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3魔方和WeGene先後降價一半?


純從商業角度分析。

23魔方是首先降價的,WeGene在第二天被迫跟進降價。

然而,23魔方給WeGene真正挖的坑是如何補償老客戶。由於WeGene更早有祖源檢測項目,因此積累了更多的老客戶。23魔方在降價的同時給所有老客戶發放了優惠券,而WeGene只補償最近一個月採購的客戶。這就是23魔方的聰明之處,因為WeGene客戶多,做到全部補償的代價太高。而現在WeGene的補償政策更是昏招,不光沒有取悅1個月內的新客戶,反而得罪了沒有獲得補償的老客戶。

總之,從生意角度,23魔方的坑挖的非常巧妙,WeGene跳或不跳都很難受。然而WeGene的倉促應對神奇的配合了競爭對手的策略,這簡直是一個以小打大價格戰的經典案例了。

如果23魔方再果斷一點,開放介面支持導入WeGene數據呢?會不會一下子挖走正在失望的WeGene老客戶呢?拭目以待。


作為一位分子人類學愛好者

我更關心的是它們祖源這一塊的內容

相比之下

這一塊最為學院派的無疑是「源基因」 老闆本身就是搞科研的 但是價格偏高 客戶也限於嚴實博士的那個愛好者小圈子

微基因是國內第一個把祖源產品進行規模化銷售的公司 雖然在模仿23andmeFTDNA等公司

但畢竟是國內的先驅 在一些方面搞了一些開拓

23魔方是最晚介入該領域的 但是晶元質量和覆蓋度比微基因好 而且把Y全測也推動起來了

微基因晶元 例如M117下面的CTS5063、CTS5308、F2188等對判斷中國人群分化很有意義的晚近支系

都被微基因扔進了M117的垃圾桶

另外N南支他們也只能測到N1、N北支很多都是錯誤判定

還有測出了大量莫名其妙的支系 該測的沒有測到 中國人的常見支系 搞出這麼多錯誤真的不應該

就商業運作方面 23魔方也做得比較好

談到這次降價

我認為魔方是想快速壟斷這個市場 造成微基因被迫勉強應對

微基因這次吃了虧 但是可以考慮降低成本、增加一些研發來維持自己的優勢

同時也希望能夠改善晶元質量

總體上我希望國內的公司可以在競爭中發展


利益不相關、不負責任的分析,感覺大家都在做該做的事情。

首先,公司處於不同階段關注不同的事情,簡單分:

天使輪,清晰描述業務模型;

A輪,小規模測試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和增長潛力;

B輪,開始大規模複製,追求指數增長;

C輪+,建立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機制;

上市,管理增長預期,做到可控的增長,上市之後如果達不到預期就會影響股價。

23魔方

2017年8月2日完成了4000萬元B輪融資,低價可能有利於實現現階段的主要關注的點:大規模複製。價格是最明顯的「競爭優勢」,至少看起來是就行了,因為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遠大於「分析結果」,直接影響購買行為。

現在的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不要說對於普通消費者,就是懂一點醫學、生物學或基因組學知識的人也很難量化評估不同公司產品的差異,對於結果差異的敏感程度比較低,大部分時候是一種官方網站、論壇、宣傳材料給人的一種感覺。但是價格的差別就很容易區分了,同樣是購買好奇心499和999的付費慾望差異明顯。

WeGene

2014年9月成立,2015年9月完成A輪,後續沒搜到可能還沒B輪。

我猜這次的降價,對於WeGene而言是被動應對情況下的「一次艱難的決定」

互聯網產品很多都是符合冪率分布,早期的優勢很容易被放大。

在消費心理上,有一個「瀑布效應」,大部分人的消費選擇都是受多數人影響,並沒有自己的判斷。兩家店,一家人多一家人少,大部分人會選擇進人多的那家;暢銷書作家出新書了,有的會自己買自己的新書,讓新書在排行榜上排比較前的位置,接下來靠瀑布效應讓消費者繼續維持新書銷售的排名;一篇公眾號文章,最可能被讀到的時間就是發布後48小時,如果被閱讀轉發的少,後面就很少有人能看到。

WeGene發展上沒有主動選擇不計成本快速擴張,可能比較想細緻的打磨產品、提升用戶體驗。但是被友商打出一個價格牌,怕競爭早期客戶數量帶來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後續發展,不得不應對。

希望都能做好吧,蛋糕做大了都有肉吃。


我發表幾點粗淺的看法:

1. 基因測序行業是個純粹市場競爭的行業,不只有wegene和23mofang,從小到大各種公司多得很,而且從樣本量上看,行業內massarray和pcr的樣本數量遠遠超過wegene和23mofang之和,他倆加起來還沒超過20w,有一些做小樣本的實驗室,一個月隨便就有幾w份,葯明康德的外顯子組測序產品,銷量也不差,只是這兩家用的是「性價比」看起來很高的affy的晶元,在知乎上比較受到關注。

