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模型廠的產品精度為什麼差那麼多?
A社和大氣工業,難以想像是同一個國家同價格的產品…………
看來這個問題還是要多碼點字。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廠商和生產廠的關係。我們熟知的廠商如:BANDAI、壽屋、Goodsmile、Alter等等。他們或許旗下會有負責生產的工廠(如萬代),但更多的是委託第三方進行生產的。而就算萬代有廠,也不過是射出模型部分。成品玩具還是要發單到中國、東南亞等地。所以廠商等於設計方,生產方是千千萬萬隻有行內人才知道的工廠。
由於是委託生產的關係,所以廠商會和各種大大小小不同的工廠合作。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出現這樣情況的理由不外乎:產量、價格還有供貨日期。當然實際上還會有很多其他因素決定,例如同一家工廠做扭蛋很猛但做個1/6就萎了,這時要做1/6自然是要換另外一家了是不是?
不同的代工廠,自然有不同的生產水平。全能高手不存在,廠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勉強人家跨界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然後不同的產量和成本投入,自然也會有不同的品質體現。多給錢自然可以換來更好地管理投入、更優秀的工人和更穩定的工藝表現。對生產廠而言,量大為佳。並且越簡單越好,畢竟是個人都想躺著賺錢不是么?
當然,還有一個叫風格的玄學會帶來影響。這主要是由甲方也就是廠商的口味喜好作為主導,乙方也就是生產廠其實也有自己的品味和口味,但一般情況下影響很小。當然如果是十分無能的甲方,也會有被乙方牽著鼻子走的情況。
基於以上的回答,相信大家可以明白為何就算BANDAI這麼厲害的廠商,旗下產品品質也是經常有參差不齊的情況出現了吧。
另外孟德爾提出了一個問題:
生產的工藝水平有差距的情況下,為何售價卻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差距?
其實答案很簡單,牛逼的廠接單接得手軟,有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提供單子。大比例塑料人一般而言就幾千個頂天了,生產工藝又繁複,工人需要專門培訓而且投入的人力也不少。這時候一些小廠商就只能退而求次去找一些手上單子沒那麼多的生產廠。
到了這一步,就是你求人做而不是人家求你做了。要談價格,一般只能上指甲刀。
當然,也不是你拿著錢就牛。廠子算收入的方法很粗暴,就是投入多少個工人多少天出貨收錢。所以同等而言工藝越簡單的,廠子越喜歡接。市面上這類量大的產品不要太多,工廠就算有心給你做,能不能在你的供貨期內排出時間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UC。。。。。。出了下面這個大崩神,啥也不說了,一生黑,業界毒瘤求倒閉!
不懂模型,但是了解一點注塑加工的機械狗來強答一發。
決定單品生產成本的是
1,加工難度。包括形狀是否容易加工,容易開模,公差要求,尺寸大小,注塑口要求。
2,產量。太少了不夠開模的,太多了越往後越容易打呲。
3,材料。影響不算太大,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材質。
模型不是瓶蓋,不是家電的小部品。產量不高,又大部分沒法通用。
形狀好搞點兒的,產量大點兒的,費用就便宜。尺寸精細點兒也不虧。
形狀坑一點,又沒拔模,滑塊加的多,產量又低,就貴。別說尺寸好不好,能做出來就不錯了。
干多了注塑,看啥都研究澆口位置,合模線位置,塗裝效果。。。推薦閱讀:
※為何有些人寧願不吃不喝也要買模型人偶收藏?
※下圖這隻雞叫什麼,有出處么?
※參加科研類航空航天競標賽(cadc)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黑暗之魂的手辦為什麼這麼貴?
※女朋友喜歡玩高達樂高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