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_<~?
是沒有導演?是沒有編劇?是沒有演員?還是沒環境?
廣電總局:這次總輪不到我背鍋了吧?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錢太多了。
錢說了算的時候,從業者想要保持本心就太考驗人了。
也因此,《大聖歸來》的口碑才會那麼好。因為大部分普通觀眾也能看見出品者的水平和本心。雖然不完美,但足以打動觀眾了。反觀其它很多國產的影視劇,很多人的水平不只那樣,可是就出了那種水的一塌糊塗的作品,讓人連吐糟的動力都沒有。。。
要說,近年來中國沒有能力拍出像《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我是不相信的;但現實是,近年來中國的確就沒有拍出《摔跤吧爸爸》這種各方面都很好,能讓人暢快的觀看欣賞的電影,的確就是沒有,為什麼呢?
除了前邊說的「錢太多」以至於干擾到了行業的正常發展之外,也因為電影人里有志向、又水平、同時又踏實勞作的人太少了,少的都湊不齊一個劇組。
(注意,是三個項目都齊備的人,少了任何一點,都做不出來完整流暢的好電影的)
其實中國的很多創造、創意、藝術類型的行業都受到資本的干擾,無法正常發展。
錢,這個東西在社會中的作用,就像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細胞用它,癌細胞也吃它。
嗯。那些與此問題無甚關聯,就不在這個問題下邊多寫了。
總之,觀眾積怨已久。希望中國電影人們能痛定思痛,發奮起來。
看看觀眾們的想法吧:
這些只是我在一個《爸爸》的影評下邊看到的。
都只是普通觀眾,不是大V。
再說一次,觀眾們積怨已久,中國影人再不奮起直追,真到了沒人再期待你們的作品的時候,就晚了。
我覺得國內拍電影的要麼水平太低要麼騙子太多了,也可以說是這兩個原因綜合的結果。他們是一群掩耳盜鈴者,以為騙得了自己就能騙到觀眾的錢了,實在是自欺欺人。就說「長城」簡直就是禍害錢騙人錢浪費觀眾的時間,無一是處,卻不知道什麼原因有那麼多捧臭腳的。「摔跤吧爸爸」並不複雜的故事,演員演的認真,故事情節合情合理不拖沓,三觀正,服裝道具真實可信,有淚點有笑點,音樂舞美都到位,令人信服。請問除了腦子有病的誰會不喜歡呢。和這部電影比,國內的電影人不覺得丟人嗎?所謂的大咖大明星大製作們不臉紅嗎?繼續這樣下去,可以跟國足一樣沒有觀眾了。
我覺得,首先我們需要一個可以為了電影角色形象增重50斤,然後又能為了角色形象瘦50斤,練出一身肌肉,還可以為了劇情需要花費一年半學習摔跤技術的演員。
激戰算不算
《摔跤吧爸爸》讓我知道 花100%的投資可以掙100塊,流量爛片告訴我花10%的投資可以掙20塊。作為投資人,我只有100%的投資,那我為什麼不分成10次10%的投資掙200塊?
一次投入1億,冒著賠本的風險掙2億,一次投資1000千萬,幾乎沒有風險掙2千萬。我是投資電影是為了掙錢,不是為了拍電影。
電影市場以資本和利潤為導向並沒有錯。有問題的是做屎比做飯更掙錢。那為什麼做屎會比做飯掙錢?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搜一下 「《摔跤吧!爸爸!》摔散了中國電影的五官」,裡面講的很清楚,其中一點——「我們根本不可能拍出《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因為資本是不容許一個不是IP的,製作周期漫長的,沒有酷炫特效的,沒有小鮮肉參與的,沒有強大資本刷榜的,故事核是摔跤這樣冷門項目而不是足球籃球的,主旋律作品產生的。"
講實話,這一點,從以前的《搖滾校園》這部電影,就知道從以前到目前再到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連《搖滾校園》都拍不出來的,更別說什麼《摔跤吧!爸爸!》。
深層次原因不好說,不過可以聊聊淺顯的原因,比如同名劇本可能會變成這樣:
- 女孩的父親,江南第一摔跤神童,在8歲時被日軍殘害致死,她家破人亡,流落鄉間;
- 後被父親的發小,進步人士所救收養,並習得摔跤神技,成人後,赴日報仇;
