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6 年中國的 GDP 總量達到美國的 60%?
新聞背景:中國去年GDP總量達74萬億_中國新聞_新聞中心__僑報網
新華網報道,寧吉喆表示,從他個人來說,要祝賀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GDP總量18萬億美元,中國是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GDP總量11萬億美元,同時美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剛剛達到8000美元,世界平均是1.1萬美元,美國平均是5萬美元。兩國的領導人對兩國的經濟都有引領的作用,我們也都看到了。」
是總量!還不是咱的短板人均!昨天晚上睡覺腦中突然想到,中國的經濟總量才剛到美國60%左右!驚出一身冷汗!其實我是一直知道中美經濟數據的,可是最近尤其是2017年,竟有些麻痹了!有種當局者迷的感覺!
截至2016年,經過三十多年的飛速發展,我國GDP仍然只有美國的六成,我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我國人均GDP是8100美元左右,美國將近5萬8千美元。不論從總量上看,還是從人均上看,我們距離美國仍有較大差距。更何況,我們還有6千萬貧困人口,2個億的生活困難群眾。
題主的疑問在於: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在國際上,確切地說在西太平洋區域內,中國能實現戰略擴張?能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recp、各種雙邊貿易協定和軍力提升,明目張胆的搞大國崛起,將美國逐步排除出區域外?在中國的步步緊逼下,美國竟然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竟有一種要被取而代之的錯覺?
是錯覺嗎?不是的,因為現代國家的全部實力來自工業能力。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一定就有強大的軍事力能,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有資格成為世界性強國。2010年,我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同時,工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15年,我國工業產值達到美日之和;2016年,美國取得了十幾年以來工業最大增長,1%,我國經濟跌進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困難的時期,工業增加值6%,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另外,工業所涉及的39個大項,91個中項,561個小項,中國全部擁有,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如此全面的國家。
當然,我們還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工業體系雖然大而全,但高端製造業還是短板。以航母為例,到2020年,我們大概有2-3艘國產航母,區域範圍內是夠用的,不過航母製造水平只達到美國1980年的水平,差距仍然有40年。
我不反對大家講ppp(購買力平價後的gdp),但我懷疑,講中國ppp超過美國時,大家很認可ppp指標。
但是如果講ppp印度已經世界第三,僅次於中美,而台灣人均ppp四萬多,排名世界前十五時,大家又說ppp是扯淡了。
所以么,我覺得ppp這個指標還是不要太認真了,並不一定比gdp更客觀。可能是因為題主對數學了解的不夠好建議複習一下一個概念,指數增長比如2的指數增長,10年就是1024倍。可是從絕對值上看,前三年只增長了7,前9年增長了511,但是最後一年就增長了512比前9年加起來都多。還記得2002年那個天涯帖子嗎,說2030年gdp超日本,結果我們費了老鼻子勁,2010年超日,可是後來幾年就翻倍了。再說一遍,中國是一個工業國,靠生產工業品,靠製造業發展的屌絲國家,沒油可采,沒礦可挖,連種地都沒地方,中等收入陷阱對我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實際上我們從來就沒從陷阱里出來過,諸位看得到我們純粹是我們長得高。
所以現在這個美國的60pct你覺得能堅持幾年呢?一句話,老子的社會主義大刀長40米,允許你們先跑39米。
沒什麼好看的,我們的目標是gdp超過美國五倍。
謝邀
中國的購買力平價GDP早已經超過了美國。
