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中有多少人因輻射傷亡?
剛剛看了個紀錄片,講的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畫面,看到我們的科學家僅僅帶個棉口罩穿個白大褂就在研製,突然感覺防護措施的簡陋,不知道研製過程中是否會接觸到核輻射,如果有那我們的科學家工作人員豈不是會傷亡很多?
核原料放射性不是很強的,而且提純純度高了也不是輕飄飄的粉塵了——大爺的,現在一克濃縮鈾都是天價,當年更是天價,想吸點粉都沒門。
土鱉也沒有在研製中出現超臨界事故,所以因輻射死亡(特別是急性的)應該是沒有。
比起碰成品的科研人員來說,實際上挖鈾礦吸一堆氡氣的礦工風險還高一些,估計癌症發生率應該是提高的。
其實鈾彈哪怕是濃縮鈾拿著也不是很危險,只要不要傻乎乎的超臨界就沒事了。
土鱉也沒發生過人員近距離超臨界的事故(其實有了也不一定知道,但是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想要多出濃縮鈾來讓人出超臨界事故也不容易……)
總之急性放射死人應該是沒有,也不是器材或者安全措施多麼屌,沒這個條件啊。
美國搞第一個原子彈的時候也沒輻射死人,巧婦難為無鈾之超臨界啊。
其實現在處理也就口罩和大褂,只是口罩更薄更透氣而且防護好一些了,大褂有塗層不容易沾東西了。
你看到的那些穿著全套厚重防護服和上核專用濾罐面具的那些人,實際上是排查事故用的。
核反應之後那些半衰期很短的廢料才是危險的,反應前的做成筷子用來吃飯都沒問題(但是不建議用來當牙籤,要是弄碎了吞進去就危險了,筷子也要加一層塗層並且吃飯細嚼慢咽,杜絕咬筷子等惡習,注重中國傳統就餐禮儀即可安全使用鈾筷,當然鈈是不能用來做筷子的)。
另外嚴禁因為吉利或者其它原因將鈾筷放置於枕頭下等行為,清洗時請用中性清潔劑在常溫水中輕柔擦洗,不可使用鋼絲刷等清潔工具。
鈾筷的價格和沉穩的色調是您高雅生活的最佳體現,還在等什麼,趕快拿起電話訂購吧!
總之濃縮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反應後的次生物,這玩意兒可以給很多物體產生感生放射(包括超臨界一瞬間的高度放射),這個時候一些空氣中微粒吸進去就不得了了,輕則白細胞降低,重一點則嘔吐和提高癌症發生率,再重一點是高科技閹割,更重就沒命了。
另外本人吸鈾和鈈上癮,苦於金三角無貨源。
一日不吸個半斤鈾鈈我就渾身難受,不知各位是否知道哪裡有賣?
反對@程郁瀟在回答中說:
由於我兔缺少蘋果樹相關數據,很多情況下在種蘑菇實驗後,工作人員要在無防護(其實也沒有條件防護)的情況下進入蘑菇爆心區測量相關數據。
真當新中國「一窮二白」就是什麼都沒有啊?
下面這些圖片是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第一次核爆炸試驗後,全副防護(防毒面具+連體防化服+防護手套+防護靴)進入沾染區回收測量設備和實驗動物的研究人員:
以上截圖均出自【紀錄片】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歡呼我國三次核試驗成功 1966年,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的「解放軍在核爆後向沾染區衝鋒」視頻片段也是出自這部紀錄片。
知乎上有句名言,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未反應的核材料放射性微乎其微,核反應之後的各類衰變產物才是放射性沾染的元兇。
因此這個問題要分成兩個方面看:
第一,核反應之前,生產、加工核材料的科學家和工人,這些因為不跟衰變產物打交道,帶個口罩避免吸入核裝料微顆粒造成內照射就行。
第二,核反應之後,也就是核試驗之後。參試人員進入爆區去回收設備的時候,這是直面嚴重的核輻射的。但是,一方面,空爆核試驗後若干時間輻射就會降低到短時進入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另一方面,參試人員進入爆區時都會全副武裝穿戴防化服、佩戴防毒面具、攜帶蓋革計數器,一是通過過濾空氣避免吸入放射性微粒造成內照射,二是通過監控所吃劑量嚴格控制進入爆區的時間,避免所受外照射劑量過大,撤離爆區後會進行洗消,去除身上的放射性微粒,每期任務結束還會安排療養。
(零時後進入爆區,必須全副武裝穿著防化衣及防毒面具)
(零時後若干天,放射性沾染衰減到一定水平,只需穿著防化衣佩戴口罩)
(零時後若干年,無需穿戴防化設備,但攜帶有蓋革計數器)
人體有自我修復功能,只要所吃劑量不大於一個範圍,通過一段時間的代謝人體可以自我修復。
即便是現代的防化手段,針對核輻射外照射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你沒辦法背著鉛板走路。
說了這麼多,有人還是要問為啥8023核參試人員還有這麼多後遺症/我爺爺、外公、xx親人就是搞原子彈的得了癌blabla?因為,那個時候規定的參試人員吃的劑量上限是現在核電站工作人員的數倍、幾十倍,更別提早期駕機穿越蘑菇雲取樣的飛行員,每小時吃的劑量是很大的。