- 到達日本後,發現殺害其父親的日軍已死,但其子已成為日本摔跤冠軍(此人面相噁心,行為變態,行事手段卑劣);
- 與在日本留學的恩人之子,熱血愛國青年,熱戀,並在其幫助下,獲得機會與仇人之子決一勝負;
- 決戰前,對方耍盡各種令人不恥的招數,不折手段,但女孩百折不撓始終不放棄,可惜最終還是由於日方裁判的不公平判罰,失去比賽;
- 五年後,女孩手捧鮮花和恩人之子一起出現在父親的墳前,夕陽西下。
- 緊接前一幕,字幕打出以下文字,「前日本摔跤冠軍xxxx(仇人之子姓名),突發惡疾身亡,據驗屍結果判斷,其五年前可能深受內傷未治,此時發作以致暴斃。」
劇終
最早的電影更多是一種宣傳、藝術品的身份,對主題深度,人性挖掘都有很高的要求,對商業價值看得比較一般,像《紅高粱》《黃土地》之類,與現實主義小說遙相呼應,看電影有一種讀《平凡的世界》的質感
張藝謀《英雄》橫空出世,正式宣告中國電影進入了商業大片時代,第五代導演也紛紛轉型,功力還在,繼承了很多藝術片習慣性良好品味,價值操守,會有一些用心但是很擰巴的片,例如《無極》
郭敬明《小時代》系列,無論大家承認不承認,郭敬明繼承並發揮了「青春言情IP+全明星」的電影創作模式,而且因為沒有影視院校,科班培養,師門傳承的限制,郭敬明在商業化方面走得比其他導演更深更遠,同時他的成功也驗證了商業模式的成功,正好電影市場10-14年都是30%以上的高增長,這種模式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顯學
電影市場大家都是逐利的,驗證的商業模式會吸引無數的嘗試直到失敗,無利可圖。事實上這種模式在這兩年確實面臨了很大的挑戰,在好萊塢特效片(國內還不能替代)和一些票房黑馬(大聖)的夾擊下確實好景不再,但實際上該商業模式未來還是會得到一定的青睞。歸根到底,電影優秀人才太少,投資者運氣足夠好碰到靠譜項目,靠譜項目真正能掙錢的不多,還不如大概率搞粉絲經濟至少下限比較高。
如果換做中國導演 那恐怕只會拍出讓人亢奮的民族性 那必然是敗筆之作
麻賣皮,近十年的鮮肉小花國產電影!
樓主說的是哪一種像?故事和題材?類似這樣的題材的話,在我國現在來看不符合國情了,退個二三十年可能會有,但是當時的技術和政治導向又不合適。現在我大天朝連拍好點的片子都難,更別說類似摔跤爸爸這樣的高度了,因為主流價值觀是向錢看。而不是夢想,我國太大,很多夢想總有人能實現,很多成就,總有人去達成,大多數人逐漸歸於平凡了。我們每天為生計奔波,現在我們所謂的明星,導演也是,只是需要的錢比我們多點,我們在滿足物質的貧窮,他們在滿足精神的貧窮。我們東奔西走越來越窮,他們上躥下跳也不過是看上去很紅,都是一樣的,現在是個務虛的社會,和經歷泡沫一樣,好看又脆弱
也許中國也有能像女主一樣,為了演一個摔跤手而成為一個摔跤手的人,但是大部分商業電影都是偏向於以高顏值或流量明星為主角,比起演技好或角色符合度高的演員,他們更傾向於讓能直接創造更多利益和票房的明星。一個明星甚至能一年軋十幾部戲,這特么能演好哪個角色???
推薦一部電影《翻滾吧!阿信》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知道肯定有人說體制。(滑稽
跪舔是不是有點嚴重了?「失去的夢現在全都交給小孩奮鬥,成為英雄不能輸給街坊鄰居某某。」為什麼要拍出來這樣的電影?
中國的好電影你一部都看不到,因為你只知道關注流量片了是嗎?你怎麼不問印度為什麼拍不出「紅高粱」呢?
如果中國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你是不是要問,中國的父母什麼時候才可以不要這麼強權!中國的女性什麼時候才可以站起來?
另外,這種自己做不到生個小孩逼迫小孩做到還要小孩對自己感恩戴德的故事從我大清沒亡之前就有了好嗎!這麼喜歡炒冷飯嗎!
推薦閱讀:
※《摔跤吧爸爸》里成年吉塔的角色,國內哪個女演員可以飾演?
※既然摔跤吧爸爸是真實的故事,難道沒有關心教練的故事嗎?
※為什麼印度傳統摔跤可以和現代摔跤接軌,但是中國跤和蒙古跤一直無法接軌?
※<摔跤吧!爸爸>最讓你感動的瞬間是哪個場面?
※如何評價《摔跤吧!爸爸》里的大侄子?
TAG:摔跤吧!爸爸電影 |