在分析某些問題時,購買力平價GDP更貼切,比如在分析「AB兩國都可以自產的東西」時,舉例如中國和美國打常規的世界大戰,中國用同樣的美元GDP可以製造出兩輛質量相同的坦克、飛機和大炮,這時候GDP相同的中國和美國打仗哪個會贏你應該很清楚了吧。這樣的比較可以放在和平的商業貿易上,比如中國人在國內使用國產貨,僱傭本國的水電工律師會計,賺本國的工資時的生活水平,與美國人使用美國貨,僱傭本國的水電工律師會計,賺本國工資時的生活水平進行對比。
雖然各國基本是要使用本國的水電工律師會計,但事實上完全使用本國產的貨是不可能的,這和打仗造坦克飛機不一樣,中國人生活會使用美國貨,美國人生活會使用中國貨,這時候匯率的影響就不可避免地來了,中國的出口經濟有求於美國,中國所需的美國貨技術更高端,於是匯率就會按照市場規則降低,於是中國人用美國貨時就要花更多錢,美國人使用中國貨時就會花更少錢。假如某一天中國貨的技術佔據了高端,美國人求著買中國貨,中國貨可以要的上價時,情況就會反轉,美元兌中國的匯率就會自然下跌。此時即使中美的購買力平價GDP完全不變,名義GDP上也會顯示出中國GDP劇烈的增長,以至於短期內超美。
中國GDP明明年增長只有7%,但GDP剛在2010年超過日本,2015年就成了日本兩倍,就是如此的匯率魔術所致,這裡既然討論的是超美,那麼必然要把這種匯率魔術的可能性考慮進去。
一種策略嘛
發展快的時候宣傳自己還很弱,一方面麻痹對手,趁機為自己撈好處(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另一方面鼓勵自己人繼續發展
發展慢的時候比如現在,宣傳自己比較強,一方面麻痹一下自己人免得發生不滿,另一方面因為過去的高速發展使得國民自身的自信心爆棚,這樣的宣傳也是順勢而為用圖片說明最明白,下面是根據歷史數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做的圖表。藍色是美國,紅色是中國。
呂布再戰曹操於濮陽。許褚出戰呂布,斗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
在可預見的年代裡美國也是非一人可勝的(面積大,地理位置好,地形好,人口結構並未老齡化,周邊無強敵),所以中國沒必要單挑美國,甚至可以在對外宣傳上捧殺美國,吸引更多中立的國家加入反美陣營
你們就這麼不能接受中國正在飛速復興這個事實嗎?跪太久了起不來了?2016年美國GDP18萬億美元排第一,中國排第二11萬億美元。中美是世界上唯一兩個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而中國這11萬億中有43%是工業產值,換算成數值後超過美國加日本的工業產值之和。如果你還覺得不過癮的話,我們早在2015年工業生產總值就已經超過了美日之和。
中國目前正在飛速復興,其經濟發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沒有之一,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們到2025年工業總產值就會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請各位在面對中國取得的種種成就時多點自信,因為你的努力也是這些成就的一部分!
ps:預防有人又要拿人均說事,拿沒有核心技術說事,我特別打個預防針。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比不過列強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的人均增長速度和gdp一樣快,你可以看看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過去十年的生活,生活質量和收入提高了多少!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們的人均遲早也會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同時我想說人均完全不等於國力,盧森堡人均把我們秒出翔,你覺得在國際舞台上是我們屌還是他們屌?
至於沒有核心技術這個,大家回憶一下過去十年我們的科技進步有多牛逼,突破了多少西方國家的封鎖?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全產業鏈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管什麼產業都能排進世界前五的國家。如果說我們限制稀土的出口是依靠資源進行封鎖的話,那我們限制填島神器的出口,難道不是赤裸裸的技術封鎖嗎?這叫沒有核心技術?
pps: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為中國的偉大復興添上自己的一份努力!我們終將重回世界之巔!
2017年6月25日晚更新。首先謝謝大家的討論和點贊,這是我在知乎首個破200贊的回答。很開心。因此我想針對評論里比較熱烈的幾個問題做個回答
1、有全產業鏈很了不起嗎?
