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濕熱?有哪些表現?要怎麼才能去體內濕熱呢?
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幾天有濕熱,該喝些涼茶調節調節。看中醫時,也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麼,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
生活中認識的人,發現大部分人都是陽虛,濕熱,痰濕體質,而且很多人這三種體質都兼有! 通過交流,了解到有這些體質的人大部分都有長期熬夜,不愛活動,喜歡吃冰冷的,吃燒烤,吃火鍋等習慣,由此可見,你的生活習慣決定著你的身體健康!想要個好身體,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吧! 但是如果身體已經壞掉了,那麼改如何調理呢!總結了一套濕熱體質的保養方法,今天發上來希望對濕熱體質的網友有幫助。先來了解下什麼叫濕熱: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所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
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
因此,脾若虛弱,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外濕和內濕是既獨立又關聯的。熱:是一種熱象。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多數的痰、濕、淤是虛證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當有濕,痰,淤這些垃圾和
虛症並存的時候,首先要先清理掉淤塞雜質,然後再對應補養虛弱之症。濕熱體質的表現:
臉總像洗不幹凈。面色發黃、發暗、油膩。
牙齒比較黃,牙齦比較紅,口唇也比較紅。容易生以膿包為主的痤瘡,紅腫疼痛較明顯。口乾、口苦、口臭。汗味大、體味大。大便燥結或者粘滯不爽。小便深黃色,異味大。容易緊張、壓抑、焦慮、發怒。如果人瘦,則身上容易生疽(深度濃腫)。濕熱嚴重者會出現:脘悶腹滿,噁心厭食,肝區脹痛,發熱怕冷交替,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腹痛腹瀉,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你為什麼會是濕熱體質: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中
經常吃辛辣,油膩,燒烤,煎炸,冰冷食物有吸煙、喝酒、熬夜習慣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肝炎病毒攜帶者。過度進補。濕熱體質人容易產生的疾病:(即使沒有,也要警惕預防)皮膚問題: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膿包痤瘡、毛囊炎、瘡癤腫毒等。或者下半身皮膚真菌感染,如體癬、股癬、腳癬等。肝膽系統疾病:攜帶肝炎病毒、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感染性疾病。在過度疲勞時較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筋骨肌肉疲勞。容易腰酸背痛,渾身酸痛。
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血糖,血脂過高都可以歸結為濕氣重濁。濕熱體質如何改善:(飲食+運動+情緒+起居)
1)飲食方面適宜:黑豆、山楂、豬脊骨、海帶、梨、醋、羊肝、牛蒡、綠葉菜、枸杞、米粥、蘿蔔、山楂、桂圓秋冬需養陰,濕熱質多發的青年群體因為熬夜、慾望多、飲食重口味等原因消耗腎水,常伴有陰虛或者陽虛的特點,所以通達肝氣的同時要養護腎氣和肝血,可以吃些枸杞、桂圓、米粥、綠葉蔬菜、豆芽、蘿蔔、大白菜等。少吃:羊肉、牛肉、煙、冷飲、海鮮、蔥、鴨、栗子、血、豬心忌吃:新姜、小蒜、蓼子、野雞肉、狗肉、霜下瓜、葵菜、胡椒、花椒、韭菜、獐肉、豬腎、羊腎、豬肉2)運動方面:
多做有氧運動,排汗,排汗後多喝溫開水!多舒展筋骨關節,增加身體柔韌度。推薦瑜伽,五禽戲,太極拳、普拉提。3)情緒方面濕熱質肝氣不舒,肝性喜隨順,心情愉悅,肝氣才通順,所以一定要保持好心情。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我們的身體,不光是濕熱體質,任何一種體質調養,保持好情緒非常重要!經常練習深呼吸,多聽舒緩、流暢、悠揚的音樂。4)起居方面:千萬不要熬夜!保持居所,衣服乾燥清潔!多疏通經脈。首選背部膀胱經的刮痧,走罐等。同時膽經,脾經上的穴位也可以多疏通。濕熱體質的醫學生來回答。
其實看舌頭一般都可以很容易看出自己有沒有濕熱的,舌苔又黃又厚,然後舌頭總有種濕噠噠的感覺,嚴重的話,甚至覺得舌頭都在滴水,舌頭胖大而且舌頭兩邊會有牙齒印,一般都是脾胃有濕的了。
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辯證方法,像我們的教授說的那樣,大便比較難沖乾淨,沖完馬桶後總有那麼一點點大便粘在周沿一般體內有濕無疑了。
濕熱質者一般會覺得自己懶懶的,身體困重,不太想活動。不過這個癥狀答主並不明顯。
還有一些濕熱質者,手心腳心都會出很多的汗,嚴重者,還會有腳臭的困擾。好吧,不裝了,其實我也有過這種狀況[捂臉],高三暑假過後的那段時間,我的鞋子脫下來都是臭臭的[繼續捂臉]。不過讀中醫後找了泡腳去濕熱的方子,基本沒有這個困擾了,哇哈哈。
附一下方子: a.白蘿蔔加白礬。這個超方便, 買一個白蘿蔔煮水,水開後晾到適合泡腳的溫度(這個看個人的啦),然後加10克白礬左右就可以了。10天為一個療程。 b.黃柏30克,五倍子40克,白礬14克,記得白礬是泡腳時才下。也是10天為一個療程。除了泡腳,平時刷手機或者看電視等空閑時間時也可以試一下按壓足三里穴位和三陰交穴位(還可以美容哦,女生的最愛),找穴位一般感覺酸脹或者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就找對的了。附穴點陣圖
