動。


來自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別為賺錢,當興趣寫作會愉快的多,說不定就寫出一本暢銷書了,當然全職的是非常苦的


平時堅持寫博客或微博,久而久之匯總就是書籍了。輕鬆自然。


堅持。因為寫著寫著就不想寫了。


1.寫大綱,做規劃,不要盲目寫,寫著寫著會容易偏。

2.堅持寫,保持一個合適的結構。

最後,要確定自己是不是適合寫,在有一定文字功底和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再去寫,不盲目追隨大流。另外出版社的郵箱編輯很可能不會看,所以最好想辦法認識一些編輯,能夠和編輯有直接的交流,這樣對你的進步比較大,也比較容易成功。

但其實在和出版社接觸的過程中,他們還是很缺好的、合適的作者,所以也沒那麼多套路,堅持寫,能夠讓更多人看到,是金色還是會放光。


作者:話橋

鏈接:一般作者寫書的時候是構思好整個故事再動筆還是一邊寫一邊構思? - 話橋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寫過的書,有小說,也有學術著作。前者至今沒有出版,後者有多部已出版。

寫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只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學者成長過程的一個驛站吧。出版後看到哪怕是一個列印錯誤的文字或標點,都會有一種自家孩子太搗蛋恨不得把她塞回去的衝動。

一本普通的書,非巨著、非名著、非暢銷書,其意義有多大,這是一個頗費思量的問題。

如果有一天,自己找到了一件比寫書更值得花費巨量時間去做,並且寫書了就沒法做的事情,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所有寫作計劃。

回答問題。

如果我想寫一篇長篇小說,哪么它一定是由一篇只有自己一個人看過的短篇文字所拓展開來的。至於拓展到什麼程度,既取決於可挖掘的豐富性,也取決於寫出來之後的長篇會不會離底本太遠。離得太遠了,就該收手了。所以說,寫一本小說之前,會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情節已經有眉目了,其餘三分之二,一半在之前的三分之一里進行補充拓展,另一部分靠寫作過程中的靈機一現。

相對來說,寫學術著作的經驗和教訓都更多一些,經歷過作者與讀者的互動,有些小感慨。

一本好的書,在我看來,首先要有一個好名字,不求多吸引人,學術書不能太文藝,太「語不驚人死不休」,只求能用少數幾個字,貼切地表達或指引全書的主旨。寫書之前就會有一個臨時用的名字,比如,如果我想寫一本討論生死意義的書,就會稱其為《生死書》,隨著全書的展開,作者對書中重點難點和創新點有了切身體會,書名才逐漸確定下來。

其次應該有一個參考文獻,這是寫書的第二步工作(如果不是第一步的話)。一個人的交往圈子決定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一本書的參考文獻(包括正文和注釋里直接、間接提到的文獻)決定了這本書的內容指向和學術層次。通常而言,要有史書,要有古典著作,要有當代經典,要有前沿著作及論文,其分布比例應該貼近全書的主旨。其次,作者應該有一個很明晰的意識,就是我的書就其整體主旨以及內部各章節內容而言,會在多大程度上與某一本書呈現出何種相關性,換言之,你可以給這些文獻標星,五顆星表示最密切,四顆星次之,依此類推。

第三步是提煉自己的問題、觀點和論證。下筆之前肯定已經有了問題意識,我的書要提出或回答什麼問題,這些問題與相關問題的關聯性在哪裡,問題太大(寬泛到寫再多都是廢話)還是太小(窄到難以寫出一本書),太舊(沒有新意)還是太新(材料太少寫不出)。還有,這個問題值得讀者去關注嗎?值得自己花費那麼多時間精力去討論嗎?諸如此類。

觀點一般不會在下筆之前就很清晰了,如果這樣反而不值得去寫,因為寫的過程不是單純的表述觀點,而是醞釀和催生觀點。現實中,許多書已經寫完了,觀點是什麼,作者未必說得清楚。對此,我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管全書規模多大,都力求在1000字以內提煉清楚。這樣,書里的每一個小節,相當於摘要里一兩句話的展開。

提煉觀點是全書的重點工作,也是最痛苦、最煎熬的工作,它太費力,又太漫長。我不是蛇,沒有體會過蛇脫皮,也不是蟬,不知道蟬脫殼的感覺,但我猜測提煉觀點的感覺一定很類似於此。