答:是很了不起。先說好處吧,在和平時期全產業鏈能方便國內企業採購各類原料和初加工品,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也不用擔心國外財團通過控制某項關鍵部件來針對本國企業的商業屠殺。戰爭時期就更不用說了,誰都封鎖不了一個全產業鏈的國家,這簡直就是一台完美的戰爭機器,對國家安全來說效果媲美核武器。
再說怎麼樣的國家可以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國家,首先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天量規模的工業人口,注意是工業人口因此三哥不行。只有足夠多的工業人口才能稀釋到各行各業中去發揮各自的作用,而要獲得這麼多的工業人口,足夠大的人口基數是前提(比如10億級別人口)同時還要有大體相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認同感說白了就是這票人得能凝聚在一起,除此之外還要普及教育使這些人能夠成為合格的工人(並不是狹義上的流水線工人而是指全體參與第二產業的人,包括信息技術從業人員也算在內)。能做到這幾點的,全世界只有中國。三哥人數夠多,但是文化認同感不夠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做不了全產業鏈,但是隨著三哥教育的普及和傳統糟粕觀念的不斷破除,它在未來幾十年後也會是個媲美中美的國家。
插個題外話,很多人說中國的教育教出了一批只會做題的學生,因此批判中國教育不行,然而事實是會做題錯誤率低的學生在工業企業和程序員領域非常吃香,因為這兩點是完美的工人素養,正是這一茬茬錯誤率低能做好產品的工人在不斷地提升中國製造的水平。
2、你的很多假設都建立在中國未來也高速發展的前提之下,那麼你怎麼保證中國未來也能保持現在的速度發展?
答: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事情,但是卻有大概率事件。中國在未來可以預見的十年二十年里保持高速發展是個大概率事件,原因如下:首先我們的工業人口不斷增加並且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高,雖然中國面臨著諸如老齡化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工業人口這個實打實的數字擺在這兒,註定我們有非常好的基礎;其次我們有非常強有力且動員能力和執政水平一流的執政黨。雖然它有許多問題,但是哪個執政黨是沒問題的你舉一個出來看看?在美國修個路光聽證會就得幾年,我們卻只用了十年把高鐵從零建設到了世界數一數二並且海量出口,這就是差距。中國政府能在20年前開始瘋狂建高速,你要知道那會兒路上連個車都沒有,多少人罵高速公路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然而你看現在哪條高速是面子工程?什麼叫高瞻遠矚,這就是。如果等車子多起來再建早就來不及了。你美國政府能這麼高瞻遠矚嗎?確實能,但是他不敢建,因為在一個全民都反對的輿論環境下,誰建就是和選票過不去,這也註定了美國的政治並不是完全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來出發的,而這都會導致其效率的低下。最後,中國人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勞聰明能幹,一個兩個看不出來,但是十億吃苦耐勞的人湊在一起就非常可怕了。以上三點為我國今後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的趨勢是我國的增速會繼續放慢,但是增量卻會持續增大,這是個分子分母的小學數學題,所以以後大家遇到那些一看到增速放緩就大唱中國藥丸論的人可以嘲笑他小學數學不及格。
3、日本當年GDP達到了美國的70%現在不也一樣完蛋嗎?中國現在才60%有啥好驕傲的?
答:日本當年是不是達到了70%我不想去考證,因為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是個沒有主權的國家,是一個被美國人牢牢牽住脖子的國家,當年的廣場協議你以為日本政府是傻子嗎看不出這是個坑?然而主人要弄死你你有啥辦法?日本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展,靠跪舔是舔不來的,只有自己奮發圖強,獨立自主才能獲得成功贏得別人的尊重。小到個人,就是希望大家平日里多點自信不要總是跪舔歐美,學人家長處是好事,但請站著學。咱們祖上闊了幾千年,歐美才闊了幾年?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一定能重回世界之巔,回到那熟悉的位置。
4、大清國當年的GDP也世界第一呢,還不是給秒出翔。
答:農業國和工業國的GDP完全不能比,這也是我們一直在說看一國實力不能完全看GDP的原因,大清國造個炮彈都費勁,我們現在什麼造不出來?當年什麼亂七八糟的國家都敢欺負大清,現在?誰敢打兔子?
5、印度的發展也很快啊,我看GDP增速不比我們差多少
答:這個問題有兩方面,而且之前都回答過,一方面是個分子分母的數學題,咱們和印度一樣窮的時候,我們的增速可是有15%啊,印度現在才多少?不談體量只談增速就是耍流氓。另一方面是印度目前的教育也好,傳統糟粕桎梏也好,都阻礙了印度的發展,不過三哥人口的年輕化比我們好很多,只要三哥堅持普及教育,堅持破除封建糟粕,三哥會有大發展。但是和中國比還是差點,畢竟他們沒有一個像樣的執政黨。
最後我想說我寫這個回答的初衷是實在看不過去其他回答者一副中國藥丸你國不行的論調,咱們都是中國人,想讓這個國家好就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你全辦公室全公司最屌,你就是在愛國了,和平年代不需要咱們去拋頭顱灑熱血,知道自己國家目前還不完美,那就求你不卑不亢別跪舔別唱衰,奮起直追就行。畢竟中國藥丸論唱了三十年,我們完了嗎?