如第一次原子彈試驗,零時後55分後,郭洪禮機組駕伊爾12穿雲取樣,機組成員所吃劑量如下:
姓名 職務 累積劑量(倫琴)
郭洪禮 正駕駛(機長) 2.4
李付森 副駕駛 2.3
季獻康 領航長 2.5
王景海 通訊員 2.8
耿 君 機械師 2.1
唐宗豪 劑量員 3.2
郭新根 劑量員 3.1
高增厚 劑量員 3.5
取樣飛機受核煙雲沾染情況:零後4小時10分測量,距發動機10厘米處,γ射線劑量率為每小時3倫;距取樣器頭部10厘米處,γ射線劑量率為每小時2倫。
現在人們基本不用倫琴來計算放射劑量了,而用西弗sv。1R(倫琴)約相當於10mSv(豪西弗)
當代核電站工作人員吃輻射劑量每年的限值是20毫西弗,五年內不超過100毫西弗,且一年最大值不超過50毫西弗
可見一次任務所吃劑量基本就達到全年上限了。雖然單次不超劑量,但長年累月的吃臨界負荷的劑量,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地面參試人員進入爆區所吃劑量,一次大約1倫琴左右。
正因為有人駕駛飛機取樣會對飛行員造成傷害,嚴重影響飛機使用壽命(受到沾染的飛機要徹底洗消,多次嚴重沾染的只能報廢),因為後續取樣都採取122榴彈炮發射炮彈取樣、探空火箭(挺進系列)取樣、無人駕駛飛機(長空系列)取樣了)
(122榴取樣)
(長空一號無人取樣飛機)
(挺進系列取樣火箭)
(注意取樣火箭軌跡)
鄧稼先那個事不予置評,說法太多了。
但是得急性放射病的案例是存在的
1966年氫彈原理試驗,當量大,且採用塔爆,放射性沾染十分嚴重,零時後下雪,更是導致放射性微塵大量降下,不少人超劑量。21基地政治部幹事潘XX及司機擅闖沾染區,所吃劑量300+倫琴,血液病變。但是後期經過治療存活,且娶妻生子。
外公就是核一代,父親是核二代。
我從小在中國核武器研究基地,九院長大這是外公的勳章。你問具體多少人,那肯定是機密,不可能隨便給你說的。但是明確的給你說,工作人員基本的防護都是有的,一窮二白只要是說當時在青海就在一片荒地上建立起的基地,但畢竟是國家級別的大工程,基本的防護用具還是有的。
其次,對核輻射主要是在低污染區域防止吸入輻射顆粒,進入身體持續照射,真的在強輻射照射下,你往衣服里塞多少鉛粉都沒有用就像鄧稼先老院長,核彈彈體破裂,輻射計量爆表,單人防護裝置已經沒有用了。所有,這個單位里確實有人死於輻射,而且還不少,但都不是因為缺乏防護裝備,而是因為事故,單位里什麼黨員敢死隊闖事故污染區的事真的不少。~~~~~~~~~~
這些東西不涉密,況且我一個家屬也不知道什麼機密,只是從小接觸這些事就比較多罷了。但是我們院得癌症的人真不少彭繼超的《東方巨響》里對第一次核試驗有描述,大約是:
負責加工鈾球的原公甫有「厚重的」防輻射服。
距爆心約10公里的人員負責向蘑菇雲發射採樣火箭,有工事防護和防化服、防毒面具,配備了劑量計。同時要回收對落下灰採樣的,能定時開閉的採樣器。
距爆心約30公里的人員負責管理效應物,也是有工事保護的。
大部分人員距離60公里。
同時有飛機穿雲採樣。飛機由防化兵負責改裝,主要是加裝採樣器和進行密封。採樣器是兩個厚重的鉛筒,內部可以說是一個塑料袋,由飛行員控制可以用電加熱封口,「上面站上一個人都不會破」。飛行員兩次穿雲,確認樣品輻射強度足夠之後返航。著陸後被立刻送往療養院,發現患有輕度到中度的輻射病:脫髮、食欲不振、白細胞計數下降等。
應該說防護是到位的。我比工程師聰明系列。
因為有同學指出當時測量數據並非完全沒有防護,於是修改措辭,改為「防護水平極差」。因為我並不是當事人,所以這些事並不是親身經歷,是聽家人轉述。所以給大家可能傳遞的信息有些偏差,十分抱歉。
爺爺,西安交通大學核物理系。參軍後工作內容核輻射防護。主要參與種蘑菇。
往生八年,癌症。爺爺年輕時的照片只能說當時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因後期輻射帶來的影響可能會伴隨一生。由於我兔缺少蘋果樹相關數據,很多情況下在種蘑菇實驗後,工作人員要在防護水平極差的情況下進入蘑菇爆心區測量相關數據。製作過程應該有輻射,只是安全係數高一點。
當然還有「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國內有很多記述他豐功偉績的電影,他將一生獻給了「兩彈一星」事業。郭柏靈說,有一次核武器飛空進行實驗,從飛機上投下原子彈。實驗過程中原子彈掉下來時降落傘沒有打好,結果原子彈沒有爆炸,但是發現了很多碎片。鄧稼先作為現場的領導人之一,親自去撿彈片。核武器有輻射,其研製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後來鄧稼先不幸羅患癌症。
http://3g.163.com/news/article/CN19S21Q00014SEH.html#adaptation=pc但願你只是不明白,而不是覺得科學家的犧牲不值得。
當時的科學家肯定是用了最好的當時最好的防護,不管有沒有用,條件就在那裡,脫離當時的技術條件談這個事就是帶節奏.
