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為什麼不是擊退敵人就是投降而沒有全城死守或者被屠城?

《二十四史》《金史.世宗本紀》:世宗嘗曰:「燕人自古忠直者鮮,遼兵至則從遼,宋人至則從宋,本朝至則從本朝,其俗詭隨,有自來矣!雖屢經遷變而未嘗殘破者,凡以此,賤也。

這段金史如何評價


一開始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其實是拒絕的,但是我一句話也不說,題主又不高興,那怎麼辦?

帝都是反覆爭奪的前線,我打不過我特么也投降啊!


地圖炮開的好啊。

作為大萌以前北方重鎮,守不住就怪重鎮的骨頭軟,你怎麼不算算大萌以前的北方戰事有多少是圍繞北京長城體系攻防的?宋的燕雲十六州怎麼丟的?怪這十六州不抵抗?

大萌以後為嘛遷都北京遙指九邊守國門?心裡沒點b數?大萌被撬京師(李自成北京人?)開山海關(吳三桂北京人?)這可是國都,按你邏輯是不是國都都守不住全大萌是不是也得附個主要責任?來個以死殉國?


心平氣和。

翻一翻史書,我大西安投降的次數似乎比北京還是要更多一些的。題主不妨翻一翻家鄉的地方志,你會發現也許投降的次數也不少。如果恰好是某些樞府樞縣,你甚至能找到被土匪勸降的事迹。


故意地域黑一波?小心被人心裡問候爹媽!

軍隊都不守了你怪當地人?古代有北京人這個概念?古代燕人就是北京人?


各位上來就人身威脅,沒必要,雖然問題是問的有點怪怪的。

北京四戰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城頭變幻大王旗,各方勢力打過來,你也說不上誰好誰不好,用現在眼光看,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人殺自己人,這時你想堅守,想忠於一方,只怕都不好找。

北京作為民族融合的先鋒陣地,歷史上民族成分複雜,漢匈奴內遷、五胡亂華、唐室韋契丹南下,導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到最後自己也分不清自己是什麼人。由於戰爭原因,即使漢人為主體,分開很多年,也隔膜很久。北宋收回幽雲七州,以為當地人簞食壺漿,卻成為帝國覆亡的淵藪,便是書生意氣了吃了苦頭。

人心的認同不在於種族,而在於文化是否一致。愛國主義需要後天教育才會產生,它不是自然形成。北方連年戰禍,存亡是第一選擇,個人武力值便是關鍵,而文化教化便退避三舍,所以北方多出武將,而文化便逐漸滯後於南方。南方有條件進行教化多出文人,文人有思想而內心產生力量,雖斧鉞加身不變;文化自洽而讓人甘願殉道,從而北方被異族同化而出現成建制幫凶時,南方手無縛雞之力之文人前仆後繼者甚多,概因文化教化之功效。如宋之張弘范、文天祥,清之天下大勢已定未反抗、而剃髮令時才激起的江陰起義,如岡村寧次對黃埔軍抗戰作用的評價。文化教化乃國之根本——這個角度解說是余秋雨提出。

中國國家、民族之理念形成是近代之事,肇始於清末,成熟於抗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自古以來便以文化道統作為社稷之象徵,政權、君主退居其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周代商,便以君主治理之良善取代商之巫術問天成為政權合法性來源,所以只要愛民,誰來統治都一樣,如果和之前統治者一樣壞,那也是給誰繳皇糧無區別,普通老百姓不會關心你姓趙還是姓朱,這是很殘酷的事實。所以晚清老百姓扶梯子、河南人趕走湯恩伯歡迎日本人,都得以平常心來看,很正常,受本國人壓迫久矣。

所以北京人談不上投降不投降,北京人乃至北方人、南方人,都是按照一個邏輯在行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對於歷史上的一些梗子,不必耿耿於懷。

當然,隨著國家、民族意識興起,尤其是新中國後國內再無內戰,中國人的事,中國人做主,這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現在知乎都是什麼東西啊一天到晚烏煙瘴氣,願意地域黑滾去貼吧呆著別跟知乎來攪渾水。問問題就好好問,動不動就一大片一大片的黑腦子壞了?滾滾滾 煩死了 舉報不謝走好不送。


戰爭史上開門投降的是多數,頑抗到底的是少數,北京的表現絕對不算太差


雖然我是南方人,但是我要舉報一波


你以為商是怎麼變成周的?你以為平王東遷是經過了拚死抵抗?話說你買套四庫全書看看,也就三千來塊錢,你就發現哪朝哪代那個地方都干過這個事情,打個比方,既然用了政治中心來問,我就用經濟中心周邊地區做比吧(為什麼不用現在經濟中心,是因為以前那就一村,甭管來啥人就是跑,沒有「抵抗」這個概念,所以不能怪人家),中國在宋代北方人南下開發的格局基本形成,且南方經濟逐漸超越北方,並對南方蠻荒之地的農業技術發展帶來了地區經濟前所未有的提升(畢竟好地方之前一直差點好技術),同時典型是蘇杭的經濟空前繁榮,經濟實力上漲,莊園興起甚至出現私人的武裝力量,按理說這裡實力強大應該比較能扛了吧?結果打宋代起往後就沒幾個能打的,這就是為啥曾國藩後來成了中興四大名臣,鶴立雞群啊!看洪秀全起義簡直就是一路平推啊,到之後人總是誤以為南方只有經濟實力強,但是你看看各地綠營怎麼說都是個兵強馬壯是吧?還有幾場漂亮仗就是老林抗的那波,其他地見了倭寇這波流寇級別的武裝力量都是跑啊,更別提正規軍了。不然你覺得香港為啥這麼有錢,就一個漁村能發展到哪裡去?有錢人還不都是打現經濟中心附近地區跑過去的?


說的就跟你祖宗在改朝換代沒投過降一樣


找罵來了?好。燕人現在可能沒了,老北京三代往上到十代差不多了,都經歷過最近的一次,其實降不降不是老百姓說了算,軍方這樣選擇是怕北京城被毀,畢竟古建築和文物太多了。結果沒想到不降北京城會被毀,降現在也毀得差不多了,都被你們這幫兔崽子毀了。


據說有位早已投身海外的仁兄非常喜歡在知乎北京板塊以不同的馬甲發這類問題,不知是不是題主?


小市民階級的普遍性格,遇強則弱遇弱則強。越是生活條件好的越是惜命,人性就是這樣的。

你要是罵他們一句,他們氣的跺腳,可你要是拿出同歸於盡的決心,他們就開始叫你有話好好說了。


推薦閱讀:

元好問是一個怎麼樣的文人?
對於元朝征服了大半個世界,其他國家會不會在歷史書上說他們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圖?
如何看待《中國根本沒有元、清兩個朝代》?
為什麼南宋最後不選擇逃去台灣?
蒙元行省制的「優越性」在哪?

TAG:北京 | 清朝 | 元朝 | 金朝女真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