宣傳並不是按照與美國相比的百分比比例來決定,朝鮮不一直以宇宙強國自居么
這個問題下要好多奇異生物哦,奇異就算了,屁股不同也沒啥好說的,但是擺脫先去查查資料再來大放厥詞,說你呢,說房地產那位
本不想就此問題多說的,老大哥看見大家這麼狂妄,估計今晚會睡得很踏實。自問我也算樂觀派了,一直都認為2014年是近來最困難的一年,也認為我國經濟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廢話不說,來點圖片幫助理解一下:
先看大家最關心的GDP吧,09年四萬億大家都是知道的,詳情今天不想說也不想問,總之從2010年開始增長率是個什麼情況也看到了。老大哥說「L型經濟走勢」的意思就是「見底」了,反彈可期,但是又說這是「新常態」,那麼到底以後會不會有反彈,起碼老大哥心裡是沒底的。換句話說大概率講以後的GDP增長率能守住6.5%就不錯了,還得靠特殊方法配合,買房的剛需你們懂的。
再來看看念念不忘的工業產值相關情況,2000年加入WTO以後那十年是個什麼狀況,相信年紀大一點的朋友心裡有數,我年紀也不算大,就不多說了。總之就是現在的工業增加值已經不如GDP增長率,體現在每年各大官媒公布的數據裡面就是「第三產業扛大旗」(房地產也算第三產業喔),其實國家想要的是讓服務業多消化一些就業人口、減輕一些壓力,國家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是每年那麼多沒什麼特長的就業人口需要養活也是事實(沒想到吧,又見我拖了祖國後退系列)。而且我們看工業利潤,2014年到整個2015年是負增長的,換你來經營一家實體、利潤負增長的時候還會不會有勇氣上新項目?不上新項目又往哪發展。所幸2016年利潤又開始正增長了,這個原因我們等會兒說。總之還可以看著名的「克強指數」,這個是李總理髮明的所謂的可以減少各種宏觀數據的注水影響直接透視經濟本質的一個指數,它在2015年前開始加速下滑,也是到了2016年才開始反彈的。
好吧,你說是傳統生產增長乏力、我們富裕了要消費,那我們看看消費情況。總體看,社會消費總額還是比較滿意,最起碼增長率沒有大幅下跌。再來看跟製造業關係最為緊密的乘用車銷量,一路猛跌到2015年終於成了負的,還好,到了2016年又回正了(這個我們還是等會兒說)。
這幾組數據,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暫時也不用急著弄懂,等會兒就明白了。
這個,才是老大哥最關係的,所謂維穩、維護的也是大家的飯碗。
看到這裡,大概就知道之前哪些情況為什麼到2016年都緩解了吧?