2. 無論是affy還是illumina,晶元固化部分的位點設計基本是基於西方人位點研究的,體現實力的是自主定製的那部分,而且真正目前在報告里體現作用的,不過那麼一點點而已,大部分都是暫時沒開發出來的。其實有心人可以拿出來對比一下位點差異,這點上23mofang有後發優勢。但wegene已經發了幾篇paper,看得出位點設計上是有想法的。

3.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報告解讀的含金量更大,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報告解讀也是產品的核心,而不是用什麼樣的晶元,成本多少錢,賣多少錢。而且報告解讀是個不斷在發展迭代的東西,這才是企業競爭力。

4. 無論wegene還是23mofang,現狀是行業內有想法的認真做事的企業太少,反而是渾水摸魚招搖撞騙的太多,對市場的傷害太深。23mofang帶頭降價,確實有資本助力築起價格護城河的優勢,wegene跟進其實也無可厚非,大家能扛得住就行。

5. 說了這麼多其實主要還是這兩家的產品高度同質化所致:檢測內容、目標客戶、銷售渠道都非常接近。

6. 這個行業的機會還很多,光產品差異化一條,就還有無數的可能性。

最後再打個硬廣,歡迎各位試用我們的olegene唾液採集器,能有效的降低測序成本。


站街野雞傍上大款,打出降價牌打壓整條街想變鳳凰,街上最名媛的樓鳳坐不住也開始降價,以至於之前接過的客人紛紛表示不值……

唉,都是做基的,姐妹之間何苦相互為難呢?

==========================================================

事情搞成這樣,這兩家企業的關係大概是無法善終了。23 魔方大降價,這招陰狠;但是微基因接招接得太難看。如果微基因能忍一兩天,先緊急發郵件聯繫老用戶說明情況、商量對策,恐怕沒有現在這麼狼狽,反而會和用戶拉近距離。這就是典型的小不忍則亂大謀。

CEO 在微基因社區發了致歉如下:

怎麼說呢,頗有種 「頭痛醫頭」 的味道:社區里不滿情緒爆炸,就去社區發致歉……這個樣子是會讓一些人覺得誠意不夠的。這個致歉不應該只發社區帖子,更應該群發所有付費用戶。「都可以在這裡留言或者通過社區私信給我」,等於是說 「你得用我們的平台我才搭理」,這就很不好了。

23 魔方這次技術更新能帶來多大改觀不清楚,但是微基因公關能力薄弱,被此輪衝擊打亂陣腳已經是既定事實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看微基因怎麼走棋吧。知乎上 @陳柏齡 不久前也在公眾號安利過微基因,估計這一波連坐也不太好過。微基因現在慌亂成這個樣子,客服已經被老用戶和準備購入的新用戶搞炸了,可能還真處理不好和這些大 V 的關係——要是之前打過軟廣的大 V 被逼反水,那微基因可就是更加難受了……

有一說一,SNP 鑒定確實是一次性服務。老用戶本身的價值客觀上很低,但是任何服務行業都需要老客戶背後的口碑和用戶人脈,雖然技術對於樹立口碑是必需的,但是維持口碑和用戶人脈需要大量的公關資源,目前看來微基因在這個層面上,至少是不成功的。

當然陰謀論一下,鬼知道是不是 23 魔方和微基因聯合大降價製造 「價格戰」 鼓動之前不堅決的人跳坑呢……

反正我現在是趁亂入了微基因的套件——畢竟我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並且他們報價更低(微弱)。作為一個生物行業搬磚工,對 SNP 晶元鑒定還是比較了解的,成本什麼的我們心裡其實都有數,23 魔方的什麼 「與 Thermo 合作」 的噱頭是怎麼回事大家心裡明白就好。

從新用戶的角度來看現階段還是微基因更靠譜一些,23 魔方需要一些時間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現在就鬧價格戰,我覺得 23 魔方是訂了新晶元,想回本想得太急了。指望對手的老用戶口碑崩壞就投奔你們?是不是太低估需求測序服務的用戶的智商了?對手在價格戰挑戰下脫底褲,能證明你們底褲栓得很牢嗎?需求測序服務的用戶最關心的,永遠是技術水平靠不靠譜,價格只是進一步考量性價比的次要參數而已:一元錢測序只能測准一個,有人買嗎?更何況你們也沒有、也不敢、也不會、也不可能承諾永不降價。

如果這次風波真的趕跑了一些微基因的老用戶,恐怕也只是把這些人脈趕出了整個測序服務的市場,而不是把他們吸引到 23 魔方那裡去。當然,歡迎 23 魔方拿財報打我的臉,告訴我 「需求測序服務的用戶還就是有這麼蠢」。

反正從現階段來看,23 魔方訂做新晶元,想回本想得急,胡亂出拳,不過微基因胡亂接招接得更臭。接下來就看微基因怎麼安撫民心了:安撫得好,微基因受益;安撫得不好,整個個人測序服務行業都會損失潛在用戶;安撫得極其不好以至於引起社會大討論,某些部門運作起來抹除法律灰色地帶的話,那就是整個個人測序服務行業的終結了。