這種做法也有利於提出論證。經驗不太豐富的人,一般不太容易駕馭幾十萬字以上的長篇,容易邏輯混亂。該說的沒說到,不該說的廢話連篇;該重點論證的一筆帶過,不該多費筆墨的又太啰嗦,枝蔓太多收不回來。

接下來,一本書的目錄、討論和結論也是非常重要的。目錄相當於「綱」,綱舉則目張。通過目錄,讀者知道你要寫啥,作者自己知道該說啥。通過導論,告訴讀者你這本書也許值得一看,可能會有哪些亮點。通過結論,告訴讀者自己做到了什麼,沒有做到的為什麼做不到,等等。

接下來要談「作者美德」。首先是誠實,遵守學術規範,也不要太炫技,掉書袋,這樣讓讀者感覺你不夠自信,卻非要裝逼。其次是節制,不要太啰嗦,太好為人師,太面面俱到,有些話點到為止,有些話欲言又止。最後是有自知之明。有些問題說不清,甚至沒法提;有些觀點太空泛太玄妙無法論證,有些地方很容易遇到陷阱,有些地方又太流滑,說了半天註定毫無新意;有些問題你是無法解決的,或者不在你的解決意圖之內;有些話說得非常吃力不討好……你對這一切都要表現出適時的自知。

最後是後記了。通常的後記除了套路還是套路,把致謝說得不像套話才叫水平。我比較喜歡寫的,是這本書的成書過程,有點類似於婚禮上新人介紹相識相戀過程一樣,是一種回味,一種留念,一份交待。其次是寫書過程中的「花絮」,就像拍電影一樣,有哪些感人的一瞬間,哪些有些意思的小事兒值得一書。有時候,自嘲幾句,和讀者開開玩笑也是不錯的。畢竟全書的內容可能很嚴肅,但是在後記里,就像演員卸妝之後,該輕鬆一刻、享受生活了。

最後補充幾句。

寫書的體會,痛並快樂著。而且我覺得,痛比快樂多!寫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寫之前滿腦子都是想法,特別想表達。寫作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又要錘鍊觀點,斟酌書名,謀篇布局,還要搜尋研讀大量相關文獻,作大量筆記,還要隨時設假想敵,假定別人會怎麼反駁你,怎麼批評你,怎麼罵你;另外還要時時反思自己哪裡出問題了,觀點新不新?觀點對不對?問題是否太大、太空?行文是否太差勁,沒有可讀性?思路是否嚴謹,論證是否給力?是否存在一些讓人抓住的尾巴,比如常識性錯誤、打字錯誤、以及引用錯誤?是否有些地方可能給人留下「抄襲」的把柄(這個我尤其注意,儘管我除了加引號直接引用註明出處,很少有大量轉述他人觀點材料的做法)。

最為關鍵的,還有:

書一旦出版,短期內就不能修改了(甚至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修改),那些列印錯誤(這個編輯人員也要負一定責任)怎麼辦?有些地方論證不夠嚴謹怎麼辦?有些段落自己看了不舒服,很想刪除重寫怎麼辦?有些觀點考慮不是很周到,存在致命漏洞,怎麼辦?有些新出的著作、文獻沒能為我所用,導致我的書不夠前沿,怎麼辦?

學界都不喜歡讀中國人寫的書,大家都讀國外人寫的,直接讀外文最好,最不濟也讀翻譯本啊,順便罵罵譯者水平多爛。年輕學者拿出一本,基本上別人就給你定位了。如果不是特別特別好(這種書很少),別人怕是不會再看你的書了。有人會罵你、批評你還算不錯的,儘管有時被罵得很難受、很委屈,最不幸的遭遇是,沒有任何反響和迴音。一本書出版就意味著它的死亡。

等你老了,但是你仍然沒有功成名就(畢竟最終成名的還是少數),世上除了你自己,還有誰記得你寫過幾本書?哪怕他是你的父母、配偶和孩子?

有一天老了,如果只有自己才記得自己當年好不容易經受各種折磨寫過什麼書,那麼寫書有什麼意義?跟半夜裡自言自語有啥區別?許多人一出生就死亡了,好像從未來過這個世界,包括那些想寫或者寫過很多書的人。


推薦閱讀:

對於學生來說,怎麼樣旅遊比較省錢呢?可以做哪些工作?
回頭看找工作那段經歷,你得到了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
留學生怎樣做海外代購生意?
做人肉代購給你帶來了什麼?
有什麼事情是你留學之後才知道的?

TAG:經驗分享 | 出版 | 寫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