M1數據本來一直維持一種收縮態勢,從09年放水以後。可是我們的外匯儲備數據從金融危機以後是在大幅增長的(感謝美國QE),所以也不能說央行在胡亂印錢。
結果呢,到了2012年一看不行,悄悄發明了一些新工具。
結果還是不行,所以到2014年年底以後,終於忍不住了,葯不能停、還得加藥。M1增長率一路飆到去年最高的30%左右,然後今年老大哥終於發話了,「房子不是拿來炒的」。
回顧以上,感謝房地產救國。
問題是放水能解決問題的話,辛巴威和民國蔣總統估計是最偉大的。
可惜不是。
換你是開工廠的,前兩年利潤增長為負,個別企業全行業虧損瀕臨破產,好,央媽突然放水了,你拿到錢以後會去金融投資呢還是擴大原來的生產?毫無疑問,本來就能盈利的企業會擴大生產,但是持續虧損的企業大概率不會。
結果就是M1飆到那麼多,但是M2增長率持續下滑。而且差額越拉越大,大到M1飆到最高點的時候增長率竟然是M2的接近3倍。換你來把握水龍頭,你也會關水的對吧?因為約等於我們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了,已經起不到滿意的調節作用了。
其實還是我在評論區那句話,最危險的是2014年,而且我認為低點已經過去了。
未來怎麼整?很好整,學習王健林,每人努力再努力、完成小目標、一人掙它一個億。
千萬不要覺得老子天下第一,甚至於以為躺著都能贏了,甚至於還指望別人中了大獎能主動分你多少錢。
那樣,才是真藥丸了。
(還有很多想說的,估計憤青也沒心情聽,且看會不會被撕。。。。)
------------------------------
以下是原答案:
為什麼宣傳口徑變成這樣了?因為2013年開始經濟非常不好,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的通縮、以煤炭為代表的上游產業甚至出現全行業瀕臨破產的危機,金融隱患比較大。老大哥後來告訴大家這是「新常態」,最終在去年提出「L型經濟走勢」,以上都是90年代國企改革以來前所未有的壞情況。
一般剛大比分贏下一場比賽,教練會告訴球員們「戒驕戒躁、我們還存在很多不足」,而如果半場不穩甚至有可能輸球,教練會鼓勵大家說「還記得我們取得了如何如何如何的成就嗎,我們今天如何如何如何強大、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宣傳嘛,永遠不可能客觀的
首先,我提一個問題,20年以後世界GPD用的統計貨幣單位是?我們還是統計人類發展指數,競爭力指數,國內省份之間比較GDP增速比較有意義。
其實我第一次知道中國GDP總量相當於美國60%的時候我也是十分震驚的,
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如何看待目前美國人均GDP是列支敦斯登的1/3?
現在個人也能開啟評論預審了???回復別人的貼下來人民幣匯率一會說高估,一會說低估,當要證明藥丸時,就說高估了幣值,GDP都是假的,馬上崩盤當要扭轉貿易逆差時,各國領導人 各大外媒就說低估了,必須再升值。——————真的升值了,又是藥丸,外貿會受阻,性價比不再,貨賣不出去,真的貶值了,還是藥丸,金融戰打不過美國,央媽兜不住了。——————又扯幣值穩定才是王道,大幅升貶都不行??現在不算穩定么歐元 日元 英磅 盧比 盧布 比索哪個美元匯率比人民幣更穩定了?哦不現在穩定,是央媽舉國在撐啦將來一定崩!!————————
中美其實算難兄難弟
內部貧富差距巨大
GDP再高 和絕大多數人 沒太大關係
GDP是資本流量只有參考價值,就像日本這些年不斷用國債置換的手段擴充海外企業規模就從不表現為GDP。
就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在美國僅債券市場就有不知道多少億美元投資,也同樣不表現為GDP。
赤道幾內亞就靠賣石油人均GDP能到1.2萬美元,但70%的人口沒有使用過自來水。GDP高有什麼用啊,要看國家本身的實際情況。
美國現在的霸主地位,如果僅僅靠所謂的GDP來支撐,早就完蛋了。
安心發展,國家層次的目標不是我們能看待的,可能現在的棋在十年前就已經下好了。十年前二十年三十年前中美對比是怎樣? 現在呢?
不懂,為什麼有兩個人給我發這個。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 GDP (PPP)(十億美元)
佔全球 GDP 比例(PPP)
1 中國 $17,632 16.5%
歐盟$ 18,5933
2 美國 $17,416 16.3%
3 印度 $6777 6.8%
4 日本 $4,788 4.5%
5 德國 $3,621 3.4%
6 俄羅斯 $3,559 3.3%
7 巴西 $3,073 2.9%
8 法國 $2,587 2.4%
9 印尼 $2,554 2.4%
10 英國 $2,435 2.3%
11 墨西哥 $2,143 2.0%
12 義大利 $2,065 1.9%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美國留學生不知道科比,艾弗森?
※在美帝留學的你們真的英語尤其口語變得超級超級好嗎?
※在當代美國,美籍義大利人和其它民族的美國人有什麼明顯的細節差異?
※發達國家如美國有貧困山區么?
※《紙牌屋》男主角弗蘭西斯在第三季會遇到哪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