飲食方面的話,可以去買點土茯苓回來煮雞湯等,或者煮排骨湯時加入一點薏苡仁。不介意的話也可以直接煮薏苡仁水來喝,個人覺得不好喝,就沒堅持下去。不過薏苡仁比較寒,不適合胃寒的人喝。個人看來,網上流傳用來美容的薏苡仁紅豆湯理論上也不失為一個祛濕的好選擇,但一直懶得嘗試,哈。芒果,龍眼(包括龍眼乾),洋蔥,糯米等這些濕氣重的食物盡量少吃。身為芒果熱愛者,每次路過水果攤的我都是含著淚走的。 滋補的中藥和食物也盡量少吃。
平日里最經常用的有關祛濕中成藥是清熱祛濕顆粒、藿香正氣水和參苓白朮散,清熱祛濕顆粒就是簡單粗暴的清熱祛濕羅,不過後兩者並不是主要針對祛濕,所以大家看看說明書看看自己是否適用再購買。
濕性粘滯,並不容易根除,祛濕之路任重而道遠,各位堅持吶。
以上均是答主讀醫以來的經驗,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外濕可能導致內濕,內濕則往往影響不到外濕。
熱:即是一種熱象。天氣熱,太陽曬就導致我們人體能感受到的外熱,而過辛辣或者熱氣的食物,則讓我們體內滋生內熱。此外,補益東西吃多了,可能導致熱氣滋生。同樣,外熱可以導致內熱,內熱不會影響外熱。
濕熱:體內濕氣鬱結過多,也可能會轉化為內熱。而有濕氣伴隨的熱,單獨清熱效果往往不好,而需要清熱化濕雙管齊下,方能見效。這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係,往往讓兩者一起「危害」人體,尤其在夏天,濕熱由於外環境催生變得尤其多。
濕熱表現 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 舌苔黃膩,脈數。 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 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 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 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 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 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1、養生原則
濕熱體質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膽,清熱祛濕。減少熬夜的次數,保證睡眠質量。另外,有空練練氣功、瑜伽、太極這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非常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同時,注意盡量避免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衣著盡量保持以寬鬆為好。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濕熱的侵襲,尤其是30~45歲的人,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體內濕氣比較重,夏秋之交屬中醫所說的「長夏」季節,也對應五行中的「土」,內外相合,濕上加濕,更容易出現上述癥狀。
如果濕熱侵襲到小孩,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如果濕熱侵襲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現下肢酸困、腰疼等癥狀。
2、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濕熱天氣,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武月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朮、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癥狀。
3、多喝薏仁茶
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農嘗百草時就發現了她,見她婀娜多嬌的英姿,白圓如明珠的果實,微風吹拂中是那樣姍姍可愛,神農氏就把她當成人了,因而動情地昵稱她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後,湯渣也可以吃。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4、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體內濕熱,如果只表現為輕微的癥狀時,通過以上調理就會有所好轉,如果癥狀嚴重通過調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醫辨證施治後再調理。
1、人體有N多體質,濕熱體質是其中之一,也是比較常見的,因為混合了濕和熱,本質是脾虛,脾胃受傷所致。
2、表現及癥狀:
1)大便粘滯不爽,總感覺解不幹凈,也擦不幹凈,沖也難衝掉。
2)反覆長痘痘,痤瘡,疥瘡,口舌生瘡等等。
3)頭髮愛出油,皮膚油亮,尤其是鼻部和額頭這裡,洗也沒用。
4)舌苔黃膩,舌質發紅。
5)性情急躁易怒。
6)口苦或嘴裡有異味,汗臭
7)尿尿時,尿道有發熱感且色濃,比如赤黃。
8)皮膚經常無緣無故瘙癢。
9)女性白帶偏多,色黃。
3、成因:
1)滋補過度,亂吃亂補,運化不了。比如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等等,健康體質不需要額外進補,有病進補救命,無病進補是毒啊!