有沒有輻射,中國的原子彈氫彈都要干?美蘇剛開始造的時候,誰有防護概念啊,很多科學家明知道有輻射,還是上了,為什麼?為了讓自己國家早日擁鎮國之寶,向國內國外前輩致敬!信不信由你,核爆之后土地的沾染比核電站泄露之後的沾染要乾淨的多
我爸,在部隊期間由於經過核爆附近污染區,不到30歲,頭髮就很快脫完了。
肯定會有的
而且在核物理初期對人體影響都不太了解包括居里夫婦和倫琴甚至美國還賣過鐳元素的玩具美國原子彈實驗斯羅達還用手掰開過超過臨界點的鈾 當場十二人都遭到輻射可能歪樓了 我想表達的就是人類在科學面前還是十分渺小 敬畏之心要一直保持 而且科學當中失敗和犧牲都是一定會有的 尤其是在新發現和新領馭上 中子屬性物理學家大概了解了 但是跨界到生物領域又是另一回事了中國人嘗試自主完成工業化鈾礦處理出二氧化鈾始於1960年7月,新中國第一個核工業衛生研究所始於1961年3月。土法煉鈾主要是給二機部六所四號廠的生產提供原料,由二機部三零九地質隊在湖南406和廣東202兩地生產。
於笑虹就是因為輻射犧牲的。包括曾經的青海221廠,在一些關鍵工序上,工人全天的工作量就是穿上防護服,進工作面用扳手上緊幾下零件,幾分鐘內出來,然後工具和防護服全部掩埋,就那麼幾分鐘吃到的輻射劑量就是安全上限。所以說,為有犧牲多壯志啊。包括核工業279廠,90年代轉產的時候,在90年代初期就以月收入1000元來招募工人處理沾染過的機器。再比如404廠,也發生過在一些工作區域吃劑量超標的事。
相比於研製核彈,提煉濃縮鈾所花的錢來說,弄幾件防護衣實在是便宜到不花錢了~
吃點抗輻劑x 然後再帶點消輻寧就沒事了
爺爺當年某次核試驗負責開牽引車,牽引用來測試核武器的大炮和其他裝備,有參加核試驗優待的證明(後遺失),後來頭髮很快掉光,今年確診為胃癌,不知道和當年的實驗有沒有關係
可能我也看過題主看的那部片子,當時那個年代防護措施極其簡陋,戴口罩只能隔絕阿爾法粒子,避免造成內照射,貝塔和伽馬粒子根本屏蔽不了,所以當時原子彈爆炸成功過後可以這麼說當時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肯定受到了比普通人更高劑量的照射,在我的印象中有位參加當時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名字實在想不起)晚年時候,手指關節嚴重變形,這就是受到的大劑量照射引起的
我知道鄧稼先是被輻射,後面身體就越來越~至於王淦昌,就不清楚了~史書只記載大人物,小人物,誰去care呢?
我爸有個老鄉今年領了補貼,每個月兩千多,當年進入過輻射區
我爺爺曾經參與過那個工程,十一年前,胃癌去世,醫生說是因為輻射。 曾聽他說,當時三圈的人,他在最外圈負責製造一些零件,算是借調工人。最外圈離核心很遠,具體多少,他說過,我忘了。
推薦閱讀:
※404城到底在哪裡?
※那些批判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精日是否希望看到盟軍登陸日本,日本一億「玉碎」呢?
※精日好可怕,他們真的是中國人嗎?
※這張核武器圖片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