今天跟朋友聊天,就順便推薦了這個產品。

因為我覺得這是很值得嘗試的東西,雖然對於學生黨要咬咬牙,但還是值得的 ……

結果,進到官網準備轉個鏈接給他……

結果看到降了一半……
六月底買的……

學生黨內心在滴血……(強顏歡笑)

其實我覺得吧,除去商業競爭,在公關方面貴公司還是有些欠妥。畢竟雖然價格是浮動的,但一次性腰斬,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太好。
對老用戶可能說覺得,水分太大被忽悠。對新用戶來說,可能會覺得擔憂產品的質量,畢竟和之前的價格對比畢竟擺在那裡。

個人的觀點是,整個老用戶群體補償對於公司來說可能的確難以承受,不過可以做一些差異化的功能性補償。對原始數據的必要的升級,以及新功能測試期間老用戶優先體驗,開放數據對接,論壇活躍度達成抽獎送小禮品之類的。在不顯著提高成本的基礎上,用戶也需要關心。

希望wegene能在最後拿出一個滿意的方案吧。

祝好,還是向同學推薦了。


其實基因檢測的標準是統一的,服務也沒有很大的差別化存在,那怎麼才能在這麼多的基因公司裡面跑出來呢,1,提升服務,不好意識,大家的服務其實都沒有;2,差別化,不好意識,大家的產品都是同質化;3,我們有大牛人,不好意思,再牛的人用的也是差不多的測試設備,這個還真不管用,那,我降價把,這個可以有,通過資本的力量儘快的把戰場打掃乾淨,比拼的就是大家融資的能力,類似滴滴打車,所以這是唯一的也是僅有的可以操作的選項,那如果其他家不想被清掃出去,怎麼辦,只能像wegene一樣正面參戰把,類似快的,最後怎麼辦,最後再說把,先把眼前的數據穩住,儘快把下一輪的融資到位把,


爭奪用戶,兩方做法總體來說都是對的。這是個特殊的市場,測序只需要一次,之後的邊際成本接近零,完全可以運用IT行業的模式去玩。

這不像手機和共享單車這些每次更新都需要成本的行業,像樂視那樣,想靠補貼手機拉攏消費者,但是手機一年就更換了,這種補貼只能留住客戶一年,再繼續補貼的話顯然是個無底洞。

所以基因測序完全可以靠補貼獲得用戶,這些補貼只需要一次,然後像互聯網一樣,開發一些基於基因數據的產品,滲透到用戶的日常,讓用戶之間更有粘性,這時候你就成為基因里的騰訊了。

從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而言,我關心報告本身,但也不是太關心,因為解讀的能力是不斷發展進步的。我關心的是哪一家基因能長期存在,這個很重要,假如我現在選的那家公司過一段時間就淘汰了,那我豈不是要要到別的公司花錢重新測基因,才能使用相關的服務嗎?

所以,是否能發展壯大,不看目前賺不賺錢,看客戶數量。客戶數量大的,才能吸納各種資源,研究和解讀能力自然會提升的。我建議可以微虧損搶客戶。


反對置頂的回答,基因測序行業只是需要做好衍生平台和大數據,也不存在老用戶2次購買問題,只存在新用戶購買,買得起9999的用戶,永遠不會選擇購買499的測試項目。補償一個月內用戶的差價已經很厚道了。


神煩這兩天就這倆公司的價格問題。

講來講去、降來降去的,能講/降出個花?

499做基因測序分析,合著基因測序是拿尺子比劃的?是個公司都能幹?出來的結果信馬由韁解讀一通你也信?

測序儀是不是不要錢?信息分析所依據的資料庫和文獻是不是隨便都有公司或平台共享?

不可能不要錢的。

那麼問題來了,上次999,現在499下次是不是299呢?

要不咱不要錢,免費,行不?

互聯網不就是免費、共享嘛!

那麼,成本誰承擔,羊毛出在誰身上?

有這噱頭的功夫,還不如好點兒實際的,大眾用得上的。比如孕早期遺傳病篩查、超早期癌症篩查和精準治療……等等。

另外,抱歉要不是這兩天推送了這倆公司的問題,我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倆公司。我只知道最近剛上市的某大,和他的對手們。


推薦閱讀:

愛的心理學與PUA的聯繫與不同?
為什麼單眼皮會突然變成雙眼皮?
我的媽媽和我表姐的媽媽是同卵雙胞胎,那麼從基因的角度我們算是同母嗎?
為什麼人類基因變異不往好的方向變異呢?比如變得具有超能量等等。
一個姓張的男人的Y基因可能和隔壁老王的Y基因一樣嗎?

TAG:基因 | 基因檢測 | 23andMe | WeGene | 23魔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