2)肥甘厚膩,甜膩,辛辣等重口味吃太多了,偶爾一次沒事,就怕整天吃。
3)抽煙喝酒,熬夜。
4)肝炎患者,肝膽疏泄不好。
5)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
容易引發併發症:脂溢性皮炎,痤瘡,帶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腎炎,黃疸。
4、調理。
1)飲食原則:辛辣刺激,甜食,肥甘厚味少吃了;少喝酒抽煙,如有可能戒掉;其他的溫燥刺激的都少吃。
2)食材:赤小豆,綠茶,綠豆,冬瓜,絲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朮,白扁豆,馬齒莧,玉米須,茵陳(不適合長期用)。
3)切忌熬夜,傷肝膽,易生濕熱。
4)能住在高處就別住底層,潮濕。
5)中成藥:甘露消毒飲,但是不適合長期用。
6)注意,冬季不適合進補。
7)保持運動,出汗,也是排濕方式之一。
8)外用:
A:刮痧,拔罐。
B:拍打委中穴,清熱利濕。
9)食療粥的話:荷葉+薏米+綠豆+茯苓+冬瓜+白扁豆+蓮子+山藥,健脾祛濕清熱利水。
珍愛生命,拒絕網診!!!以下僅作為吹牛打屁。
濕熱病的最明顯癥狀:舌苔厚黃特,別是舌根。
濕熱還分,脾胃濕熱(中焦濕熱),肝膽濕熱(下焦濕熱,一般是脾胃濕熱的傳病。)
脾胃濕熱的病源主要有三,一是外感,如天氣濕熱(來得快而重);二是脾胃虛;三是體內有寒氣(最可怕,最讓人受傷,最讓醫生誤診)。
濕熱從湯藥上來講正常很難調好!因為從快的角度不太適合養生,而且也不是快能解決的。更何況濕熱。所以不見意用湯藥,事實上你要的是知己知彼!就是體質的穩定。就是從現在開始糾正和引導往好的方面發展。何為知己最好看舌苔,學一點。知彼常用成藥如歸脾丸等。如何引導就是注意觀察聆聽自己的身體,哪怕一個手麻信號。打個比方!這是方法論。方法交給中醫醫生!你叫他配成藥!當然會說不能全對症,只要他配等於在教你,所以你會進步。上心交就拍人家馬屁,送禮!因為一貼上百,而成藥幾元哦。實在划算!就光醫生配藥成份衝突就要調幾次,而你懂了自個會看!
濕熱,為中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中的兩邪。亦為中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
去濕熱也可以通過食療改善的。分享一個去濕熱的食療偏方:
赤小豆薏仁茶:
材料: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槐米、淡竹葉、綠茶
做法:
將薏米仁和赤小豆、芡實、槐米等炒熟,加入水中熬煮,燒開後加淡竹葉、馬齒莧和綠茶,一起熬煮1小時左右。不過這樣熬煮方法比較慢,沒耐心的年輕人一般會直接選擇袋泡茶。
舌苔厚,舌頭紅,嚴重時,會出現發熱,而且睡眠後出現不適的機會更大,這是濕熱的表現。 多吃清淡食物,多飲涼茶,避免雨水。
屬於溫病範疇,
推薦閱讀:
※普通中國國民是否有復興中醫的責任?
※手臂上出現一條紅線向上延長,系一條紅繩它就不再走了是怎麼回事?
※國家如此支持中醫的有意義嗎?
※反中醫陣營有哪些常見的錯誤?
※學中醫的碰到中醫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